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10 17:34
「要麼做富的,要麼做窮的,放棄中產吧!」如某知名券商首席近日所述,嚐到金價反噬之苦的「周大福們」,正欲加速實踐這一邏輯。
兼具投資與消費屬性的黃金首飾在2023年曾走出烈火烹油之勢,而「買漲不買跌」傳統心態卻開始悄然轉變。即便黃金價格在年內創下30多次新高,並且在機構普遍預測中未來將延續高位震盪趨勢,但黃金消費和投資市場卻似「冰火兩重天」。
金價上漲,疊加目前市場普遍購買力的下降,導致的后果就是金飾企業集體過起了「苦日子」——閉店潮、營收驟降、利潤腰斬乃至虧損接踵而來。
然而,黃金消費的低迷卻不能完全歸因於此,中國黃金消費市場底層邏輯的坍塌無法被掩蓋——當婚慶剛需作為驅動黃金消費第一功臣的地位不保,而悦己、禮贈及投資人羣面對高金價望而卻步時,金飾企業不得不直面轉型課題。
某種意義上,高金價對消費的抑制加速了金飾企業結構性調整的步伐。因此,行業大規模跑馬圈地的時代告一段落,行業拉開了精耕細作的大幕——戰略上不約而同向年輕化、高端化靠攏,押注品牌煥新、調整產品結構、佈局「小而美」產品,其本質是充分迎合年輕人及高淨值人羣的消費偏好。
縱然前路崎嶇,憑藉積攢的渠道先發優勢,如能搶抓機遇並做好高端市場及大眾市場的平衡,「周大福們」也並非勝算全無。
不過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本就擁擠的珠寶江湖勢必會再次迎來一番競速肉搏。
傳統黃金消費底層邏輯坍塌
「聽説最近黃金價格稍微跌了點,正好年底了,想給家人買點首飾。但價格離我的預期還是偏高。」在上海浦東張楊路一家周大福門店內,一位正挑選黃金手鐲的張小姐這樣表示。
櫃檯人員告訴鈦媒體App,臨近雙節,又逢雙十二接近,來店里諮詢金價折扣的消費者較前陣子多了起來,但就整體消費金額來看,依然是「看的多,買的少」。
2024年以來,國際金價一路震盪上揚,年內已創下30多次新高。其中10月3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價格盤中最高一度超過2800美元/盎司,打破歷史紀錄。隨后,國際金價在小幅微跌后持續震盪。多數分析師預測,金價未來將開啟「易漲難跌」模式。
高位震盪的金價,成為抑制黃金消費的一把「枷鎖」,眾多金飾品牌們紛紛嚐到了苦頭。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中,珠寶大王周大福(1929.HK)收入下降超20%,淨利下滑44.4%;六福集團(0590.HK)更為嚴重,淨利率下滑超過55%;謝瑞麟(0417.HK)在連虧5年后,最近半年繼續虧掉4379萬港元。老鳳祥(600612.SH)今年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46.20%,單季淨利降幅創下十年新低。
事實上,中國黃金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金價高企對消費的抑制無法掩蓋黃金消費市場底層邏輯的坍塌。
值得注意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投資、婚慶、悦己、禮贈,是支撐中國黃金珠寶消費的四大驅動因素。其中,婚慶剛需消費曾是黃金珠寶零售店最核心的業務板塊。有數據顯示,在2015年之前,全國連鎖頭部品牌的銷售業績中,婚慶剛需佔比可以達到50%甚至更多。此后,隨着每年結婚人口的急劇減少,存量消費人羣不足,加之疫情三年的開店潮又加重了新店分流,因此,婚慶剛需消費盡管同比沒有下降,但對店鋪整體銷售額和盈利目標的貢獻度已經大不如前。
隨着美聯儲降息周期的開啟,疊加全球經濟不景氣、地緣政治不穩定等宏觀因素擾動,抗通脹屬性+避險屬性較強的黃金資產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然而,黃金投資作為黃金珠寶零售店的輔助業務,對后者的業績貢獻度較低,加之黃金價格持續走高,高溢價的金飾產品顯然不再能夠滿足投資人士對性價比的需求。
另一邊,悦己和贈禮消費也受到金價狂飆的明顯抑制。由於消費人羣明顯減少以及客單價的持續下降,導致過去幾年主要推動力黃金首飾熱銷的悦己和贈禮消費,如今反倒成為金店銷售業績的拖累。
於金飾企業而言,結構性調整已迫在眉睫。
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
短短三五年時間內,金飾行業已經經歷了從跑馬圈地到放緩擴張的全過程。
目前來看,黃金珠寶企業獲取ROE的方式有三種:品牌驅動、渠道驅動、產品驅動。整體來看,國內珠寶品牌搶佔市場的核心仍然是渠道擴張。其中以周大福,周大生,老鳳祥,中國黃金等為典型代表。
前兩年,各品牌金店都加快了下沉和拓店的節奏。通過加盟模式實現門店數快速擴張,老鳳祥、周大生及中國黃金加盟門店數佔比均達到90%+,各品牌的門店數也都高達3700-7000家,廣泛覆蓋了一二線及三四線市場。尤以周大福的擴張最為激進。到2023財年,周大福內地新增門店共1631家,是周生生(0116.HK)內地門店的兩倍還多。
然而極速擴張的負作用很快顯現。隨着門店數的日漸增長,邊際效益正逐步減弱,消費者明顯有些「不夠用了」。
有不少網友表示,如今自己所在的縣城里金店扎堆,一條商業街,百米範圍內能看到七八家金店。在一些低線城市,有些金店甚至不惜用價格戰來爭搶顧客。下沉市場受眾對價格較為敏感,金店爲了吸引顧客往往會在工藝費上打折。有很多網友都發現,自己老家縣城的金飾能比一線城市的便宜幾十元。
價格戰使得金店的單店收入急劇下滑,疊加產品成本隨金價水漲船高,大規模閉店潮不期而至。
根據企業財報數據,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周大福零售額分別同比下降20%和21%,上半年一共關閉180家門店;周生生今年上半年零售營業額同比下降13%約為113.1億港元,共關閉47家分店;六福集團在今年三季報中也提到,公司零售收入同比下滑25%,同時在內地減少了76家門店。
當傳統跑馬圈地式擴張路徑不再暢通,黃金珠寶商們不得不更加聚焦品牌及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即便該賽道的挑戰明顯更多。
從品牌維度,我國珠寶發展史上缺少名流傳承背書,及珠寶較短的市場化歷史均導致頂級品牌的形成具備較大難度。諸如老鳳祥等少數品牌儘管具備一定品牌歷史積澱,但影響力遠不及國際頂級品牌。而從產品維度,國內品牌無論產品材質還是工藝高度標準化均難突破,易於抄襲仿冒導致珠寶製作難以通過設計達成較強壁壘。
存量競爭下,市場對金飾企業在產品創新、渠道提質和運營精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煥新成為頭部企業押注的籌碼。近日,周大福在香港中環的全新概念店正式拉開帷幕,新概念店選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等高端地段,試圖打造高端品牌形象,標誌着這家擁有近百年曆史的珠寶品牌踏上了品牌轉型的新徵程。
也有頭部企業將產品結構調整提上了日程。例如,老鳳祥近年來着重佈局「藏寶金」、「鳳祥喜事」主題店的發展,升級傳統店,形成自己的店鋪形象矩陣,以適應新的消費場景,細分品牌形象,更好地適應市場潮流。
豫園股份(600655.SH)則更為直接,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季度業績説明會上公司高管強調不斷提升「按件銷售「的佔比,要在產品創新方面發力,打造有品牌印記的出圈「爆款」。
「有些消費者並不是真的不想買了,而是原有產品體系的平均單價超出了當前承受能力。」一位受訪者對鈦媒體App表示,金價大漲背景下,過去能買10克的,現在最多能買四五克。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客户的交易熱情就大大降低了。
基於此,「小而美」正成為不少黃金首飾品牌打造的重點。例如,老廟黃金陸續推出了款式新穎、有趣、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小克重黃金產品,比如「一串好運」系列產品等。其背后邏輯是從降低產品平均單價入手,提升悦己和贈禮消費購買頻次。
擁抱兩類人羣
不難看出,面臨金價的高位波動以及行業進入調整期的不確定性,金飾企業的發展模式急需從追求速度轉變為追求質量,不斷提升產品力、渠道力、運營力將是長期趨勢。
確定的是,轉型的兩大核心方向圍繞年輕化與高端化,各大頭部企業在存量競爭中對消費人羣展開了「篩選式」搶奪。
鈦媒體App注意到,受工藝改進和國潮文化的影響,3D硬金、5G黃金、古法金等近年來透率快速提升。在行業人士看來,這些新工藝產品克重更大、加工費更高,有助於增強黃金珠寶的消費屬性、弱化了周期性,容易打開溢價天花板。其中,古法黃金以精美的外觀、吉祥的寓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很多年輕消費羣體的熱情,為黃金消費的高景氣度提供了支撐。
作為古法金的擁躉者,老鋪黃金瞄準高淨值人羣,門店也大多選址在奢侈品聚集的高端購物中心。截至2024年4月,老鋪黃金在中國十大高端購物中心的覆蓋率為80%,在我國黃金珠寶品牌中排名第一。
由於在高端黃金珠寶行業中沒有直接競爭對手,且目前門店規模較小,期成長性備受市場期待,老鋪黃金上市以來股價表現頗為堅挺,並被中金公司給予「跑贏行業」評級。不過考慮到金價波動、競爭加劇、消費復甦的不確定性,高端黃金消費可能面臨挑戰,老鋪黃金能否延續增長神話也存在較大變數。
同樣走高端路線的還有老牌金飾股老鳳祥。近幾年,老鳳祥逐步把高端化門店與傳統金店做區分,逐漸形成品牌層次,強化奢侈品牌形象。早在2023年12月,「老鳳祥珍品私洽中心」正式啟幕,標誌着老鳳祥的品牌高端化發展又再進一大步。
此外,老鳳祥在創新研發以及品牌年輕化方向加足馬力。公司近期公開表示,將繼續不斷拓展聯名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推動品牌年輕化,吸引年輕消費羣體。
面對不斷內卷的黃金珠寶市場,周大福的解法是選擇繼續強化旗下傳福系列、敢愛系列和故宮系列。上文提到的周大福近期在香港中環開設的品牌最新概念店,該門店提煉出「周大福紅」作為主色調,並使用了品牌全新設計的中英文logo,以全新面貌面對消費者。此外,根據計劃,周大福珠寶將在2025年在上海開設內地首家全新概念旗艦店。
有業內人士分析,周大福過去主要面向大眾市場,品牌形象相對親民。如何改變消費者對其固有的品牌認知,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是周大福轉型面臨的一大挑戰。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金飾需求總量為373噸,同比下降23%;其中,三季度中國市場金飾消費較去年同期下降34%,較10年平均水平低36%。
上述協會表示,經濟增速放緩下,珠寶行業增長動能趨緩、高速發展政策紅利不再、迴歸珠寶本質經營。未來,零售洗牌與整合的趨勢將持續,供需迴歸常態平衡。黃金仍將回到低頻消費屬性,而非剛需。
「金飾行業正由過去簡單的規模型擴張,向着注重細分市場和差異化需求的方向邁進。」在業內人士看來,圍繞審美需求、個性表達與情緒價值,進行品牌化發展、精細化運營、數字社交化營銷,或將成為「周大福們」突圍的重要抓手。
注:文/馬瓊,文章來源:鈦媒體(公眾號ID:taimeiti),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