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與京東物流合作4年后,跨越速運交出一份「高分成績單」

2024-12-09 10:26

2020年,跨越速運與京東物流達成戰略合作,攜手共建行業領先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如今4年過去,實現「強強聯合」了嗎?對此,跨越速運交出一份「高分成績單」:今年雙十一,跨越速運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成功為近千萬企業客户提供了可靠的物流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這組數據也為外界提供了一個窺探雙方合作情況的機會。記者採訪發現,跨越速運連續三年複合增長率超30%,淨利潤和收入翻倍,難怪被行業稱為物流行業的新「獨角獸」。不少行業人士稱,如果説在與京東物流合作之前,跨越速運已實現從0到1的發展,那麼,在與京東物流合作的這四年,跨越速運無疑已實現了從1到2的蜕變。

戰略佈局:

從0到1,承諾B端限時達,跨越速運開啟狂飆模式

2007年,公路貨運正在重塑物流行業的新面貌,德邦、新邦等紛紛向汽運轉型,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優勢佔領了大宗貨物運輸的市場份額,然而速度有限。在這個物流行業的「戰國時代」,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他深入剖析了市場環境和客户潛在需求,敏鋭地捕捉到了市場上一個被忽視的痛點——快速運送大宗貨物的需求大量存在。基於這一洞察,他做出了一個戰略性的決策,為跨越速運注入了「航空基因」:專注高端航空件時效運輸,瞄準並深耕B2B為主的企業客户,以此確立了跨越速運的核心競爭策略。

在這一戰略的踐行下,跨越速運開始整合全國的航空貨運資源,構建自己的空網,並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三大跨省時效產品,打破當時行業內沒有一家企業敢於作出時效承諾的現狀。與此同時,跨越速運不斷精進時效服務,打造了多個爆款產品——2008年推出夜航包機服務,實現「夜發晨至」;2015年實現「跨省最快8小時門到門送達」;2017年進一步提速至「跨省6小時」……逐步構建起自己的行業壁壘,多次入圍胡潤獨角獸榜單,進入飛躍式發展階段。

這種迅猛的增長勢頭,不僅讓跨越速運在業界贏得了「限時速運領軍者」的美譽,也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2018年,跨越速運成功吸引了紅杉資本、普洛斯和鍾鼎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完成了數億元的A輪融資。資本的注入,為跨越速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使其在國內快運行業中迅速嶄露頭角,實現從0到1的發展。

從1到2:牽手京東物流 連續三年位居行業三甲

自2020年8月京東物流與跨越速運攜手以來,這三年見證了胡海建帶領團隊,深度協同利用雙方優勢資源,通過持續創新和市場開拓,引領跨越速運在行業中實現了高速、高質量的發展軌跡,成功跨越了從1到2的里程碑。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跨越速運的零擔收入就突破百億關口,到了2023年更是一躍接近200億元,連續三年穩居中國零擔行業三甲之列。在2021至2023年間,跨越速運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連續三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的物流企業,這一增速不僅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更在速運領域中獨佔鰲頭。根據近期運聯發佈的中國零擔收入榜,跨越速運以184.7億的收入連續三年穩居前三甲,並以超過30%的複合增速遙遙領先行業。

在持續高速發展中,跨越速運也在持續沉澱並形成時效、技術、效率、服務四大優勢,正是這些優勢,成為推動其業績高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時效方面,跨越速運以每年2到3架的全貨機速度擴充航空運力,積極搶佔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超過70%的腹艙資源,並依託強大的航空運力組網,實現了「有機場的地方就有跨越」的網絡覆蓋。從2022年華南航空樞紐的啟用,到華東航空樞紐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運營,再到2024年10月華北航空樞紐的啟用,跨越速運以三大航空樞紐為核心,構建起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的密集航空網絡。這一網絡使得周邊400余座城市能夠享受到「夜發晨至」的特別時效服務,為「限時速運」提供了強有力的運力保障。

跨越速運的空中優勢,精準捕捉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時代機遇。隨着中國製造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追求生產端的靈活性、柔性和精益生產的平衡,大件重件貨物對航空運輸的需求日益增長,跨越速運以其穩定、安全、快速的服務特色,迅速響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物流需求,日均航空貨量超2000+噸,領先同行業競爭對手。

技術佈局:

從2到∞:向技術要生產力,跨越速運「智」謀下半場

技術方面,「IT男」的跨越速運掌舵人胡海建,以其獨特的風格塑造了企業的發展軌跡。他將跨越速運定位為科技物流企業,堅信技術的邊界決定了公司發展的邊界。這種信念早在2009年就已顯現,當時公司內部便上線了信息系統。到了2019年,公司更是推出了耗資數十億、由1400名IT工程師歷時多年打造的全新數字系統——「全新數字系統」。

胡海建從基層崗位一步步走來,對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理解,這也成爲了「全新數字系統」成功的核心。基於這一系統,跨越速運首創了「動態路由」解決方案,利用大數據和超強算力等數字化技術管控人、車、貨、場,將B端物流的收、轉、運、派的每一個相關細節進行極致的數字化管理,從複雜的眾多路線中篩選出最優路徑,節約了80%的調度人力成本和20%的場地資源,釋放的資源還可增加30%以上的貨量運營能力。

針對客户最為關注的貨物安全和可視化問題,胡海建帶領團隊開發了一套基於物聯網、互聯網、車聯網及AI的聯合技術和視頻技術的全新數字化體系,該體系依託於跨越速運全網近30萬+攝像頭和AI大數據判斷,能夠實時監控貨物在各個環節的安全,自動識別風險,實現了貨物運輸途中的全程可視化、無死角的視頻監控,無論在傳統物流高峰,還是客户旺季生產周期,都能夠滿足極致時效和極致安全的品質要求,這在行業實屬首創之舉,也進一步鞏固了跨越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秉承技術帶來的「決策效率、行動效率、溝通效率」理念,奠定了領跑行業基因。

在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堅實基礎上,跨越速運董事長胡海建帶領的研發團隊又取得了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創新性地構建了一套「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畫像系統,可謂將科技的「長板」做到極致。該系統深度挖掘歷史客户與現有客户的標籤數據,通過精細化的客户標籤體系,精準捕捉每位客户的獨特需求,為企業客户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1對1定製化服務解決方案。

該系統融入了客户的習慣、員工的過程管控以及供應商的交付品質等多維度信息,共同繪製出跨越速運的數字化個性畫像。藉助這一先進技術,跨越速運得以實現運輸成本的最小顆粒化管理,確保每一個收轉運派的細節都得到精準把控。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集團管理層的決策效率,還能將每個客户的個性化要求,轉化為跨越獨特的標準化運營,通過「智慧大腦」打破崗位間的壁壘,顯著增強了執行員工的行動效率。系統算法會將客户的個性化服務方案分解成標準化的「動作」,開放給所有具備「完成動作」能力的員工,通過數據智能決策,自動化觸發所有「糾錯動作」,並給前端下達明確指令,通過大數據、AI、5G等等一系列互聯網技術以及業務場景的結合,實現整個取派到交付環節端到端的拉通和全流程管控,使得整個集團的溝通效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跨越速運擁有龐大的資源——包括7萬名員工、20架全貨機、2.8萬輛自有運輸車輛以及遍佈全國的5000多個物流場地,為上千萬家企業客户提供服務,但公司內部卻不存在兩份完全相同的解決方案。這一獨特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從善如流事必躬親,不讓客户滿意就是失職

服務方面,在胡海建看來,優質的服務纔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這正落地員工滿意、客户滿意、公司滿意的經營理念。基於該理念,跨越速運在技術平臺上構建了一支專業的銷售+客服+運營服務團隊,並推出了客户經理一對一的管家式服務,開創了全天候專人服務的行業先例。爲了響應客户需求,跨越速運也是行業內唯一一家全網24小時晝夜取派的物流企業。

不僅如此,跨越速運還上線了總裁信箱,並由胡海建親自管理。以自我批評的精神不斷發現問題,海納百川的吸取各方建議,將服務品質做到極致的決心,致力於為員工提供公平透明的晉升環境,為供應商打造務實、誠信、共贏的數字化平臺。

總之,這就是跨越速運將「以人為本」、「精細化經營」通過技術完美的詮釋。

1+1大於2:長期主義的「強強聯合」

在物流行業,對時效、技術和服務的重視體現了一種深遠的長期主義視角,京東物流同樣是這一理念的行業先驅。譬如其對技術的大手筆投入和與生俱來的科技基因,使其在服務數十萬物流與供應鏈客户的過程中,積累了對業務與技術融合的深刻洞察。這種對技術和精細管理的重視與跨越速運的理念相輔相成。

那麼,伴隨跨越速運高速、高質發展的這些年,京東物流的發展又如何呢?

合作伊始,業界便預見到跨越速運將極大補充京東物流的服務能力板塊,特別是在航空資源、干線網絡和B端客户基礎等方面,為京東物流的業務拓展和供應鏈上游延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從營收角度來看,2021年跨越速運的營收突破百億,助力京東物流總收入首次跨越千億門檻。近三年,京東物流的收入持續穩步增長,一方面,京東物流迅速擴大客户羣,推動了其對外開放戰略,實現穩健發展;另一方面,京東物流的前沿科技、基礎設施與服務優化的投入開始顯現規模效益。今年三季度,京東物流總收入達444億元,其中外部客户收入316億元,連續9個季度佔比約70%。同時,京東物流盈利能力穩健提升,第三季度經調整后淨利潤為25.7億元,同比增長205.1%。

從目前已公佈的數據能夠看得出,四年來的合作讓跨越速運和京東物流均得到了更好地發展。尤其是跨越速運成功從「行業黑馬」化身成爲了「行業龍頭」,在高手林立的快運行業成功脫穎而出。

編輯:侯宜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