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7 16:23
造車新勢力高階智駕加速開城,自動駕駛公司也在努力開疆拓土。
百度Apollo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官網顯示,正面向中國香港地區招聘「駕駛AI訓練專員」,主要負責AI功能測試、車輛數據跟蹤和採集、日常車輛維護以及各項出行任務,對駕齡要求不高,但必須瞭解一些汽車機械組成,以便做簡單維修和更換配件,具備的士、公交車等工作經驗的「老司機」優先。
另外根據TVB無線新聞報道,蘿卜快跑計劃在中國香港地區試運營,最快今年年底在機場進行首階段測試。上個月,百度已經提交了自動駕駛測試先導拍照和自動車證書的申請,目前仍處於審批中。
不知不覺中,Robotaxi戰事已經悄然升級,2026年將會是自動駕駛的重大轉折點,不光是蟄伏多年的自動駕駛公司迎來發力時刻,就連小鵬汽車、特斯拉等AI造車企業都做好了充足準備入局,Robotaxi起跑線早就擠滿了對手。
截至2024年7月28日,蘿卜快跑累計為公眾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量超過700萬,對於一家仍處在試運營階段的自動駕駛公司,這樣的成績已經不容易。中國香港毫無疑問是一塊待開發的Robotaxi藍海,拿下當地的試運營資格,對蘿卜快跑而言可能又是一次訂單增長的機會。
但面對網約車和電動車都不發達的中國香港市場,蘿卜快跑的機遇和挑戰都不小,它的機會又有多大呢?
萬事俱備,香港盼來首位「搶灘人」
之所以説中國香港是一片待開發的Robotaxi藍海,還是因為當地沒有對應的服務供應商,雖説滴滴、小馬智行、AutoX文遠知行燈供應商都在積極佈局大陸之外的市場,但蘿卜快跑進度最快,有望成為中國香港Robotaxi市場的「第一搶灘人」。
當地有關部門對自動駕駛車輛持歡迎態度,今年10月,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公開表示,中國香港的自動駕駛車輛規管框架已於今年3月實施,目前已有多個大型自動駕駛車輛項目正在港推進,測試路段涵蓋公共道路及不同應用場景。
根據蘿卜快跑向香港離島區提交的文件,自動駕駛首階段測試年底前展開,會率先在非繁忙時段進行,車上會有一名十年以上駕駛經驗的本地司機作為后備操作員(也就是內地所説的安全員),坐在主駕位置,便於全程監控自動車駕駛情況,必要時可以接管。都説自動駕駛危及當地公共交通的就業,蘿卜快跑這波在港開放招聘,也算是給從事出租車、公交車等人員一個新的就業機會。
而爲了適應中國香港的交通規則和駕駛習慣,這些進港的自動駕駛車型都會採用右舵設計。
雖説中國香港當地暫不具備規模化運營的Robotaxi服務,但相關部門很久以前就為自動駕駛鋪平道路,分別在2017年、2019年、2020年三個節點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和《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2.0》,里面都有提到自動駕駛車輛。
法規上,香港立法會在2023年通過《2022年道路交通(修訂)(自動駕駛車輛)條例草案》,並且新制定的《道路交通(自動駕駛車輛)規例》已經生效,目的就是爲了給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條件。
同時當地還對自動駕駛車輛入港做了明確規定,需要供應商提供測試和使用自動駕駛車輛的詳細技術、安全和操作要求,對自動駕駛表明開放態度的同時,也做好了對應的評估和審批標準。
中國香港對自動駕駛車輛比較看好,有城市智慧化發展這個目標在,自動駕駛項目引進只是時間問題。長遠來看Robotaxi會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市場,但贏家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蘿卜快跑算是趕上了好時機。
打破出租車高價壟斷,還得靠Robotaxi
中國香港當地的交通系統十分發達,有港鐵、電車、的士、專營和非專營車輛等,基本上能夠滿足當地居民出行需要。
當地的的士一直以昂貴著稱,這與香港地區擁有世界最高的油價、較高的人力成本以及的士牌照經營費用昂貴有關。電車通到經常到香港旅行、出差、考察,在當地出行一般選擇地鐵,因為相對內地而言,當地出租車費用實在高到讓人心疼,起步價要20-30元,而且不同區域的收費標準還不通。有一次過海底隧道,過路費就被加收了100港元;還有一次因為沒帶港幣,只能用人民幣「1比1」支付,很虧。
不少去香港旅行的內地網友也反饋當地的士昂貴的問題。
在小紅書,一位網友就列出了具體的消費細節,比如打的6公里花了97港幣,兩件行李12港幣,如果中途過隧道要加收50港幣隧道費用。而且部分的士司機會要求只收取紙幣,不支持電子支付。
按照這位網友提供的消費細節,一趟下來都要近150元人民幣。香港隧道通車收費是硬性規定,繁忙時段收費高達60港元,非繁忙時段收費8港元——收費體系很複雜。
許多網友建議大家到香港儘量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
為什麼網約車沒有「整頓」當地的出租車市場呢?縱使有Uber、高德打車、滴滴等內地平臺進駐,香港的網約車業務一直發展不起來。
當地的士牌照數量一直維持在1.8萬左右,服務體系完整,在這塊面積本就不大的土地,能夠留給網約車生存的空間很有限。當然,像HK Taxi等線上平臺都可以預約到的士服務,支持電子支付等功能,便捷程度不輸網約車。
另外私家共享網約車的地位比較複雜,在當地被認為是沒有營業執照卻向乘客收取報酬的「白牌車」,一直以來都處於不合規的「灰色服務」。因此,高德打車、滴滴等內地平臺進入香港市場,主要提供的還是與出租車車行合作的服務,而不是私家車註冊的網約車服務,本質上還是香港的士的一種服務渠道。
由於沒有合規的運營資質,網約車缺乏合理的運營環境,直到2024年,香港運輸署纔開始針對規管網約車做政策研究。
現在看來,香港地區可能會跨過網約車階段進入RoboTaxi時代,因為當地對自動駕駛車輛比對網約車更包容,政策上更歡迎Robotaxi加入,自動駕駛公司的機會很大,第一個進入香港試運營的蘿卜快跑,還會佔到更多的先發優勢。自動駕駛入港,也有望促進當地出行行業更充分地競爭,讓的士費用降下來。
香港自動駕駛基建弱,蘿卜快跑為行業拓荒?
無論是城市發展需求還是公共交通運營環境,中國香港當地都有充分的引進Robotaxi的理由。
隨着端到端的數據驅動模式讓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內地的自動駕駛服務商們也有走出去的擴張需求。
不過,進入新市場,面對全新的交通環境,即便是能夠自己思考和規劃路線的自動駕駛平臺,也需要花時間採集道路數據,適應當地的道路交通。
作為高密度山海地形城市,中國香港的道路網絡高度複雜,有多種畸形交叉口、多路交叉口等特殊路口結構。根據香港統計數據,2023年香港的機動車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約364輛機動車,人多車多,當地交通之複雜可想而知。也不難理解,為何蘿卜快跑在文件當中提到先在非繁忙時段運營。
當前,不論是自動駕駛還是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行車相對保守,爲了確保安全很少主動博弈,而且計算機不受交通管制調度,需要人工監督。蘿卜快跑首條試運營路線定在機場,應該也有對當地交通狀況做過充分評估。
還有,當前自動駕駛車輛多以純電動力為主,想要讓Robotaxi跑通香港,比如要有充足的充電條件。根據Kilowatt平臺,截至2024年9月,中國香港當地公共充電樁數量約9100座,分佈全港18區,當地電動汽車數量佔比約11.2%,整個新能源基建不發達。
蘿卜快跑進入香港,充電應該不難解決,只是Robotaxi在電車維保需求外,還有日常維護、停靠等問題,都需要平臺去解決。百度第六代自動駕駛車已支持全自動換電,能否在香港落地有待到時候揭曉。
所以總的來看,香港當地的交通情況和自動化補能設施會是蘿卜快跑早期佈局要面臨的挑戰,前期高成本投入免不了,這樣看,蘿卜快跑先行進軍香港,也算是給行業完善基建和踩坑摸索了。
Robotaxi未來一定會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Frost&Sullivan預測,預計到2030年,中國和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分別達到4888億元、8349億元。不僅是蘿卜快跑,文遠知行、小馬智行、AutoX等一眾自動駕駛公司,以及小鵬汽車、特斯拉等AI企業,都瞄準了Robotaxi這塊大蛋糕,「蘿卜大戰」日趨激烈。
蘿卜快跑首次踏足香港地區,是一次出海的勇敢嘗試,讓我們預祝蘿卜在香港地區順順利利,開業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