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6 01:3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金石雜談)
轉自:金石雜談
11月25日,9月底10月初隨着內地增量政策刺激,港股市場走出一波小牛市。不過,隨着川普當選,中美博弈風口,近期港股再度震盪行情,港股再度跌回20000點下方。
拉長時間來看,港股市場已經連跌三年,各大券商無論經紀業務、投行業務還是自營、諮詢等相關業務全面下滑,大的香港券商裁員不斷,小的券商則上演肄業、暫停營業、停止營業潮。
根據港交所數據,截至目前,交易所參與者中,有75家沒有開業,沒開業佔比超10%。去年半年肄業27家,最終全年32家停業。今年也是不遑多讓,截至11月25日,已經有33家券商直接停業。
根據港交所數據,2024年以來港股券商已有33家停止營業,其中包括不少中資券商,比如浦銀國際融資、晉商證券、華興證券香港等知名中資券商。
其中,華興證券香港是華興資本全資子公司,背靠知名投資人包凡,但隨着包凡失聯,港股市場巨震,華興資本業績遭遇重挫,近幾年持續虧損。
2024年上半年,華興資本投資管理服務板塊實現收入1.65億元,同比減少51%,淨投資虧損0.33億元,同比增加11.5%,整個投資管理服務收入和淨投資虧損合計1.31億元,同比減少57.1%。
對於香港券商上演停業潮,背后系多層次原因。最近幾年港股市場比較萎靡,外資出逃,內資補位,但港股依舊從21年的30000點左右一路跌至目前的19000多點,22年10月更是一度跌破15000點。
港股大跌之下,對港股市場的影響是重大的:簡單舉幾個例子,1)騰訊、阿里、美團等紛紛腰斬,甚至80%以上跌幅,騰訊更是從750元一路跌破200元;
2)香港創業板指指數21年的217點一路跌至13.92元,跌幅高達93.58%。
3)由於港股長期缺乏流動性,不少知名股票選擇從香港退市。年內42家退市公司,14家來自私有化退市。中金公司研報曾指出,近年港股私有化案例的動因:公司戰略選擇、避免同業競爭、節省維持上市所需費用、股票流動性有限、估值與股價低迷等,股價低迷毫無疑問是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歐舒丹,還有海通國際因為自營盤水平極差而鉅虧退市,香港市場低迷也扮演了一定角色。
4)香港市場新股市場也變得萎靡不振,2021年以來新股市場一落千丈,募資額嚴重萎縮,22年縮水6成,23年再度縮水6成,各大券商苦不堪言。不過,好消息是,2024年前三季度共有45家新公司在港股上市,募資總額達到556億港元,同比大幅增加123%,但這和20年、21年依然無法同日而語。
比如,典型的香港大型外資投行大摩,在香港從2021年的募資額直接降2/3至2022年的949億,然后再度腰斬至2023年的410億。作為香港頭部投行,2024年前三季度新股保薦掛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