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在拼多多,泉州紙尿褲叫板「洋品牌」

2024-12-13 19:10

撰文| 吳先之

編輯| 王 潘

產業帶總是瞬息萬變,三五年便會發生一次變化。

2013年,利澳紙業的電商負責人陳雪初次踏入紙尿褲行業到2015年,泉州紙尿褲產業帶初步形成,拉開了渠道線上化進程。2018年,南極人放開品牌授權后,泉州紙尿褲有意涉足品牌的代工廠短暫吃到了甜頭,也喚起了他們做品牌的意識。

兩年后,一部分廠商不滿足代工,順勢做起了自己的品牌,趕上了內容電平臺的興起與拼多多的爆發,完成了規模化。隨后幾年,他在拼多多的日銷穩步擴大,並逐漸形成自主品牌。

國內的成功迅速得到了海外關注,一部分廠商陸續接到來自海外的ODM與OEM訂單,並藉此機會出海。短短十年出頭的光景,泉州紙尿褲產業帶便完成了產業集聚、線上化、品牌代工、自建品牌的歷程,如今正逐步走向高端化,乃至出海。

陳雪對此有着更深的理解。

上世紀90年代率先進入國內市場的好奇、幫寶適,長期成為市場上的主導者,一直到2020年左右情況纔有所轉變。在此之前,國內品牌的市佔比還不足5%。份額少,而且在生態位上只是能混跡於1元片單價以下的低端市場,反觀幫寶適、好奇則依靠品牌溢價,牢牢把握着3元以上的片單市場。

從2020年到2024年,這四年時間,國內廠商與消費者心智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供給側,給大牌代工所積累的工藝與研發實力,國內品牌的綜合實力得到了錘鍊,相關廠商在產品力上已不輸大牌。消費者也慢慢意識到,在品質之外,大牌與國產品牌的價格差,更多是品牌溢價。

供需兩端的微妙變化下,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增長到20%,片單價持續向上突破。

從代工到自主

早在2013年之前,泉州就已為紙尿褲產業帶的興起積攢了所有關鍵要素,包括絨毛漿、透氣膜、無紡布、高分子吸水樹脂等原材料供應商。隨着一批品牌入駐,最終將這些要素整合爲了一條完整的產業帶。

截至2012年,當地聚集了幾十家紙尿褲品牌,包括雀氏、恆安、中天這類規模較大的品牌。

產業帶的故事往往會與「自主」這個詞綁定,然而故事的開頭並非如此。當地廠商不具備品牌運營能力,且工藝水平和資金儲備薄弱,只能專注代工。泉州當地的宜嬰、利澳早在2015年便試水線上化,可是大牌在平臺搜索流量中佔有絕對話語權,國產品牌首次試水算不上成功。

幾乎同一年,南極人品牌完全放棄實體零售,開始與利澳合作。

一年之后,不起眼的利澳與名聲大噪的南極人有了第一次接觸——利澳拿到了南極人的嬰兒紙尿褲品牌授權。2018年時,來自南極人品牌授權的收入佔到總收入的八成,自有品牌僅佔比僅兩成。「我們沒有區分授權品牌與自有品牌,都是全局一盤貨,同時做產品升級。」利澳也意識到,品牌代工雖好,但長期仍然需要走自建品牌之路。

轉機出現在兩年之后的2020年。消費習慣的變化,讓品牌授權模式不再像過去一樣大殺四方,加之南極人電商的全品類模式,逐漸與垂直新品牌的競爭中有些力不能支。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也在發生兩個新的變化,一個是小紅書這類內容平臺興起,像紙尿褲這類體驗型的商品有了新的經營方式。利澳抓住了這個短暫的紅利期,在巔峰時期,將近3000個KOL在全網推廣旗下六大品牌的產品。可是新的問題接踵而至,誰來承接內容轉化?

恰好,拼多多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給了新品牌入池的機遇。

2019年,剛剛入局拼多多時,利澳全年收入就已超5000萬。而2020年,利澳靠着拼多多這類新興電商平臺突破,並承接內容平臺流量,從而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到2022年,其紙尿褲線上營收超過20億元。

「跟其他綜合電商平臺相比,多多的優勢是‘價格簡單透明’,商家運營簡單,用户可以快速下單。」陳雪在總結自有品牌完成突破時表示,越是簡單、絲滑的交易,越容易承接轉化。她注意到,很多用户在內容社區種草后,便會打開拼多多搜索店鋪下單。

客觀上看,相較於成熟的綜合電商,彼時拼多多的品牌池淺,給了新品牌入池的機會。而另一方面,新品牌往往主打性價比,這與彼時以下沉用户為主的拼多多高度吻合。

可是剛做了沒多長時間,陳雪感受到了變化,拼多多的用户高速增長,根本沒打算一直停在「下沉市場」的舒適區,而是從低線闖入高線,從五環向內環跨越。「不僅是人羣基數持續增長,我們從一些市場數據感知到高端人羣增長。」

宜嬰的線上運營負責人林志堅的感知維度更多,體感也更強烈。

宜嬰在推進高端化時,持續在拼多多做測試,最終結果都顯示,在拼多多做高端化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林志堅發現小到買幾十上百的枸杞,到兩三千的茅臺,再到近萬塊的蘋果手機,自己和身邊人在拼多多的消費越來越不「拼多多」。

日銷為盾,活動為矛

作為快消品,紙尿褲與速食、飲料有一個根本差異:用户消費周期較短,通常不超過三年,因此需要縮短種草、拔草、復購三個階段的周期。而在站內承接方面,一部分商家琢磨出了一套有別於傳統的經營策略。

在外部形成「內容轉化,貨架電商承接」的模式之外,泉州紙尿褲商家們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子。「在內容平臺獲取曝光后,我們在產品上會結合9.9元特賣,或者百補做一些小包體驗裝,完成拉新動作。」陳雪表示,當用户體驗了自家產品后,會在站內搜索品牌關鍵詞,從而提升搜索詞權重。

特價+小包拉新能盡最大可能拔草,但挑戰也很明顯,要求商家必須做好產品質量,方便后續承接復購流量。用户一旦認可產品,復購便水到渠成。爲了抓住用户,在特價拉新之外,陳雪嘗試鞏固日銷。

傳統貨架電商,像好奇、幫寶適的活動日跟日銷的差距會非常明顯,爲了穩住價盤,大促時往往會有非常複雜的玩法和滿減。但是在拼多多卻不一樣,一方面片單價與品牌存在一定差異,另一方面他們也在持續提升產品力。

過去,泉州當地爲了避免嬰兒紅屁股問題,有用山茶油擦拭的習慣,宜嬰針對性地開發了一款添加了山茶精華的紙尿褲,很快在市面上大賣。而利澳也針對既有產品線,增加了泡泡腰圍,且加量不加價。

依靠品牌力與價格差,利澳和宜嬰很容易將小包拉新的用户轉化為大包復購的忠實用户。值得一提的是,母嬰行業較為依賴口碑傳播,且寶媽往往有較強的分享欲,這給了國產品牌持續滾雪球的可能。

到今年,國產紙尿褲品牌遇到了新的契機——平臺政策優化,商家經營門檻和成本進一步降低。

前幾天,泉州一家紙尿褲廠商宜嬰的線上運營負責人林志堅注意到,拼多多商家后臺出現了一個新功能:批量處理申訴訂單的功能。早前,退款訂單扣除推廣費也以紅包形式返還給商家。「我們體量比較大,每天花費的推廣費在十幾二十萬,返還紅包加推,相當於降低了經營成本。」

拼多多的運營難度相較其他平臺一直很低,而在全站推廣2.0上線后,原有的搜索推廣也在數次簡化后,從四個降至了一個。

林志堅發現了在拼多多的三個發展趨勢,除了上述經營成本降低之外,人羣持續增長也達到一個臨界點——從低線市場完全殺入了高線,商家有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包括利澳、宜嬰這些國產紙尿褲商家,其實很多商家在這些年都意識到產品提升后,還需要完成品牌化的轉型。

「品牌化有用户倒逼的因素,也有平臺推動的因素,像拼多多上了‘百億減免和新質扶持’,跟我們很貼合。」林志堅表示,推廣費返還、退款訂單以紅包形式返還費用、流量和曝光增價,針對各個環節的扶持將進一步降低新品牌經營成本。

事實上,8月上架山茶花紙尿褲,9月便賣了100萬,此后每月銷量遞增100萬。「我們最近在拼多多上面做了幾輪測試,包括1.6元片單價的產品都可以在拼多多上跑起來。」

產業帶步入品牌時代

國產紙尿褲品牌一路狂奔之際,傳統大牌也感受到了壓力。

雙11期間,好奇、幫寶適這些大牌無一例外地拿出了自家的經典款,或者基礎款,做了一些降價動作。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大牌們都認為自己現在的單價在市場競爭力上受到的衝擊越來越大,不得不降低身段。

十多年前,海外品牌引進來,催生了國內的產業;十多年后的今天,國產品牌在工藝、設計、成本的優勢逐漸養成,不少企業在嘗試走出去。例如,利澳在國內大獲成功時,收到了來自海外的「橄欖枝」。

「我們出海幾乎只做OEM與ODM,這些出海的商家都是看到我們在國內電商做得很成功之后,逐漸跟我們建立起了合作。」這時候,利澳、宜嬰這類產業帶上的廠商,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優勢。

在早期,因為擁有自主的供應鏈、生產設備,他們可以為不同渠道,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形成一定規模之后,自有供應鏈與產能,同時讓他們能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同等,乃至更為優質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紙尿褲商家出海,其實是對過去十年泉州紙尿褲產業帶的一個肯定,而在接下來的時光中,擁有自主品牌、供應鏈的產業帶,纔是真正的競爭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便能理解,為何像拼多多這類平臺會發力產業帶,畢竟,產業帶夠強,才能涌現真正好產品,亦或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國產大牌。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