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6 16:52
文丨姜琪
【億邦原創】「我的便利店,(每月)利潤從一萬多跌到兩千塊錢」,一位山東的便利店主苦笑着説,「以前我這個店(單日)還能做五六十單外賣,后來附近100米開了個倉,幾個月就打得我這個店只剩10單都不到了。」
實際上,這並非個案,而是時代與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前置倉重新翻紅,即時零售再次提速,卻給傳統線下零售的前景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企業銷售規模為8680億元,同比下降7.3%;門店總數2.38萬個,同比下降16.2%。2024年,下行的趨勢仍在繼續。
重壓之下,越來越多商超和便利店開始轉型佈局前置倉。山姆中國,作為追隨該趨勢的頭號玩家,線上佔比已經從2021年20%,2023年47%,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55%。羅森中國,擁有6432家便利店,位列門店數第五,今年宣佈拓展線上銷售。
跑步進場的,還包括許多新勢力。今年8月,盒馬在上海重啟前置倉,加密服務半徑,為周邊3公里範圍內的居民提供最快30分鍾送達服務;11月初,京東七鮮開始發力即時零售;另外,名創優品、屈臣氏等也紛紛入場「開倉」。
被前置倉搶了生意后,上述山東便利店老闆開始尋求轉型。但在巨頭加碼投入和實力商家跑步入局的大背景下,百萬夫妻老婆店想要夾縫求生,其實並不容易。在前置倉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的背后,他們彷彿置身於一場無聲的風暴之中。
01
「現在便利店和超市真的狗都不開」
「傳統便利店的生意,今年已經縮減了30%左右,我們的模式是把他們的店搬到線上去。」阿蔡説,他們今年將杭州余杭區勾莊的一家便利店翻店成功,每月光線上純利潤就多了7萬多。
阿蔡此前從事教培行業,雙減政策后,轉行做前置倉。2023年初,他加盟AA•百貨,業績做得不錯,於是乾脆加入AA•百貨招商部,做了招商總監。
阿蔡接觸招商以來,印象最深的是一家衡陽的夫妻老婆店。他們在抖音刷到某前置倉品牌,決定加盟,做了差不多半年,每天還是虧損。「搞得他們每天忙的要死,24小時輪流轉,又不賺錢,也是很可憐,被割韭菜。」
近期,夫妻二人找到阿蔡,要重新翻店。「我們上個月(11月)才放開加盟,這個月已經6家了,都是翻店的,傳統商超便利店做線上。」阿蔡説,近兩年找他們做代運營,以及傳統商超來做線上的越來越多。
便利店侷限於附近一公里的人流量,沒有人流就沒生意;店鋪上翻(將線下門店的貨品上架到即時零售平臺)后,可以覆蓋1-10公里的用户。
「用O2O平臺的人太多了,以前可能點個飯、買杯喝的,現在除了空調、彩電買不到,其他東西都有的賣。騎手拿不動的東西,還有四輪車和貨拉拉。」阿蔡説,「相當於把淘寶、天貓、拼多多搬到你家門口了,30分鍾到店到家。」
AA•百貨旗下前置倉,平均面積在150-300平方米,日均營業額基本在1.5萬-2.6萬元之間,客單價為40-50元,每天訂單量在300-400之間。一二線城市首次建倉投入約60萬-80萬元,三四線城市30萬-40萬元,四線及以下城20萬-30萬元。首批鋪貨SPU(Standard Product Unit,最小商品單位)分別在7500、6500和4500左右。
根據行業數據,同爲200平方米的門店和倉,平均來看,店的房租成本是3萬-5萬元,倉的房租成本是1萬-2萬元;店的營業時長為10-24h不等,倉可達24h;倉的坪效和銷售額約為店的1.4倍;店的利潤率為1%-5%,倉的利潤率為3%-10%。
門店陳列商品SKU為2500-3500個,倉的SKU一般為6000-10000個。拾客精品線上超市招商負責人也認為,前置倉規模大、產品豐富、進貨便宜、市場覆蓋範圍廣,如今在一二線省會城市,取代夫妻店的趨勢已經顯現。
冉小龍是廣東人,做便利店起家,2022年轉型做起前置倉,做了一段時間后覺得不錯,於是加入微笑客,負責招商板塊。微笑客總部位於便利店滲透率較高的廣東,目前有40多家前置倉,平均每月毛利約為14%。他們還做了包括像「中國便利店之王」美宜佳、易捷等1000多家便利店的代運營。
冉小龍印象最深刻的,是福建的一位客户,投資四五百萬元,開了一家2000多平米的超市,一個月純利潤只有一兩萬塊錢。后來,該客户開了個200平方米的前置倉,投資四五十萬元,也能賺一兩萬元。
「現在便利店和超市真的狗都不開。」小洋吐槽道。小洋也是做便利店起家,在廣州開了70家便利店,今年5月的時候,平均每家店有12萬元的營業額,到了7月,平均只有9萬元,8月份更慘,只有7萬多。
宅小熊創始人鄭來慧認為,即時零售至少還有10-20年的生命力,開倉是大勢所趨。「我們類似於前店后廠,線下也附帶一起做。」宅小熊於2021年底進入美團閃購,如今近60家倉和店,成熟店鋪日均300-400單,客單價25-30元,明顯強於傳統便利店。
鄭來慧認為,夫妻老婆店之所以能活下去,靠的是低人力成本和菸草證。「就這點優勢,還能支撐一下,」他説,「貴一點沒關係,即時零售給顧客產生的情緒價值太高了。」
02
「周邊五六家便利店,都被我們干倒了」
廣州白雲區,一家微笑客的前置倉里,一排排藍色貨架上錯亂擺放着各種商品,小包零食、泡麪速食、日化用品,應有盡有,地上堆滿了瓶裝水和紙箱,零落的灰色揀貨筐隨處可見,門頭除了微笑客牌匾外,沒有任何裝飾。
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前置倉,平均每月營收可達33萬元左右。「這是2023年6月開的,倉里面很low,但是不要緊,我們便宜,還能賺錢。」冉小龍告訴億邦動力,「周邊當初有五六家便利店,都被我們干倒了。」
擠壓之下,小洋也開始佈局前置倉,目前線上營業額每月平均70多萬元。「零售是一個存量市場,我多出的營業額,都是蠶食了方圓5公里內的便利店或商超的。」小洋説,「純做線下,每月守着七八萬元的營業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前置倉大提速,正在快速侵蝕傳統線下零售的生存空間,其中尤以不懂運營的夫妻老婆店和傳統商超為主。按照阿蔡的説法,他們大概有30%的營業額,就是搶了周邊便利店的份額。
「簡單講,你在趙一鳴買水比在便利店便宜,因為它一天賣的多,所有供應鏈都是以錢來拼量,拼量之后才拼價格。我拿1000件水和你拿100件水,價格是不一樣的。」一位商家告訴億邦動力,「像農夫山泉,我們拿貨價將近7毛,很多便利店拿貨價就要1塊1、1塊2,消費者沒有什麼忠實度的,哪家便宜買哪家。」
商超和便利店的淨利很低,能不能賺錢取決於精細化運營,特別是針對特定人羣的選品和成本控制等。易數智能聯合創始人侯琳飛認為,即時零售與傳統零售最大的不同就是數據的全鏈路可跟蹤、可採集、可儲存、可分析。這意味着,前置倉從選址、選品到后期運營,都是靠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運作。
選址是前置倉最重要的環節。「選址定生死。地址選不好,再厲害的運營、再牛逼的貨盤都沒有用。」阿蔡説,AA•百貨選址的定位是「核心商圈里的犄角旮旯」,重點參考美團的后臺數據,比如一定範圍內的美團訂單數。
其次是選品及貨品結構。做過前置倉的人都知道,選品靠高動銷商品池,動銷最好的是酒水飲料,通常拿出一部分做引流品,然后就是百貨。「在傳統便利店,快銷品都是有盈利的,但是對於我們線上門店來説,快銷品就是個引流。」阿蔡説,「所以説沒辦法跟我們競爭。」
億邦動力此前曾披露,開倉想要賺錢,平均產品利潤至少要在40%或45%以上。(點擊《即時零售富貴險中求:有人起盤即賣爆,有人虧300萬還要衝》查看更多內容)微笑客貨盤中有80%為自營品,通過酒水類線上引流,自營商品高額暴利,用低價跑馬圈地。
對傳統商超和便利店來説,尤其是百萬夫妻老婆店,基於數據決策的前置倉,相當於對前者的精準狙殺。不少人認為,未來隨着用户滲透率提升,線上平臺的數據更為多元豐富,夫妻老婆店更沒有還手之力。
「今年100個人只有7、8個人在線上買東西,明年可能就9、10個人,再過3年可能20個人。」冉小龍説,「餐飲現在已經達到百分之三十幾了,基本上100個人里面有30個人通過美團買過東西或叫過餐。當達到這個比例的時候,消費數據是很龐大的。」
如果説前置倉殺死百萬夫妻老婆店,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前置倉將其逼到零售業的「犄角旮旯」,可能更像一種共識。「一個縣一個市可能會有一兩家大型的,像以前三五家這種肯定是存活不了。」冉小龍説,「它的板塊會縮小,會被前置倉佔領一些市場。」
不僅如此,即時零售滲透率不斷提升,加上消費習慣逐漸養成,勢必也會搶佔更多傳統電商的生意。「因為會去點外賣的消費人羣,18-35歲,基本上都具有電商認知,我們吸附這些人比較多。」鄭來慧認為,快消品可能在搶周邊的生意,百貨類可能會搶淘寶、拼多多等電商的份額。
03
「一二線去搶奪位置,三四線去開倉」
不少傳統零售商家捨棄了線下,湧入前置倉,做起線上生意。但真正入局后,你會發現前置倉也並非「一片坦途」。從0-1萬家前置倉是野蠻生長,而從3萬到10萬家則是互相廝殺的過程。
唐寧是mini橙負責人,專為中小超市、便利店、成人用品店及前置倉等定製開發系統。2021年入局前置倉以來,mini橙的客户已經換了一大批,「平均六個月汰換一批,不少人開了半年就開不下去了」。
唐寧告訴億邦動力,前兩年只要開倉就能活,什麼庫存管理壓根都不需要,一個美團商家版App也能開店,隨隨便便弄點品,就能成為萬單店。但現在,已經開始卷生卷死,操作難度已然變高。
「都説什麼爬坡期,一個月時間爬上去了,兩三個月時間來穩住,到了第四五個月之后終於開始有正向利潤,第六個月,旁邊又開一個新倉,又要經歷爬坡期。」唐寧説,所有人打法都是一樣,新入局者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瘋狂降價賠錢賣,到后面就是倉開的越多,倒閉的就越多。
想開倉的人是攔不住的。「假設同一個商圈5家店競爭,兩家店倒閉了,按理説那三家店應該會活得好一點。但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實際是又有兩家新的牌子插進來,無限反覆輪迴。」唐寧説。如今專業隊進場,那些被風口吹起來但又不知為何能賺錢的商家慢慢開始虧錢,想要繼續活下去,就需要更精細化的運營。
競爭卻遠不止於此。前置倉搶佔了電商的流量,電商人也要反過來分杯羹。前不久,快手直播界一哥辛巴在直播間直呼想開超市,還要把超市開到山姆和Costco對面,10月份帶領團隊到胖東來參觀學習,此外辛巴還宣稱將放棄直播,全力發展線下超市。
辛巴一場直播能賣64億,為什麼要開超市?小洋認為,可能嘗試將直播和超市便利兩種業態優勢結合,劣勢抵消。電商依賴高度的中心化工廠,核心優勢在於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短板則是時效性不足,而超市便利主打「便利」,劣勢為商品種類少,租金貴。
這種模式與前置倉很相似,用較低租金在三四線城市佈局多個倉店,通過騎手觸達用户,把供應鏈做寬做深,在線下或者以點外賣的方式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體驗,用極致性價比綁定用户,並讓其養成長期習慣。然而,從直播間到線下超市,辛巴能否利用其積累的流量優勢,複製他在電商領域的成功,仍然未知。
但無論如何,這對百萬夫妻老婆店來説,無疑將增添更多陰影。眼下,一部分傳統商超和便利店似乎進入「臨終關懷」,而前置倉也變得「一地雞毛」,不少人認為,終局或將是「前店后倉」。比如宅小熊,一部分門店線上線下接近3:1,有的已經接近5:5。
不久前,美團對外披露,稱2027年將建成10萬閃電倉,2000億是即時零售最大機會。「美團想要達到這個事情,只有一種方案,就是做下沉市場,把這些店鋪到縣城里邊去。」一位商家告訴億邦動力,「否則不可能完成這個目標。」
從城市分佈來看,目前一二線城市前置倉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商家收益開始下降。「已經插不進去了,每個地方都已經遍佈各種倉了。」該人士説,「所以説只能三四線城市去打,然后還有一二線城市去搶奪這個位置。」
唐寧似乎表現得更為慎重。他説,對於中小商家來説,佈局前置倉最重要的是賺到錢、活下去;mini橙業務的時間窗口只剩一年。換句話説,這就意味着一年以后,前置倉模式的狂飆也會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