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重磅發佈!行業迎來「大年」

2024-11-26 19:39

大盤今天維持震盪走勢,收盤微跌,近期交易額逐步縮小,而市場主要由結構性行情支撐。

在近期的板塊回調里,消費電子回撤得比較明顯,一方面9月份果鏈新產品主題已經消化,另一方面,市場或擔心接下來的貿易政策可能增加產品出口壓力。

然而,從長線的角度來看,硬件迭代纔是消費電子景氣度回升的主旋律。近期AI應用的發酵再度將投資者的目光轉移到硬件載體身上,討論的不僅僅是手機,還有耳機、眼鏡等等。

今天,行業終於迎來了Mate 70的重磅發佈。

產品此前預定熱度已經空前絕后,拉貨緊張程度不亞於去年的Mate 60。由於幾乎100%零部件國產化,若能取得銷量佳績,預示着四季度消費電子板塊業績增長的信心更加充沛。

01

純血鴻蒙+真AI


下午兩點半,華為舉辦了Mate品牌盛典,發佈的產品包括Mate 70、Mate X6摺疊屏手機以及高級轎車品牌尊界S800等。

華為 Mate 品牌盛典發佈會

據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介紹,得益於原生鴻蒙操作系統與全新硬件配置,華為Mate 70系列整機性能提升40%,帶來史上最強悍的Mate。

從上半年開始,手機圈為Mate 70系列做的預熱已經相當長久,這款手機對華為以及國產手機有着特殊意義。

因為Mate 70搭載的操作系統 Harmony OS NEXT,稱為「純血鴻蒙」,實現了系統底座的全部自研,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在系統性能、安全性、智能化、多端互聯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從國產操作系統的定位來看,依靠華為手機出貨量的迅速增長,鴻蒙操作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然追平了蘋果iOS(15%),和安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根據華為對於鴻蒙的總體規劃,未來應用數量將階段性達到50萬個,並最終實現擁有200萬個原生應用的目標,較目前的1.5萬個應用,總量有望實現數十倍的增長。

此外,Mate 70系列將搭載麒麟9100芯片,主要的零配件幾乎100%來自於自主可控的國內供應鏈。按照360創始人周鴻禕的點評,在他看來,華為Mate70系列的最重要的意義是,全球首個軟硬芯雲全自研完全體。

11月18日這款Mate 70正式開放預定,截至目前,華為商城數據顯示,華為Mate70系列預約購買人數已達334萬人。

相比其他國際手機廠家,華為的帶貨效應如此顯著,除了支持國產的情懷,還有不斷創新的使用體驗。而AI功能,就是這款新機主打的一個賣點。

11月25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發佈了一段新機Mate 70系列AI黑科技功能創意演示視頻。視頻中華為幾位高管親身演示了手機新技能-AI隔空傳送。

華為

視頻中,多位角色使用了「抓握」手勢,將屏幕中的畫面進行截取,並最終流轉至其他設備。由此來看,華為互傳接入了屏幕手勢的觸發識別功能,支持多設備之間的文件傳輸。

此外,新機還沿用Mate系列歷代對稱設計的攝像模組,搭載第二代崑崙玻璃及高亮鈦材質機身,支持側邊指紋,並首發衞星尋呼功能。採用第二代靈犀通信,5A速度快人一步。在演唱會發圖高鐵視頻通話、地鐵刷視頻、地庫掃碼等場景下用網體驗進一步提升。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從供應鏈相關人士處獲悉,華為Mate 70系列正抓緊投產,11月部分零部件的計劃投產數相較Mate60同期增加約50%。

02

消費電子迎轉折之年


月初,機構公佈手機報告,中國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達到6570萬部,延續了三個季度的復甦態勢;同樣,全球範圍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達到了5%,這是自2021年以來表現最為強勁的三季度。

增長背后有幾點因素,一是全球經濟從滯漲中恢復,消費信心漸漸復甦,國內同時通過以舊換新政策來加速手機產品的自然更新周期。

其次,從應用場景需求,商業規模等方面評估,技術成熟且兼具提價空間的智能手機目前是最合適落地AI大模型的硬件設備,因此從去年各家手機廠商推出的新機迄今,含AI量越來越多。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市場預測報告,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平均銷售價格預計將同比增長3%,達到365美元。機構還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平均銷售價格將進一步增長5%,達到385美元。

手機行業的復甦回暖,直接調動了上游消費電子行業的景氣周期。

中歐國證消費電子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宋巍巍認為,從行業發展周期來看,每輪消費電子的景氣周期既有隨着宏觀經濟波動的傳統需求周期,也有由新技術、新產品所推動的新需求驅動。

目前整個手機產業鏈最核心的投資機會來自於手機廠商發佈新機帶來的銷量提升,以及新機所帶來的新技術、新功能、新材料等。

而隨着AI在手機中的應用加速,將進一步刺激智能手機的市場需求。

此外,隨着下游國產手機廠商的崛起,也逐漸喚起供應鏈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投資熱情。

IDC(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的最新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4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中,國產品牌的佔比合計高達80.8%。

對於消費電子產品而言,軟件和硬件是同樣重要的產品「護城河」。國內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的操作系統,仍被海外系統所壟斷。

而全自研完全體的出現,搭配整個閉環的軟件生態,將完成「硬件+軟件」的結合,這會在最大程度上形成客户粘性。

從市場反應來看,下半年在相關主題反覆催化下,A股消費電子、軟件板塊漲幅顯著。

中歐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C(022644)正在發行,其緊密跟蹤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計劃募集期為11月25日一12月6日。

以國證消費電子指數為例,其編制涉及消費電子產業的50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聚焦消費電子中上游,前五大重倉股包括立訊精密、京東方、TCL科技、韋爾股份、歌爾股份。

隨着AI性能的加強,以及智能硬件的全面擴散,消費電子的「大年」已經開啟。

03

更多AI硬件即將爆發


回顧三季度消費電子板塊的業績情況,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終端需求繼續復甦,三季度板塊營收和淨利潤表現都在邊際改善,三四季度在備貨旺季基礎上存貨同比還保持雙位數增長。

然而,從AI革命的角度來看,AI所創造出的新型交互方式,其應用潛力並不只限於手機載體,而包含所有智能硬件。

因此,未來一系列智能硬件的變革,或讓消費電子的景氣周期有一條更長的時間線。

從Meta打響AI眼鏡第一槍以來,下半年科技大廠紛紛切入了這條賽道。

繼10月底上線Apple Intelligence之后,蘋果內部正式啟動評估AI眼鏡的項目;Meta前AR硬件主管加入Open AI;國內方面,百度發佈了搭載大模型的小度AI眼鏡;小米也正在研發新一代AI眼鏡,預計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發佈,全面對標Meta Ray-ban,據稱上游合作商正是歌爾股份。

AI大模型還出現在TWS無線耳機賽道。字節跳動研發的豆包AI模型,支持AI智能體耳機Ola Friend,可通過語音與豆包APP交流,可以在旅遊、英語學習、聊天等場景中進行體驗。

上一代硬件變革帶來的是處理器、存儲、電池、散熱等單機價值量提升,同理,AI應用場景一旦跑通,消費電子有望迎來一個量價齊升的新周期。

AI技術發展的上限很高,應用場景的探索空間非常大,甚至硬件形態未來或發生更大的變化,因此迭代而來的AI硬件走的是一條更長的坡道。

對於目前國內的消費電子企業,形成與AI硬件相關的業務體量,將為他們的業績增長插上一對翅膀。(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