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6 14:30
近日,LinkedIn(領英)上公佈了一張2023/2024全球醫療器械公司利潤率排名錶。這份表格展示了2023/2024財年全球主要醫療技術公司(Medtech Companies)的淨利潤率(Net Profit Margin)排名。邁瑞醫療、直覺醫療、愛德華、瑞思邁、聯影醫療和史賽克等公司憑藉較高的淨利潤率,通常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的估值。
知名的營銷教授、企業家和作家 Scott Galloway 曾表示,「產品、市場契合度、文化和人才是企業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但現金流是企業的命脈。」
表中位列第三的愛德華素有「心臟瓣膜之王」的美譽,華爾街投資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愛德華以高達57.9%的市場份額一騎絕塵,遠超第二名美敦力的28.5%。榜單中同樣在心臟瓣膜賽道耕耘的還有雅培、美敦力、波士頓科學,可見該賽道的火熱。
心臟瓣膜病(VHD)是全球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創介入治療將會成為瓣膜病治療的必然之路,我國瓣膜介入領域(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動脈瓣)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30年可達到 420 億元,2023-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 45%。
作為心內科創新的核心戰場,心臟瓣膜介入市場吸引了大量資金后,國內相關企業加碼佈局了主動脈、肺動脈、二尖瓣、三尖瓣等幾乎所有瓣膜器械品類,並從模仿走向了原始創新。拋開資本市場的起起伏伏,如果商業化纔是醫療器械行業/企業的試金石,那麼中國心臟瓣膜賽道目前發展到哪個階段了,各細分市場又有什麼樣的變化?
# 主動脈瓣介入—百花齊放
根據結構性心臟病2023年度報告披露,2023年前11個月,中國進行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1.36萬例,2023年全年估計超過1.5萬例,同比2022年增長超過77%。從2010年中國進行首例手術到2022年底,累計手術量僅有2.4萬例。毫不誇張的説,2023年對於中國TAVR手術來説是突飛猛進的一年。
TAVR手術此前在中國主要應用於對重度主動脈瓣狹窄(AS)的治療。自《單純主動脈瓣反流經股動脈主動脈瓣置換中國專家共識》推出,意味着中國臨牀界開始接受將TAVR手術應用於單純主動脈瓣反流(低危手術)患者,TAVR的適應患者數量將大幅增加。
根據中國瓣膜性心臟病註冊登記研究(China-DVD研究)數據:單純主動脈瓣反流(PAR)患者佔比為10.2%,AS 患者為5.1%。而在嚴重的瓣膜性疾病患者中,AR與 AS 患者比例相近。
從市場規模來看,全球TAVR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34.7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60.9億美元,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預計到2030年全球TAVR市場規模將達到15 8.9億美元,2021至2030年複合增長率為11.2%。中國TAVR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4000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9.1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13.6億元,2021至2030年複合增長率為32.4%,年複合增長率遠高於全球水平。
TAVR賽道目前在國內形成「4+2」格局,主要是 4 家國產企業(啟明醫療、心通醫療、沛嘉醫療、傑成醫療)和 2 家進口企業(愛德華、美敦力),啟明、心通、沛嘉均已商業化至第二代產品, 我國TAVR已進入可回收時代。相比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動脈瓣大部分產品仍處於驗證性臨牀階段,主動脈瓣膜是目前最成熟、發展最快的心臟瓣膜賽道。
截止2023年底,國內共有 10 款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獲批NMPA,其中包括 2 款進口產品,分別來自愛德華和美敦力;以及 8 款國產產品,分別來自啟明醫療、沛嘉醫療、心通醫療和傑成醫療。
截止2023年底,NMPA批准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TF:經骨入路、TA:經心尖入路、SE:自膨脹、BE:球囊膨脹、BP:牛心包、PP:豬心包)
在心臟瓣膜產品方面,進口企業如美敦力的CoreValve Evolut PRO TAVR系統於2022年1月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其批准是基於超過32000名患者的臨牀數據,這些數據顯示出高生存率、低中風率、極小的瓣周漏以及出色的血液動力學性能,該系統已在全國25個省份9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手術。
愛德華的Sapien 3 Ultra Resilia瓣膜是全球首款球擴式經導管主動脈干瓣,結合了突破性的 Resilia 生物組織處理技術,在真實世界研究中表現出色,瓣周滲漏率低,回波衍生梯度低,有效孔口面積更大,於2020年在中國獲批。據公司公佈的2024第二季度財報,其TAVR產品在中國的銷售額為10億美元,同比增長5%。但愛德華和美敦力的TAVR產品價格高於國產近40%,可能給國內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
反觀國產企業,在TAVR領域,根據華安證券的研究數據,2023年啟明醫療和心通醫療產品的植入量領跑中國TAVR市場,分別約為4000例和3800例,4 家國產廠商合計約佔 80% 的植入量份額。新入局企業還包括紐脈醫療、佰仁醫療、以心醫療、健世科技等。
2024年8月,紐脈醫療自主研發的Prizvalve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獲得NMPA批准上市,作為國內首款上市的自研球囊擴張式瓣膜,適用於經心臟團隊結合評分系統評估后認為患有有症狀的、鈣化的、重度退行性自體主動脈瓣狹窄,不適合接受常規外科手術置換瓣膜的患者。
同月,佰仁醫療自主研發的Renatus®經導管主動脈瓣系統獲得NMPA批准。該產品採取了球囊擴張式瓣膜結構設計,並採用其專利技術「支架和瓣葉交界連接」的縫製工藝,首創實現了同外科生物瓣膜一致的瓣葉啟閉模式,以期克服臨牀上對傳統經導管瓣膜類產品耐久性的顧慮。
以心醫療的全球首創聚合物瓣膜 Polymer TAVR 在材料創新層面獨樹一幟,巧妙融合機械瓣與生物瓣的雙重優勢,現處於臨牀試驗階段。健世科技的 Ken-Valve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系統於2023年10月納入國家藥監局的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為治療重度主動脈瓣反流或合併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而設計。
不過目前TAVR在中國治療滲透率較低,2023年TAVR在中國的滲透率僅為1%,遠遠低於美國15%以上的TAVR治療滲透率水平。這並不難理解,作為一款創新醫療器械,市場的教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TAVR手術難度較大,醫生的學習曲線長,會造成預期差的存在,這不僅需要藥企在醫生培訓方面進行巨大的資金投入,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成本。
更重要的是,高昂的價格成了TAVR下沉之路的絆腳石,支付端的改進也是一件長周期的事情。TAVR瓣膜均價在20萬元以上,加上手術費用,患者整體需要承擔30萬元左右的治療費用,是傳統方案的6倍。現階段仍只有部分城市將TAVR納入了醫保,患者自付價格仍然較高。
除了已上市的產品,國內還有超過10家企業的研發管線中設置了TAVR產品,等待進入市場,價格戰已經近在咫尺。儘管困難重重,這並不意味着TAVR賽道不值得期待。突圍戰已經打響,誰能率先跨越黎明前的黑暗?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 二尖瓣介入—百舸爭流
二尖瓣反流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隨着病情惡化逐步發展爲心力衰竭和死亡,重症二尖瓣反流的1年死亡率高達57%。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二尖瓣反流的金標準,但有超過50%的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因年齡和合並症的原因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未進行治療的患者的1年和5年的總死亡率分別為20%和50%。
TMV(二尖瓣介入治療)潛在適應症人羣近350萬,5倍於TAVR適應症人羣。雖然我國目前沒有系統的二尖瓣流行病學研究,但通過全球數據與國內部分學者(復旦中山、浙大二院、阜外醫院等)推斷,我國成人中度及以MR人羣數量超過1700萬人,需要手術干預治療人羣超過700萬人,其中外科高危手術患者近350萬人,而外科手術每年僅能覆蓋4萬人,供需缺口明顯,TMV空間巨大。
從植入例數來看,全球市場發展較早,2020年已實現累計10萬例植入,且近兩年增速不斷加快,截止2023年已累計植入22萬例。我國2021年纔出現商業化產品,截止2023年已累計植入1811例。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經導管二尖瓣介入治療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3900萬元增加至2025年的17.35億元,2021至2025年複合增長率為156.8%,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人民幣89.43億元。
因二尖瓣反流病因的多樣性,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療整體上可以分為修復與置換路徑,其中修復(TEER)更為成熟。全球共有 9 款二尖瓣介入治療器械獲得批准。
TEER領域中,雅培的MitraClip是唯一一款獲得FDA/CE/NMPA三方認證的TMVr產品。愛德華的PASCAL分別於2019年和2022年獲得CE和FDA認證。2023年,捍宇醫療的ValveClamp、德晉醫療的DragonFly兩款國產TEER獲NMPA批准上市,打破了中國市場被外資壟斷的局面。此外,還有臻億醫療、以心醫療、紐脈醫療、應脈醫療、科凱生命科學等近十家企業的二尖瓣修復產品進入確證性臨牀階段。
在二尖瓣置換領域,目前僅有雅培的經心尖入路Tendyne這1款產品獲批CE,但由於術后死亡率高、且存在大出血風險,銷售推廣受到了很大限制,存在一定空白市場。
愛德華的Sapien M3展現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公司預計該產品將於 2025 年底之前拿到CE認證。該領域入局者還包括啟明醫療、心通醫療、沛嘉醫療、臻億醫療、以心醫療、紐脈醫療,其中以心醫療的MitraFix®進度最快,有望成為國產首款獲批的二尖瓣置換系統。
需要注意的是,TEER只針對瓣葉進行緣對緣修復,相較於外科聯合瓣葉修復、瓣環修復、腱索植入等多項技術,長期效果可能不及外科理想。針對TEER開展的臨牀研究當前多公佈的是一年期隨訪結果顯示效果良好,期待更長期的耐久性數據。
此外,由於TEER是非生理性的修復,長期難以避免地造成相對狹窄的風險。薈萃分析顯示,在TEER術中放置1個、2個夾子時,舒張期二尖瓣瓣口面積分別下降46%、59%,尤其在置入多枚夾子或使用夾合壁較寬的夾子時,狹窄風險提升。
雖然經股入路的TEER創傷小、恢復快,但客觀來説入路長,因此器械設計難度高,全程需依賴於超聲心動圖實時指導,術者操作步驟相對繁瑣,學習曲線較長,一定程度上阻礙了TEER在國內的快速普及。
介入置換器械商業化進度發展較緩,主要受到安全性問題的阻礙,多款產品的術后一年全因死亡率都高達20%至30%,后續若能克服安全性問題,置換類產品相對較低的操作難度、較短的手術時間和更徹底的反流乾預效果或能助力置換類產品成為二尖瓣疾病的主流治療器械。
# 三尖瓣介入—快速跟進
三尖瓣反流(TR)患者人數眾多,根據沙利文披露的數據,全球三尖瓣反流患者人數僅次於二尖瓣反流患者,預計未來將影響全球5000萬以上的人口;全球三尖瓣反流的患病率在0.62%以上,也僅次於二尖瓣反流、超過了主動脈狹窄患者。國內方面,三尖瓣患者人數也僅次於二尖瓣患者,未來將影響約990萬人口。
根據ESC/EACTS指南,出現嚴重症狀且無法手術的繼發性三尖瓣返流患者,建議進行經導管三尖瓣介入(TTV)。指南強調對重度三尖瓣返流患者及早介入的重要性,以避免無法修復的右心室損傷及器官衰竭。
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2021-2030年全球經導管三尖瓣介入手術量將從340例增長到45萬例;三尖瓣介入器械市場規模將從0.1億美元增長至112.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18.35%。國內方面,2023年-2030年三尖瓣介入器械整體市場將從0.9億元增長至20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18.44%,預計到2030年國內三尖瓣介入手術例數將達到20萬例。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經有11款三尖瓣介入治療產品,包括修復(TTVr)和置換(TTVR),大多都處於在研階段。雅培的TriClip於2024年4月獲得FDA 批准,成為首款獲批FDA的經導管三尖瓣修復產品;愛德華的EVOQUE系統於2023年10月獲得CE批准,2024年2月獲得FDA批准,成為首個獲 FDA上市批准的經導管三尖瓣置換產品。全球範圍內暫無產品獲得中國NMPA批准上市。
在研產品中有4款國產,健世科技的Lux-Valve Plus系統進度最快,處於確證性臨牀試驗階段,雖然此前第一代產品Lux-Valve在國內註冊受挫,但其確證性臨牀研究一年期結果顯示出該產品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顯著改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症狀,同時大幅提高患者術后的身體狀態和生活質量。該系列產品仍有望成為國內經導管三尖瓣置換市場的首款獲批產品。
雖然三尖瓣患者眾多,但是目前市場規模小的原因主要因為上市產品較少,國內外大多數產品處於臨牀研究階段,預計未來產品上市后,市場潛力逐漸得到釋放。
中國未來市場屬於在醫保、醫生和患者三者間取得最大公約數的產品,而這一定來自於一家真正立足中國、具有正向研發能力、具有超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執行力的公司,期待未來中國能誕生更多世界原創產品,造福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心臟瓣膜病患者。
(轉自:CHC醫療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