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2-01 10:04
特朗普還未正式上任,就已打響AI領域的軍備競賽。
日前,特朗普對外宣佈,計劃任命專門負責人工智能事務的「人工智能部長」,從AI政策、國家安全和產業發展三個方面出發,全面強化美國在全球AI競賽中的領導地位。不僅如此,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還在11月19日向國會提交了長達800頁的報告,建議美國政府發起通用人工智能(AGI)「曼哈頓計劃」,將中美人工智能的競爭提升到與國防同等的最高優先級。
在業內看來,儘管這些討論仍處於初期階段,政策細節尚未確定,但這一動向表明特朗普政府將加速資本注入和AI的產業化、應用化,以強化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在上任執政期間,特朗普也曾通過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成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簽署《保持美國AI領導地位行政命令》等方式,明確將人工智能列為美國未來產業的思想關鍵技術之首,全面對抗中國AI技術發展。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AI產業發展和AI技術研發依然會堅持從嚴的立場。尤其是對於中國AI產業的打壓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包括在全球AI產業鏈、供應鏈方面進一步收縮,其中包括收緊開源許可並強化貿易和經濟制裁在內的多種舉措。」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在這背后,是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國家安全等領域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僅是技術競爭的前沿,更是地緣政治的重要博弈場域。
美國全面圍追堵截,中國AI產業兵臨城下
近年來,AI被用於解決複雜問題,提供預測分析,識別和解釋視覺信息,正在徹底革新和支撐各個行業的發展,甚至將改變全球發展格局。麥肯錫公司估計,AI每年可以為全球經濟增加高達4.4 萬億美元。誰能在AI領域稱霸,誰就有可能重塑全球科技力量。不僅僅是美國,全世界都認識到了AI的變革潛力,並全面發力這項核心技術。
早在今年7月,美國明星AI公司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發佈署名的專欄文章《Who will control the future of AI?》,將矛頭直指中國。Altman故意將美國與中國劃分在兩個相互對立的AI陣營之中,表示「如果中國AI取得領先,將對其他國家造成危害。」奧特曼進而強調,美國必須在AI領域保持全球領先,搭建一個由美國領導的全球聯盟。
近日,OpenAI又曾發佈了名為「美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藍圖」的美國AI戰略藍圖,呼籲政府加大對AI的投資,並規劃了北美人工智能聯盟,專門用來與國外競爭對手相抗衡。
而吃到政策紅利的美國人工智能,早就已經坐上火箭「狂飆「。中美人工智能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斯坦福人類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發佈的 2024 年版人工智能全球活力工具(Global Vibrancy Tool 2024)顯示,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繼續全球領先,儘管中國排名第二,但與美國的差距明顯,尤其是在算力、算法、數據上與美國差距被進一步拉大,極大影響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落地應用。
數據顯示,在應用層面,2023 年,美國吸引了 672 億美元的 AI 私人投資,而中國僅為 78 億美元;美國推出了 61 個著名的機器學習模型,而中國僅為 15 個;在算力方面,美國對中國的GPU芯片銷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這無疑是中國發展AI的重要瓶頸。算法方面,美國正主導卷積神經網絡、大模型等領域的許多AI的核心算法創新,在全球範圍內對AI人才的「虹吸效應」依然強勁。
毫無疑問,在特朗普政策的進一步支持下,全球AI產業還在進一步向美國集中,中美AI競爭已經進入決戰。以人工智能的最大應用場景之一的自動駕駛為例,美國不僅通過政策支持本國自動駕駛發展,還在全面扼殺中國自動駕駛的發展。
今年以來,美國對自動駕駛大開政策開綠燈,在聯邦和州政府層面發佈了一系列法規,逐步對自動駕駛向更高等級發展進行松綁;特朗普還計劃任命馬斯克為新成立「政府效率委員部」的部長,並放寬對自動駕駛汽車限制,支持特斯拉無方向盤的Robotaxi落地,搶佔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先機。
人工智能的發展高度依賴於數據和算法的質量與效率,自動駕駛同樣需要海量的數據來訓練和驗證其AI模型。自動駕駛車輛在實際道路上行駛時會生成大量的駕駛數據,這些數據涵蓋了各種複雜的交通場景和突發事件。自動駕駛公司需要收集、處理並標註這些數據,以訓練出更加智能和可靠的AI模型。應用規模越大,就越能反哺技術,同時創造新的需求,谷歌旗下的無人車Waymo的發展就是典型的案例。
在美國的政策扶持下,Waymo今年頻頻擴大運營區域,5個月內,每周的單量從5萬單,翻了3倍到15萬單,對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蘿卜快跑實現了反超(蘿卜每周約為8.2萬單)。規模化運營帶來的數據,也讓谷歌有能力繼續優化算法,爭奪全球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高地。
不僅如此,美國國會還在複製在芯片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對華策略,鼓勵政府制定有關「聯網車輛」的規則,全面禁止進口和銷售來自中國的搭載通信或自動駕駛系統軟/硬件的汽車,包括擁有藍牙、衞星、蜂窩網絡和 WiFi 連接功能的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這也將進一步限制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落地應用。
「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上」的美式霸道哲學,註定了中國人工智能除了迎頭相搏,根本無路可退。
中國AI發展迫在眉睫,亟待政策、資源支持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並不僅僅依靠於技術。美國在政策支持、市場佈局、資本投入等方面都在不斷加碼。美國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IDC發佈的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是中國的5倍;預計到2025年,這一差距將擴大至7倍。
但中美人工智能領域的差距並非無法彌補,尤其是中國AI公司已經開始奮力追趕。比如百度、阿里、字節等多家中國企業入選《財富》全球人工智能創新者50強,尤其是在專利、學術以及人才培養領域迎頭趕上,AI論文發表數量和影響力上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AI大模型第一定律Scaling Law就源自於百度。對Scaling Law的早期研究,也讓百度早在多年前就投入了AI大模型研究,並在2019年發佈了第一代文心大模型,並在2023年推出生成式AI產品。如今,百度培養的592萬AI人才也成為中國AI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力軍。
不過,中美人工智能的競爭,不但包括技術競爭,比拼的也是政策創新,以及政府支持企業的決心。
當前,正值AI應用爆發的前夜,中國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從頂層設計出發,加強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加大對本土AI企業的支持力度並加大對自動駕駛等相關創新產業和創新場景的重視。
尤其是人工智能最大應用場景的自動駕駛,不僅僅涉及中美前沿技術的競爭,更是整個技術生態系統的競爭。這一生態系統包括了傳感器技術、高性能計算、通信技術以及雲計算等多個方面。
「自動駕駛融合了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半導體、汽車製造等等多項高科技,產業鏈豐富是超出我們想象的,中美兩國是全球無人駕駛最多的國家,誰先跑通,誰就能定義這個賽道,誰就能將技術和產品輸出以全世界,這是一個國際科技競賽的前沿戰場,而且是我們輸不起的一場戰役。這一場決逐將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推向一個高潮,在這之中,我們只有快速前進,不能徘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經所原總工程師何霞表示。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人工智能,有了美國政策助推下突飛猛進的前車之鑑,讓人不禁想象,在政策、社會大眾的全面力挺下,中國AI產業將爆發出多麼強大的能量。
特朗普的重拳即將落下,我們也期待中國AI能迎來政策和資源的支持,凝聚國人的期待與力量,奮力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