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再啟「中國版401K」

2024-12-18 09:08

參考海外個人養老金投資情況,指數基金因為其風險分散、投資成本低廉、持倉公開透明等多方面優勢,已被廣泛應用和逐漸壯大。

「中國版401K計劃終於來了。」一位公募基金公司電商渠道人士近日在朋友圈分享了這一喜訊。

401K這個名字,來自於美國1978年在《國內税收法》里增補的第401條,第K項條款。美國的「401K計劃」是由僱員、僱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美國股市得益於成功實施了401K計劃,從而推動了美股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而前述公募人士提及的「中國版401K計劃」,則是兩年前展開試點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兩年后的今天,這一制度終於迎來了全面放開。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之前的36個試點城市(地區)擴大到全國範圍。

01 出師不利

相較於兩年前的試點,本次個人養老金新政最大的亮點在於,可投資範圍大大擴充,操作也將更加靈活,而此前個人養老金可投公募基金的品類僅包括養老目標FOF。

養老目標FOF,是一種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而是通過投資基金來實現資產配置的產品形式。但短短數年來,養老目標FOF不管是業績還是運營都未達到投資者的期待。

業績方面,截至12月13日,目前被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名單的199只養老目標FOF中,僅有9只成立以來收益率超過10%。穿透持倉來看,2022和2023年相對低迷的股市是養老基金收益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不過對於產品運作不甚瞭解的廣大投資者,養老目標FOF確實沒有給他們的養老賬户賺到很多錢。

運營方面,養老目標基金的資產規模佔比在2021年達到0.4%的高點后,開始逐步下滑。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養老目標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數量佔比為2.2%,資產規模佔比僅為0.2%。

越來越多的數量以及越來越迷你的規模導致養老FOF成為清盤的高發地,也有投資者感嘆「人還沒退休呢,養老基金先清盤了」。

養老目標基金在國內起步時間相對較晚,相較於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等歷史更長的基金類別,投資者對它的認知還較為有限。

過去幾年,指數基金的影響力和代表性逐漸增強,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範圍也是眾望所歸。

02 他山之石

從全球範圍來看,個人養老金賬户中的指數基金佔比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1970年代美國推動養老金體系改革,推出了大名鼎鼎的401K為主的僱主養老金計劃和個人退休賬户(IRAs)制度。尤其是個人退休賬户IRA在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后,目前超半數美國家庭擁有IRA賬户,賬户總資產佔全美養老金規模的比重為35.8%,有效降低了政府養老金壓力。

從美國IRA資產配置結構變遷來看,前期資金主要集中於銀行儲蓄類產品,但1978年末其佔比達到85.7%的峰值后,資金逐漸流向基金產品。

美股牛長熊短的特性使得指數基金長期也能取得亮眼的投資收益,同時在指數產品持續降費的合力推動下,IRA資金持續加大指數基金配置,投向指數基金的比例由2000年的2%顯著提升至2024年半年末的7%,併爲美國指數基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

鄰國日本在21世紀初也面臨着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

在養老金入不敷出的背景下,日本宣佈改革,引入iDeCo賬户,鼓勵個人對自己的養老金進行投資管理。

2014年初,日本政府推出鼓勵自然人投資者長期投資的免税投資賬户(NISA),以鼓勵民眾通過長期投資進行儲蓄,形成財富管理習慣。

隨着日本央行啟動ETF購買計劃,被動投資在民眾中也逐漸被認知。

截至2023年末,iDeCo、NISA均有超過58%的資產投資於公募產品,2024年二季度,NISA賬户中被動投資基金規模環比提升幅度達到97.4%。

03 低利率時代的選擇

巴菲特曾在《聰明的投資者》序言中提到:「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説,成本費率低的指數基金就是股票投資的最佳選擇。」

對於養老資金而言,一般跨越周期較長,是一場用長線進行的長跑,長期複利作用下低費率的指數產品能夠更好促進居民個人養老金賬户的財富積累。

參考海外個人養老金投資情況,指數基金因為其風險分散、投資成本低廉、持倉公開透明等多方面優勢,已被廣泛應用和逐漸壯大。

近年來,指數基金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市場流動性持續提升、投資環境逐漸改善,為個人養老金入市創造了良好條件。此次將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的可配置範圍,也可以更好的滿足居民個人養老金配置需求。

本次新增的85只指數型產品中,主要涉及7只紅利策略產品及78只寬基權益指數(包含指數增強在內)產品,都與養老金追求財富穩步增值的投資目標相契合。

2023年以來,紅利投資逐漸深入人心。長期來看,紅利策略與養老投資適配度也較高。

紅利策略指數聚焦長期持續分紅、分紅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大多經營穩定、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較為充沛,在震盪的市場環境中可提供較高的安全邊際。

在低利率環境下,紅利資產因其穩定的現金流和較高的股息率,成為中長期資金配置的重要方向。這些資產不僅能夠為養老投資者提供持續的現金回報,還能在市場波動時表現出較強的防禦性。

本次被納入的華泰柏瑞中證紅利低波ETF聯接Y(022951)在紅利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篩選,排除了波動性較高的股票,更加註重投資組合的穩健性,長期來看,「紅利+低波」也確實能夠獲得1+1>2的效果。紅利低波策略的長期優勢,就在於其兼具較高的收益和出色的風險控制,這種策略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穩健的投資回報。

在紅利策略產品佈局方面,華泰柏瑞早在2006年便參與其中。旗下擁有目前市場上規模前二的紅利策略產品——華泰柏瑞紅利ETF(510880)、紅利低波ETF(512890),最新規模分別突破了200億元、100億元。

除了紅利策略產品外,更多的寬基權益指數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可配置範圍,成為另一大看點。

近年來,隨着「長線資金」不斷加碼寬基權益指數產品,這類產品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看好。

尤其在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已經降至1.72%的背景下,固定收益類產品能為投資者提供的收益將無法滿足大部分居民的養老目標,而寬基權益投資獲得的潛在財富增長更大。

所以,無論是從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還是從廣譜利率下行抬升企業估值的角度而言,中證A500指數、滬深300和創業板等寬基指數的配置價值將更優,以博時基金旗下被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範圍的三隻產品為例。

博時裕富滬深300Y(022922)跟蹤的滬深300指數選取滬深市場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個股構成,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代表了A股市場「核心資產」的整體走勢。

博時中證A500聯接Y(022916)跟蹤的中證A500指數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指數編制更加側重「行業均衡、質量和發展並重、與國際接軌「。相比滬深300,中證A500覆蓋了更多細分行業龍頭和新質生產力;同時,中證A500指數的成分股還需要屬於滬股通或深股通證券範圍,並採用國際通用的ESG標準剔除了風險能力差以及長期發展不佳的企業,進一步提升了指數的長期配置價值。

博時創業板ETF聯接Y(022920)跟蹤的創業板指是國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的代表,由流動性好、市值大的100家創業板上市企業股票組成,具有成長性突出、科技含量足的特點。

從產品擴容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指數基金因其風格明晰、費率較低等特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可,將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可配置範圍,能夠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

養老投資時間往往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投資指數產品能夠幫助養老投資者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獲得長期穩健的回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