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5 14:41
11月29日,「二十年二十佳」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報告發佈會,暨首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全球路演在北京聯合國大樓圓滿舉行。
11月29日,「二十年二十佳」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報告發佈會,暨首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全球路演在北京聯合國大樓圓滿舉行。
2024年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和原則的二十周年,值此之際,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起了ESG+20系列活動。作為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二十年二十佳’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徵集活動,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華聯絡辦公室發起,聯合國責任管理教育原則簽署院校-寧波諾丁漢大學作為知識合作伙伴,面向廣大的中國及在華經營企業發出「英雄貼」。經過聯合國系統高級別代表以及高校專家所組建的專家評委會4個月的審議,最終確定20個具經濟性、操作性、可複製性、創新性與包容性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案例收錄至報告。
(報告揭幕)
在上午的報告發布儀式中,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暨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喬納森·加里波第、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區總代表劉萌,以及近60家企業代表悉數到場,共同見證該報告的發佈。
這本報告的發佈,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首次向世界集中展示在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故事與實際行動。對此,劉萌表示發佈這本報告的初衷在於,「讓世界瞭解企業如何將可持續發展承諾轉化為行動,如何在實踐中踐行ESG原則,讓發言權掌握在那些實際行動的企業手中,向漂白洗綠説No!。」
(寧諾主要編寫團隊分享)
(諾丁漢大學案例創新中心主任宋會敏)
該報告務求嚴謹、紮實,言之有物,報告主編、諾丁漢大學案例創新中心主任宋會敏博士對案例的編寫思路和方法論介紹到,報告採用了多層次的數據和信息收集與分析方法,系統性地對標並結合聯合國及其相關組織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倡議和標準,如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契約十項原則、科學碳目標倡議、賦權予婦女原則和負責任投資原則等。案例分析結構包括企業項目的簡要介紹、核心可持續發展亮點的展示、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未來的規劃。通過這種方法,力求提供詳實的行業洞察,幫助組織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應對複雜挑戰、制定前瞻策略。
當天下午舉辦的企業路演直播則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報告中收錄的20個案例的企業代表,一一登場,站在聚光燈下,講述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探索、創新和實踐,通過20位企業代表的精彩演講,我們瞭解了當下在華企業,如何思考、踐行可持續發展,如何在追求主業發展的同時,以創新的實踐回饋自然和社會,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的思路,讓ESG不再只停留在概念和榜單。
(現場合影)
正如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理事、廈門航空董事長趙東對本次活動的寄語:「本次‘二十年二十佳’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的盛大發布,恰逢其時。在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ESG理念提出二十周年這一歷史性時刻,此案例集不僅全面盤點了在華企業的卓越可持續發展實踐,彰顯了在華經營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與深度投入,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本次案例報告覆蓋行業廣泛,極具特色。期待這些案例能夠激發更廣泛的在華企業間思想交流與碰撞。通過技術革新、創新商業模式、以及與上下游夥伴的緊密合作等多元化方式,推動ESG實踐的多樣化發展,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共同繪製出一個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可持續發展未來。」
以下為活動精彩觀點及案例摘要: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
「本報告介紹了20個典型案例,展示了在華企業如何成功地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核心商業戰略。通過推進可再生能源、促進綠色製造、參與扶貧和社區發展,這些公司體現了企業可以成為積極力量的理念。」
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暨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喬納森·加里波第教授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使數億人擺脫貧困,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然而,這種增長也帶來了挑戰,如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的環境惡化、社會不平等, 以及對更堅韌經濟模式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企業成爲了推動可持續發展全球運動中的關鍵參與者。各行各業的公司已經認識到將可持續性融入其核心業務策略的重要性,並展示了經濟成功與環境保護確實可以並行不悖。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區總代表劉萌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實干外還要學會「四兩撥千斤」。我們知道企業走入不同的國家,它是有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法律法規,甚至風俗習慣和商業環境的。我認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應當把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作為你們打通各個市場,連接民心,贏得信任,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語言體系,因為這樣真的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回首過去這幾年來,我們看到了太多對環境的破壞,我們也看到了太多社會問題的頻發,我們時常感到這種時候我們是痛心疾首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感受到可持續發展這個理念就像這個世界的一束光亮,它能夠為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業界觀察】盈科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全球董事會主任 梅向榮
(盈科)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以后,我除了在跟客户談法律之外,基本上都在跟他們談可持續的發展,我鼓勵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應該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納入公司章程里,這樣從組織治理上,從董事會到經理層到每一個員工,到產品設計,到商業的推廣和社區責任,包括合法經營等等,所有這些都將納入到(公司)計劃里面去。
報告封面
(請關注以下20佳企業案例的摘要,並點擊鏈接下載報告原文:)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
以Economic ESG模式激活可持續食品生態系統
簡介:康師傅通過eESG(經濟效益+環境、社會和治理)模式,激活可持續食品生態系統。在上游,採用「企業+基地+農户」模式,提升種植效率,引入智慧農業技術,確保產品安全與品質,用產業鏈幫助多地實現「自我造血」。在生產端,引入創新生產方法,優化能源效率,減少碳排放。在下游,聯動合作伙伴共同推廣低碳產品和包裝材料,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帶動全價值鏈的良性循環。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徐州供電分公司
通過全電能能源站開創可持續校園供暖
簡介:針對高校「自發採暖模式下碳排放量高,新型供電模式下節電潛力大」的現狀,國網徐州供電公司以位於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旁的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為試點,聯合科研機構組成項目攻關團隊,採用「高壓固體電蓄熱鍋爐供暖及生活熱水輔熱+集熱式太陽能生活熱水」組合的高效科學方案,「谷段蓄熱+補熱供暖」運行方式,替代傳統天然氣或煤炭等高碳排放模式,搭建智慧能源管控平臺,形成綠色供暖路徑,實現校園清潔供暖用能深度覆蓋。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數字化創新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簡介:騰訊以數字化創新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以生態友好方式運營,在增加自身可再生能源使用同時,賦能供應鏈綠色轉型;同時,利用AI和雲計算提升物種監測能力,並開發多款公民科學產品加強公眾與自然的連接。騰訊已發佈《生物多樣性聲明》,搭建由董事會監督的ESG管治架構,促進氣候與自然的協同治理。騰訊將持續依照SDG目標、《生物多樣性公約》及中國生多保護戰略要求,以科技推動可持續發展。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漁光一體」助力綠色發展
簡介:通威股份的「漁光一體」發展模式,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水產養殖相結合。該模式「上可發電、下可養魚」,同時還有助於保持當地生態平衡,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和環境污染,助力旅遊、娛樂和科技教育推廣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通威已在江蘇、山東、安徽等20多個省開發建設了54座以「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電站,累計裝機併網規模超過4.39GW。
復星集團
鄉村醫生計劃賦能農村醫療服務
簡介:在國家衞健委等機構的指導下,復星於2017年年底發起了鄉村醫生項目,為鄉村醫生提供保險、培訓,對村衞生室進行智能升級,對村民進行大病救助,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暖心鄉村醫生案例徵集,從而守護、賦能和激勵鄉村醫生,並通過這個關鍵羣體提升基層羣眾的健康水平。七年多來,項目已經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78個項目縣守護2.5萬名鄉村醫生,惠及300萬基層家庭。
榮耀終端有限公司
基於平臺級人工智能的普惠科技發展
簡介:榮耀聚焦以人為中心的技術創新和變革。榮耀不僅提供了標準的無障礙功能,如屏幕朗讀、放大手勢、色彩校正等,還創新性地推出了離線通話字幕、端側AI字幕、AI離焦護眼技術、AI換臉檢測等功能,針對性地解決了用户在用機過程中的情景障礙問題。
攜程集團有限公司
旅遊產業可持續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簡介:在2021年,攜程集團推出以鄉村振興為目的的攜程度假農莊項目,以高端民宿帶動構建鄉村旅遊生態,旨在以旅遊帶動鄉村振興。截至目前,攜程開業上線了34家攜程度假農莊,累計帶動超4萬人的相關行業新增就業,其中,超過80%僱員為當地人,在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簡介:格林美(GEM)構建了「電池回收-原料再製造-材料再製造-動力電池再製造-再使用-梯級利用」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模式。通過廢舊動力電池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解決新能源行業礦產資源緊缺的課題。
溢達集團
可持續發展園林示範案例-十如
簡介:十如作為溢達的可持續發展園林,踐行保護環境、賦能員工、完善產品和共促社區四大戰略支柱。十如位於桂林,佔地50萬平方米,以環境保護為核心。每年,十如通過太陽能發電板生產300萬千瓦時可再生能源,減少1,711噸二氧化碳排放。集團每年將4%的收入投入創新研發,目前在十如已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SX/aSR1]。同時,十如還為基層員工開展「溢達助力計劃」,提升他們的職業發展機會。
MUJI無印良品
產品設計與運營的可持續實踐助力海洋保護
簡介:2023年,MUJI推出OBP海洋再生素材系列全線產品,將中國海岸線收集到的海洋廢棄物,通過一系列工藝再生為新的素材,融合非遺技藝,編織製成易於融入日常生活的商品,從而實現從海洋廢棄物到實用衣物的循環永續。OBP系列產品在應用回收再生工藝減少碳排放的同時,還為當地非遺手工藝人創造了靈活就業的機會。此外,MUJI通過嚴格的供應商審覈和篩選,確保合作伙伴遵守環保標準,從而加強對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承諾。面向社區及消費者,MUJI則通過營銷活動、店內促銷和數字平臺,提高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國家開發銀行
綠色金融債券推動氣候投資
簡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於2023年9月發行中國首單氣候投融資領域綠色金融債券60億元,探索支持氣候投融資的新模式,引導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風力發電設施和城鄉公共交通系統建設運營等旨在節約資源、促進低碳發展的多個項目。據測算,預計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25.99萬噸,環境效益相當於種植430萬棵樹;每年可節約10.55萬噸標準煤,可實現年減排氮氧化物81.33噸、二氧化硫26.71噸、顆粒物6.16噸。
達能中國
食品飲料價值鏈的脱碳轉型
簡介:達能以「通過食品,為儘可能多的人帶來健康」為企業使命,以「One Planet. One Health」(同護地球,共享健康)為行動框架,指引着業務的發展方向。公司關注消費者、患者、員工和社區健康,並致力於為改善地球健康而不懈奮鬥。達能承諾到2050年在整個價值鏈中實現淨零排放。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CCER掛鉤綠色債券助力可再生能源轉型
簡介:2024年4月25日,中國電力成功發行了中國首期可持續掛鉤綠色中期票據,該金融工具預計在三年內實現超過813萬噸的碳減排效益,有助於提升中國清潔能源供給能力,這一探索實踐成功將資金引導到綠色低碳領域,是企業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發展的具體實踐。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清潔能源轉型:連接綠色使命,共築持續價值
簡介:陽光電源持續聚焦清潔能源主業,連接綠色生態和美好生活,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創新、低碳運營、可持續供應鏈建設、可持續發展文化培育,同合作伙伴一道發揮表率作用,連接綠色使命,共築持續價值。
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首艘LNG雙燃料VLCC引領航運業可持續創新
簡介:為探索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球首艘LNG雙燃料VLCC「遠瑞洋」。「遠瑞洋」採用LNG和傳統燃油雙燃料,可在兩種燃料之間無縫切換,使用LNG可使碳排放量有效減少,幾乎不產生硫氧化物,並顯著減少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同時,「遠瑞洋」的維護周期與船體塗層壽命較傳統VLCC更長,能降低維護成本,幫助公司實現了對環境負責、節約財務成本的雙贏。
萬物新生集團
二手消費電子行業循環經濟實踐
簡介:萬物新生已經建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回收和流通體系。萬物新生的業務運營通過延長二手產品的生命周期,解決電子垃圾的緊迫問題,同時減少消費領域的碳排放和環境污染。萬物新生每年促成的二手交易可達數千萬單。從2020年到2023年,萬物新生共促進了近1.2億台二手設備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回收並監督綠色處置的廢舊電子設備共約83萬台,減少了電子產品污染將近133噸。
螞蟻集團
綠色計算與公衆參與的低碳創新
簡介:螞蟻集團通過綠色計算技術創新和能力體系構建,服務器中央處理器效率在2017年到2023年之間實現5倍增長,顯著降低算力耗能;2023年開展範圍三碳排放的首次全面盤查,推動價值鏈碳減排;支持839萬小微企業進行綠色評級、提供綠色信貸,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推動綠色轉型;通過螞蟻森林項目,帶動社會公眾認識低碳、踐行減排,截至2023年底,6.9億用户參與線上互動,螞蟻集團捐資種植4.75億棵樹,助推荒漠化治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塗鴉智能
綠色雲平臺建設推動智慧能源使用
簡介:塗鴉打造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構建了一種實時互動的新型供用電關係,讓家庭用能從被動檢測轉向主動的、智能化的管理與執行,幫助家庭用户實現能源全鏈路的可視化管理,從而最大程度降低家庭的能源消耗和使用成本。目前,塗鴉HEMS在新加坡得到廣泛應用,預計將助力180萬戶家庭實現平均25%的節能效果,部分節能成效顯著的家庭,一個月甚至能減少54%的電費支出。
藥明生物
引領生物藥綠色發展解決方案,技術創新賦能健康未來
簡介:藥明生物致力於綠色生物藥解決方案,將綠色技術融入生物藥研發、開發和生產流程,加快研發進程、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及廢棄物產生,顯著降低碳足跡、最小化生物藥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卡車行業的低碳轉型
簡介:寧德時代以助力重卡行業轉型升級為己任,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盤換電解決方案——騏驥換電。憑藉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騏驥換電為重卡運輸行業帶來更經濟、更高效、更安全、更環保的解決方案。寧德時代將攜手戰略合作伙伴,推動騏驥換電落地快遞快運、大宗物流、合同物流以及港口運輸等場景,賦能千行百業,推動重卡運輸行業邁進低碳、高效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