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眼鏡密集發佈!相關概念股持續走強 機構持續看好大規模放量

2024-12-20 17:36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0日電 (胡晨曦)12月20日,AI眼鏡概念股持續走強,天鍵股份華燦光電瑞芯微億道信息等多股漲停。近期,AI眼鏡概念的火爆主要源於科技巨頭和新興企業紛紛佈局AR/VR和AI技術,並推出創新產品。市場對AI眼鏡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認為其將成為下一代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並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國金證券表示,持續看好AI眼鏡大規模放量。

AI眼鏡密集發佈 多股漲停

12月20日,AI眼鏡概念股再次走強,A股天鍵股份、華燦光電、瑞芯微、億道信息等多股漲停,星星科技博士眼鏡炬芯科技佰維存儲等漲超5%。另外,港股康耐特光學漲10.85%,8個交易日連漲超50%,創上市以來新高,報19.82港元/股。

康耐特光學近期發佈公告,該公司與此前所述包括美國多家頭部企業在內的多個全球領先的科技和消費電子企業的多個研發項目進展順利,根據已簽署的採購訂單,該公司已陸續收到包括研發費用和小試訂單在內的款項。國泰君安表示,公司積極佈局智能眼鏡業務,將受益行業發展提速。AI智能眼鏡是AI落地的最佳硬件載體,行業步入快速發展期,公司合作事項順利、將率先受益。

近期AI眼鏡概念火熱。12月19日晚,閃極科技發佈了國內首款量產AI拍攝眼鏡——閃極AI拍拍鏡。其攝像頭1600萬像素水平反超Ray-Ban Meta,電池容量是Ray-Ban Meta的3倍,但眼鏡重量相同,均為50克。與此同時,閃極還發布了其AI記憶系統「錄眸OS」。有了它,AI拍拍鏡可內嵌AI雲盤、AI閃記、AI Agent Store、雲端AI中心、數據安全系統和Hi閃極語音助手。

在供應商方面,閃極科技與瑞聲科技聯合打造支持HI- FI揚聲器,與紫光展鋭合作打造旗艦級低功耗ARM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多月以來,多家企業發佈智能眼鏡產品。雷朋聯合Meta推出Ray-Ban智能眼鏡,搭載Llama模型,實現拍攝、識別及翻譯外部物體、並可與用户進行語音交互;字節豆包發佈AI耳機和顯眼包AI玩具、百度發佈小度AI眼鏡;富瀚微於12月17日表示,公司正在和客户緊密合作,計劃於2025年推出AI眼鏡芯片;天鍵股份12月18日表示,公司AI眼鏡相關產品目前在研發和試產階段,暫未出貨。公司正積極和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互動,預計明年上半年會陸續有出貨。

此外,三星、OPPO、vivo、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也在積極佈局AI眼鏡項目。

產業鏈公司紛紛佈局 機構看好AI眼鏡大規模放量

談及國內產業鏈,IDC中國分析師葉青清認為,我國AR眼鏡的技術與產業鏈發展比較靠前,因此在光學模組、微顯示屏、感知交互和主控芯片這些產業環節具備優勢。但目前整體市場量級較小,沒有實現規模化發展,同時核心技術研發的自主程度也有待提高。

嶺南股份子公司恆潤集團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多媒體技術型公司之一,有VR技術儲備與應用案例。比依股份表示已與AR光學顯示領域企業上海理湃光晶技術有限公司形成戰略錨定,理湃光晶目前已投產10萬級規模的生產線,並已啟動投建100萬級生產產能。

針對公司AI眼鏡產品進展,華燦光電在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AI眼鏡客户涵蓋創業公司、消費電子企業及互聯網公司,針對客户不同需求和產品定位提供解決方案,目前已進入研發試樣及方案驗證階段。

國星光電研發儲備的Micro LED相關技術可實現應用在MR方面產品。億道信息推出了VR一體機、遊戲一體機、輕便化VR glass眼鏡、工業AR頭盔、分體式AR眼鏡及AR主運算單元等多種產品。天鍵股份主要產品為耳機等各類智能可穿戴產品,包括AR眼鏡等。雲天勵飛與閃極科技、LOHO聯合打造的AI智能眼鏡發佈。

利亞德則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稱,公司為國內外多家AR/VR眼鏡廠商提供過空間計算技術和產品,用於其VR眼鏡的定位、3D手勢追蹤等的精度驗證及評測。

國金證券認為,AI雲端算力需求持續旺盛,AI端側應用正在加速,有望給智能眼鏡、TWS耳機、可穿戴及手機/PC等硬件產品帶來創新和新的機遇,近期多家廠商發佈智能眼鏡,2025年智能眼鏡有望迎來快速發展,隨着技術的不斷突破,2026年有望迎來大幅增長。

民生證券表示,AI終端是系統級產品,需適配諸多應用+AI大模型+多元化交互方式,產品形態的升級演進有個漸進迭代的過程。但優點在於,一旦用户體驗成熟,帶來便利解決剛需,用户的付費意願更強。AI終端的定價=硬件成本+AI體驗,有更高附加值,可以打開品牌廠商的利潤天花板。

編輯:王媛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