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9 17:07
是一個標題
01
小時光,芬芳甘美的愛。
陽光燦爛的日子,
釀出草原花香的甜蜜。
牧羊人的苦,
釋懷在天性里就有的伊甸。
導語
投資規模減,存量去化難,房企聚焦核心城市,三四線項目去化慢,市場信心待重塑。
◎ 文 / 房玲、易天宇、洪宇桁
研究視點
隨着房地產行業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發展,如何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成為重要議題。近期,在全國各大重要會議中,「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被多次提及。
如2024年9月24日,國新辦發佈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央行將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在將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基礎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盤活存量用地,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必要時,人民銀行可提供政策支持。」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提及「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
10月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陶玲再次提及「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向有條件的企業發放貸款,收購存量土地,人民銀行提供必要的再貸款支持。」而11月11日,自然資源部更是印發通知,運用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
兩天后,廣州宣佈簽訂了大干圍2宗土地的收儲協議,越秀地產預計可獲得約15.29億元的現金補償。根據收儲協議,土地收回后將重新安排出讓,新買家支付了土地出讓金后,越秀可向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提出書面支付補償申請。這2宗地本是商業用途,越秀地產2021年收購來后一直未動工建設。根據最新的規劃,地塊將調整為居住用地,且已被列入廣州今年的擬供商品住宅用地項目清單。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廣州第三次收回閒置土地。8月30日、9月2日,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分兩次向越秀地產收回白雲區廣龍地塊3幅土地、番禺區暨南大學北側地塊二的使用權,總代價約120億元,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不需要支付現金,只提供等值應付票據,用於該公司購買廣州新出讓的土地。與前兩次的應付票據相比,最新的收儲協議雖然要等到土地重新賣出后才能收到補償款,但是也更為靈活。
《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通知》提到,優先收回收購企業無力或無意願繼續開發、已供應未動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其他用途的土地,進入司法或破產拍賣、變賣程序的土地,因低效用地再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收回的土地,以及已動工地塊中規劃可分割暫未建設的部分,也可以納入收回收購範圍。通過政府收回收購、市場流通轉讓、企業繼續開發等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土地閒置與浪費,還能為其他領域提供更多用地支持。
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近年來的投資越來越謹慎、聚焦,但是此前積累的大量土地儲備,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盤活存量閒置土地的政策,給企業帶來了一絲機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房企資金困難,化解行業流動性風險。下文中,我們將從行業層面及具體企業案例,來分析比較當前房企的土儲現狀。
01
投資規模大幅收縮,盤活存量重要性凸顯
1、投資規模一降再降,以銷定產成為行業共識
近三年,受到市場走弱、現金流緊張等因素影響,房企投資意願低迷。尤其是自2020年末三道紅線政策出臺以來,房企投資力度「一緊再緊」,投資規模「一降再降」。
據克而瑞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排行榜,2020年投資金額TOP100房企累計投資規模為44799億元,而2021年下降了15%至37913億元,2022年更是大幅下降了56%,投資金額下降至16503億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TOP100房企的投資金額繼續處於歷史低位,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投資金額6264億元,僅約佔2023年全年投資金額的40%,預計2024全年的投資規模仍將進一步下滑。
此外,投資金額的百強門檻值也在持續下降:2021年投資金額百強門檻值為93.5億元,2022年和2023年,投資金額百強門檻值降為37.9億元和30.8億元,還不及2021年6月末的水平。截止至2024年前9月,投資金額百強門檻值僅為16.4億元,門檻的同比降幅為24%,投資收緊的力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以銷定投」已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投資策略。在此背景下,企業的拿地銷售金額比也處於下滑的趨勢,房企的拿地積極性持續降低。
2020年百強房企的拿地銷售金額比為0.37,而隨着三道紅線的公佈,2021年及2022年,百強房企的拿地銷售比連續下降,分別下降至0.25及0.18。2023年隨着疫情防控全面解除,全國復工復產的背景下,這一比值有所回升至0.21,但2024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值則下降至了0.15。
2、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保障去化及回款(略)
3、去化率持續下行,去庫存成為當前房企關鍵字
雖然房企投資越來越謹慎、聚焦,但去化率仍出現了下降。華潤置地上半年的整體去化率從2023年全年的52%下降至31%,龍湖集團上半年新項目的去化率相較於2023年的70%下降至60%左右。此外首開股份(維權)也在年報中表示,上半年總體銷售任務計劃完成率較低,同比下降明顯;商辦滯重資產依然去化困難。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於市場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則在於存量去化壓力,新項目與庫存項目的去化率差異愈發明顯。如2024年上半年,綠城中國首開去化率高達78%,而整體去化率僅有42%,對比維持高位的首開去化率,兩者差距顯著,這也意味着存量項目去化面臨一定壓力。
一方面投資規模相對減少,另一方面由於市場低迷,尤其是存量項目去化速度放緩,現房庫存不斷積壓,逐漸成為擠佔房企流動性的重要因素。根據43家上市房企公佈的存貨數據,2024年上半年典型上市房企已竣工存貨佔總存貨的比值為22.5%,較2023年底的20.9%繼續提升了1.6個百分點,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值。在此背景下,存量去化已經成為行業關鍵詞,多家房企均在中期業績會中提及要加強去庫存。如中駿集團就在年報中表示,要對三四線城市項目積極盤活存量以期提高去化率。
在此背景下,我們選取了不同類型的典型企業,對其土地儲備的結構進行深入分析。央企方面,以保利發展為典型代表,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銷售和投資表現均值得研究。民營房企方面,則分別選取龍湖作為全國化民企代表、濱江作為地方性民企代表、雅居樂作為暴雷民企的代表。相比央國企而言,民營房企目前的土地儲備困境更加顯著。大量的民營房企暴雷,加速資產處置,優質項目不缺接盤者,但是更多的項目因為各種問題,陷入停滯。尚未暴雷的民營房企,也因為流動性壓力,在土地投資方面更加謹慎、聚焦,存量去化問題凸顯。龍湖、濱江是目前TOP10房企中唯二兩家民營房企,也是全國化和地方性民營房企的代表,其土儲結構問題也大相徑庭。
02
保利發展:新項目入市速度較快,三四線歷史項目佔1/3(略)
1、精簡拿地城市降至33城,拿地銷售比快速下降
保利發展作為行業深度調整后新晉銷售規模第一的房企,2024年1-10月新增土地投資額和貨值也是行業第一,無論是其投資決策還是土儲結構均有一定的行業借鑑意義。事實上,保利發展從2022年就開始精簡佈局城市數量,從2021年新增土儲的66城下降至2022年及2023年的33城;2024年上半年新增土儲城市數量下降至10城。
此外保利發展於三四線拿地更加謹慎,三四線的新增土儲城市數量從2021年的40城,快速下降至2023年的10城。
從保利歷年新增土地儲備來看,無論是新增土儲規模還是拿地銷售建面比,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2024年上半年,保利發展共新增土儲建面11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82%;相應的拿地銷售建面比下降至0.12。
2、2021年以來新項目入市速度較快,三四線去化不足五成
從歷年新增土儲的入市速度來看,保利發展從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間,共新增項目數量334個,相應的可售容積率面積為4602萬平米。但截止2024上半年末,尚未開售項目(累積簽約面積為0)的面積為456萬平方米;2021年至今新增土儲的未開盤佔比為10%,新項目的入市速度相對較快。
如果從不同年份新增土儲的未開盤佔比來看,2022年的未開盤率低至0%,而2024上半年的未開盤率為81%,但相信大多數項目會在下半年迎來集體開盤。
從去化率來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間新增土儲的整體去化率為55.6%。從城市能級來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間新增土儲於三四線的去化率僅有47.5%,去化情況相對困難;而一線及二線的新增土儲去化率均位於60%以上。從拿地時間來看,截止2024年上半年末,2022年新增土地平均去化率最高,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部分新增土地入市時間尚短,去化還在進行中。
3、歷史項目佔比63%,超高層及舊改項目入市緩慢(略)
03
龍湖集團:總土儲大幅下降,三四線老項目去化是難題(略)
04
濱江集團:深耕杭州去化較快,土儲消化周期較短(略)
05
雅居樂:項目去化難+大量土儲難開工,導致惡性循環(略)
06
總結:存量去化問題突出,近期去化措施重塑市場信心
2024年5月17日,人民銀行宣佈了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但后續整體進度仍相對偏慢。2024年10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標普在《中國房地產觀察》一文中認為,當前政府仍需要推出更多去庫存措施。雖然人民銀行近期設立3000億人民幣再貸款,但據標普估計,再貸款支持下收購的商品房將僅佔完工未售庫存總量的4%-6%。
雖然庫存問題突出,但近期政府為樓市回穩逐步實施住房去庫存措施,為未來幾年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提供更好的可視性。高盛研究部估計,如果政府繼續提供額外刺激措施,且這些政策能真正落地,房地產價格可能在2025年底前穩定下來。而標普也提供了類似觀點,如果政府繼續優先支持開發商融資和去庫存,到2025年下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有望企穩。
商品房收儲解決的是已開售項目的去化和交付問題,那麼閒置土地收儲,解決的是土地問題,對於有大量尚未開發歷史土地儲備的企業而言,盤活存量土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流動性壓力,但是還要看具體的項目情況和政策推進落實情況。11月13日,廣州宣佈收回一宗閒置土地,是目前首個以現金補償收儲的案例,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閒置土地收儲行動中來。預計隨着庫存規模逐步下降,開發商無需通過大幅降價去庫存,從而真正起到穩樓價作用;而樓市價格企穩更會重塑市場信心,進一步帶動購房者信心恢復。
★ 完整版專題購買請諮詢:021-60867863 吳經理 ★
目錄
典型房企土地儲備結構分析
一、投資規模大幅收縮,盤活存量重要性凸顯
1、投資規模一降再降,以銷定產成為行業共識
2、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保障去化及回款
3、去化率持續下行,去庫存成為當前房企關鍵字
二、保利發展:新項目入市速度較快,三四線歷史項目佔1/3
1、精簡拿地城市降至33城,拿地銷售比快速下降
2、2021年以來新項目入市速度較快,三四線去化不足五成
3、歷史項目佔比63%,超高層及舊改項目入市緩慢
三、龍湖集團:總土儲大幅下降,三四線老項目去化是難題
1、以銷定支新增土儲大幅減少,總土儲中三四線佔比36%
2、2021年之前獲取的項目規模佔比過半,50%位於三四線
四、濱江集團:深耕杭州去化較快,土儲消化周期較短
1、投資謹慎且深耕杭州,杭州土儲佔比上升至76%
2、杭州去化率高達62%,存量老項目佔比不高
五、雅居樂:項目去化難+大量土儲難開工,導致惡性循環
1、總土儲72%位於三四線城市,且未開工比例較高
2、90%以上項目為2021年前獲取,項目有較大去化問題
六、總結:存量去化問題突出,近期去化措施重塑市場信心
排版丨鳥姐
研究中心專題卡計劃
系統化的房企情報定製方案
預測走勢 預警風險 提供借鑑
10大類別 50余個精選專題
量身定製的專業服務
業務諮詢021-60867863
(轉自:克而瑞地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