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接盤俠」信達地產,墜入爆雷房企深淵

2024-12-16 15:17

(來源:源媒匯)

作者 | 利晉

等了足足兩年半時間,信達地產上海靜安區信安里項目終於入市銷售了。

前幾天,信安里搖號認籌,首推1棟90-100㎡户型,合計140套房源。次日,信達地產公佈了銷售成績:首開經銷15億元。

信安里,所在的老靜安片區,是上海土地投資的焦點。3個月前,大寧靈石社區地塊、曹家渡社區20號地塊競價出讓,中建玖合、招商蛇口分別創造了大寧板塊地王、靜安區單價地王。

趁着這個熱度,加上曹家渡板塊極度稀缺性,信達地產靠着「老靜安」這個招牌,就能飲到「頭啖湯」。

信安里户型呈現長條狀,存在90㎡户型的客餐廳無採光、100㎡户型得房率只有75%等問題。如此設計,被很多上海市民戲謔為:加大版的「老破小」。

總價1500萬元左右進駐老靜安,地段含金量足以掩蓋產品存在的問題。

根據官方披露顯示,信安里在2024年11月19日拿到預售證,3天后啟動認購,共獲得了160組左右的認購,認籌率超過了110%。

按照13.6萬元/㎡過會均價折算,首開套數109套,去化率約78%。一位上海貝殼找房中介告訴源媒匯,「目前還有房源在售,100平有部分房源。新上海人多一些,以及需求老靜安地段的(買家)。」

不過,在上海「網上房地產」官方公示,靜安里項目卻在交易系統中「消失」了,僅有預售證和入市銷售的信息,無法查看網籤數據。關於網籤情況,源媒匯詢問了信達地產方面,但截至發稿亦未獲迴應。

如此情況,放在信達地產身上又是司空見慣。

信達地產是一家非典型開發商。它給自己的定位是:「專業特色的不動產資源整合商」。把它放在整個AMC中國信達中會更好理解,即信達地產只是承擔着控股股東在房地產施工建設、運營建設的任務。

在融創、佳兆業等房企爆雷時,中國信達化身為「接盤俠」,大舉掃貨不良資產。而作為控股股東不良資產佈局的重要支撐點,信達地產的開發、建設、銷售能力卻不能與之適配,導致很多收購資產未能快速實現紓困、化債以及變現。

結果,現在一個面臨着業績虧損、大規模拋售資產,一個沒能抓住機遇、淨利潤接連下滑,雙雙墜入爆雷房企的深淵中。

被拖入深淵

信安里,是信達地產建設、產品設計的一個典型體現。

2022年6月,上海信達銀泰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信達銀泰」),以21.08億元競得上海靜安區曹家渡社區C050301單元4-3b地塊(下稱「曹家渡項目」),用地面積1.04萬㎡,折算樓面價8.15萬元㎡。

這是一箇舊改項目,成本價沒有計算保障房部分成本。

拿地3個月后,信達地產成立了項目公司上海信瓴置業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由信達銀泰持股100%,2022年11月啟動了建築設計單位招標,2023年5月進行地塊樁基工程招標。

信達地產財報顯示,曹家渡項目總投資35.28億元,2023年末房地產開發成本為22.53億元,預計2026年竣工。

2024年8月左右,信安里傳出即將入市銷售的消息,后又改為預計10月取證。當時售樓處已經對外開放,但直到12月初才入市銷售。

從開工到入市,信達地產耗時一年半左右。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當下,開發商往往追求更快的周轉速度,綠城開工時間已經縮短到1.7個月,保利2023年新增項目當年實現銷售超300億元。

拿着「老靜安」招牌的信達地產,卻並不着急。不過,並不是每一個項目都在老靜安。

安信里周轉速度慢,有很多原因:1、信達地產不熟悉上海城市更新拿地模式,這是其上海首個城市更新項目;2、建設、銷售都不是信達地產的強項,運營能力跟不上趨勢。

這些因素,不僅讓信達地產與房地產新趨勢脱節,也讓中國信達在推行「大不良」經營策略中,被收購的爆雷房企不良資產一起拖入深淵之中。

很早,中國信達開始推行「相對集中、突出主業」戰略,大舉推行立不良資產經營核心主業,2021年不良資產經營資產超過了萬億,佔總資產比例超過66%。但之后開始逐年下滑,2022-2024年中期分別為9919億元、9136億元、8851億元。

房地產業是中國信達收購的重點。2021-2024年中期,中國信達收購重組不良資產金額分別為1488.23億元、1132.82億元、699.1億元、523.37億元,其中房地產佔比逐年提升,分別為42%、47.4%、63.5%和67.4%。

收購資產包括泰禾上海院子、泰禾深圳坪山地王地塊、佳兆業廣州南沙悦伴灣項目、增城山水合悦項目、新力控股海石洲項目、北京萬柳書院資產包、融創海南幸福城項目等。

中國信達採用「金融機構接管+委託代建」模式,對爆雷房企進行紓困,或進行房地產不良資產的化債、變現。其中,信達地產承擔着重要的收併購、代建、監管、受託管理等工作。

在中國信達2022-2024年中期財報中,信達地產新增協同項目管理面積(或行業風險化債中面積)分別為318萬㎡、320萬㎡、230萬㎡,涉及盤活體量分別為340萬㎡、698萬㎡、204.6萬㎡。

信達地產根本接不住如此大的管理、代建體量。

對比信達地產往年新開工、竣工情況,可以發現,代建部分面積與控股股東需要協同管理面積、盤活體量存在巨大差距。新開工意味着可以入市銷售、迴流資金,竣工則可以交付、形成營收。

信達地產兩方面都跟不上中國信達的併購速度,加上行業形勢加快下行,讓控股股東面臨營收、淨利潤虧損、資金流動性緊張等問題。

難以脫困

中國信達收入開始出現大跳水,2021-2023年,從1001.34億元跌到了761.68億元,淨利潤也從147.37億元下滑到69.94億元,淨利潤率由14.72%下降到9.18%。

其中,房地產收入分別為203.7億元、160.7億元、95億元,銷售利潤也在大幅度縮水,從34.6億元跌到17.9億元。

營收、淨利潤下跌,重要原因是不良債權資產減值損失嚴重,期間分別為-43.34億元、-64.98億元和-17.66億元。

賣不掉的房地產項目,進行大規模撥備減值是房企共性問題。

原本以為是一個良機,結果與控股股東、行業趨勢不適配的能力,信達地產把控股股東和自己都拖入了困境中。

營收、銷售開始連連下跌。相比2021年,2023年,信達地產的營收腰斬至114.2億元,銷售額下跌40%至195億元。自然,盈利水平也是處在下滑中,淨利潤從8.15億元下跌到了5.05億元。

其中,廣東信達地產有限公司(下稱「廣東信達」)是信達地產過往三年虧損最為嚴重的子公司,2021-2023年淨利潤分別為-2.46億元、-4.68億元和-1.65億元,合計虧掉了8.79億元。

根據天眼查顯示,廣東信達成立於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王鴻飛,注資資本為3億元,共有25家對外投資公司,涉及到廣州中國鐵建花語天宸、深圳信達金尊府、海南幸福城、佛山信達瓏桂藍庭等項目。

進一步透過2024年三季度可售項目可以發現,不少項目一賣就是三四年時間。比如深圳金尊府,2021年4月左右完成債務脫困之后,準備入市,如今仍有1.57萬㎡可售面積。

實際上,早在2015年,信達地產的建設、運營能力便已經過了市場檢驗。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促進房地產行業兼併重組。爲了避免「被吃掉」,信達地產突然在各地招拍掛市場橫空出世,4年投資超過400億元,創造了8個地王項目。

特別是與爆雷房企泰禾合作密切,致使深圳金尊府、上海新江灣城地塊等項目建設、銷售被拖累。

拿下的很多地王項目,為的是一時任務,盈利或許不是考慮的第一要義。

但沒有銷售意味着沒有結轉,現金流就會迅速惡化。2021年,信達地產的經營性現金流,從上年同期的73.6億元跌到了27億元,2023年僅為7.12億元,貨幣資金則腰斬至96.74億元。

做不良資產併購的公司,本身卻變成了一個準不良資產。

無論是淨借貸率,還是現金短債比,信達地產已經走到了爆雷邊緣,2021-2023年淨借貸率為104.48%、121.72%、111.81%,現金短債比0.89、0.58和0.72。

而到了2024年三季度,信達地產虧損更加嚴重了,營收為35億元、淨利潤為-1.51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則為-26.66億元。資金流動性上,淨借貸率為120%,現金短債比僅為0.29。

內部大重組

很明顯,中國信達或已對信達地產的現狀不滿。

2024年4月、8月,信達地產接連發生了大動作。其中,信達地產在4月股東大會會議文件中提及,中國信達將通過收購第三方對公司的債權后與公司進行債務重組、向公司投資業務提供債務重組等事項預計200億元。

8月,信達地產董事長石愛民、董事及總經理郭偉、董事及副總經理陳瑜一同提交了書面辭呈。一二把手辭任后,至今崗位仍處於空缺之中。

目前,信達地產仍在加碼不良資產投資。一方面,債權投資仍在上升,債權投資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從2021年的10.85%上升到2023年的17.57%,2024年三季度為17.69%。而債權投資主要是上市公司主體本身進行。

源媒匯獨家獲悉,信達系高管近期走訪了東莞等大灣區城市「爛尾」項目,洽談收購事項。就此事,源媒匯詢問信達地產有關收購標的、投資規模等情況,截至發稿,對方仍未迴應。

另一方面,2022年11月,信達地產誕生了一個經營類不動產「資產管理+運營服務」平臺信悦資管。它被信達地產視為「第二發展曲線」重要戰略佈局,專注於產業園區、公寓、酒店等非住宅不動產投資及資產管理。

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新平臺。

信悦資管前身名為北京坤鴻建築工程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原本隸屬於北京信達地產,2018年轉手到了安徽信達地產,2022年3月又劃入到信達悦生活服務中。信達悦生活服務由上海信達立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全資持有。

2022年6月、11月,信悦資管聯合綠城服務、珠海萬達商管,成立了物業管理平臺信誠智慧、商業管理平臺信萬坤泰,加上很早成立的信達匯融,形成了「資金-管理-運營」的鏈條。

這個設計的初衷是:推動信達匯融實現市場化。

也就是説,信達地產也玩起了輕資產戰略。

2023年「五一」之后,信悦資管聯合信萬坤泰、信誠智慧、信達匯融率先開始在信達地產滬蘇區域開展協同業務交流,開啟6個大區巡迴業務推介,相繼去了西部區域、華中區域、華東區域、華南區域。

2024年11月末,信悦資管受託管理不動產資產規模58.78萬㎡,受託管理項目規模268.56億元,包括25個投資管理項目、26個商業運營項目等。

但信悦資管依然沒有改變底色:把具備競爭力的能力寄託在合作方上,物管交給了綠城、商管交給了萬達。

成功的關鍵,就看綠城、萬達是否給力了。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