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亞洲第 一鋰礦搶奪戰,寧王「隱身」

2024-11-27 08:53

雪球等股票論壇里,正在進行中的「亞洲*鋰礦」招標,幾乎無人討論。尤其是在寧德時代的信息流中,沒有一條跟這件行業大事相關。

就在剛剛發佈的《四川省甘孜州麥基坦鋰礦勘查探礦權中標候選人公示》名單中,三家候選企業入圍,排在第三的斯諾威礦業,是寧德時代100%持股的公司。

但在《中國企業家》詢問的多位行業人士看來,寧德時代「毫無勝算」。斯諾威礦業得分70.39分,排在首位的是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得分96.22分。此次競標不是「價高者得」,引入了更復雜的評標規則,這個差距看上去「不可跨越」。

排在第二位的天華新能跟寧德時代屬於「盟友」。兩家公司曾合資組建了天華時代,並用該公司出資2.4億美元入股了非洲的一個鋰礦項目。但天華新能的得分也只有70.59分,並不比寧德時代高多少。

亞洲*鋰礦吸引了整個行業的目光,據參會者稱,市面上的大小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參與進來,但熱度的確「不高」。在鋰價持續走跌,且行業產能明顯過剩的情況下,包括寧德時代的表現也在行業預期內——不會砸出天價。

而兩年前,寧德時代曾以64.43億元成為斯諾威礦業的重整投資人,藉此取得位於四川省雅江縣德扯弄巴鋰礦、石英岩礦的探礦權。當時行業有個普遍的共識,寧德時代「醉翁之意不在酒」——斯諾威礦業名下的鋰礦,與本次招標的麥基坦鋰礦屬於同一條礦脈,甚至部分存在壓覆重合,而兩者資源量預估差了數倍,寧德時代就是要提前「鋪墊」麥基坦鋰礦。

但市場變化太快,寧德時代並沒有如期地乘勝追擊。針對本次招標,以及收購斯諾威礦業,它並沒有公開過多信息。

按照招標流程,如果不流標,最迟12月6日便會正式確定中標者。勘查探礦權不等同於採礦權,除了勘探工作之外,還有后續的礦山設計、環境評估、安全設施設計等一系列複雜的環節,要耗時5年左右。一個勘探設計報告基本是幾百頁,牽扯到大量圖表製作,以及設計方案製作。

鋰礦開採周期長,近幾年國內企業到處投資鋰礦,但大多都存在於「設計產能」,也就是大家戲稱的「PPT產能」,並非實際產能。這也決定了可能五年之內,麥基坦鋰礦對市場零售端產生的影響有限。

從時間維度看,前幾年開建的鋰礦山、鹽湖提鋰項目將陸續投產。能源資源諮詢服務機構Wood Mackenzie發表報告稱,預計從2024年開始,鋰市場將出現供應過剩,這一狀況將持續至2029年。

「寒冬」之下,有着「寧王」之稱的寧德時代也收緊了。即便有行業分析師測算,麥基坦鋰礦的碳酸鋰儲量能支撐的電池數量,可供6000萬輛規模的電動汽車(50度電)使用。

「搶礦」降温

直到2023年,各路企業還在搶鋰礦,不僅僅是傳統的鋰礦企業,包括更下游的寧德時代,乃至不少光伏企業都是重要玩家。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從2020年持續到2023年的斯諾威礦業搶奪戰。

2020年2月*次競拍時,起拍價是8.49億元,之后因為「案外人對標的物的查封提出異議,法院已在審理中」停拍。隔年的5月,斯諾威礦業的第二次拍賣原計劃只進行一天,結果耗時五天,吸引了至少20家競拍者。最終,一個名叫「譚威」的個人,以約20億元的價格拿下,但之后他未及時付款,出現悔拍行為。

那次競拍甚至破了圈。京東破產拍賣平臺的信息顯示,由於競爭過於激烈,經過了3448次出價,和3418次延迟,吸引了近百萬人觀看。

當年,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衞平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以20億元的拍賣獲得探礦權,還要承擔債務,不敢説對錯,只能説遠遠超出想象。可能爲了鋰礦有一點不顧一切的感覺。」

最終在經歷了非常曲折的第三次拍賣后,寧德時代以行業所稱的「天價」拿下斯諾威礦業。包括全額清償重整計劃規定支付的破產費用、各個債權,以及對出資人的補償金,寧德時代付出了64億元。

不過,寧德時代在拿到項目之后的推進速度還算快。今年7月、8月,《開發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和《重要礦產資源評估報告》都已完成公示,由此可大致推算項目已處於建設的前夕。

彼時,各家企業的底氣就是瘋狂的鋰價。

2021年初,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為5萬元/噸左右,到了2022年同期,已經突破50萬元/噸,當年的高點是63萬元/噸。雖然鋰價從2022年年底就開始下跌,而且行業普遍知曉在建產能從2023年開始就會陸續投產,但誰都擔心自己手上的籌碼不夠,畢竟電池是當下*的市場機會之一。

2023年2月,寧德時代還針對包括理想、蔚來、華為、極氪等核心客户,推出了「鋰礦返利」計劃——未來三年內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以20萬元/噸結算。爲了進入這個計劃,客户方需要承諾把八成的電池採購量交給寧德時代。

當時,這被行業認為是龍頭企業「激進」的降價促銷,用長協綁定客户,這「得益」於它擁有完整的資源佈局。但今年碳酸鋰的價格去掉增值稅后的確認收入還不到7萬元/噸,市場劇變顯而易見。

而且,各家搶鋰礦的主戰場是國外,以澳大利亞、非洲和南美洲為主,因為國內待採的鋰礦資源並不多。寧德時代從2018年上市之前,就開始海外「掃貨」。到2023年時,已參與了十幾個礦產開發項目,近一半為鋰礦。尤其是從2021年起,受到股民追捧成為「寧王」之后,平均每年佈局約三個礦產項目。

從去年初,寧德時代在財報中開始披露其礦產資源收入,並單獨劃分了名為「電池礦產資源」的新業務板塊。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無奈」之舉。以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為首的兩家上游龍頭企業在買礦過於「瘋狂」,寧德時代或也擔心被原本的供應商「卡脖子」。

截至2023年8月,贛鋒鋰業在兩年時間內參與收購了9個項目,其中8個跟鋰資源相關,涉及總交易金額高達125億元。

近兩年,鋰價大跌之后,贛鋒鋰業股價較2021年高峰時跌幅超80%,市值蒸發超2600億元,天齊鋰業的股價也是類似的跌幅。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曾是江西首富,如今已被旁人取代。

在本次「亞洲*鋰礦」的競拍中,兩個重要買家都沒投入太大資源。從去年開始,包括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幾家巨頭,都把重心放在了投產上。雖然一直在買礦,但由於礦端資源開發進度較慢,鋰礦企業都得通過外部採購來補充,原材料的自給率低也使得成本短板很明顯。

2024年的新年致辭上,李良彬提到,希望項目能繼續投產,以帶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進一步降低成本。年報顯示,贛鋒鋰業去年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了24.17%,研發人員從910人增至1636人。

在《中國企業家》溝通的多位從業者看來,未來三年,各大企業在鋰礦搶奪上,都不會像過往一樣「刺刀見紅」,甚至「聯盟」拿礦的形式會成為常態。

供遠大於求

鋰礦行業還是缺訂單。

在一次鋰礦從業者的線下討論會上,有鋰礦企業戰略負責人提到,新能源汽車仍是*的消費端市場,但邊際增量不及從前,「國內滲透率連續幾個月超50%,再增的難度比較大。」那次會議上,有從業者提到,針對國家在新能源車上的補貼政策,受到了傳統汽車企業的「投訴」,這是不可控的因素之一。而且行業有共識,雖然新能源汽車在歐美市場的覆蓋率遠不到20%,但上量很慢,很多原因短期內可能無法解決。

以至於鋰礦行業今年的開工率普遍在50%~60%,少有能滿產的企業。綜合多家第三方機構數據統計,國內企業的碳酸鋰庫存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經突破8萬噸,環比上漲超50%。今年暑期,碳酸鋰的行業平均開工率已經低於50%,且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有從業者告訴記者,中國有色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的負責人在一次溝通會上提到,國內鋰礦目前的市場需求在100萬噸左右,預計年增長20%,但鋰礦資源的產能在150萬噸左右,其中國內產能還在持續規劃,年新礦增量產能在20萬噸左右。而且,鋰回收行業每年還能貢獻8萬~10萬噸,所以供給遠大於需求。該信息並未得到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的確認。

從去年開始,歸屬光伏行業的儲能賽道爆火。在寧德時代的2024年半年報中,動力電池業務依然是其大頭,佔總營收的68%,儲能業務佔比上升到17%。重要的是,動力電池業務營收同比減少了19.2%,儲能業務同比卻增長了3%。

有機構數據顯示,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小型鋰電池(用於消費電子)這三個電池的主要應用領域中,去年全球出貨量分別為865.2GW(功率單位)、224.2GW、113.2GW,儲能已經超過了動力電池的四分之一。

但隨着已經卷到白菜價的光伏企業湧入,寧德時代都已經被「逼」着反向尋求收購光伏企業的機會。因為「光儲一體化」模式盛行,只有儲能業務的寧德時代在競爭中缺了一塊。今年9月,收購傳聞持續升級,連光伏四巨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都成了寧德時代的潛在收購對象。

並沒有太多鋰礦企業把儲能當成市場增量,按趨勢來看,光伏企業也會在儲能賽道大打價格戰,這勢必會影響到上游鋰礦企業的財務數據。

未來一年,需求端缺少增量幾乎已是定局,更麻煩的是,鋰礦企業並沒有太多降本增效的手段。

從實際場景去看,只有鹽湖礦能相對降低開採的成本,但國內鹽湖的量太少,且主要集中在西藏,開採還需要解決高海拔和極寒氣候所帶來的能源供應問題,短期內並無大規模開採的條件。藏格礦業在探索用光伏、風電等發電形式解決能源問題,在麻米措的鹽湖提取鋰礦,據稱設施建設已接近完工。

在多位從業者看來,這對整體價格影響很小。主要的鹽湖還是分佈在南美洲,這些老礦場運營多年,投資成本攤銷之后,的確有價格優勢。但單純新建一個鹽湖項目,「價格也不一定有多大優勢」。

今年9月,寧德時代確認暫停了其在江西的鋰雲母業務。瑞銀在此前的分析報告中指出,寧德時代鋰業務的現金成本大約是每噸8.9萬元(含税),從7月中旬開始,碳酸鋰的現貨價格就一直在寧德時代的成本線之下。該信息並未得到寧德時代的確認,但江西項目的暫停,將導致國內碳酸鋰的月產量減少8%,相當於5000~6000噸。

海外市場的減產減量也很徹底,尤其是高成本鋰礦項目,如Core Lithium旗下Finniss鋰項目正式關停,Arcadium Lithium計劃關停澳大利亞Mt Cattlin鋰礦,並大幅放緩在南美鹽湖區的擴張計劃。

明年的部分減產,被行業認為是對鋰價的「保護」,但需求端的恢復還需要時間。

今年6月,在內蒙古赤峰市勘探出了世界*鋰礦,據稱總礦石量約5.5億噸,氧化鋰260萬噸,遠景儲量達500萬噸。對於眾多像寧德時代這樣的買礦者來説,之后的這次「上新」,又説不好是「幸福」,還是「煩惱」。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中國企業家雜誌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