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3 06:01
南向資金持續加碼港股。
儘管近期港股市場表現低迷,但是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的熱情並未隨之減退。南向資金已經連續13個交易日淨買入港股,淨買入金額合計近930億港元。拉長期限看,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已超7300億港元,為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南向資金已連續第18個月淨買入港股。
近期,港股主題ETF重獲資金青睞,此前因淨值反彈而遭遇淨贖回的港股主題ETF份額觸底回升,部分ETF的規模更是站上歷史新高。
南向資金持續淨買入港股
12月2日,恆指收漲0.65%,恆生科技指數漲1.2%,南向資金淨買入近200億港元。廣汽集團大漲25%,比亞迪電子漲超11%,農夫山泉漲超8%。
當日,南向資金再度大幅淨買入港股,單日淨買入金額接近200億港元,該金額位列全年單日淨買入金額第三。
至此,南向資金已經連續13個交易日淨買入港股,淨買入金額合計近930億港元。
在資金回暖的同時,受國內政策預期升溫與美債利率和美元回落等因素提振,上周港股也結束了此前兩周的大幅回調。
剛剛過去的11月,南向資金單月淨買入港股1250億港元,這一數據創下逾3年來新高,歷史排名第三。
拉長期限看,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已超7300億港元,為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南向資金已連續第18個月淨買入港股。
近年來,港股表現不佳,資金持續抄底。2020年至2023年,南向資金分別淨買入港股6721.25億港元、4543.95億港元、3862.81億港元、3188.42億港元。2020年至2023年,恆生指數連續四年下跌。今年以來,恆生指數累計漲超14%,但南向資金仍在淨買入。
被動資金加碼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被動資金近期頻頻加倉港股,終結整體淨流出的態勢。
數據顯示,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恆生科技ETF、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華夏恆生科技ETF、博時恆生醫療保健ETF、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等5只ETF11月份均獲超10億元以上資金淨流入。
對比A股,近期港股從高點回調更多,中金公司分析,一是因為港股對外部擾動「特朗普交易」更敏感,二是外資的情緒變化也比國內投資者更劇烈。回調過程中,海外資金再度流出,尤其是主動資金低配中資股比例進一步加深也說明了這一點。
一些此前因港股反彈而被大幅贖回的港股主題ETF,近期出現資金迴流,規模觸底反彈。如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恆生科技ETF在連續2個季度淨流出后,11月份的份額企穩回升,近期份額歷史首次超過350億份。
華夏恆生科技ETF、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的份額年內呈現淨流出態勢。不過,上述2只ETF在11月份均獲資金淨流入。
華泰證券指出,在本輪港股調整的背景下,近期逆勢資金處於回暖通道中,產業資本回購和資金南下的熱情高漲,與外資分歧仍較為明顯。
15只港股通翻倍股吸睛
與此同時,泡泡瑪特、匯量科技、鴻騰精密、中煙香港、美團公司、金山雲等15只港股通翻倍股吸睛,較好的賺錢效應或是資金持續淨流入港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期,恆生指數表現持續低迷,不過與A股指數平穩、個股分化的走勢雷同,港股內部股價走勢分化,一些熱門公司股價走出獨立走勢。
在IP儲備和海外拓展方面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泡泡瑪特成為港股明星公司。泡泡瑪特佈局海外渠道,年收入持續呈現象級增長,年內股價累計漲幅超350%,最新市值達到1240億港元,並引爆谷子經濟概念股,成為谷子經濟概念龍頭。
AI投資拓展至應用板塊,營銷方面,美股的Applovin、港股的匯量科技等AI營銷公司近期發佈亮眼業績,成為AI應用人氣風向標,其中港股匯量科技年內漲幅接近200%,並引爆A股的AI應用主題炒作,A股公司中的AI應用公司股價飆升。
積極佈局AI行業機會的鴻騰精密股價持續大漲,年內股價累計漲幅超180%。鴻騰精密是全球領先精密組件供應商,佈局AI行業的網絡基礎設施營收高速增長。光大證券(維權)分析,AI需求強勁驅動網絡基礎設施營收高速增長,主板連接器和線纜銷售額同比增長三倍。公司AI服務器背板連接器和高速銅纜持續認證中,電源和液冷新產品也將於今年四季度出貨。預計公司網絡基礎設施業務收入將保持高雙位數增長。
作為中煙體系唯一的國際業務平臺,中煙香港因其超預期業績增長以及稀缺性受到資金青睞,年內累計漲幅超160%。
此外,港股公司中,一些知名公司估值迎來修復,如美團公司年內股價翻倍,最新總市值超過萬億港元,小米集團年內股價大漲81%,最新總市值超過7000億港元。
機構稱港股或呈現震盪格局
港股已經震盪回調近2個月,機構普遍認為,港股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水平,盈利能力體現出一定韌性,不過市場表現仍取決於政策力度以及海外不確定因素擾動。
中金公司認為,短期看,恆指19000點仍有支撐,但外部不確定性仍懸而未決時上行空間同樣有限。因此,短期市場在這一位置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建議「在低迷的左側逐漸佈局,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仍處於政策空窗期,在歷史可比階段恆指風險溢價常在歷史均值水位震盪。」華泰證券表示,非金融境外中資股三季度盈利表現略低於彭博預期,11月以來港股2024年全年盈利預期出現下修跡象,扭轉了今年8-10月的上行趨勢;以及近期海外流動性或迎來階段性喘息,但短期地緣政治、特朗普交易等海外擾動因素或持續擾動市場節奏,港股或呈現震盪格局。
配置層面,中金公司認為市場整體尚未擺脫震盪格局,短期仍以謹慎為主,但更大的波動可能帶來更多刺激的支持,也會提供再介入時機。未來重點關注12月年底經濟工作會議和政治局會議,明年1月初特朗普就任后政策推進的優先級、尤其是關税政策的速度和力度。在整體震盪格局假設下,建議重點關注三類行業:一是行業自身供給和政策環境充分出清的板塊,如果還有邊際需求改善效果會更好,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服、電子。二是政策支持方向,如以舊換新下的家電、汽車,以及自主科技領域的計算機、半導體等產業趨勢;三是穩定回報,如國企高分紅。
銀河證券分析,目前來看,美國通脹水平居高難下,且市場預期特朗普執政后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將抬升美國再通脹風險,美聯儲降息節奏或放緩,在流動性方面給港股市場帶來一定壓力。但港股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水平,盈利能力體現出一定韌性。隨着增量財政政策加碼,國內經濟逐步恢復,港股中長期配置價值較高。配置機會方面,科技板塊依然具備較高投資機會,特別是分母端和分子端雙重改善預期的細分行業有望更多受益,具體包括互聯網頭部、消費電子等板塊。在國內擴內需、穩消費等政策刺激下,當前估值水平相對較低的港股消費股有望上漲。在海外不確定因素擾動下,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備吸引力,重點關注港股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