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欠人家1萬億,車企們,對供應商好點吧

2024-12-02 07:34

  來源:説財貓

  比亞迪、上汽大通要求供應商降價。

  然后是特斯拉「陰陽「付款周期。

  將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小九九,擺上了檯面。

  特斯拉副總還直言,特 斯拉對供應鏈夥伴的付款周期只需要90天左右。

  而有的車企,付款周期接近300天!

  此圖一發,瞬間引起眾人的猜測,公司1234到底對應哪家?

  暫且不好説。

  有人」對號入座「做了個圖,但估計是假的。

  其實,除了從供應商的體感,這個數據也可以從財報中看到。

  比如比亞迪:

  去年的應付賬款中,賬齡超一年以上的有11.63億元。

  但卻寫着「集團無賬齡超1年或逾期的重要應付賬款。」

  原因是,玩了文字遊戲——

  它定義重要應付賬款的定義為「賬齡超一年、佔應付款總額10%以上、金額大於5億」這三個條件。

  不過大部分,確實是在一年以內支付。

  此外,貓崽還發現蔚來在2023年報中稱:

  對多數供應商的付款期限介乎30-90日之間。

  (真的假的?有蔚來的供應商可以來評論區説下~)

  但后面又多了一句:付款方式可能結合現金及應付票據。

  意思是,30-90天,付個票據,然后票據多久后兑現???

  的確 ,蔚來賬本上顯示,應付貿易款和應付票據的數額基本在同一個量級。

  並且去年,應付票據的體量已經超過了應付貿易款。

  不過,付款周期嘛,大家習慣就好。

  能付就行。

  貓崽今天想研究的是, 14家上市頭部車企,欠供應商究竟多少錢。

  車企的流動負債壓力如何?

  欠供應 商的債務,佔車企債務的比重有多少?

  話不多説,先上圖??

  首先要知道一點,車企欠銀行的錢,是要給利息的。

  但是欠供應商的錢,一般不計利息,按約定時間清償。

  根據資金緊張情況,各家支付的期限也會有差別。

  和房企極度依賴金融機構融資不同,車企的債務壓力,多在了供應商上。

  問題來了,新能源車企,欠了多少供應商債務呢?

  今年前三季度,8家新能源車企的應付貿易款及票據(下統稱「欠供應商的錢」),總計為5382.6億,較年初增加了818億。

  其中,從總量絕對值來説,比亞迪欠第三方供應商的最多,超過2400億。

  畢竟是比王,車賣得多,供應鏈規模也很龐大。

  特斯拉 次之。

  剩下6家排序:賽力斯>理想>蔚來>小鵬>極氪>零跑。

  而且,8家新能源車企欠供應商的債務,全都表現爲正增加。

  傳統車企的情 況,則有點不同:

  上汽欠供應商的債務最大,達到2478.53億,但第二名不是廣汽而是長安。

  可見,傳 統車企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和銷量沒有太大關係。

  此外,和年初相比,傳統車企欠供應商的債務大多表現為減少。

  震驚的是,這14家頭部車企(新能源+傳統車企)合計欠供應商啥的錢,已經超過1萬億。

  供應商債務,在車企流動負債中佔了很重要的比重。

  不信你看,截至9月末,14家車企的總流動負債1.96萬億。

  也 就是説,供應商債務佔流動負債的比重,已經超過50%。

  通過對比應付貿易款及票據佔流動負債的比重,可以反映車企短期內依賴供應商的商業信用來維持運營的程度深淺。

  供應商佔總流動負債的比重越高:

  説的好聽點,是車企在短期內無償佔用供應 商資金的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

  説得不好聽, 車企短期償債壓力大,非常考驗資金鍊的情況。

  結果是,賽力斯欠供應商債務的佔比最高,達到88.1%。

  這點和問界今年賣車表現有關,銷量爆發增長,更考驗車企的產能和資金鍊。

  此外,理想欠供應商債務的佔比最高,達到76.52%。

  欠供應商債務的佔比超過50%的還有零跑、小鵬、蔚來。

  奇怪的是,比王一年要賣400萬輛車,結果欠供應商債務的佔比只有46.96%,不是最高的。

  原因是,在比亞迪的賬本上,負債結構有所不同,「其他應付款」也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至於其他應付款,具體是指比亞迪的外部往來款、保證金、醫療基金,不能確定是否涉及供應商的款項。

  那麼問題來了,車企賬上的現金有多少?能否覆蓋欠供應商的錢?

  有些,夠嗆。

  整體看,14家車企合計流動負債1.96萬億,合計應付貿易款及票據1.02萬億,但是賬上 現金卻只有0.78萬億。

  可以看到,有些企業的現金情況,無法覆蓋第三方供應商的欠款。

  當然,車企除了現金外,還有短期投資等資產可以充當變現工具。

  希望中國的車企都好好的!

  對此,你怎麼看?

責任編輯:張恆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