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7 22:2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古老的詩句,描繪了農民田間勞作的辛苦。而十月稻田的創始人王兵和趙文君夫婦,正是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用汗水澆灌希望的新農人。
趙文君出身於沈陽的一個糧食世家,自幼便與大米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0年,兩人正式接手家族的加工廠,開啟了創業之路。
2005年,創始人王兵和妻子趙文君創立沈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開啟了原糧貿易業務。
2009年,王兵和趙文君夫婦來到北京,決心為東北大米尋找更廣闊的出路,創立了十月稻田品牌。彼時,他們已在糧食行業積累了豐富經驗,但東北大米市場面臨着產地品牌大於產品品牌的囧境,這促使他們萌生出打造自己產品品牌的想法。
2011年,電商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十月稻田乘着電商的「東風」,迅速與京東等電商平臺達成合作,開啟線上銷售的新模式。為在電商渠道做出品牌差異化,十月稻田採用爆品打法,只在線上推出五常大米一個種類,旗下所推出的「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兩大品牌分別定位大眾和高端市場,主打5公斤、10公斤和最多不超過25公斤的小包裝,深受年輕消費羣體歡迎。
2018年,公司正式註冊成立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榮獲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2021年,十月稻田入選「中國最具價值新品牌食品top榜」,同年還榮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官方資料顯示,2019~2022年,十月稻田已經連續4年成為國內預包裝東北大米在零售市場按收入計最大的公司。
實力資本強勁注入,估值過百億
招股書及財報數據顯示,十月稻田在登陸港股前的業績表現便十分亮眼。2020年-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3.27億元、35.98億元和45.3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9.6%。
十月稻田強勁的增長速度,迅速在資本市場引發一股投資熱潮。2020年,十月稻田融資的「齒輪」開始轉動,啟承資本團隊來到東北深入產業考察,被十月稻田的優質供應鏈能力和新興渠道的開拓所吸引,在A輪融資中,啟承資本投資十月稻田3億元,成為該公司首位外部投資人。
2021年,啟承資本又在B輪融資中投入2億元,成為唯一一家連續投資兩輪的投資機構。在B輪融資中,十月稻田吸引了更多資本注入,其中不乏紅杉中國、雲鋒基金、CMC資本、策然投資和泰合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十月稻田B輪融資共計14.5億元,其中紅杉中國投資6.25億元。
紅杉中國表示,「大行業有大機會,農業的現代化與品牌化需要有信念感的企業家。」對於紅杉中國而言,他們不僅看好十月稻田在全產業鏈的積澱,而且還期待和十月稻田團隊一道,用新渠道與新品牌賦能新農業,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真價值。
彼時,十月稻田的估值超過了100億元,若從2020年7月開始計算,該公司的估值在一年內已經漲超90億元。
2022年10月,穆巴達拉投資公司PJSC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MIC Capital Management 81 RSC Ltd先是分別以約1.21億元和2.52億元收購了十月稻田和啟承資本0.96%和2%的股權,還以2.86億元獨家投資了該公司的C輪融資,讓其估值達到約147億元。這也意味着,中東財團也成爲了十月稻田的股東。
2023年10月,以夫妻店起家的十月稻田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市值超過200億元,成為遼寧省唯一一家獨角獸企業,併入選《2023·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從最初的走街串巷收糧,到如今的市值百億上市公司,十月稻田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平凡走向輝煌的光輝歷程。
搶佔電商風口迅速崛起
王兵曾説:「大米毛利潤低,擴大規模利潤才能上來,因此我們在內部經常強調‘抓、搶、佔’——抓住渠道,搶佔坑位,佔到第一,一旦嗅到新的渠道機會,一定要第一時間進入,然后把玩法摸透 。」
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推動着十月稻田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和渠道。十月稻田在品牌創立之初敏鋭地捕捉到了互聯網電商的興起,決定All in線上,將十月稻田品牌推向全國。
他們積極尋求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機會,勇敢地將首批十月稻田大米推上了京東平臺。此后,十月稻田相繼入駐天貓、1號店、噹噹網、天貓超市、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蘇寧易購、盒馬鮮生等40余家主流電商平臺,實現了多渠道覆蓋。這一策略不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和銷量,還進一步鞏固了十月稻田在電商領域的領先地位。
趙文君曾表示,要成為品牌人,我們就需要與媒體合作。
十月稻田積極擁抱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平臺,還經常和流行IP做聯名。為提升品牌影響力,十月稻田積極與KOL和KOC合作。
通過KOL分享使用體驗、推薦產品等方式,十月稻田快速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和良好口碑。同時,十月稻田通過明星效應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地鐵、梯媒、社交媒體等多個渠道投放廣告,實現了品牌形象的全方位展示。
堅守初心,賦能增效,「自卷」完美閉環供應鏈
王兵深知,想要把品牌做好,底層邏輯是要先把供應鏈做好。
為最大限度保留玉米原本的口感,十月稻田斥資數億元進行包括工廠、冷庫和物流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4年6月底,十月稻田已經在國內5個核心糧食產區建設了生產基地,包括沈陽新民、五常、松原、通河、敖漢等地區。就近設立生產基地,可以保證在原材料成熟后,第一時間採購、儲存和生產,實現高效靈活的供應鏈管理。
近年來,公司還大量投資生產設備,使得如今的生產流程達到高度標準化、自動化,十月稻田正在以新質生產力讓傳統農業煥發全新動能。
據十月稻田品牌創始人王兵介紹,玉米採收后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運輸、加工、包裝和存儲,這就對企業的生產能力和供應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十月稻田的工廠,玉米是帶皮運輸到加工車間的,需要經過驗收、剝皮、修整、清洗、漂燙、阻氧鋁膜保鮮、真空封口、高温殺菌、冷卻等幾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嚴苛且高效。
十月稻田投入數億元在種植基地區域內建工廠、建倉庫,目前自有現代化工廠共有5個,帶冷庫設備的車間有幾萬平。如此大手筆的產業投入佈局,正是通過獨特的地域優勢、先進的技術優勢以及強大的倉儲優勢,讓消費者全年都能吃到安心的產品。
目前,十月稻田在上海、天津、成都、沈陽和東莞的五個自營區域配送中心以及十個地方倉庫建立了現代化庫配體系,可以在消費者下單后的三天內向指定的倉庫或終端消費者發貨,提升了消費者滿意度。
在這樣的供應鏈基礎之上,十月稻田得以更快速跟進市場需求變化,從而持續滿足消費者對於主食產品的多元化需求。
2023年初,沈陽「新民大米快遞+」項目以全年業務量1556.7萬件的好成績,被國家郵政局授予「2022年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
「供應鏈很重要,沒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前端營銷很難鋪開;完成供應鏈建設,才能進行渠道的全面佈局和營銷的精準打擊。十月稻田成功打造玉米大單品,是因為從上而下全鏈路是沒有短板的。」王兵表示。
開闢新賽道,玉米品類跑出第二增長曲線
十月稻田的產品涵蓋了大米、雜糧、豆類及籽類等多個品類。其中大米銷售收入佔比達到八成。大米產品一直是十月稻田旗下的核心產品。
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十月稻田的大米產品營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長期維持在80%左右,儘管2024年上半年這一佔比有所降低,但仍然高達65.2%。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我國預包裝大米市場過去幾年保持着穩定增速,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074億增長到2022年的1292億,年複合增長率4.7%,預計到2027年這一規模將會增長到1641億。
十月稻田一直在藉助預包裝優質大米衝擊中高端市場,但品類相對單一併且結合自身大米產品的營收逐漸觸及天花板,十月稻田在保穩增收的前提下開始積極尋找下一條增長曲線。
隨着「即食」、「健康」等概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對於早餐的選擇逐漸從包子、雞蛋、麪包等主食換成了玉米、紅薯等少油多膳食纖維類的快消食品。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聯合新華網發佈的《玉米主食化趨勢白皮書》指出,隨着消費者對食品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關注度提升,玉米及製品正在逐漸獲得廣泛認可,主食化趨勢愈發明顯,預計到2025年,主食玉米市場規模將達到5.77千億元。
十月稻田瞄準這一賽道,打破傳統主食品類限制,在產品形態上做出創新,把玉米轉向輕食化、零食化,相繼開發出黃糯玉米、白糯玉米、鮮食水果玉米等超過30款玉米產品,適用於主食、零食和輔食等場景,並開發小包裝設計等,滿足了主要消費羣體對玉米產品烹飪便捷、包裝精緻、安全新鮮等新「食」代需求。
十月稻田財報顯示,2024上半年,其玉米產品帶動了「雜糧、豆類及其他產品」實現7.2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151.9%,佔總收入的百分比由上年同期的12.9%增加至27.7% 。
截至2024年6月底,在十月稻田抖音官方旗艦店,黃糯玉米單個鏈接近一年的累計銷量達到1134.41萬;在天貓旗艦店,黃糯玉米單個鏈接銷量已經突破40萬。
目前玉米品類全渠道日均銷售總額接近500萬,是十月稻田產品系列中又一款億級大單品,其全渠道累計服務1.3億中國家庭用户,並在2024年5月獲得了沙利文「玉米品類全國銷量領先」認證。顯而易見,玉米品類已經為十月稻田跑出了新的增長曲線。
在覈心業務不斷鞏固,新品類持續開拓市場空間的雙輪驅動下,十月稻田得以進入較為穩健的業績增長軌道,為未來營收和利潤的可持續增漲增添了諸多確定性。
注重品牌效應,鑄就企業金牌形象
在品牌端,公司已經成功運營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三大品牌,並榮獲多項行業認可。
2024年5月9日,在第九屆「FoodailyFBIC2024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上,十月稻田及柴火大院兩大品牌憑藉好品質和好口感得到廣泛認可,雙雙登榜「iSEE全球美味獎」。
在全鏈路一體化建設、供應鏈佈局等諸多優勢疊加之下,十月稻田上榜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新鋭榜TOP50。
多品牌並行且品牌力持續升維,十月稻田已成為業內高熱度品牌之一,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全線拉滿。
十月稻田憑藉其敏鋭的市場洞察、精準的品牌定位、多元化的產品線、全渠道的銷售佈局以及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成功實現了農產品的品牌化轉型和電商化拓展。
「靠天地吃飯的農業是寂寞的,別人沒做的時候你先做,這是機遇;別人做了,你做得更好,這是屬於你長時間的積累。」趙文君的這番話,體現了他們面對挑戰時的樂觀態度和堅定信念。
對於未來發展,正如王兵所言,「十月稻田致力於服務14億國人的一日三餐,將繼續深入挖掘服務國民健康的內涵,為廣大的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健康的主食選擇,助力行業生態健康發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們也會繼續‘以實促進’,積極扛起龍頭企業的擔當,為區域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