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9 11:22
轉自:洛陽發佈
日前,國家文物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共和國印記」見證物和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名單,100項「共和國印記」見證物和77項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上榜。我市4個項目榜上有名,佔全省總數的80%。
●「共和國印記」見證物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958年洛礦廠制直徑2.5米雙筒捲揚機」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東方紅-54型履帶式拖拉機」
●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東方紅」賡續紅色血脈 擦亮民族品牌——第一拖拉機制造廠的保護利用》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洛陽銅加工廠: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中鋁精神》
由上述兩部門開展的「共和國印記——工業之光耀中華」主題活動旨在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講好共和國工業發展的故事,傳承弘揚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其中,「共和國印記」見證物是反映共和國工業改革發展,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和重要見證意義,彰顯工業精神、傳承工業文化的文物或實物;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代表性強、舉措有力、成效顯著、具有示範引領作用,主要方向為工業文化地標建設等。
我市2個項目入選「共和國印記」見證物名單,分別為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1958年洛礦廠制直徑2.5米雙筒捲揚機」和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的「東方紅-54型履帶式拖拉機」。
其中,「1958年洛礦廠制直徑2.5米雙筒捲揚機」是由時任洛礦一金工車間主任焦裕祿帶領工友歷時3個月製造的,是新中國第一臺新型直徑2.5米雙筒捲揚機。該機器在義馬市觀音堂煤礦服役近50年,是洛礦研製的國產礦井提升裝備開山之作和有力見證。目前,這台捲揚機在企業廠史館作為館藏文物保存展示。
「東方紅-54型履帶式拖拉機」誕生於1958年7月20日,是我國第一代大批量生產的拖拉機。該產品每天可耕地8公頃,是牛耕地效率的40多倍,在農業、水利、交通、土方施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產品在黑龍江北安二龍山農場服役期間,創造了31年沒有大修的紀錄,被譽為「北大荒精神」的象徵。
另外,我市2個項目入選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名單,分別為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的《「東方紅」賡續紅色血脈 擦亮民族品牌——第一拖拉機制造廠的保護利用》和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洛陽銅加工廠: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中鋁精神》。
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工業遺產的核心物項主要包括辦公大樓、廠前廣場、衝壓車間、工具車間、裝配車間、發動機車間和廠大門等。近年來,中國一拖將「東方紅」工業遊與工業遺產文化產業化運營有機結合,全面展示了中國現代農耕機械裝備的發展歷程,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來觀光考察,開啟了工業旅遊與遺產保護新模式。
洛陽銅加工廠工業遺產以洛銅「蘇式建築羣」為代表,包括主辦公樓、檢測辦公樓和技術研發中心辦公樓等。近年來,該企業不斷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挖掘工業遺產精神內涵,突出重要人物,講好工業故事,傳承老一輩創業者敢為人先、問鼎一流、砥礪奮進、永不言敗的精神偉力,鑄造優秀企業文化的根和魂。
作為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洛陽留存了大量工業遺產和歷史風貌建築。近年來,我市圍繞打好「工業遺產」牌,持續活化利用澗西工業遺產歷史文化街區,植入與老工業基地相契合的新業態,進一步豐富了工業旅遊內涵,讓工業文化遺產活起來。
根據工作安排,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工業遺產和共和國工業發展見證物的保護利用,深入挖掘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大力弘揚工業精神,講好黨的故事、共和國的故事、工人階級的故事,講好中國工業改革發展的偉大曆程、偉大成就、偉大貢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