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8 19:15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韓國因戒嚴令風波、持續的政治不確定性和市場動盪成為新聞焦點。但事實上,早在近期戒嚴令風波引發的動盪之前,韓國股市就已經表現不佳了。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表明,即使在政局恢復平靜后,所謂的「韓國折價(Korea discount)」也不太可能改變。
「韓國折價」指的是,儘管現金流和盈利表現強勁,但許多韓國上市公司的股價長期低於賬面價值。過去10-15年間,儘管韓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GDP總量穩步上升,但股市的表現卻整體低迷,不及其他地區。
據悉,韓國KOSPI市場是韓國交易所的主板市場,匯聚瞭如三星電子、LG新能源、SK海力士等大型公司。但截至12月16日,KOSPI的整體市淨率(P/B)為0.88倍,近十年年化收益僅2.2%,破淨率達到了50%以上。作為對比,日經225指數為2.2倍,標普500指數則達到了5.25倍。
韓國股市長期處於破淨狀態將產生價值陷阱問題——上市公司估值低,盈利好,但是股價難見顯著上漲,長此以往會使投資者失去信心並造成惡性循環。
今年2月,韓國宣佈將效仿日本成功的「估值提升」計劃,以提高韓國企業的資本效率和投資者溝通。此后,韓國市場得到了短暫提振。但與日本的「估值提升」計劃相比,韓國的計劃卻成了一個敗筆。數據顯示,自東京證券交易所(TSE)於2023年5月發佈「估值提升」指引以來,日經225指數上漲了40%,而韓國股市在2024年初短暫上漲后迎來大幅下跌。
是什麼困擾着韓國?
「韓國折價」的原因是什麼?簡而言之,股本回報率非常低,以及公司治理薄弱。低股本回報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資產負債表的膨脹,而這反過來又是企業不願以股息的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的結果。
許多韓國家族企業集團(即財閥)的交叉持股結構阻礙了公司治理。這種結構往往使創始家族以犧牲少數股東的利益為代價,對公司擁有不成比例的控制權。
不幸的是,韓國的「估值提升」計劃似乎不夠嚴格,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該計劃只是鼓勵公司披露它們的資本效率計劃——即中長期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時間表和戰略。韓國政府設計了各種税收激勵措施來支持這一計劃,但它們尚未得到議會的批准。
更重要的是,與日本的計劃不同,韓國的「估值提升」計劃沒有「點名羞辱」的成分。自今年1月以來,東京證券交易所公佈了一份已披露其提高資本效率計劃的公司名單,從而間接點名了尚未披露相同計劃的公司。這種來自同行的壓力似乎正在鼓勵更多的日本公司遵守規定。
被税法絆倒
韓國的税法也仍然是一個絆腳石。長期以來,投資者一直認為,韓國大約50%的遺產税鼓勵了財閥們故意壓低公司市值。近期被彈劾的尹錫悦政府在2024年7月宣佈了一項減税計劃,但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該計劃的實施顯然是令人懷疑的。
韓國政府還對支付給韓國居民的股息徵收約15%的税收,這似乎阻礙了股息支付。
接下來怎麼辦?
儘管存在種種不利因素,但對韓國投資者來説,樂觀情緒似乎依然存在。近期的回購公告,包括三星超過70億美元的回購,點燃了人們的希望,即韓國公司將開始朝着更有利於股東的方向發展。
在韓國,股東維權主義似乎也在上升。例如,在投資者強烈反對后,全球最大鋅精煉商Korea Zinc的創始家族最近被迫放棄了一項不受歡迎的新股發行計劃,該計劃試圖抵禦共同創始家族的收購要約。
不過,韓國的改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取得成果,尤其是考慮到目前的政治背景。因此,可以肯定地説,「韓國折價」不會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