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3 19:26
從「924行情」至今,捷邦科技的股價上漲了近200%。
然而,一邊是不斷新高的股價和市值,另一邊是實在一般的基本面,這樣的組合會不會讓捷邦科技的股東們感覺「高處不勝寒」?
01
上市業績即變臉
競爭力不足是動因
資料顯示,捷邦科技成立於2007年,后於2022年9月創業板上市。公司產品主要為精密功能件及結構件,主要應用於筆記本及一體機電腦、平板電腦、智能家居等領域;以及碳納米管導電漿料,主要應用於新能源鋰電領域。
目前公司直接客户主要為富士康、精元電腦、比亞迪、廣達集團、向隆電子及立訊精密等知名製造服務商或組件生產商,產品最終應用於蘋果、谷歌、亞馬遜、SONOS 等知名消費電子終端品牌。
公司近幾年業務構成當中,精密功能及結構件收入佔比一直維持在90%以上,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圖表:捷邦科技業務結構
單位:億元
公司的精密功能及結構件業務發展在2020年迎來轉機。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宅經濟產業逐漸成為疫情期間替代户外活動的最佳娛樂方式,遠程辦公、線上交易等新型方式得到大力推廣,推動了消費者對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的需求,根據行業數據,2019年-2021年的全球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8.33%、24.46%。
捷邦科技作為蘋果公司iPad、MacBook柔性複合精密功能件供應商,受益於行業貝塔,公司在2020年、2021年業績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動力,其中2021年公司營收超10億元,淨利潤接近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88%、36.49%。在這一財務表現之下,公司順利在2022年完成了創業板的上市。
圖表:捷邦科技財務表現
單位:萬元
然而,3C、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功能件、結構件由於技術、工藝壁壘相對不高,行業已經充分競爭且格局分散,市場參與者眾多,捷邦科技IPO招股書當中對標的A股同類企業就有包括領益智造、安潔科技、恆銘達等在內的8家企業,還不包括眾多未上市中小企業,行業數據顯示,全球精密件、結構件企業數量上千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國大陸珠三角、長三角等。
作為充分競爭市場,行業需求旺盛時期,各家企業都能分得一杯羹,但是一旦行業需求減弱,企業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就要看企業訂單獲取能力、與客户粘性、議價能力、企業的成本管控能力、整體管理水平等等硬功夫。
2022年開始,全球疫情影響相對有所緩解,3C領域需求從短暫的高增長恢復爲正常水平,反映到銷售數據上,2022年、2023年全球的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均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尤其2023年下滑程度更為明顯。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 的統計數據,2023 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為2.47 億台,同比下降12.9%,2023 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1.35 億台,同比下降10.3%。
在這一大背景之下,捷邦科技的業績隨行業而下滑,尤其2023年,捷邦科技收入6.78億元、淨利潤由盈轉虧達到-5,580.34萬元,分別同比下滑了34.44%、165.01%,毛利率也下滑了近7個百分點達到21.57%,與上一年業績相比可謂天差地別。
公司解釋,由於2023 年消費電子行業需求不景氣、大客户終端產品出貨量下滑,導致公司訂單下降;公司2023 年度產銷量減少,加之資陽生產基地及越南生產基地投入較高,導致公司產成品分攤的成本較高,疊加消費電子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公司毛利率水平進一步降低。
儘管行業不景氣是主因,但是這當中也透露出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力不足,硬功夫沒練到家。畢竟,行業內公司對標的企業當中,也有不少能夠抵禦周期波動,業績持續穩健的。
圖表:功能及結構件部分上市企業2023年盈利情況
2024年前三季度,捷邦科技業績有改善,但這是在2023年低基數的前提下實現的,相較於2021年、2022年上市時點的業績水平,仍有比較大差距。
02
略顯尷尬的「第二成長極」
公司在精密功能及結構件業務以外,還有被公司視為「第二成長極」的碳納米管導電漿料業務。24年半年報披露,公司已開發出在力學、導電等方面有相對優勢的碳納米管產品,能夠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環壽命,公司目前已經取得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維權)、孚能科技、正力新能、鵬輝能源、多氟多等客户的合格供應商代碼,部分客户已實現量產交貨。
經過公司幾年培育,新業務看似進展順利,但從實際業績貢獻來看,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收入方面,碳納米管產品在2022年達到最高5166.85萬元之后在2023年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目前碳納米管業務在整體收入當中的佔比依然不高。
另一方面,碳納米管產品的盈利能力也不太理想。2023年,該產品毛利率由正轉負,2024年上半年仍然處於負數的狀態,意味着2022年還能為公司創造營業利潤的產品,2023年反倒成為負擔,要知道2023年碳納米管下游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可是依舊如火如荼。公司表示,是因為公司新能源鋰電新材料業務處於前期投入培育階段,盈利能力尚未得到有效釋放。
圖表:捷邦科技毛利率情況
從國內碳納米管行業發展現狀和行業競爭格局角度看,公司寄希望於該業務作為公司新成長曲線還是存在挑戰。
根據披露的信息,公司19年前后開發了碳納米管產品,產品主要應用於鋰電池領域,產品在2020年度實現了量產銷售。然而行業數據顯示,由於碳納米管導電劑的性能優勢,其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已經逐漸替代炭黑成為動力鋰電池的主流導電劑,2023年碳納米管導電劑在中國動力電池領域滲透率將達到82%。
而公司作為新入局者,目前產品還處於客户驗證階段,尚未大批量出貨,2023年公司碳納米管收入僅為2322萬元。按照公司IPO招股書當中機構測算的碳納米管導電漿料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到 2023年,全球動力鋰電池用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市場產值將逾 47.9億元,計算捷邦科技在行業內的市場份額僅為0.5%不到。
滲透率已經超80%的行業背景下,公司纔開始入局,很大概率是趕了一個晚集。
03
主業擴產底氣不足
公司碳納米管業務未見起色,就連精密功能及結構件主業似乎也缺乏擴產勇氣。
公司IPO招股説明書披露,公司2019年-2021年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8.70%、100.84%、86.54%,儘管2021年產能略有下滑,但也接近90%。
基於此,公司在IPO募投項目當中,擬將3.52億元,佔比超6成的募集資金投向高精密電子功能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緩解產能不足問題。
圖表:捷邦科技近幾年產能利用率
然而,8.37億元的募集資金淨額2022年9月14日到賬后僅半年時間,錢還沒捂熱,公司就於2023年4月6日召開董事會,審議決定將「高精密電子功能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此后2023年8月24日,公司再開董事會,審議決定暫緩實施「高精密電子功能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通常而言,企業IPO募投項目的確定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長遠規劃,是充分考慮了行業短期波動等因素,但捷邦科技的IPO募投項目從完成募資到暫緩實施僅不到一年。這不免讓人猜疑,要麼是公司爲了上市募資,隨意找了個項目充數;要麼,是行業供需在這一年的變化過大,讓企業喪失了擴產的勇氣。
圖表:捷邦科技IPO募投項目
與擴產項目一同暫緩的,還有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公司表示,公司對「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重新進行了研究和評估,認為隨着公司對辦公場地進行合理調配並對研發部門進行整合調整,目前公司研究院及產品開發中心的辦公場地及設備能夠滿足公司技術研發的需求。
04
靠對外「買買買」能行嗎?
一邊是對於公司自身的內生發展按下暫緩鍵,另一邊對外卻又開啟「買買買」。超募資金,加上募投項目暫緩剩余的未動用資金合計超6億元,似乎給足了公司併購的底氣。
2024年年初,公司以自有資金6,700萬元受讓穩固實業股權以及3,000萬元增資,實現了對穩固實業55%股權控股。
根據資料顯示,穩固實業所在緊固件及緊固件塗膠行業,屬於公司主營業務範圍內結構件應用關聯領域,其產品已開始直接或間接服務於消費電子、新能源動力汽車等大客户。
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一方面,捷邦科技可橫向拓展結構件領域產品與服務,同時公司與交易標的后續可在大客户端的採購導入、研發協同、量產體系、品質管控、售后服務等方面發揮多項協同效應,使公司可向大客户提供更多優質且性價比高的產品及服務,有助於提升公司在大客户端的客户粘性、服務口碑及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可實現動力鋰電池及汽車整車結構件領域客户資源的協同與整合,從而加快公司在該領域的產品及業務的開發。
此后2024年8月20日,公司再發公告,擬以現金方式不超過4.08億元人民幣收購東莞賽諾高德蝕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高德」)51%的股權(對應整體估值不超過8億元),預計資金來源於銀行併購貸款(不超過60%)和自有資金兩部分。
根據介紹,賽諾高德是一家以高精密金屬蝕刻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為消費電子、汽車製造、半導體等行業客户提供金屬蝕刻、電鍍、激光切割、衝壓等精密金屬加工一站式解決方案。標的公司直接客户主要為比亞迪、領益智造、信維通信、蘇州天脈、寶德華南、澤鴻(廣州)電子等,產品最終應用於蘋果、華為、三星、OPPO、小米、VIVO、比亞迪、華為問界等。
公司表示,若本次交易完成,公司可在消費電子領域進一步橫向拓展精密金屬業務產品線,提升公司在大客户端的精密製造綜合服務能力,加快公司向功能模組及手機產業鏈相關製造的佈局。同時,標的公司已進入汽車產業鏈,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可通過加強客户資源及製造能力的整合,加快公司在汽車產業領域的業務佈局。
此前市場有小作文稱,「賽諾高德為國內VC散熱片龍頭,2022年在VC散熱片市場國內市佔率80%,彌補了國內空白。賽諾高德,營收約10億元,如果單獨上市至少值40億元,目前捷邦科技市值僅20億,至少翻倍以上空間。」
截止目前,捷邦科技並未披露更多關於賽諾高德業務信息,市場消息也是真真假假,從今年新上市的蘇州天邁IPO招股書披露的行業信息來看,至少賽諾高德VC散熱片80%市佔率的説法是站不住腳。
但是,不論消息真假,股民似乎已經「先衝為敬」。目前捷邦科技接近60億元的市值,看起來已經充分透支了併購成功后的空間。后市怎麼走?但凡最終實際併購效果不及預期,相信股民們會第一時間「先跑為敬」。
從公司的兩項併購動作來看,公司還是在圍繞自身主業功能及結構件做橫向延展。行業增速放緩,疊加行業競爭格局分散,或許併購整合是個很好的發展策略。
但還是那句話,功能及結構件的技術、工藝壁壘相對不高,企業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就要看企業訂單獲取能力、與客户粘性、議價能力、企業的成本管控能力、整體管理水平等等硬功夫。
捷邦科技能否通過外延併購整合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我們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