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8 21:46
抗體偶聯藥物(ADC)是近年來藥物研發最火熱的細分領域之一。ADC賽道的前景被業內看好,眾多跨國企業的併購案涉及ADC產品及研發管線。中信證券研報顯示,到2026年,預計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00億美元。國內研發進展方面,已有多款ADC在今年申報上市,或在明年獲批。
國內超百家企業佈局ADC
抗體偶聯藥物(ADC)由抗體、連接子和毒素三部分偶聯而成。理論上來講,任何一個部分都可與其他部分進行偶聯,這意味着,通過多樣「組合」,可迭代出新的產品。也正因為如此,ADC藥物有「生物導彈」之稱。2023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其中5款銷售額超10億美元,躋身「重磅炸彈」。
新京報記者查詢智慧芽全球新葯情報庫數據看到,自2000年首個ADC藥物上市至今,全球獲批的ADC藥物數量僅有16個,治療領域涉及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頭頸癌、尿路上皮癌等,其中8個在中國獲批上市,另有6個正處於上市申請中。進入臨牀試驗階段的藥物中,有205個處於Ⅰ期或Ⅰ/Ⅱ期臨牀,32個已經進入Ⅱ/Ⅲ期或Ⅲ期臨牀,810個處於臨牀前階段,另有11個正在申請臨牀試驗,12個獲批臨牀。
得益於國內的創新葯研發水平不斷提升,國內企業在ADC藥物研發上也迅速跟進,除通過授權引進的方式在國內開展研發外,一些本土藥企也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智慧芽全球新葯情報庫的臨牀試驗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有1451條ADC藥物的臨牀試驗數據,治療領域主要為腫瘤,達到1197條,其次為皮膚和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從本土企業維度來看,恆瑞醫藥最多,達到99條,百利天恆、榮昌生物緊隨其后,分別為97條、81條,科倫藥業45條。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6月,國內已有125家企業佈局ADC領域。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ADC藥物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8億元增長至2026年的15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11.14%。今年4月,普方生物被Genmab以18億美元收購,后者手握靶向FRα、CD70和PTK7等靶點的多款ADC藥物,普方生物也成為首家被收購的中國ADC公司。此外,石藥集團、樂普生物、科倫博泰等多家本土企業的ADC產品也已成功「出海」。浦銀國際證券研報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ADC領域取得了亮眼的表現,頻頻實現重磅ADC藥物「出海」交易。
今年,ADC研發進展也不斷傳來好消息。據科倫博泰11月27日公告,公司首款國產靶向人滋養細胞表面抗原2(TROP2)的ADC蘆康沙妥珠單抗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這是國內首個、也是全球第二個獲批上市的靶向TROP2的ADC藥物。從智慧芽全球新葯情報庫數據來看,該靶點是僅次於HER2的最熱門ADC研發靶點。
同日,華東醫藥也發佈公告,全資子公司中美華東製藥引進的ADC索米妥昔單抗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1-3線系統性治療的葉酸受體α(FRα)陽性的鉑類耐藥卵巢癌(PROC)。該藥也是目前唯一在中國、美國和歐盟均獲批用於治療PROC的靶向FRα的ADC藥物。
這些藥物有望明年獲批
從研發進展來看,有多款藥物已在國內遞交上市申請,包括科倫博泰的博度曲妥珠單抗(靶向HER2)、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德達博妥單抗(靶向TROP2)、恆瑞醫藥的瑞康曲妥珠單抗(靶向HER2)、樂普生物的維貝柯妥塔單抗(靶向EGFR)、ADC Therapeutics/瓴路藥業的泰朗妥昔單抗(靶向CD19),有望在2025年獲批上市。此外,恆瑞醫藥的Tizetatug rezetecan(SHR-A1921)、默克/第一三共的patritumab deruxiecam也已進入Ⅲ期臨牀。
博度曲妥珠單抗(A166)的上市申請於2023年5月遞交,用於既往經二線及以上抗HER2治療失敗的HER2陽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也是首個針對乳腺癌申報上市的國產HER2 ADC。據Insight數據庫顯示,A166佈局適應症包括HER2陽性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胃癌、尿路上皮癌等。
德達博妥單抗今年3月在國內申報上市並獲受理,用於治療既往在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疾病階段接受過系統治療的HR陽性/HER2陰性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該適應症是德達博妥單抗在中國申報上市的首個適應症。該藥如果獲批上市,被業內認為或將終結戈沙妥珠單抗在TROP2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
瑞康曲妥珠單抗(SHR-A1811)的上市申請於今年9月獲受理,並被納入優先審評程序,適應症為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系統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ER2突變成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據恆瑞醫藥12月17日披露,瑞康曲妥珠單抗已有7個適應症獲得突破性療法認定。
維貝柯妥塔單抗(MRRG003)的上市申請今年9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並被納入優先審評,適應症為治療既往經至少二線系統化療和PD-1/PD-L1抑制劑治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患者,是研發進度最快的國產EGFR ADC。2022年9月,該藥已獲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授予的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並分別於2023年12月和今年8月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及突破性療法認定。
泰朗妥昔單抗最早於2021年4月在美國獲批上市,是首款獲得FDA批准的靶向CD19 ADC。2023年7月,泰朗妥昔單抗的上市申請獲受理,適應症為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也是國內首個申報上市的CD19 ADC。瓴路藥業與該藥的原研企業ADC Therapeutics成立的合資公司瓴路愛迪思擁有該藥在大中華區和新加坡的權益。
(文章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