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1 07:23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胡楊
境外佈局成為城商行探索特色化、多元化發展道路的方向之一。近日,東莞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在中國香港註冊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莞銀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莞銀國際」)獲得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香港銀行牌照,城商行設立境外機構又添新例。
2019年印發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走出去」。除東莞銀行外,上海銀行、富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等城商行也在境外有所佈局。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商業銀行「走出去」要在集中統一的同時協調好本土化發展的關係;在建立全球統一的授信制度、管理體制以及科技系統等的同時,兼顧到各地區的特殊性,以便充分融入當地市場。
城商行境外機構佈局再落子
根據東莞銀行公告,莞銀國際作為在香港設立的子銀行,是該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戰略佈局。
申設莞銀國際早前已有「風聲」。今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廣東省關於支持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強金融服務與創新。支持東莞銀行在香港設立子行,支持臺資銀行在東莞設立機構,為兩岸企業提供便利化跨境金融服務」。
東莞銀行方面表示,該行將根據境內外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協助莞銀國際做好開業營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未來將全力支持莞銀國際發展,充分利用大灣區融合發展機遇,為香港客户提供高效、優質及安全的綜合銀行金融服務。
而在莞銀國際之前,東莞銀行已在香港設立分行。公開信息顯示,東莞銀行香港分行開業於2021年9月,是東莞銀行首家境外分行。目前,東莞銀行香港分行致力於拓展企業銀行業務,主要包括賬户結算、銀團貸款、雙邊貸款以及貿易融資等。同時亦努力發展資金與市場業務,包括同業拆借、外匯交易及債券投資(自營)等。東莞銀行香港分行將基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擔當粵港兩地「聯繫人」的角色,通過與境內機構開展緊密聯動合作,致力於為粵港兩地企業客户提供多元化及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方案,提升服務能力,推進國際化發展。
部分城商行探索國際化發展策略
截至2024年6月末,東莞銀行總資產6447.87億元,在廣東地區有12家分行。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東莞銀行制定了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境外機構佈局正是其中的一環。
縱觀「走出去」的城商行,區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富滇銀行為例,作為雲南唯一的省屬城商行,富滇銀行2014年與老撾外貿大眾銀行共同投資設立合資銀行老中銀行,這也是我國城商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境外設立的經營性機構。自成立以來,老中銀行依託中資控股背景和老撾當地法人優勢,注重對從事跨境貿易、投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大力推廣供應鏈融資業務,為當地客户尤其是具有中資背景的企業客户提供金融服務。2017年8月,老中銀行首家分行——磨丁分行在磨丁經濟專區開業,成為首家進駐中老經濟走廊的銀行機構。該分行於2018年2月獲批跨境人民幣現鈔調運資格,打通了中國—老撾跨境人民幣現鈔調運的陸路通道。
廈門國際銀行擁有澳門國際銀行、集友銀行兩家境外附屬機構。其中,澳門國際銀行在澳門擁有14家分行,是澳門主要指標排名前列的銀行,並在中國內地設有廣州分行、杭州分行和東莞、佛山、惠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行;集友銀行是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43年倡辦、1947年在香港註冊開業的一家香港持牌銀行,在香港設有24家分行及集友國際資本有限公司與集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中國內地設有福州分行、廈門分行、深圳分行等7家分支機構。
除上述兩家城商行外,上海銀行旗下也設有境外子公司——上海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其於2013年6月7日開業,自成立以來滿足客户的跨境投融資金融需求。
發揮小銀行的獨特優勢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的背景下,我國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走出去」。2019年印發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機構在境外中資企業集中地有序發展,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得益於「一帶一路」實施帶來的良好發展機遇,城商行探索「走出去」,不失為特色化、多元化發展的有益嘗試。在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看來,近年來,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步伐加快,不僅機構覆蓋面擴大,國際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圍繞服務「一帶一路」貢獻了金融力量。
業內人士提示,小銀行要想在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適應迥異的國際環境,減少由境內外的巨大差異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最為重要的便是在集中統一的同時協調好本土化發展的關係。在建立全球統一的授信制度、管理體制以及科技系統等的同時,要兼顧到各地區的特殊性,以便充分融入當地市場。小銀行經營靈活、決策半徑短,未來「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可統籌安排大銀行與小銀行「走出去」的戰略規劃,因地制宜,支持運營良好的小銀行以業務合作延伸為先導,採取設立分行,或收購控股、合資新設法人銀行等方式,將經營機構延伸至周邊國家,跨出國際化經營的步伐,為「一帶一路」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