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3 20:49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黃敏璇 胡夢然 深圳報道
智駕企業上市熱潮還在延續。
近日,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佑駕創新」)通過港交所聆訊。招股書顯示,佑駕創新是深圳一家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為車企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車路協同三種解決方案,公司最新估值為5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國內智能駕駛企業迎來上市潮,年內地平線(09660.HK)、黑芝麻智能(02533.HK)、速騰聚創(02498.HK)先后在港交所上市;文遠知行(WRD)、小馬智行(PONY)則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不過,從各企業招股書來看,智能駕駛依然是一個「燒錢」的賽道,大多數智駕企業至今仍處於虧損中。佑駕創新也不例外,公司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約6.8億元。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駕企業盈利困難一方面緣於研發成本高昂,另一方面緣於市場仍處於培育階段,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接受度有待提升,應用規模受限,難以快速實現成本覆蓋。此外行業標準尚在完善,適配不同車企也存在協調成本。」
離盈利還有多遠?
根據招股書,佑駕創新成立於2014年,業務佈局涵蓋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車路協同三大模塊。
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方面,佑駕創新稱公司提供定製化L0級至L2+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目前已經與16家車廠合作25款車型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開發,並與22家車廠合作67款車型的量產。與此同時,公司還在開發測試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iRobo,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而在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佑駕創新和9家整車廠就30款車型進行了量產。車路協同方面,佑駕創新稱在全國範圍內參與了共21個典型車路協同項目。
這其中,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是佑駕創新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佔比八成以上。2023年,公司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業務營收為3.86億元,佔比81.1%;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業務、車路協同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3.8%、15%。
不過,佑駕創新至今仍未實現盈利。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佑駕創新營收分別為1.75億元、2.79億元、4.76億元、2.3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9.7%、12.0%、14.3%、14.1%;期內虧損分別約為1.40億元、2.21億元、2.07億元、1.12億元。這意味着,過去三年半,佑駕創新累計虧損約6.8億元。
虧損原因主要在於研發投入巨大。2021年—2023年,佑駕創新研發支出分別為8220萬元、1.39億元、1.50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46.9%、49.9%、31.5%。
截至上半年,佑駕創新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億元,但流動負債中包含貿易應付款及應付票據、合同負債、借款、租賃負債以及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合計爲3.6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足以覆蓋流動負債,上市籌資已是迫在眉睫。
事實上,這並非佑駕創新一家企業面臨的困境,放眼整個智能駕駛賽道,多數智駕企業至今仍處於虧損中。例如,2021—2023年三年間,文遠知行累計虧損42.54億元;地平線累計虧損54.98億元;黑芝麻智能累計虧損34.73億元。
智駕企業為何普遍面臨虧損困境?離盈利還有多遠?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本報記者表示:「智能駕駛企業的盈利能力受阻源於多個因素,其一是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成本高昂,特別是對於L4級以上自動駕駛領域,其對計算資源、測試驗證及人才儲備的需求極大;其二是產業化進度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初始階段,固定成本比重較高,未達到經濟規模,單個產品的邊際收益有限;其三是全球各地智能駕駛相關的法律法規尚在構建和完善中,導致合規成本上升,技術推廣受到地域限制。」
支培元認為,智駕企業謀求轉盈,應重點考慮持續優化技術水平,壓縮成本結構,加速商業化進程。此外還應深化供應鏈合作,增強市場滲透力。同時深耕細分市場,滿足特定場景下的客户需求。
對佑駕創新而言,今年上半年虧損幅度已在收窄。期內,公司營收同比增長44.5%至2.37億元,調整后的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1.22億元收窄至0.82億元。對此,佑駕創新稱原因在於毛利大幅增加及研發開支減少,而后者受益於早期的研發成果,以及研發團隊結構優化。
佑駕創新方面表示,此次上市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提升研發能力及招聘及留任相關研發人才、未來三年內用於提升生產效率及解決方案競爭力、加強銷售和營銷能力。
優勢何在?
佑駕創新合作的車企不乏知名品牌,包括吉利、上汽、長安、蔚來等,但截至目前,其在國內智能駕駛市場中的市場佔有率依然不高。
灼識諮詢的數據顯示,2023年,按L0級至L2+級解決方案的收入計,佑駕創新在所有國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七,市場份額僅為0.6%。
與此同時,智能駕駛賽道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上述已經在港股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目前還有多家智駕企業也在啟動上市,包括同樣衝擊港股IPO的縱目科技、希迪智駕,以及赴美IPO獲備案的Momenta。
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佑駕創新優勢何在?其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具備包括全棧自研能力、平臺化及軟硬件一體化研發能力,以及紮實的量產能力等優勢。
郭濤認為,像佑駕創新這類企業要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還需構建多方面差異化優勢。「一是技術上,聚焦特定場景的智能駕駛技術做精做深,比如在複雜路況下的精準識別、應對能力,形成獨有的技術壁壘;二是服務方面,針對車企提供更定製化、高效的合作模式,增強客户黏性;三是數據積累,通過海量實際路測等數據不斷優化算法,提升產品智能駕駛的精準度和安全性。」
記者注意到,佑駕創新自2022年起開始佈局車路協同業務,通過提供與車路協同相關的解決方案拓寬應用場景和新市場。佑駕創新稱目前公司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參與了共21個典型車路協同項目,期望「通過開發車路協同,產生和汽車智能化的協同效應。」
2023年,佑駕創新車路協同業務營收為7145萬元,佔比15%,已成為公司營收佔比第二的業務。
郭濤表示,智駕企業佈局車路協同業務一方面可以拓展業務邊界,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智能駕駛或智能座艙業務。同時通過車路協同能更好掌握路況等信息,優化駕駛決策;另一方面也契合行業發展趨勢,有利於企業在未來智慧交通大環境下佔據先機。
但與此同時,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對接、系統搭建等,成本壓力較大。此外,該業務涉及多方協調合作,推進過程易受阻,若出現問題可能影響整個智能駕駛業務的推進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