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5 18:16
12月15日
中鐵一局、二局、三局、四局、隧道局
電氣化局、北京局、上海局等單位參建
中鐵大橋院參與設計
中鐵設計、華鐵參與監理
中鐵六院參與第三方監測的
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東四十條-東壩北)
12號線(四季青橋-東壩北)
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薊門橋)
及昌平線南延朱房北站
3條(段)城市軌道交通新線
開通試運營
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
運營總里程達879公里
朝陽站交通樞紐同步投運
北京軌道交通一體化進入新階段
3號線一期是一條位於北京中心城東部的東西向骨干線路,經由東城、朝陽兩個區,其中東四十條站至東壩北站區段共設車站10座,均為地下站,平均站間距約1.6公里,其中換乘車站5座。
12號線是一條橫穿北京北城的東西向骨干線路,線路西起西四環四季青橋南,東至東壩北街,途經海淀、西城、東城、朝陽四個區,連接四季青、大鍾寺、馬甸、安貞橋、三元橋、酒仙橋、東壩等重要功能區、商業區及居住區,全部為地下線,也因此又稱為「地下北三環」。
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一站一區間」,包括西土城站至薊門橋站區間和薊門橋站至站后區間,在薊門橋站可以實現與12號線換乘。
中鐵一局主要負責北京地鐵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至薊門橋)全線正線鋪軌26.02公里、鋪設道岔21組、疏散平臺23.61公里以及接觸軌、防護系統安裝等內容。中鐵一局施工團隊堅持以安全為根本,穩步推進施工生產,不斷加強工藝創新,優化施工工序,交出了鋼彈簧浮置板道牀單工作面日均推進85米、梯形軌枕道牀日均推進96米的優異答卷,西土城至薊門橋區間提前4天實現短軌通,節點兑現率達100%。
中鐵二局主要負責北京地鐵12號線北太平莊站至馬甸橋站區間、馬甸橋站、四季青橋至三元橋範圍內的37.7公里(雙向)軌道鋪設工程及三條新開線路部分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鐵二局項目團隊堅持樣板引路,強化工序質量控制,優化施工工藝,保證工程質量;採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強現場作業人員管理,保證施工全過程安全;重視科技創新,強化科研成果應用轉化,保證施工有序推進。在全體參建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中鐵二局安全、高效、優質地完成了施工任務,確保線路如期達到開通運營條件。
中鐵三局承建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姚家園站、姚家園站至平房村站、平房村站、平房村站至東壩中街站兩站兩區間,以及12號線起點至四季青站、四季青站、四季青站至遠大路一站兩區間的土建裝修工程。施工過程中,3號線項目部取得全線首個車站主體結構完工;首臺盾構始發;首個車站附屬結構全部施工完成;首個冷凍法施工聯絡通道;首個驗收車站主體結構並順利通過;首個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等多個全線第一。
中鐵四局主要承擔北京地鐵12號線(四季青橋至東壩北)芳園里站及兩區間的土建施工,安貞橋站、和平里橋站、光熙門站、西壩河站和三元橋站五站五區間的通風空調、給排水及消防、動力照明及站內便民服務等機電施工,以及全線信號系統及AFC系統設備安裝工程。項目團隊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採用調倉分離式模板臺車,形成流水作業,有效縮短支模時間,加快施工進度;採用複合式注漿加固方法,提高地層的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有效防止流砂、湧水等現象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中鐵隧道局承建北京地鐵12號線光熙門站及三個盾構區間,標段全長1.655千米,其中光熙門站為雙層暗挖(局部三層)島式車站,區間隧道總長1397米,穿越眾多特級、一級風險源,沿線高層建築物林立,地面交通繁忙,工程地質環境複雜,地下管線密佈。項目團隊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在施工進度、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質量控制等方面均獲得了業主單位的充分肯定,光熙門站榮獲北京市2022年度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結構長城杯金質獎。
中鐵電氣化局主要負責昌平線南延工程(西二旗至薊門橋段)全線機電設備採購供貨、安檢設備安裝調試以及12號線全線供電、綜合監控以及機電IV標段的設備安裝調試。建設過程中,中鐵電氣化局建設者充分發揚「促創干 爭一流」的電氣化傳統,積極同多方溝通協調,制定專項施工方案,通過BIM技術優化施工工序,工藝樣板牆示範定標,應用裝配式牆體技術、供電設備運輸專用平板車、區間電纜敷設裝置等提高工效,確保線路高質量開通運營。
中鐵北京局承建的昌平線南延工程學院橋站、六道口站至學院橋站一站一區間施工任務,全長1200米,車站主體結構採用暗挖PBA工法施工,附屬結構除出入口敞口段及風井採用明挖法施工外,其余均採用暗挖法施工。其中,六道口站至學院橋站區間從海淀區繁華的學院路下直穿而過,周邊高校眾多,交通繁忙,學院橋站的開通給周邊高校師生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減輕了上下學高峰期周邊的交通擁堵狀況,極大程度上緩解了該地區交通壓力。
中鐵上海局承建北京地鐵12號線大鍾寺站(含)至薊門橋站(不含)土建工程以及大鍾寺站南側中坤廣場一體化等施工內容,大鍾寺站採用PBA暗挖法施工,車站平均埋深約18米,地下水豐富,共計穿越1處特級風險源及15處一級風險源,施工工序複雜,工序轉換多,安全風險高。項目團隊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精策劃、保安全、嚴施工、重質量,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大鍾寺站施工任務,成為全線首家順利通過單位驗收的車站主體結構,項目先后獲評北京市「綠色安全工地」、北京市「揚塵治理綠牌工地」、北京市基礎設施結構長城杯工程金質獎等多項榮譽。
中鐵華鐵負責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全線的正線及車輛段軌道鋪設、供電系統、綜合監控系統、通信系統、導向標識系統及車輛段工藝設備安裝的監理任務。項目團隊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克服沿線長、交接節點、既有車站運行等挑戰,嚴格現場監督,強化協同配合,有效保障了工程高質量建設。在通信系統及車輛段工藝設備安裝過程中,嚴把安全質量、深化科技創新、強化工藝提升,助力北京3號線車地無線LTE系統實現CBTC、集羣調度、PIS/CCTV等車地無線業務全承載;優化佈設視頻分析系統,提前預判站內外設備、人員等面臨的可能發生的影響出行安全的問題,在提升乘客出行服務基礎上,為乘客出行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中鐵大橋院參與設計了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東四十條—東壩北)東壩車輛段出入段線區間。該區間在北小河西側預留后續八字線條件,后期接入管莊路西口站,區間均採用明挖法施工,全長1.6公里。
中鐵設計承擔北京地鐵12號線西壩河站、三元橋站、將臺西站、高家園站及駝房營站等五站六區間工程監理任務,包括換乘站2個,涵蓋地鐵建設明挖、暗挖、盾構等主要工法,施工技術及管理難度大,環境風險高。中鐵設計監理團隊始終踐行「專業、務實、協作、創新」的核心價值觀,面對地下水位上漲、沉降變形控制標準高、風險源眾多等施工特點,深化現場服務意識,強化關口檢查前移思想,突出監理預控手段運用,嚴把安全質量關,集中力量攻難點、抓重點,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中鐵六院承擔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東四十條—東壩北)與朝陽站交通樞紐第三方監測工作。自開工建設以來,中鐵六院測繪院在3號線開展在建地鐵安全風險監測,及時向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提供監測信息,運用視頻監控系統實施24小時視頻值班,對指定部位進行監控及預警提醒,保證安全、有效、可持續地開展各項施工任務,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避免人員傷亡和環境損害,確保在建工程安全風險可控。
新線開通后,將實現與多條南北向軌道交通線路的連通,補充中心城區東西向軌道交通廊道,同時也為馬甸、安貞、東壩等成熟居住區增添更便利的公共交通選擇,對於完善軌道交通網絡、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服務沿線重點功能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END執行主編丨李元、沈蘇責任編輯丨趙懷博(十局)內容來源丨一局、二局、三局、四局、隧道局電氣化局、北京局、上海局、六院、大橋院設計、華鐵中國中鐵融媒體中心(中國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