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9 15:2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11月28日,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源基因」,HK:02566)在港交所上市。本次上市,九源基因的發行價為12.42港元/股,發行數量為4539.88萬股H股,另有約15%超額配股權。
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九源基因的募資總額約為5.64億港元,扣除發行費用7844萬港元,募資淨額約為4.85億港元。其中,和達香港、復星醫藥、健友股份、阿里健康、九州通等作為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約3.52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九源基因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總部位於杭州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四大快速增長中的治療領域:骨科、代謝疾病、腫瘤及血液。九源基因的收入主要來自骨科、腫瘤、血液三大板塊。根據招股書,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收入中骨科產品佔比已超過50%,尤其是核心產品骨優導(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 rhBMP-2)在國內骨修復領域獨佔鰲頭。
上市首日表現不佳
上市首日,九源基因的開盤價為7.50港元/股,較IPO發行價的跌幅為39.61%,盤中一度報9.50港元/股。開盤首日該公司的股價報收7.65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38.41%,市值約為19億港元。
九源基因行情不佳原因,一方面是近期整體市場低迷,另一方面公司仍處營收波動中。2021年、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上半年,九源基因的營收分別為13.07億元、11.25億元、12.87億元和7.0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9億元、5986.7萬元、1.20億元和1.05億元。
此外根據招股書披露,九源基因的毛利率同樣出現了下跌。九源基因的毛利由2023年前六個月的5.30億元,增加2.1%至2024年前六個月的5.41億元,毛利率由2023年前六個月的79.8%下跌至2024年前六個月的77.0%,主要由於億喏佳在被納入國家VBP計劃后價格有所下降。
營收不穩定與公司的經營方向有關。九源基因在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專注於四大快速增長中的治療領域:骨科、代謝疾病、腫瘤及血液。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九源基因已圍繞上述四大治療領域建立了多元化的產品組合,當中包括8款已上市產品,以及超過10款在研產品。其中,8款已上市產品包括骨科、腫瘤、血液領域的1款創新葯械組合,2款生物製品、5款化學藥品。
骨傳導是九源基因的營收主力,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前6個月,九源基因骨優導產品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7.2%、39.5%、55.1%以及59%。可以看出,九源基因對骨優導的依賴性正在逐漸增強。但是過度依賴骨優導也會帶來風險,九源基因在招股書中表示:「價格限制對骨優導的銷量及收益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而其他的上市產品仍處於培育階段,領先優勢並不突出。比如,公司上市產品中,吉粒芬是首款國產並獲准於中國銷售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hG-CSF),按2023年銷售收入計,在國內所有G-CSF藥物中,吉粒芬排名第六,市場份額僅2.2%;吉巨芬是注射用人白介素-11(hIL-11),2023年在中國所有白介素-11中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1.8%。
當然,該公司的吉粒芬、吉巨芬及吉派林等產品也被納入國家帶量採購計劃。長期來看,集採是利於醫藥公司打開更大產品銷售規模的,不過這也十分考驗醫藥公司的盈利能力。
押寶「減肥神藥」
爲了開拓新的營收點,九源基因目前正在研發司美格魯肽仿製藥JY29-2,目前該藥品有兩款,分別以吉優泰、吉可親作為品牌名稱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及超重。就目前而言,九源基因選擇的國內減肥藥市場相當火熱。
今年前三季度,諾和諾德研發的降糖用司美格魯肽注射液Ozempic銷售收入達864.89億丹麥克朗(1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32%;口服司美格魯肽片Rybelsus收入163.84億丹麥克朗(23.63億美元),同比增長28%;減肥用司美格魯肽注射液Wegovy創收383.40億丹麥克朗(55.29億美元),同比增長76%。
在如此開闊的市場前景下,創新葯企的九源基因發力減肥藥賽道並不意外。目前在JY29-2(吉優泰)研發上,九源基因預期將於2024 年上半年向國家藥監局提交NDA,並於2025 年下半年取得T2DM的NDA批准;在JY29-2(吉可親)研發上,九源基因於2024 年1月取得IND批准,目前正籌備III期試驗,並預期於2024年開始該試驗的病人入組。
值得一提的是,華東醫藥本身也在開發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公司三季報提到,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證已完成Ⅲ期臨牀研究全部受試者入組,預計2024年第四季度獲得主要終點數據並遞交pre-BLA(預生物製品上市許可申請)溝通。
對於上述情況,九源基因強調,集團的業務獨立於華東醫藥(包括其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業務,且與之分離,目前,集團與單一最大股東集團之間不存在實際競爭,預計亦不會有重大的蠶食風險。產品差異化方面,除司美格魯肽仿製藥產品外,公司與華東醫藥的管線產品並無其他重疊。雖然兩家公司都擁有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藥,但雙方研發進度不同。
但從其他藥企的佈局來看,九源基因短時間內或許難以佔據領先優勢。Insight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已有超百款GLP-1類新葯進入臨牀階段,涉及企業包括恆瑞醫藥、信立泰、甘李藥業、華東醫藥、聯邦制藥、諾博特生物、雙鷺藥業、仁會生物、鴻運華寧等。
有從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在2027年至2030年間,國內GLP-1減重藥物將集中上市,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所難免,只有少數頭部藥企,可以從GLP-1減重藥物紅海中分得一杯羹。多靶點GLP-1減重藥物開發門檻更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表現更佳,后續在市場競爭中佔優的可能性更大,留給GLP-1減重仿製藥的生存空間十分有限。
(實習生黃源軒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