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吉利汽車整合背后:新能源車滲透率跑輸大盤,母公司多品牌戰略短板凸顯

2024-12-04 10:01

近期,吉利汽車(00175.HK)的一系列整合動作吸引了市場的注意力,反映出國內汽車行業巨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下稱「吉利控股」)在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背景下進一步加快了戰略轉型的步伐。

證券之星注意到,吉利汽車在11月繼續交出了一份銷量大增的成績單,但這背后,公司新能源車滲透率不足50%,連續數月跑輸大盤。橫向對比來看,其競爭對手比亞迪(002594.SZ)連續兩年摘得銷量桂冠,與吉利汽車的差距正在逐漸拉開。

過去數年間,吉利汽車也一直在向新能源領域轉型,但效果不及預期。新能源浪潮席捲下,母公司吉利控股也面臨着嚴峻考驗,其多品牌戰略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中逐漸乏力,這迫使吉利控股重新考量其品牌戰略和資源配置。而此次大刀闊斧的戰略聚焦與整合最終效果如何,依然有待市場檢驗。

銷量與對手差距拉大

產銷數據顯示,吉利汽車11月總銷量為25.01萬輛,同比增長27%,其中新能源車銷量12.25萬輛,佔比約48.95%。拉長時間看,1-11月的累計銷量為196.65萬輛,同比增長約31%。其中,新能源累計銷量77.7萬輛,同比增長約91.72%,佔比約39.51%。

鑑於上半年銷量表現出色,今年7月,吉利汽車將全年銷量目標從190萬輛調整至200萬輛。目前來看,前11個月已達成98.33%,12月需完成約33.49萬輛。

雖然整體銷量喜人,但也難掩隱憂。7月至10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已經連續四個月突破50%。這四個月中,吉利汽車新能源車滲透率分別為39.16%、41.65%、45.12%、47.96%。乘聯會此前預測,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預計可達128萬輛,滲透率約53.3%。可見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仍需繼續追趕大盤。

證券之星注意到,吉利汽車佈局新能源的時間並不算晚。早在2015年,吉利汽車就宣佈將大舉進軍新能源車市場,並推出了「藍色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可以佔到整體銷量90%以上。但最后並未達成預期,新能源車銷量佔比只有5%左右。

2021年,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又推出「兩個藍色行動計劃」,其一,主攻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其二,發力純電動智能汽車。

雖持續發力新能源車,但其銷量卻逐漸被同行趕超。2022年,吉利汽車穩坐5年的「自主一哥」位置被比亞迪奪去。2023年,吉利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8%至168.65萬輛,但仍不及比亞迪的302.44萬輛,二者差距進一步拉大。如今,專注於新能源車領域的比亞迪1-11月累計銷量突破375.73萬輛,同比增長40.02%,已是吉利汽車的近兩倍。

吉利汽車行政總裁、執行董事桂生悦曾表示,吉利汽車最近兩年失去自主品牌第一寶座的核心原因是整個吉利乘用車板塊向新能源全面轉化的速度和佈局沒能得到市場認可。

業績層面上,今年前三季度,吉利汽車實現營收1676.84億元,同比增長36%;對應歸母淨利潤130.53億元,同比增長358%。不過,旗下的新能源車品牌極氪(ZK.N,下稱「極氪汽車」)前三季度累計淨虧損49.7億元。

開啟戰略「收縮」

事實上,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戰略,吉利汽車的母公司吉利控股在過去不斷擴充產品版圖。目前吉利控股旗下擁有多個汽車品牌,包括吉利、領克汽車、寶騰、吉利幾何、沃爾沃汽車、極星、極氪汽車、路特斯、倫敦電動汽車LEVC、雷達以及和奔馳合作的smart等眾多品牌。多品牌戰略讓吉利控股旗下車型涵蓋了從經濟型到高端豪華型的不同市場。其中,吉利汽車集團旗下包含了吉利、領克、睿藍、寶騰等品牌。

吉利系多品牌戰略的模式一度非常奏效,但隨着新能源車的競爭加劇,吉利控股的戰略逐漸失效。外界普遍認為,重複造輪子以及「孩子多了愛打架」是多品牌戰略后續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品牌過多導致資源分散和管理體系複雜,也推高了品牌間協調與溝通的成本。

誠然,多品牌獨立運營下,吉利汽車已經出現品牌互搏的情況。比如領克汽車今年推出的首款純電車型,與主打純電的極氪汽車部分車型在價格區間高度重疊。事實上,在吉利控股內部,這種品牌內耗並非個例。在研發層面,吉利研究院、極氪汽車、路特斯、沃爾沃汽車等均有獨立的研發團隊,資源浪費與管理混亂的現象難以避免。

另一方面,「賽馬機制」下,部分品牌發展並不給力。比如吉利幾何,根據車主之家數據,除1月銷量衝破8000輛外,今年其余月份均在4500輛以下波動。

在此形勢下,集團內部自上而下的改變已迫在眉睫。《台州宣言》發佈后,吉利汽車已連續推進多起內部整合行動。10月9日,吉利幾何正式併入吉利銀河系列,同時吉利銀河系列升級為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隨着吉利幾何的正式併入,吉利銀河的產品將囊括從A0級到C級,從轎車到SUV、MPV的主流市場需求。10月21日,吉利汽車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浙江乘用車擬用1.24億元收購寧波乘用車全部股權。

接下來就是備受關注的極氪汽車和領克汽車。11月14日,極氪汽車分別向吉利控股和沃爾沃受讓20%、30%的股權,合計作價90億元。同時,極氪汽車再向領克汽車認購新增註冊資本3.67億元,從而實現對領克汽車的控股。兩者的多數股權將集中歸入吉利汽車,吉利控股稱,目的是為理順股權關係,減少關聯交易、消除同業競爭,推動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近日,也有媒體稱,吉利控股將把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雷達併入吉利汽車集團,成為該集團的一級組織。

證券之星注意到,吉利體系龐雜,大象轉身並不容易。行業人士分析稱,吉利系旗下產品存在重疊和市場定位模糊的問題,加之資源難以有效配置,增加了整合的複雜性。內部品牌都有單獨的研發、銷售、渠道團隊,合併后如何在兩個團隊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大挑戰。此外,不同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和形象各異,整合后如何重新梳理和明確各品牌的獨特定位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