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葯進入醫保再提速,市場反應「脱敏」

2024-11-29 08:47

11月28日,國家醫保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並公佈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今年調整后,有91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其中89種以談判/競價方式納入,另有2種國家集採中選藥品直接納入,同時43種臨牀已被替代或長期未生產供應的藥品被調出。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今年目錄調整範圍以新葯為主,新增的91種藥品中有90個為5年內新上市品種,其中38個是「全球新」的創新葯,無論是比例還是絕對數量都創歷年新高。

不過,上述消息對創新葯板塊的影響不大。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8日收盤,港股藥品及生物科技板塊超六成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宜明昂科-B、雲頂新耀-B、東曜藥業-B等下跌超過10%,A股創新葯概念股微跌,整體表現好於港股。有不願具名的市場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段時間港股創新葯板塊漲幅較大,回調也是正常情況。以后大部分創新葯公司的新產品上市后,都需要靠進入醫保和出海兩條路徑來放量驅動業績。

國家醫保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創新葯

記者注意到,2024年10月舉行的國家醫保談判是《全鏈條支持創新葯發展實施方案》發佈后的首次談判,業界普遍關注此次醫保談判將如何支持醫藥創新。11月28日國家醫保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也給業內吃了一顆「定心丸」。

「國家醫保局在堅持保基本的基礎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創新葯發展。」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醫保基金是‘真金白銀’地支持創新葯發展」,着力實現「支持真創新、真支持創新」。據介紹,今年目錄調整範圍以新葯為主,新增的91種藥品中有90種為5年內新上市品種。國家醫保局將包括1類化藥、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和3類中成藥在內的「全球新」作為重點支持對象,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談判階段,創新葯的談判成功率超過了90%,較總體成功率高16個百分點。同時,今年91個新增藥品中,國內企業的有65種,佔比超過了70%,並且這幾年都呈逐年上升之勢。

黃心宇還提到,成立7年來,國家醫保局持續深化醫保藥品目錄管理改革,在堅持保基本的基礎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創新葯發展。7輪調整,累計將149種創新葯(含1類化藥、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和3類中成藥,以及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專項支持藥品)納入醫保目錄。

記者注意到,首個晚期宮頸癌的雙靶點免疫治療藥物、首個20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晚期肺癌靶向藥,和一些打破臨牀空白的新增適應證,都順利談判納入目錄。

6年前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讓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用藥困境走進公眾視線。2021年11月,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耐立克獲批,用於治療任何TKI耐藥、並伴有T315I突變的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年患者。

2023年耐立克進入醫保目錄,新增適應症也通過簡易續約程序成功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目前,耐立克的醫保支付範圍為:T315I突變的(CML)慢性期(-CP)或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對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耐藥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年患者。

諾華今年4月獲批的罕見病藥物鹽酸伊普可泮膠囊(商品名飛赫達),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特異性補體旁路B因子抑制劑和成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口服單藥療法。PNH是一種進行性、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統罕見疾病,於2018年被納入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被稱作「罕見病中的罕見病」。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血液病中心主任付蓉教授表示,鹽酸伊普可泮膠囊為中國PNH患者帶來了突破性的治療選擇,有望改變中國PNH的治療模式。從藥物機制來看,鹽酸伊普可泮膠囊彌補了現有治療方案的不足。納入醫保后,鹽酸伊普可泮膠囊將可以惠及更多PNH患者,助力他們重新迴歸正常工作與生活。

此外,全球首個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也是今年的「新生」,醫保支付範圍為具有進展風險的原發性免疫球蛋白A腎病(IgAN)成人患者。這也是雲頂新耀首款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商業化產品。

國家醫保局迴應如何加速產品落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醫保藥品目錄公佈后,不少企業也第一時間對外表態。

亞盛醫藥董事長、CEO楊大俊博士表示,非常高興耐立克新適應症以簡易續約方式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亞盛醫藥將積極配合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推進各項醫保落地工作,以期不斷提升患者的可及性、可負擔性,讓耐立克更快、更好地惠及更多患者及其家庭。

康方生物兩款雙抗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康方生物董事長夏瑜表示:「談判符合我們預期,體現了國家醫保局對康方生物兩個雙抗創新價值和臨牀價值的認可,體現了國家對於創新的肯定和支持。我想這是一個多方滿意的結果,同時我們也特別期待全產業鏈支持創新發展政策的持續落地,繼續發揮創新企業的優勢。」

對於藥企而言,藥品通過談判被納入醫保目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應對進院落地以及產品放量的問題。據華福證券的調研結果,2022年~2023年,藥品數量的持續增加使醫療機構在用藥目錄管理和臨牀用藥管理上面臨的挑戰隨之加劇,對配備使用談判藥品的態度更加保守謹慎,新談判藥品落地更加困難。

近年來,各方均在努力打通進院「最后一公里」。一位參與醫保談判的企業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在談判過程中確實能感受到醫保資金壓力較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企業與國家醫保部門對於讓更多好藥可及的目標是相同的,所以也會在這種挑戰下積極往前走。總體來看,產品被納入醫保后,醫療機構還需要開藥事會討論,所以通常入院落地都在下半年。但今年以來各地也出了很多加快推進創新葯入院的政策,結合下半年的情況來看確實在變好。

在11月2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實施后,定點醫療機構原則上應於2025年2月底前召開藥事會,根據新版藥品目錄及時調整本機構用藥目錄,保障臨牀診療需求和參保患者合理用藥權益。定點醫療機構不得以醫保總額限制、醫療機構用藥目錄數量、藥佔比為由影響藥品進院。

黃心宇還表示,進一步強化「雙通道」管理。根據相關要求,各省(區、市)醫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雙通道」處方流轉全流程監管,在保證參保人購藥便利性的同時,切實防範和打擊欺詐騙保行為。按照國家醫保局關於規範醫保藥品外配處方要求,原則上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備「雙通道」藥品的定點零售藥店均需通過電子處方中心流轉「雙通道」藥品處方。

國家醫保局數據監測顯示,去年談判新增的105種藥品,在今年10月份的銷量比今年1月份已經增加了近6倍,創新葯放量明顯。

市場漲跌不一:產品納入醫保目錄將常態化

11月28日上午的新聞發佈會,是創新葯行業最為關注的大事。儘管很多企業在一個多月前已經清楚自家的談判結果,但他們也十分希望瞭解同行的入圍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創新葯板塊在醫保目錄公佈預期和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下整體向好,隨着結果公佈,資本市場的態度卻有所「降温」。

數據顯示,港股創新葯ETF(159567)11月28日收盤跌1.31%,成交額9696.70萬元。國證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小幅回調,成分股多數飄綠。雲頂新耀下跌12.36%,康方生物、科倫博泰生物跌超5%,石藥集團、信達生物、中國生物製藥小幅下跌;上漲方面,先聲藥業上漲1.61%,再鼎醫藥、百濟神州小幅上漲。

相比之下,今年的醫保談判結果無論是降價幅度還是成功率,與2023年基本相當。前述市場人士表示,今年新進入的創新葯降價幅度符合預期,醫保談判已經常態化,降價幅度大的是高度競爭的產品。而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下跌幅度較大的公司有些是預期落地,有些還是因為產品太「卷」。另一家創新葯企業人士則表示,公司的產品還是降幅很大。

記者注意到,11月27日,科倫博泰TROP2 ADC創新葯物蘆康沙妥珠單抗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於中國上市,這是首個國產ADC藥物在中國獲完全批准上市。另外,「ADC神藥」注射用德曲妥珠單抗(DS-8201)在去年參加了國家醫保談判,但未被納入,最新醫保談判結果顯示,今年阿斯利康成功如願。羅氏製藥的注射用維泊妥珠單抗也在此次國家醫保談判中談判成功。

據瞭解,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202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