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8 10:11
作者 | 鄧詠儀
編輯 | 蘇建勛 楊軒
歡迎掃碼關注「智能涌現」
《智能涌現》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阿里旗下的AI應用「通義」近期正式從阿里雲分拆,併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
有知情人士告訴《智能涌現》,此次調整包括通義To C方向的產品經理,以及相關的工程團隊,一併調整至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調整后,通義PC及App團隊與智能搜索產品「夸克」平級,原有的通義實驗室,仍然留在阿里雲體系內。
這一舉措,可以看作是阿里梳理內部AI To C應用的一步。
此前,阿里旗下的大模型家族「通義」,包括應用層的「通義」App、PC端,均屬於阿里雲體系。其中,通義大模型家族由達摩院開發——達摩院的主要職能,更偏向基礎科學和創新性技術研究;而阿里雲又是一個To B業務,也不適合投入進直面To C市場的應用開發和推廣中。
模型團隊和應用團隊逐步分開,而不是作為一體而存在——這也是大模型從技術層邁向產品的必經之路。
已經能夠看到的例子是:字節在AI業務發展初期,就將大模型分為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兩個團隊,並命名為「Seed」和「flow」;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與文小言App,也分屬技術中臺事業羣組(TPG)與移動生態事業羣組(MEG)。
兩個團隊也有明顯的職責區別,AI技術團隊偏重模型的性能、參數;應用團隊則要關注用户體驗,還有更重要的,獲客。
就拿AI To C產品的投流來説。在2024年,AI應用賽道迎來了激烈的競爭。《智能涌現》曾於8月報道過AI應用的投流戰:字節旗下的「豆包」和以Kimi為首的初創公司,在B站、小紅書、抖音等等渠道加大投放,互相競爭,以獲取更多的用户。
不過,此前通義App在增長獲客上激進的動作不多,其產品定位也更偏向效率工具型。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4年10月,通義的網頁端月訪問量約為1012萬。
2024年10月綜合類AI原生應用網頁端排行 來源:QuestMobile
此次「通義」應用的調整,也可以和近期另一則消息相關聯。
每年的雙十一過后,都是阿里例行組織調整的節點。11月底,據《智能涌現》瞭解,前淘寶用户事業部和阿里媽媽負責人吳嘉,已經迴歸智能信息事業羣,擔任總裁,專注AI To C方向業務的探索。
吳嘉於2010年加入阿里,至今已在阿里工作14年,是阿里土生土長的高管人才。2017年,他出任出任阿里大文娛UC事業部總經理,直到2021年出任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總裁。去年12月,吳嘉調任淘寶,併兼任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總裁。
隨着「通義」應用被整合到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阿里在To C領域的AI應用,也有望迎來更多聯動。
大廠們都寄希望於能夠通過AI,找到新增長曲線。目前來看,下一個時代的「超級應用」尚在探索當中,但已有不少存量業務藉助AI迎來新一波增長。
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旗下的另一個產品「夸克」,就是「老樹發新芽」的典型例子。
2016年上線之初,夸克主要的產品形態為瀏覽器,業務可以説一直不温不火。但在生成式AI浪潮來臨后,夸克就因為其在學習、工作場景的效率工具定位出圈。
從2023年起,夸克開始了一系列的新業務嘗試,推出了包括多個新產品,包括「夸克掃描王App」」健康助手」」AI PPT「等,逐漸向一站式AI辦公平臺的方向發展。
圖片來源:新榜
據新榜11月份統計,夸克的月訪問量超過6300萬,阿里也加大了對這一產品的投放力度。在小紅書、B站等渠道,夸克近期投放的廣告素材,也集中在AI拍照搜題、AI寫作、AI學術搜索等等場景,主打學生、上班族人羣。
可以預見,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也有望是阿里AI To C應用的重要出口。
《智能涌現》瞭解到,除了夸克,此前阿里體系內的一些To C產品,很早就開始逐步整合至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比如,在2023年年底,處於原阿里雲IoT業務線下的C端硬件產品「天貓精靈」,就調整至了夸克旗下。
整合,是如今大廠對AI應用的統一打法。另一個可以類比的案例是,今年百度將旗下現金牛業務「百度網盤」,從百度智能雲業務,調至移動生態事業羣組(MEG),並由百度副總裁、文庫事業部負責人王穎統一管理。
一位曾在網盤領域創業的資深人士告訴《智能涌現》:「網盤/瀏覽器這類入口產品,本身就是用户搜索信息、生成內容的平臺,非常適合承載AI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