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20 17:12
2024年,「打飛的」出行,逐漸從科幻照進現實。
從青島登瀛車輛基地到膠東機場,原本約1小時的地面車程,乘坐直升機僅需15分鍾。12月15日,青島低空快線聯航啟動並實現首飛,為城市低空交通運營服務增添新範例。
不止是青島,今年以來,珠三角、長三角、成渝等優勢地區相繼開通多條低空載客航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加快建設,讓人們對未來出行有了更具象化的想象。
儘管直升機的發展已非常成熟,並率先「飛出場景」,但礙於燃油費、機組運營成本等,低空航線票價較高。此外,噪音大也是影響直升機成為大眾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兼具低噪音、低成本優勢的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被各方寄予厚望。
一面是政策持續加碼,eVTOL領域融資活躍;另一面是「造機新勢力」適航取證提速,如億航智能旗下的eVTOL產品EH216-S已率先取得適航「三證」, 具備了無人駕駛航空器載人商業運營的資格。
「目前,中國民航局已經受理我們的運營合格證申請,目前審定工作正穩步推進。」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表示,公司正在邁向規模化市場拓展和商業運營的新階段。
不過,由於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飛行器購置成本高、適航工作仍需探索、續航能力有待提升、配套設施尚不完善等原因,距離eVTOL「商業起飛」還需要不少條件。
「企業普遍預測2026年至2027年將逐步完成適航審定工作。」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楊嶺稱,目前,中國eVTOL產業處於發展初期,多數企業處於研發試驗階段。
政策託舉,賽道升溫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全國多個城市在這一領域百舸爭流,探索天空的邊界。從低空外賣、低空物流,到低空巡檢、低空載人……低空經濟強勁增長的前景已逐漸明晰。
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eVTOL也被推至「聚光燈」下。政策託舉、融資升溫、訂單紛至沓來,成為過去一年eVTOL產業的重要縮影。
回溯來看,今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推進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費通用航空裝備適航取證。鼓勵飛行汽車技術研發、產品驗證及商業化應用場景探索。
各省市也積極響應,多地出臺支持eVTOL發展的相關政策。如上海提出「培育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領軍企業,重點研製4-6人座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深圳提出,「加快推動載人eVTOL等低空航空器產業化」,並對研製載人eVTOL、飛行汽車並實現銷售的在深圳實際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低空經濟企業,給予一定比例銷售獎勵。相關獎勵金額最高達5000萬元。
賀天星指出,在低空基礎設施方面,各地政府已經開始規劃佈局未來空中交通出行場景下運營網點建設,例如深圳市宣佈低空起降點的建設目標要達到1000個,廣州市也計劃投資100億元用於低空基礎設施,並規劃超過100個常態化使用低空起降點,數百個社區網格起降點。在他看來,此舉為建立可持續的低空生態系統鋪平了道路。
此外,在低空經濟運營方面,深圳、廣州、合肥、珠海等多地政府陸續出臺了真金白銀的運營補貼政策。「這無疑是對eVTOL運營服務商最直接、有力的支持,將極大推動行業商業化進程。」賀天星稱。
同時,隨着各大主機廠商陸續斬獲意向訂單,eVTOL的商業潛力也不斷被印證。
根據公開報道,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沃蘭特航空VE25-100型eVTOL簽署意向訂單超165架,訂單金額逾35億元;御風未來與浦銀金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就100架M1純電動力機型載人版eVTOL達成戰略合作採購意向,意向合作規模超10億元。
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上,吉利旗下沃飛長空宣佈,與工銀金融租賃簽署首批120架AE200意向採購訂單。11月15日,億航智能宣佈與祥源文旅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后者將採購50台EH216-S或同類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用於旗下文旅項目的佈局和應用。據航空產業網統計數據,截止2024年11月中下旬,沃蘭特累積訂單約860架,峰飛航空累積訂單約500架。
作為率先取得型號合格證(TC)、標準適航證(AC)、生產許可證(PC)的eVTOL產品,億航智能EH216-S的訂單量、交付量也實現增長。據賀天星透露,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億航智能在國內市場累計收穫的批量訂單累計已超過1100架,並持續增長。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共計交付63架EH216-S,同比增長384.6%。
政策加碼、政府入局、產業化進程提速,一級市場亦聞風而動。
據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2024年eVTOL領域投融資事件為24起,較上年同期10起增長140%;總融資金額約86.3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1.8億元增長296%;融資輪次主要分佈於A輪與戰略投資輪次,多在億元級別。
eVTOL賽道為何在如此火熱?與直升機等傳統航空器相比,有哪些優勢?
「eVTOL在滿足承重的樓頂、公園、商業區空地、廣場、江岸邊都可以實現便捷起降,非常適合在城市空中交通得到廣泛應用。」賀天星介紹,eVTOL使用電力作為飛行動力,相比傳統燃油動力更加環保和清潔,且較傳統內燃機更安靜、噪音小。
更重要的是,eVTOL具備智能化、數字化、網聯化特徵,可以保障eVTOL按照規劃好的航線完成飛行,保障低空的飛行秩序。賀天星表示,EH216-S無需駕駛員,航空器自動根據提前設置好的航線飛行,能夠有效避免由於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安全事故。此外,后臺的指揮調度系統也會在突發情況時及時介入管理協助,保障安全。
距離「起飛」,還需不少條件
在低空經濟浪潮下,載人eVTOL對未來交通場景的重塑引來無數想象,或有望直接在空中開闢新的交通通道,在分擔地面交通壓力、縮短通勤時間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以青島日前啟動的低空快線聯航為例,未來乘客可以選擇在市內低空快線聯航服務中心候機休息,並完成安檢和行李託運等前置程序,直接乘坐直升機或eVTOL前往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乘坐預定航班。這種模式將原本1小時的出行時間,縮短至15分鍾左右,能有效提升乘客的旅遊出行和消費服務體驗。
在市場和政策的推動下,eVTOL的想象空間逐漸被打開。賽迪顧問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約9.8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95億元。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隨着eVTOL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擴大,預計將形成一個新的萬億級市場。
eVTOL的發展前景不言而喻,不過,由於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距離其商業化運營仍有距離。按照政策要求,一款航空器想要「合法上天」需取得「三證」,即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適航證(AC)。作為一類新型的航空器,eVTOL的適航取證門檻高、周期長,目前只有億航智能的eVTOL產品EH216-S實現「三證」齊全,進入商業化的起點。
「EH216-S這款eVTOL產品作為一個全新的航空產品,它的技術架構、產品構型以及性能功能與傳統航空器存在巨大差異,加上在世界範圍內,此類型航空器適航的標準是一片空白,沒有完全可參考的依據和標準,需要新建立一整套完善可行、科學嚴謹的體系。」賀天星介紹,EH216-S載人eVTOL的適航認證工作是在中國民航局主導和推動之下,嚴格按照民航的適航審定程序和流程科學嚴謹進行的,從專用條件編制到500多個科目的摸底試驗和40000多個安全飛行架次的試飛,都在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安全性是大眾最受關注的問題。業內曾強調,適航認證是保證民用航空器安全的最基本的標準。談及如何保障eVTOL產品的飛行安全,賀天星介紹,除航空器可藉助預設航線飛行,避免由於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安全事故之外,EH216-S的所有關鍵飛行部件採用全備份設計,包括飛控系統、各類傳感器、動力系統、電池等。萬一某個部件發生故障,其它備份可以頂替繼續完成工作,保障航空器的平穩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億航EH216-S採用多旋翼技術路線,是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的方案,已經在適航認證領域取得突破進展。最近一年來,國內多家採用複合翼、傾轉旋翼技術路線的eVTOL企業也在加快通用航空器適航申請。
比如,採用複合翼型架構峰飛航空科技型號為V2000CG的載物eVTOL已獲得型號合格證;採用複合翼架構的沃蘭特VE25-100、御風未來M1B型,採用傾轉旋翼的沃飛長空AE200、時的科技E20等產品型號合格證申請均獲民航局受理,預計在2025年至2026年間獲得型號合格認證。
除了適航取證外,作為電力驅動的航空器,eVTOL和新能源汽車一樣面臨「大眾里程焦慮」。現階段,大多數國產eVTOL的續航里程在幾十到200公里左右。如億航智能EH216-S航空器滿載最大航程為30公里,續航時間為25分鍾。
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認為,只有將eVTOL的飛行時間從幾十分鍾提高到1小時以上,航程提高到100公里以上,才能真正成為市內的往返交通工具。
在這一趨勢下,eVTOL廠商也在謀求產業鏈供需互補。據中創新航透露,小鵬匯天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使用的是中創新航針對低空出行開發的9系高鎳/硅體系電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的特性,電芯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
近期,億航智能宣佈,在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的孵化下,億航智能EH216-S搭載與欣界能源共同研發的高能量固態鋰電池完成首次eVTOL搭載固態電池飛行,飛行時長提升至48分10秒,適用不同飛行需求,續航時間可提升60%—90%。
2025年或成eVTOL商業化運營元年
除了全面「起飛」仍需應對挑戰之外,eVTOL同時也需探索「着陸」的應用場景。
對於eVTOL的應用場景,業內普遍認為,eVTOL在旅遊觀光、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和農業植保等場景可率先進行嘗試並應用。
中國民航大學低空經濟與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認為,「率先可能商業落地的是貨運場景,風險相對較小,但最終運用更多的則是客運。」在他看來,運用eVTOL開展商業化貨運是目前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中國低空經濟聯盟發佈的《低空經濟發展趨勢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eVTOL市場保有量將突破10萬架,覆蓋物流、應急搶險、農林植保、線路巡檢等多個領域。
「載人交通和物流運輸將是未來低空經濟的核心發展方向。」賀天星指出,載人的eVTOL可以成為「空中出租車」的新業態,安全高效穿梭於城市之中;載物的eVTOL,利用無人化、智能化、集羣化的特性,能夠在地面環境較為複雜的場景下,實現物流的迅速轉運,。此外,載人eVTOL也將會普遍應用於空中游覽、城市觀光、交通接駁等場景,帶動一個全新的低空場景生態。」賀天星舉例説。
那麼,距離普通人乘坐eVTOL「通勤」還有多遠?如何將願景照進現實?業內認為,解決基礎設施問題、通過規模化量產降低成本,是eVTOL實現商業運營的關鍵點。
賀天星認為,作為新的領域,eVTOL在低空的大規模應用,需要有完善的低空監管及服務保障體系,需要有滿足eVTOL航空器起降和充電的基礎設施,還要有相關監管機構必要的政策支持,這離不開多方主體共同努力。
他建議,需要加大行業政策下沉力度,在飛行空域審批、航空器飛行監管、低空經濟立法執法、地面基建用地規劃等出臺更為細緻規範的政策;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完善,其中包括城市內地面飛行起降場、充電設備、候機樓、消費功能區的基建,也包括低空域數字化管理網絡的新基建,保障未來更多航空器同時在天空飛行時的有序安全。此外,還需加大專業類人才培養,包括技術類、運營類、服務類等人才,同時加大行業科普,讓更多人瞭解認識消費低空經濟的積極價值。
在大眾關心的價格方面,時的科技創始合夥人蔣俊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量產后的目標是為用户提供每公里約3元每座的出行服務,希望每位市民都能消費得起,這樣eVTOL才能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沃蘭特合夥人黃小飛曾公開透露,其eVTOL產品的單座成本在50元到60元左右,意味着每公里3元,且未來還將有三成左右的下降空間。
據瞭解,集齊「三證」的億航智能也正在着手推進EH216-S的商業運營。賀天星介紹,目前,億航智能正在為大規模生產和交付做準備,與多個客户和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在合肥、廣州、深圳、太原、文成、珠海等多箇中國城市打造低空經濟運營建設樣板,計劃將億航安全、自動、環保的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帶到中國或海外的更多城市。
展望未來,在政策支持及市場各方的努力下,eVTOL行業或將在2025年迎來積極進展。
據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的《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所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實現試點運行。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根據多地政府政策,2025年將為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年份,同時,隨着eVTOL試點的開放,2025年或將成為eVTOL商業化運營的元年。
編輯/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