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6 21:59
去年投資美股。收益率40%,今年60%
2008年前,我不做風控,有錢就買,后來開始做風控
2016年成立基金,現在淨值9快,今年有望超過10。
2016年開始做風控,購入白酒。
2022年下跌是投了特斯拉。
跑贏納指萬里挑一。納指48%,第二名只有7.8%。
絕大部分基金用「次要原因」做決策。
過去30年,從沒共同富裕。
「姚明進來,潘長江出去」。
在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過去30年沒有「大牛市」(所有人都賺錢)
銀行存單搬家。老百姓多數 100萬進去,50萬出來。
2014~2015年大牛市賺錢也只有0.5%比例。
10億的成20億,100億的成200億,但多數100萬進去變成了50萬
我們外匯應該在(美股)千股跌停時,買美股M7,如果真這樣我們外匯儲備就超20萬億美元。
2012~2013年 挺茅臺,發博文「天上掉餡餅」。
2015年(瘋狂大牛市的時候)發文稱 「A股一定會經歷87年股災」
在8月5日,美股大跌時,有錢就買,美股下跌是 日元加息。
低息借了日元,要賣股 還借款。
第二個是巴菲特賣蘋果
美股此刻沒有暴跌事實基礎,既沒08次貸危機那樣宏觀背景
英偉達業績高漲。美股市場機制設計 很難長期下跌。
故事分享:8月5日抵住恐慌逆市加倉
一位年輕的朋友和他"大哥"一起,他給我電話説他"大哥"想見我
他"大哥"幫助過很多人,是很多大老闆 出資人。
美股下跌,讓他壓力太大,想問我意見。
到后,我説如果有錢,應該買,今天(8月5日) VIX 歷史上第3高,高過911時期,歷史上最恐慌時刻買入輸錢概率很小,他們聽了我跟同事交流的情況 后 XXXXX
9點30開盤后,看盤面暴跌,"大哥"説買了一點,
剛買入不久,很多公司反彈近10%,大哥后悔説買少了。
我説看這開盤巨量,害怕的人該賣的肯定都急衝衝的逃命式拋售,最恐慌時刻應該過去了,歷史經驗看這位置是底部位置偏大,想賣的人今晚開盤都賣了,我建議長期投資。
「大哥「隨后時間一直盯着手機
正常情況下,昨晚害怕、擔心是正常,恐慌指數 VIX現貨一度漲83%,達42.8。
VIX自1993誕生至今 31年內,超過40,只有16次(不復計每次崩盤中的多次),
且很多非專業人士甚至專業人士容易在這種情況 崩潰,朋友"大哥",做生意非常出色,人也特別特別厚道,一看就是值得信賴人,我希望我的意見至少能讓他度過一個美好 夜晚。
投資決策,不是靠學歷,有時需要靠天賦。
巴菲特 跳着踢踏舞上班,是因為他生活在有長期上漲的美股國度。
美元加息,十大投行 擔心美國衰退,但都錯了。
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
選擇比努力重要。
在A股(包括港股)只有兩家偉大的公司茅臺和騰訊 值得投資,而在美股,偉大公司太多了--從英特爾、微軟到亞馬遜,英偉達 等等
大A可供選擇做「價值投資」的標的太少。投資祕訣,要找主因,不要被噪音所迷惑和走偏,
投資於「改變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變的公司
絕大多數投資標的對你財富是負貢獻
學習巴菲特要學對商業模式的判斷
中國房地產公司商業模式不成立(持續穩定增長),所以即使最好的萬科也不值得投資。
資本市場不相信科技企業的高研發投入(會帶來合理的投資回報),
馬斯克投入巨資10萬塊GPU 自己做大模型,183天就做出讓Open Al和Google擔心(形成競爭威脅)。
美股難以下跌的原因
回購
養老基金重倉
像特斯拉這樣 第二曲線-- 從電動車到人形機器人
馬斯克説特斯拉(今天市值1萬億美元) 市值十年后將達 25萬億美元,你相信他麼?
作為投資人,不做到百倍收益,你終將默默無聞。而要獲得百倍回報,必須從行業 周期角度來思考
移動互聯網浪潮讓當年 在場玩家獲益最多,
那麼人工智能呢?
下一個50年,是關於建造「超級智能大腦」
2024年諾貝爾物理、化學和生理獎,都頒給了對人工智能領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
總結六個字:投美股,投科技。
提問環節:
1.如何看待資本市場中美估值差?
如果市場一直融合發展中國很可能很快超越美股,但,中美之間可能分開發展。現在變革趨勢,不再是小公司時代,而是大公司時代,整個世界圍繞少數幾個巨無霸公司而運轉。
人民幣能否成為國際的貨幣,是一個關鍵的變量。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揭示了一個嚴肅問題:
世界的繁榮到底由什麼決定的?
2.如何看待日本的股市?
日本沒有太多機會,競爭主要因素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從0到1的創意主要發生在美國,因 全球學霸都集中在美國。M7 創始人,都來自全球各國。OpenAl成員大多數來自全球各地,特斯拉有30%員工是華裔。
紐約有3成 人口回到家 説着非英語的自己的母語。萬聖節所展示的創造和包容也是獨一無二,難以想象。
3.如何看待選股的技術路線(K線)?
我們不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