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馬斯克拿下近2.57億美元大單,將探索可能存在生命的「泰坦」星球,《星際迷航》照進現實

2024-11-26 16:55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鄭松毅

編輯|楊錦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大單,又被馬斯克穩穩收入囊中。

11月26日消息,NASA宣佈,已敲定將「蜻蜓號(Dragonfly)」土衞探測器發射任務交給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由獵鷹重型火箭完成發射任務。

據悉,本次合同價值高達2.5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6億元),其中包括發射服務和其他與任務相關的費用。

按照計劃,SpaceX將在2028年7月完成此次發射任務,火箭將運輸「蜻蜓號」探測器抵達土星衞星「泰坦(Titan)」,以探索地外星球對生命的承載潛力。

「泰坦星」的神祕世界

看過電影《星際迷航》的朋友,一定對泰坦星不陌生。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從泰坦星大氣層中脱離,潛入攻擊地球的「羅慕倫」飛船的畫面歷歷在目。

NASA介紹,泰坦星,也稱「土衞六」,是環繞土星運行中最大的一顆自然衞星,比水星還要大,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衞星。

之所以要對其展開探索,是因為在太陽系已知的數百顆衞星中,泰坦星是除地球外,目前唯一已知表面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液體的地方。

其大氣主要由氮氣組成,與地球大氣類似,且非常稠密。人類不需要穿壓力服就可以在其表面行走,不過氧氣面罩和防寒服還是需要的。

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其可能存在支持生命維繫的潛力,或適宜人類居住,成為另一家園。NASA也稱其是一個「非凡而獨特的世界」。

自1979年以來,「先驅者1號」、「旅行者1號」等探測器陸續對泰坦星展開觀測工作,先后拍攝到其清晰圖像、發現多個液態甲烷和乙烷湖泊,如克拉肯海(Kraken Mare),並確認其深度可達300米。

泰坦星 泰坦星

而此次「蜻蜓號」的前往,是爲了更深入地探索此課題,獲取更多寶貴數據信息,揭祕泰坦星的神祕世界。

NASA負責人在今日的更新中表示,「在全球合作伙伴的幫助下,蜻蜓號將進一步探索泰坦星的宜居性,對其開展生命化學的研究,並尋找土星衞星上是否存在過水基或碳氫化合物生命的化學跡象。」

為什麼是SpaceX?

話說回來,為什麼這一次NASA仍在眾多太空探索公司中選中了SpaceX?

「蜻蜓號」任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當時NASA宣佈該任務作為其「創新先鋒」計劃的一部分。

根據NASA最初預想,整個任務成本要控制在10億美元,並計劃於2027年完成發射。而后出於技術挑戰、機構合作協商等難題,該計劃進度一再拖延,總成本也上升到了33.5億美元。

在這場任務競標過程中,不乏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傳統航天巨頭企業參與。但隨着SpaceX近年來不斷取得成功,並在技術創新和成本效益方面佔據領先地位,波音等對手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最終與大單失之交臂。

回頭來看,SpaceX贏得NASA的信任之路,走的並不容易。

曾幾何時,美國的航天市場用「壟斷」來形容不為過,以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為代表的幾家巨頭企業基本上主導了整個市場。面對高價航天大單,可以説SpaceX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

而如今,NASA與SpaceX走得越來越近,把「失色」的波音晾在了一旁。這一切,歸功於老馬和團隊為「火星夢」付諸的實際行動,讓所有人看到了SpaceX衝破雲霄的決心。

早在20年前,馬斯克就有了想購買火箭向火星發射的想法。但出於火箭的昂貴价格,讓他不得不暫時作罷。

時間一天天流逝,但上火星的念頭一直沒從馬斯克的腦海中消失。

2002年,馬斯克毅然決定自己成立一家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並最終實現火星殖民。

在SpaceX創立之初,面臨的盡是來自各界的質疑。當馬斯克在公開路演中談論「火星夢「時,臺下甚至滿是譏笑的聲音,認為他自己造火箭登火星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事。

雪上加霜,在2006至2008年間,SpaceX進行的3次火箭試射任務均以失敗告終。甚至有人嘲諷其火箭是用「自行車零部件」造的,外界對SpaceX的信心也一度大打折扣。

一次次失敗並未成為SpaceX前進的「絆腳石」,相反,SpaceX從發射中不斷汲取經驗,邁着比別人更大的步伐進步。

直到獵鷹1號火箭發射取得成功,事態迎來了轉機,更多人把目光轉到了SpaceX上。

再往后,SpaceX所研製的火箭不斷技術升級,成功實現了助推器可回收再利用的突破性技術,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和運輸成本。

同時,龍飛船(Dragon)和星艦飛船(Starship)的出現,也讓越來越多人看好SpaceX的發展潛力。

就此,SpaceX為自己成功建起了技術壁壘,在整個航天市場中擁有了核心競爭力。隨之而來的是,收穫到NASA等合作伙伴日益劇增的青睞。

截止今年11月,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火箭已經發射了406次,其中403次任務完全成功。

最近一次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是在今年10月,將「歐羅巴快帆船」送往太空,展開探索木星衞星木衞二之旅。

在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下,SpaceX對星際飛船的試飛計劃也在火速推進。據消息人士稱,「美國宇航局最新文件顯示,SpaceX的第七次星際飛船試飛可能最早於1月11日進行。」

反觀對手,波音等昔日耀眼的幾家傳統航天公司難改「慵懶」之態,技術創新進度日益漸緩,甚至一度出現因安全等問題引發的「醜聞」,讓外界逐漸對其大失所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SpaceX的身上再次被印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