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7 13:05
來源:大公科技
作者:牛鑫宇
據泰國媒體thansettakij消息,12月10日,泰國商務部部長皮猜表示,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已在泰國註冊成立法人實體,名為「WHALECO TECHNOLOGY(THAILAND)LIMITED」。
泰國商務部商業發展廳提供信息顯示,WHALECO TECHNOLOGY(THAILAND)LIMITED於2024年11月11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200萬泰銖。公司股東來自維爾京羣島,持有40萬股,總值200萬泰銖,佔公司註冊資本的100%。
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之后,泰國是Temu進入東南亞市場的第三個國家。
不過,Temu在泰國上線不久后就遭到了調查。
據泰國當地電視臺8月3日消息,泰國總理賽塔·他威信日前下令,對中國跨境電商平臺Temu展開調查,以查證其「是否遵守泰國法律並繳納所需税款」。據悉,該工作將由數字經濟和社會部、税務局和警方共同執行。
據報道,他威信稱,外國電子商務平臺的到來給泰國零售業帶來了問題,它們資金雄厚,配備了新技術,使得泰國企業難以競爭。他警告説,任何幫助這些外國平臺逃税的泰國官員都將受到嚴厲懲罰。
與此同時,Temu的GMV增速正在放緩。據36氪消息,今年第三季度,Temu的GMV約為130-140億美元,環比增速降至15%左右,而上一季度的環比增速約為50%。
越南業務被暫停
「如果我是張一鳴,我會更加激進的做全球化。」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表示。
2022年9月,拼多多官宣出海后,率先在美國上線了Temu電商平臺,主營低價日用百貨、服飾、美粧等產業帶白牌商品。在低價標籤、跨境郵費折扣的吸引下,Temu迅速打入包括北美、歐洲、中東、非洲等70多個國家、地區。
據OpenGov Asia發佈的《東南亞電子商務報告》顯示,越南和泰國已成為東南亞地區增長最快的兩個電子商務市場,電商平臺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分別增長52.9%和34.1%。越南已超越菲律賓成為該地區第三大電子商務市場。
Temu也瞄準了這塊市場。2023年下半年,Temu進軍東南亞市場,至今,Temu已入駐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文萊、泰國市場。
不過,Temu越南業務的開展並不順利。
Temu在越南上線不久,越南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胡德福公開點名Temu的税務問題,並指示越南税務總局立即對Temu進行檢查並準備税務記錄。
越南政府還要求中國跨境電商平臺Shein和Temu在11月底之前向政府註冊,否則將被暫停所有的服務、商業與廣告活動。
在11月10號的一份政府聲明中,越南工貿部副部長阮黃龍強調,如果Temu、Shein等電商平臺沒有遵守規定,工貿部將聯合相關部門採取技術手段,比如封鎖應用程序和域名。
如今,Temu越南業務已被暫停。
對此,一位接近Temu的人士透露,跟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不同,今年以來,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包括Temu、SHEIN、速賣通等)在越南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Temu正在跟越南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尋求解決方案。
針對此事,大公科技向拼多多方面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前,對方暫未迴應。
除外部因素外,與競爭對手相比,Temu在越南市場也不佔優勢。
諮詢分析公司YouNetECI發佈的越南2024年第二季度電商平臺銷售額報告顯示,Shopee、TikTok Shop、Lazada等平臺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1.4%、22%、5.9%,且普遍採用低價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Temu還遭到了印尼的封禁。
當地時間10月11日,印度尼西亞通訊和信息部長Budi Arie Setiadi表示,該國已致函蘋果AppStore和谷歌Play,要求平臺下架Temu,以保護本國中小企業免受低價產品的衝擊。
Budi Arie Setiadi表示,「Temu提供的商業模式——即外國製造商直接向印尼消費者銷售產品的做法,將會摧毀我們的中小微企業,所以我們當地政府需要保護本地中小微企業產品,避免外國市場直接從其工廠提供非本國產品,並帶來更便宜的價格,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競爭。」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大公科技採訪時表示,Temu東南亞業務進展不順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當地政策法規因素,不同國家對於跨境電商的監管要求各異,如印尼對其封禁、越南要求暫停業務可能涉及當地對電商市場秩序維護、數據安全、本土產業保護等政策考量。二是市場競爭激烈,東南亞電商市場有本土電商和其他國際電商巨頭佈局,Temu作為后來者面臨巨大競爭壓力。三是本地化運營挑戰,包括文化差異、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環節可能還沒完全契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Temu並非唯一面臨挑戰的平臺,據Budi Arie Setiadi透露,印尼政府計劃對Shein也採取類似的封鎖措施。
2023年10月,TikTok Shop在印尼也遭到封禁的禁令,印尼總統Joko Widodo下令禁止了TikTok Shop在印尼社媒平臺上的直接交易行為,理由同樣是爲了保護印尼本土的中小微企業。
業績低於市場預期
2024年11月21日,拼多多發佈了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與前幾個季度相比,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已有所放緩,並低於市場預期。財報發佈后,拼多多股價大跌超10%。
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業收入約993.5億元,同比增長44%;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約249.8億元,同比增長了61%。
該業績低於市場預期。此前,據彭博分析師預期,拼多多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028.3億元,同比增長49%;調整后淨利潤為292.1億元,同比增長72%,每股收益預估17.35元。
雖然營業收入與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實現雙增長,但拼多多的業績增速正在放緩。
此前四個季度(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拼多多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23%、131%、86%,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46%、246%、144%。
瑞銀在報告中指出,拼多多季度業績遜預期,主要是受到毛利率拖累,源於旗下國際平臺Temu暫時性不利組合變動以及對商家補貼。
大公科技注意到,拼多多加大了在成本上的投入。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收入總成本約397.09億元,同比增長48%,該增長主要是來自履行費和支付處理費的增加。
與此同時,拼多多總運營費用較2023年同期有着較大幅度的增長,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總運營費用約353.53億元,同比增長39%,而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銷售和營銷費用的增加。
拼多多在財報中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加大了促銷和廣告活動的支出,這也導致其銷售和營銷費用的增加。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銷售和營銷費用約304.838億元,同比增長40%。
在詹軍豪看來,拼多多第三季度財報儘管營收和淨利潤均有增長,但未能滿足市場預期,原因可歸結為外部與內部兩大因素。
詹軍豪表示,外部而言,電商行業的競爭環境愈發白熱化,各大平臺間的用户爭奪和資源分配趨於緊張,給拼多多的業務擴張帶來了一定壓力。內部因素方面,拼多多爲了加強平臺生態建設,實施了諸如「百億減免」等策略,這些長期利好的舉措在短期內卻對財報數據產生了稀釋效應,導致增速下滑和盈利環比下降。因此,內外因素交織,共同促使拼多多本季度業績未達市場預期。
在2024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首席執行官)趙佳臻指出,受限於拼多多平臺的運營模式、團隊的歷史經驗侷限以及能力的不足,我們相對於同行的劣勢將會在一段時間內顯著存在,這帶來的財務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對我們來説,這確實是一個挑戰。
在談及全球化時,拼多多董事長兼聯席CEO陳磊表示,拼多多全球化業務面臨的競爭正在日趨激烈。這種競爭再疊加上覆雜的外部環境,我們的業務勢必會受到一些波動和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Temu的GMV增速正在放緩。據36氪消息,今年第三季度,Temu的GMV約為130-140億美元,環比增速降至15%左右,而上一季度的環比增速約為50%。
據行業媒體報道,拼多多海外跨境電商平臺Temu為2024年定下了GMV(成交額)目標:3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2023年成交額的超兩倍。據連線雜誌的一份調查數據,2023年Temu的全球GMV為140億美元,
不過,在券商看來,拼多多仍面臨着較大的壓力。
今年11月,海通國際曾在研報中指出,市場情緒脆弱,(拼多多)強勁的業績難掩問題:即使業績可能超預期,中長期看,決定股價的因素並不是其國內電商的業務表現和短期業績情況,而是地緣政治風險等干擾,但此干擾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的消解。
2024年,Temu的GMV能否達成300億美元,大公科技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王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