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7 10:00
雖然我們將它們稱為「硅谷的競爭對手」,但仔細想想,過去20年來,這些科技巨頭大多都是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展。並沒有出現亞馬遜的社交網絡、谷歌的電子商務商店或蘋果的搜索引擎。當然,它們也時不時地試圖插手競爭對手的業務——大家都還記得亞馬遜糟糕的智能手機吧?或者,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説它們各自都是壟斷者。
這種相對平靜的時期正在迅速改變。科技競爭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但這不應該感謝反壟斷監管機構——他們反而有可能是阻礙進步的人。
大語言模型和ChatGPT等AI工具的突破性發展,讓硅谷的一眾最大科技公司開始嘗試蠶食、或重新蠶食彼此的地盤。微軟對自己與谷歌搜索的競爭充滿信心。據報道,OpenAI正在開發一款瀏覽器和一款智能手機。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聊天機器人。亞馬遜、谷歌、英偉達和微軟都在製造自己的AI芯片,並建造巨大的數據中心來容納它們。對優秀開發人才的爭奪已空前激烈。簡言之,科技領域正在發生變化。
然而,美國司法部卻對這方面的現實情況知之甚少。最近,該部將矛頭對準谷歌,要糾正谷歌對網絡搜索的非法壟斷。美國司法部和一些州的總檢察長在一份法律文件中辯稱,強制完全剝離Chrome,主要是爲了通過禁止谷歌在該應用程序內設置自己的引擎來增強搜索市場的競爭。但這樣的判決如果獲得批准,可能最終會給瀏覽器市場帶來衝擊。
谷歌嚴厲批評了司法部「過分寬泛」的提議。谷歌和Alphabet的首席法律官肯特·沃克(Kent Walker)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這一裁決「遠遠超出了法院的決定」,是「激進干涉主義議程」的一部分,最終會損害客户和創新。
司法部似乎對外界的巨大壓力不屑一顧,而是斷言,如果該部不採取強力干預措施,谷歌將會像在網絡搜索領域一樣,可以直接獲得在AI市場的支配地位。司法部反壟斷負責人喬納森·坎特(Jonathan Kanter)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要徹底消除這些危害,不僅需要結束谷歌今天對分銷的掌控,還要確保谷歌也無法掌控明天的分銷。」
因此,司法部希望迫使谷歌出售其領先於市場的Chrome瀏覽器或安卓操作系統。從務實的角度看,這兩項要求都不具備合理性。它會削弱競爭,剝奪消費者獲得更先進AI應用的機會。
上訴的時機也已經成熟。事實證明,要説服法官對支配尚未開發市場的潛力做出裁決幾乎沒有可能性。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是美國另一家負責提起反壟斷訴訟的機構,它曾在兩起案件中敗訴。其一是,FTC認為,微軟收購動視暴雪公司(Activision Blizzard)會使其不公平地主導未來的視頻遊戲訂閲市場。另一樁案件是,FTC認為,VR健身有朝一日將發展成足夠大的行業,從而有必要阻止Meta收購Within的交易。
坎特有關AI將形成「明天的分銷」的説法更容易成立,因為這個領域獲得了數千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但在起訴的時候,檢察官們不得不承認,谷歌遠沒有佔到上風,而是被視為AI領域的落后者,被淹沒在眾多資本雄厚的競爭對手之中。谷歌的投資者並沒指望谷歌能「掌控」AI搜索市場,而是隻要能跟上步伐就可以接受。
我對司法部的初衷表示理解。監管機構從一開始就表示,僅僅解決老問題——谷歌在搜索交易上提供的優惠條件阻礙了可能的競爭——遠遠不夠,因為該公司的優勢地位已經根深蒂固,任何追溯性的改變都無法產生真正的效果。相反,監管機構正試圖放眼未來,對谷歌進行懲罰,以阻止其利用搜索壟斷地位在AI的新戰場上佔據不公平的優勢。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給出了合理的建議,要谷歌結束其「魔鬼交易」,即要求出版商如果想繼續在谷歌搜索引擎上被發現,就必須讓自己對谷歌的AI抓取器保持看可見性。在另一起案件例中,谷歌的廣告壟斷地位也有被拆分的可能,此舉幾乎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但鑑於司法部的勝利將具有歷史意義——這將是自2000年微軟案以來,首次有大型科技公司被認定為非法壟斷——我可以理解為什麼監管機構會推動更激烈的行動。然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有更好的科技工具可以選用,那麼這樣做將會適得其反。
我認為,如果谷歌能參與AI市場並全力以赴,這個市場無疑將進一步增強,更具競爭力。假如谷歌能利用自身的所有優勢(如無與倫比的搜索引擎、廣受歡迎的電子郵件服務和細緻入微的地圖應用)來打造AI,與硅谷及更遠地區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甚至擊敗他們,對消費者和更廣泛的創新都是有利的。
谷歌不論對我們的數字生活還是現實生活都有深入的瞭解,這意味着它完全可以打造出真正的AI助手,能夠執行真正有用的任務——根據你個人的日程安排和對你喜好和預算的瞭解,幫你預訂機票、火車票、晚餐和酒店房間。按理説,一家在組織管理全世界的知識方面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做得更多的公司,最終應能創造出厲害的方法來利用這些知識。該公司應該會利用一切機會在這方面取得成功。
為此,應當允許它將Chrome瀏覽器和安卓系統留在公司內部。無論是在臺式機還是移動設備上,這兩款產品都將是訪問谷歌AI的主要載體,而且必須實現無縫集成,才能做到快速、實用和安全。如果谷歌的數據最終被外包給收購Chrome的第三方(如果有的話),那麼消費者將無法獲益。與微軟(直接在 Windows 中內置「Copilot」AI)和蘋果(在MacOS和iOS系統中進行類似嘗試)相比,谷歌將會被甩在后面。
如果你想看到谷歌因其不正當的壟斷行為而受到嚴厲懲罰,那麼你可能會認為這是很好很公平結果。但如果你想看到儘可能多的人都能使用最好的AI工具,那麼政府這樣的干預就管得太寬了。編輯/陳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