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30 03:06
轉自: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多路內地資本正在香港尋找Web3.0世界的「入場券」。
香港金融科技行業協會會長李國樑近期頻繁在中國香港、深圳,新加坡之間奔走。10月底以來,香港金融科技周、新加坡金融科技周等多個Web3.0領域重磅論壇連續召開。他在會場的最大感受是,「普通話已經成為這些活動上重要的溝通語言」。
今年上半年起,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的一系列監管沙盒陸續揭開了內地資本投注Web3.0的面紗。京東、螞蟻、眾安、小米、微眾以及巨頭之外的跨境支付公司與中小初創團隊絡繹於途。
政策的開放帶來了資本運作的活躍。《中國經營報》記者從香港數碼港方面瞭解到,作為香港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截至今年11月,這里已經匯聚了超過270 家Web3.0概念公司,累計融資超過4億港元,其中由中國內地創始人創辦的公司已佔三成。
距離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10月底發出《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過去兩年,種種跡象顯示,香港Web3.0行業發展正在進入新階段。
香港金管局發言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正全力推進有關在香港實施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法例草擬工作,爭取在今年將相關條例草案提交香港立法會審議。
巨頭佈陣
今年7月,香港金管局發佈了穩定幣沙盒參與者名單。圓幣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幣科技」)、京東幣鏈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幣鏈」)以及渣打銀行、安擬集團、香港電訊等成為首批參與機構,引發Web3.0圈之外傳統商業世界關注。
圓幣科技行政總裁劉宇(Rita Liu)近期頗為忙碌,她在兩場股東會間隙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在沙盒中,圓幣科技將對發行的港元穩定幣(HKDR)展開例如數字資產交易、跨境貿易支付等應用場景的測試,未來測試成熟以及監管放行后,計劃在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正式上線HKDR。
圓幣科技目前在香港持有儲值支付工具牌照(SVF),該公司由香港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創辦並擔任董事會主席,董事名單中,包括眾安在線董事長歐亞平、眾安國際總裁許煒、HashKey Group董事長肖風、Dragonfly Capital管理合夥人馮波、博奇環保非執行董事鄭拓及虞梵韻等多路香港和內地金融科技精英。
由於價值與某種貨幣或資產掛鉤,在劉宇看來,穩定幣可以看作Web2.0世界和Web3.0世界的重要連接器。HKDR的優勢是得到了香港監管支持,合規性明確。而穩定幣公司在全球市場上,已有成熟的市場表現和商業模式。
由於港元穩定幣是錨定港元1∶1發行,按照香港金管局對合規穩定幣的要求,必須在香港當地金融機構進行全額資產儲備(Fully reserve backed)。記者注意到,作為香港第一批數字銀行(即虛擬銀行),今年8月眾安銀行披露將在上述沙盒內為圓幣科技提供專屬的「儲備銀行服務」。
未來有望掛牌港元穩定幣交易的HashKey Exchange則是目前香港持牌的三家虛擬資產交易所之一,公司董事長肖風也是萬向區塊鏈的創始人和圓幣科技的董事。
事實上,在今年3月,京東幣鏈(JINGDONG Coinlink)已完成更名,其前身是京東在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持有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的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和第9類(資產管理)牌照。公開信息顯示,京東幣鏈CEO劉鵬現任京東科技副總裁。
與京東幣鏈結盟的是小米集團在港佈局的天星銀行。根據天星銀行官網信息,該行將協助京東幣鏈科技(香港)在香港金管局穩定幣發行人沙盒內嘗試基於穩定幣的全新跨境支付解決方案。
有別於直接入局穩定幣賽道,螞蟻集團在Web3.0業態中選擇了一條「數實融合」的路線。
今年8月,螞蟻數科在香港發行了首個跨境新能源實體資產RWA(現實資產通證化,Real World Assets-tokenization)。這一項目在香港金管局Ensemble監管沙盒中進行。該項目通過區塊鏈上發行的加密資產與充電樁的運營數據表現相掛鉤在一級市場融資,項目募集的1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內地公司朗新集團建造新能源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螞蟻數科首席科學家閆鶯向記者透露,在區塊鏈上的場景有50多個,之所以選擇RWA,一方面是香港Web3.0政策的支持,此外則是新能源和綠色資產是較好的資產底盤,安全性和市場認可度比較高。
微眾銀行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微眾科技有限公司則在今年10月與摩根大通銀行、R3加入Ensemble監管沙盒架構工作小組,具體參與項目尚未披露。
大公司對於Web3.0領域的佈局可視為一種對「創新者窘境」的應對。上海曼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劉紅林律師長期專注Web3.0領域合規研究,在他看來,巨頭總會擔憂來自邊緣的創新,其涉足Web3.0更多是針對下一個增長點和技術趨勢的佈局。
事實上,在2017年以后,很多互聯網大廠均針對加密項目進行過不同程度開發,雖然在技術側並沒有太大門檻,但應用場景頗難實現商業化。據記者向一位業內人士瞭解,一些大廠和原生區塊鏈公司與各級政府也合作了不少聯盟鏈項目,但多是不温不火。此后,NFT(數字藏品)賽道同樣也沒有太大的水花。而此次大型科技公司押注香港市場。
由於與當地監管的深入綁定以及場景的相對明確,也有了些許「這次真的不一樣」的意味。
政策加速器
機構的搶灘背后,是香港監管當局在2022年開始對Web3.0領域明確支持的政策導向。
2022年10月底,香港特區政府發佈《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向業界明確了香港大力發展虛擬資產、打造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政策方向,也確立了由特區政府通過香港財庫局總覽,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跨部門監管的監管框架。
從監管態度上看,相比新加坡,中國香港的政策更加謀求發展與監管並重。在這種監管理念下,穩定幣和代幣化成為目前香港金管局在Web3.0領域錨定的兩個重要方向。在業界看來,由於可以實現與傳統金融系統交互或與現實資產的錨定,實現相對低波動的穩定價值,上述兩大賽道是目前監管相對的「舒適區」。
今年3月,香港金管局正式推出針對港元穩定幣的監管沙盒,以設立一個在維繫金融體系穩定和推動創新之間保持適當平衡的監管制度。同月,為支持香港代幣化市場發展,金管局啟動全新的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沙盒項目Ensemble。
前述主流機構參與的主要是這兩個沙盒,並且實現了相當的參與深度。以螞蟻數科為例,其不僅參與了Ensemble沙盒中的兩個項目,還是Ensemble項目架構的工作小組成員。
關於在香港的佈局,螞蟻數科副總裁、中國區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孫磊向記者表示,目前佈局Web3.0的思路是與香港當局緊密合作,與香港金管局一起把事情做好,優先服務金融一類的優勢領域。
代幣化主要是指利用區塊鏈技術,並結合智能合約,將任何價值或權利以代幣形式儲存及轉移,包括現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和金融資產。
香港金管局發言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Ensemble監管沙盒目標是為代幣化存款、數字港元和受監管的穩定幣跨銀行同業結算構建起全新的金融基建。該發言人也強調,相關工作現階段為實驗性質,不涉及真實交易。目前市場上的代幣化資產數量及種類仍在發展階段,金管局除了與業界共同開發沙盒,亦會與香港證監會合作舉辦工作坊及提供直接溝通渠道,以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監管方案。
對於更多內地機構而言,是否能參與到香港的Web3.0浪潮中,內地監管的態度也是重要的信心指標。記者從行業機構方瞭解,雖然目前內地針對虛擬資產的監管嚴格,但有關方面對於內地企業在香港的分支機構參與香港相關沙盒或申請牌照偏向觀望而非抑制。
「對於在香港的探索我們也與內地相關監管部門進行過溝通。」一位參與金管局沙盒的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監管沙盒的最終目的,是儘快推動相關業務在合規安全的前提下走向市場,繼而產生商業價值。香港金管局發言人向記者透露,預期今年年底起,部分代幣化用例將完成測試並公佈結果。若在沙盒上的用例測試成功,且各項條件成熟,金管局將在Ensemble沙盒上進行真實結算,併爲正式推出央行數碼貨幣及新的金融市場基建定下路線圖。
支付和融資新基建
事實上,在一系列Web3.0商業模式中,穩定幣和RWA受到監管鼓勵和機構關注,主要由於其對目前傳統跨境支付痛點和融資痛點的解決可能。特別是前者,目前在全球市場上已經有相對明確的商業模式和成功案例。
記者注意到,美國知名支付科技公司Stripe在今年10月底就披露,將收購穩定幣基礎設施提供商Bridge,市場消息稱這筆交易的估值大約為11億美元。
劉宇告訴記者,在傳統國際報文系統中,資金需要通過幾次清算,信息流和資金流割裂,效率低下、費用高昂,且會產生較大的對手方風險。由於穩定幣擁有區塊鏈技術特點,其可以實現原子結算(Atomic Settlement),即即時結算,有效解決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不統一問題,在跨境貿易場景中需求很大。
此外,在沙盒內測試的港元穩定幣也必須保證資產的透明性。「我們會在公鏈上公佈每天流通和儲備資產的數量,每個月會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劉宇透露。
相對於穩定幣,RWA的發展則更為早期。記者注意到,雖然國際上許多國家正在積極探索其應用,但在香港,此前主要以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嘗試參與為主,涉及的也是金融資產而非實物資產。
螞蟻數科CEO趙聞飆曾將RWA比作一次mini-IPO。據記者瞭解,目前針對RWA項目,螞蟻數科已經開發了被稱作「兩鏈一橋」的平臺——「資產鏈」「交易鏈」及「可信跨鏈橋」。孫磊告訴記者,目前RWA的重點環節是產品化、標準化,然后才能談市場化。目前業務重點是圍繞重要客户共建解決方案,建立標杆。先解決資產端標準問題,下一步再去解決資金端問題。「目前不少傳統資金和新興資金都對項目表示了興趣,年底會有更多RWA發行。」他透露。
大公司的探索也刺激了中小機構的入局動力。「在螞蟻發行首個RAW項目后,來律所進行相關諮詢與表達關切的機構激增,既包括Web3.0原生公司,也包括不少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和支付公司。」劉紅林向記者透露。
不過,對於中小機構而言,無論是穩定幣還是代幣化的RWA賽道,複製起來並非那麼容易。這種不可複製來自機構的資源以及與融資方的互信程度。以螞蟻項目為例,融資方朗新集團就是螞蟻集團長期的生態夥伴。
而在融資價值上,目前處於發展初期的RAW顯然還需要更多確切案例進行支撐。劉紅林舉了個例子:目前市面上較多RWA案例實質上是在交易完成后再增添Token發行,實現的更大價值是「增信」,在降低各方交易成本方面的價值還有待長期驗證。此外,從流動性上看,目前沙盒內和沙盒外的RWA項目主要還是面向機構投資人而不是散户,這也抑制了其市場活躍度。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香港相關監管條例中,對於持有中國內地護照的散户投資人投資虛擬貨幣有明確限制。一位律所人士向記者透露,因此幾年前很多內地資本就曾收回了申請香港虛擬交易所牌照的計劃,這些監管約束也一定程度會限制上述兩個賽道的商業化進度。
不過,記者注意到,一些市場參與者已經就未來內地居民是否能在合規監管框架下進行相關投資進行「試驗」。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發展聯盟成員中國移動、紅棗科技11月初就聯合OpenWallet基金會、IDA等近十家科技企業及金融機構,在香港發佈了基於BSN實名DID服務的跨境零個人身份信息KYC(Know Your Customer,確認客户身份)試驗。
紅棗科技CEO何亦凡向記者透露,此次試驗場景涵蓋了中國內地居民在「業務側匿名,監管側實名」的合規前提下在港進行商業平臺開户、使用合規金融服務等。這或許能為監管部門未來制定跨境隱私保護和匿名KYC規則等相關法規提供參考和技術場景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