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5 14:46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對於機器人的想象與追求從未停歇。
從古希臘神話中的塔羅斯到現代科幻小説中的仿生人,人形機器人一直是人類夢想與科技探索的交匯點。
現在,這一夢想逐漸從幻想走向現實。在人工智能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當下,人形機器人被視為AI技術向物理世界延伸的重要橋樑。
人形機器人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首先是因為其接近於人類外觀的設計不僅有助於機器人更好地融入人類社會,還能在心理層面拉近人機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人形結構賦予了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比如行走、抓取物體甚至是進行簡單的社交互動,這些都是傳統機器人難以實現的功能。
然而,要讓人形機器人真正走入千萬場景並非易事。這不僅要求它能克服一系列技術難題,還要面臨平衡技術創新與倫理責任的拷問。
縱觀人形機器人在全球的發展競爭格局,中 美正並肩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兩國不僅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還在應用場景的拓展和產業化推進上展現了強大的實力。中 美兩國的創新成果和戰略部署,正在為人形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樹立標杆。
2023年10月,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形機器人的戰略意義:「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為此,金鼎資本推出長文《萬字解讀人形機器人:AI落地物理世界的*載體》,深入探討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現狀、技術挑戰、投融資邏輯等,希望為相關從業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本文內容主要涵蓋五大板塊:
人形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
人形機器人市場投融資情況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應用情況和瓶頸探討
人形機器人一二級市場動態和典型公司解析
CVC賦能人形機器人:金鼎資本的投資邏輯
一、人形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
人形機器人的定義
人形機器人是一種仿生機器人,指形狀及尺寸與人體相似,能夠仿人類運動、表情、互動及動作的機器人,並具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和決策智能。
人形機器人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技術模塊:環境感知模塊、運動控制模塊和人機交互模塊。這三大模塊相輔相成,幫助人形機器人獲取信息,同時基於知識和經驗積累做出交互。
相比其他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在上述三個層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如上圖)。例如在運動控制層面,需要具備高度的精確性和靈敏度、良好的穩定性和平衡控制能力,精確地模仿人類的行走、跑步、抓取等動作,實時響應各種傳感器的輸入和環境變化;在人機交互層面,需要具備情感識別技術,識別用户情感狀態,提供更人性化的互動體驗等等。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歷程:走向商業化落地元年
作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人形機器人的爆發是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關鍵階段(詳見下圖)。
對比海外的人形機器人發展進程,雖然中國的起步較晚,但發展並不緩慢。目前,在產業化落地的初級階段,我國正在進行工業場景和家庭場景的初步探索,大多數中國企業認同製造業能夠率先真正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
在技術的迭代上,人形機器人是「自動」與「自主」高度耦合的產物,核心技術上需要逐一攻破機構層、關節層、運動層、感知層、認知層和決策層六大環節。
目前的機器人技術已經突破「自動」的核心環節,即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可以完成簡單的重複性動作,執行任務中的運動控制;對於「自主」層面,技術仍在進一步革新中。
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外部環境
政策層面:國家、地方齊發力,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在海外市場,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巨大潛力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在中國,自2015年起關於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規劃相關政策陸續出臺。2023年10月,工信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通過制定多項關鍵任務,包括技術攻關、產品培育、場景拓展等,清晰引導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我國將人形機器人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高度,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牽頭制定了詳細的行動方案。
經濟層面:機器替人將成主流
機器替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長期必要手段。在成熟工業體國家,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與從業人數的分佈大致穩定。在全球製造業迴流以及人口增長減緩或負增長的趨勢下,機器替人成為必然。
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機器人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及轉型。
社會層面:勞動力與康養場景的雙重需求
人口增速放緩,結構老齡化也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一方面,人口增速變緩、結構老齡化等現象加劇了社會勞動力供給緊張,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提高,機器人替人需求增大。
另一方面,老齡化帶來康養需求的不斷提升,也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新的落地場景。根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預測,到2030年世界65歲以上人口將呈現年均3%左右的增速,養老護理人員缺口進一步加大。醫療健康及養老護理方面的市場需求,將給人形機器人帶來廣闊的落地空間。
技術層面:2萬件專利撐起技術底座
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硬件市場已成熟,從技術成熟度上來看,未來2-5年是人形機器人「大腦」發展的關鍵期。
從專利情況來看,截止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專利已接近2萬件。
·從分佈領域來看,目前已經積累的技術主要集中在本體結構部分,驅動控制以及智能感知領域其次,核心零部件以及支撐環境分支目前相對較少;
·從國別來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法國是目前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
·從企業來看,日本本田、中國的優必選以及韓國的三星是全球持有人形機器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前三的企業。
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及產業鏈: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
隨着人形機器人功能邁向多樣化和普適化,產業分工日趨成熟,成本持續下探,潛在應用場景有望涵蓋製造業、家庭服務等多個領域,市場機遇廣闊。
技術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狀態下,保守預計2024年全球市場人形機器人數量將有千台的突破,到2035年出貨量將突破300萬台,市場規模將突破1100億美元;在樂觀估計下2035年出貨量將突破2000萬台,市場規模將突破1900億美元。
在中國市場,根據IFR和中國電子學會數據,參照其他電子產品滲透率超過20%后將爆發式增長,2023-2030年按年均複合增長率30%測算,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是一個複雜且多元化的體系,涵蓋了從上游的零部件和軟件系統開發,到中游的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和終端應用等多個環節。
上游環節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和軟件系統。這些零部件如電機、關節、傳感器、控制器等,以及操作系統等軟件系統,是人形機器人性能和穩定性的基礎。上游的軟硬件技術不斷更迭,為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上游環節,我國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相對完善,匯川科技、八方股份、雙環傳動、寧德時代等都是十分成熟的零部件供應商。
根據對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價值測算,三大執行器(線性執行器、旋轉執行器、靈巧手)占人形機器人主要零部件價值量超70%,主要由絲槓、無框力矩電機、減速器、力傳感器、空心杯及軸承構成。
中游環節是人形機器人本體的製造商,他們負責將上游提供的零部件組裝成完整的機器人產品,並進行測試和質檢。這些製造商通常具有較強的總成能力,能夠根據下游集成商的需求完成零部件的集成。
下游環節則是人形機器人的終端應用市場,包括醫療、教育、救災救援、公共安全、生產製造、家庭陪護等多個領域。隨着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下游應用場景不斷開發,服務型需求場景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重要市場。
二、人形機器人市場投融資情況
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融資呈現出兩大特徵——一是熱度高漲,二是偏向早期。
根據烯牛數據,2013年至2024年10月人形機器人市場共發生58起投融資事件。2023年開始,人形機器人市場投資熱度高漲。
從總體情況來看,人形機器人發展仍處早期階段,天使輪和A輪企業較多。
企業端,我國主要的人形機器人企業融資輪次較多,金額較高,除了優必選已上市外,傅利葉智能目前已完成10輪融資,宇樹科技已完成8輪融資,最新融資額約10億元。
機構端,經緯創投、IDG資本、順為資本是人形機器人賽道較為活躍的投資機構,其中經緯創投參與了6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的融資,包括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達闥科技等。
金鼎資本作為CVC機構的代表,近幾年也在人形機器人賽道進行了佈局,投資企業包括星動紀元和戴盟機器人。金鼎藉助其CVC優勢,不僅對初創潛力企業給予資金支持,也提供了一系列的資源支持,包括技術合作、產業協同、市場拓展等,從而幫助企業快速成長並實現產業化落地。
三、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應用情況和瓶頸探討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先工業后服務,向生產生活場景全面延伸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主要分為工業場景、服務場景及特種場景三大類。
工業場景和服務業場景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不同,前者需要人形機器人在魯棒性及命令執行的準確性上要求較高,后者則對人形機器人的功能多樣性、高度自主性以及交互的流暢性有較高的要求。
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滲透應該從環境相對封閉、工序相對簡單且標準的場景開始,標準的操作流程和明確的評判標準讓其替代人工的可行性更高。
因此製造工廠將是人形機器人走進商業化的*切入場景,未來隨着技術的成熟再一步步向服務場景拓展。
在工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主要應用於一些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企業。由於其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主要被用於物料搬運、維護修理、定製化生產等工作中。目前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正逐漸增多,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加工作安全性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在服務場景中,人形機器人的細分場景更廣泛,同時技術難度也更高,在家庭服務與陪伴、醫療保健與康復、教育與科研幾個場景中有望實現更高的滲透率。
在工業和服務業之外,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可進一步延伸,在特種領域同樣具備使用價值。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難點:技術、成本與法規倫理
目前人形機器人產品商業化發展受制於技術、成本、法規與倫理幾個方面的難點:
1、技術。
在硬件上,伺服驅動器是人形機器人實現運動的核心部件,但技術應用門檻高,只有同時具備體積小、重量輕、大扭矩、高精度等性能,才能保證人形機器人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安全、順暢地工作;同時,人形機器人產品作為機械設計、運動控制、人工智能等領域高精尖技術的綜合體現,對企業的整合能力要求極高,當前市面上缺少具備高難度技術規模化、整合化能力的企業;
在軟件上,目前市面上的大模型都是基於互聯網的海量數據生成,而人形機器人存在於三維的真實空間,人形機器人匹配互聯網大模型無法實現充分的智能化,還需要精度更高、匹配度更高的大模型來完善人形機器人的「大腦」;
在場景上,人形機器人想要在各領域中落地都需投入大量研發時間和成本,目前企業研發出的人形機器人在多個場景中的共振能力不足,無法進行交叉匹配;
2、成本。
人形機器人的生產成本高,它需要多個部件、高性能硬件等做支撐,如相較於工業機器人只需要使用六到七個關節,人形機器人需使用幾十個關節以滿足靈活行走的要求。對於製造工廠來説,生產線上的產品迭代周期一般在12-18個月,最多不超過24個月。產品迭代后,原本該條生產線上的人形機器人也需要進行更新或替換,如果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太高且靈活性不足,對於廠商來説使用人形機器人的性價比較低。
3、法規與倫理。在工業製造和物流領域,人形機器人需要遵守嚴格的安全規定,以降低人類工人和其他設備的安全風險,而這些法規可能會限制人形機器人的功能和工作範圍;在服務領域,當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則可能面臨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例如隱私保護、責任歸屬、情感與互動、道德決策等。
未來,人形機器人必然從工業領域切入,逐步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持續技術革新的同時,相關的政策落地、標準制定、民眾教育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人形機器人一二級市場動態和典型公司解析
人形機器人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快速演變。日本企業本田、豐田等是最早佈局人形機器人的企業;美國則后來居上,特斯拉、Agility、波士頓動力等企業處於*地位。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誕生了一批人形機器人創業企業,例如宇樹科技、達闥科技、傅利葉智能等,小米、小鵬等有豐富科技基礎的企業也在進行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相關佈局。
優必選
基礎信息
成立時間:2012年3月
企業定位:人形機器人*和智能服務機器人領航企業
企業發展:2023年12月29日,於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業務佈局:優必選佈局了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並在此基礎上開展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智能生產和商業化應用,涵蓋了多個行業的企業級和消費級廣泛應用場景。
代表產品
優必選旗下的Walker系列為其代表產品,2018年優必選推出*代Walker,2024年10月發佈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並已成功進入比亞迪汽車工廠進行實訓,與L4級無人物流車、無人叉車、工業移動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管理系統協同作業。
核心優勢
優必選是人形機器人賽道*一家上市企業,這意味着充足的資金支持,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技術創新。這一點在專利上也有所體現——截至2023年底,優必選已經申請了超過3100項的全棧式技術專利,已授權專利超過了1600項。同時,進入一級市場也意味着優必選擁有豐富的產業資源,可以進行多方位的產業佈局,大大加速了落地進程。
優必選核心技術
得益於優必選成熟的技術能力和產業支持,其在工業上已經率先實現了落地。2024年8月,優必選與吉利和天奇股份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 Lite也成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極氪5G智慧工廠的*位人形機器人「員工」。
傅利葉智能
基礎信息
成立時間:2015年
企業定位:通用機器人平臺型企業
業務佈局:傅利葉智能初期主要產品為應用於康復領域的外骨骼機器人,目前產品已經進入規模化應用,服務於全球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家機構和醫院。
代表產品
2024年9月,傅利葉智能發佈新一代通用人形機器人GR-2,在提升續航能力的基礎上,還搭載了12個自由度的靈巧手和6個陣列式觸覺傳感器,*復刻人手外形及尺寸,同時能夠*限度地模擬人手的自然運動,以及實時感知抓握力度,調整抓取策略,實現對不同形狀、材質、重量物體的精準力控抓取。
核心優勢
傅利葉智能是從康復機器人起步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其在康復機器人領域產品線完整且已實現大規模落地,這為傅利葉帶來了長期的現金流支持,也為其打下了深厚的技術基礎。目前傅利葉已經沉澱了傳感器、模塊化設計、一體化執行器、仿生機械結構等底層技術,尤其在執行器關節領域具備核心優勢。
智元機器人
基礎信息
成立時間:2023年2月
企業定位:致力於以AI+機器人的融合創新,打造世界級*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及應用生態的創新企業
業務佈局:在高智能化和自主性機器人的開發上有所建樹,在大模型上更具優勢,目前已推出了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鼓勵開發者參與技術研發,推動行業整體進步,並計劃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構建豐富的生態網絡。
代表產品
2023年8月,智元發佈遠征A1智能機器人。
智元機器人遠征A1
一年后,智元機器人發佈了「遠征」與「靈犀」兩大家族共計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新品:遠征A2、遠征A2-W、遠征A2-Max、靈犀X1及靈犀X1-W。智元預計今年10月開始量產遠征系列,出貨量超300台,其中雙足人形機器人遠征A2今年發貨量約200台,輪式人形機器人遠征A2-W則在100台左右。10月,智元機器人宣佈將「靈犀 X1」面向全球開源。
核心優勢
智元機器人的創始團隊技術及資源背景深厚。基於此,智元進展飛速,在較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從0到1的完整樣機研發流程,並在成立半年后就推出了*代人形機器人。
同時,2024年8月智元連續發佈了五款商用機器人,展現出強大的產品迭代能力,並且應用領域廣泛,不僅適用於工業製造領域,還擴展至商業和家庭等應用場景,如汽車生產線、3C產品組裝、生化實驗室、老人護理、家庭烹飪、兒童輔導等。在多場景落地中智元也可實現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支持,從而完成更進一步的技術創新。
達闥科技
基礎信息
成立時間:2015年3月
企業定位:全球*的雲端機器人創造者、製造商和運營商
業務佈局:為支持機器人的通用人工智能,達闥在海睿AGI平臺上集成了RobotGPT,這是達闥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多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可幫助客户打造定製專屬GPT。
代表產品
達閥的首代人形機器人產品Ginger 1於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推出。其迭代產品Ginger 2於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推出。Ginger 2搭載公司自研的智能柔性關節SCA2.0,主要應用場景為迎賓導航,活動慶祝,養老陪護等。
達闥機器人Ginger 2
核心優勢
達闥科技一直專注於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開發研究。達闥科技研發了全球*雲端機器人大腦操作系統海睿OS、海睿AGI平臺和RobotGPT多模態大模型,構建了雲端「大腦」模型,並開發了基於多傳感融合感知和運動控制的「小腦」模型,搭建了端雲協同的機器腦融合智能平臺。同時,達闥為開發者開放提供機器人端到端的數字孿生環境、建模、仿真、訓練、開發和運營等全流程工具鏈和平臺,降低了雲端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設計、訓練、開發的門檻。
在產品層面,達闥科技在多個領域都有成熟的產品,其接待和服務機器人、無人售貨機器人等,預計每年能達到10萬台至數十萬台的規模化生產。同時,達闥與國網上海電力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同研發5G雲端智能電力巡檢機器人及應用。
宇樹科技
基礎信息
成立時間:2016年8月
企業定位:專注於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及靈巧機械臂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
業務發展:全球首家公開零售高性能四足機器人並最早實現行業落地的公司,全球銷量歷年*。
代表產品
2023年8月,宇樹正式宣佈進軍通用人形機器人領域,發佈旗下*通用人形機器人產品Unitree H1。目前H1關節單元中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均為宇樹自研自產,是全球*原地后空翻功能的商業化人形機器人。
宇樹科技H1
2024年5月,宇樹科技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G1登場。新機器人能力提升明顯:身體和雙腿能旋轉近360°,還可以「緩慢」地完成鯉魚打挺,手部也從圓疙瘩變成了有三根指頭的靈巧手,能舞棍、開可樂、砸核桃。G1起售價9.9萬元人民幣,此前國內人形機器人市場默認的*價是15萬-20萬元。
宇樹科技 G1
核心優勢
作為專注於消費級人形機器人的企業,宇樹擁有十分*的商業化優勢。其產品曾多次受邀參加國際級活動,截至目前,其四足機器人的銷量佔全球的60%以上,銷量*帶來的穩定現金流穩固了宇樹的持續造血能力。
此外,宇樹科技已經實現全自主研發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激光雷達等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運動控制算法,整合了機器人全產業鏈,從宇樹產品的快速迭代也能看出其研發方面的強勁實力。這也支撐了宇樹科技產品的「高性價比」標籤。
特斯拉
基礎信息
人形機器人賽道佈局時間:2021年8月
業務佈局:特斯拉正在開發名為「Optimus」的人形機器人,旨在完成複雜的工廠任務,並預計在2025年之前實現銷售。這些機器人被設計為能夠執行危險、重複或無聊的工作
代表產品
2021年8月20日,馬斯克在首屆特斯拉人工智能日(AI DAY)上首次發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Tesla Bot)計劃,代號Optimus。
核心優勢
特斯拉利用其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積累的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將其應用於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開發中。Optimus能夠使用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FSD)技術進行獨立導航,這是其相較於競爭對手的一大優勢。
其次,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處於中游,其產業鏈可分為原材料及核心部件的上游、研發生產集成的中游和各類應用場景的下游。特斯拉通過整合產業鏈,推動了產業化的加速到來。
五、CVC賦能人形機器人:金鼎資本的投資邏輯
在重點佈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知名投資機構中,金鼎資本作為CVC產業投資公司展現出了基於自身稟賦的特殊優勢。
首先,科技與消費、大健康作為金鼎資本深耕數年的三大核心行業,共同構成了金鼎資本當前的投資版圖。這在底層保障了金鼎對於包括人形機器人企業在內的科技項目的深度認知,及對趨勢的精準把控和對未來賽道的超前佈局。這也是金鼎資本早早看好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內部驅動力之一。
第二,金鼎資本作為CVC所展現出的優秀的產業化能力。金鼎資本的LP及合作伙伴均來自上市公司。對於上市企業而言,與專業投資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是進行產業投資最為高效的途徑;對於金鼎資本而言,上市公司憑藉其較強的綜合實力,能夠與未上市的目標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和互補,從而產生協同效應,推動雙方共同成長與發展。與數十家上市公司保持長期密切合作一方面是金鼎資本過硬專業能力的體現,另一方面,金鼎合作的上市公司覆蓋多個行業領域,能夠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並確保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
以人形機器人賽道為例,金鼎資本深耕的寵物等消費行業以及大健康行業,本身就是人形機器人正在應用或潛在的落地場景;在科技產業鏈的佈局上,則能夠更好地為人形機器人企業匹配合適的上下游產業夥伴。
第三,重倉投入、深度陪伴、全面賦能。在項目投資方面,金鼎資本通常以創始股東或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合作。在投資后管理階段,金鼎資本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及自身的資源整合以及產業協同優勢,為創始團隊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和賦能,幫助他們實現快速成長。不止如此,金鼎資本擅長的資本戰略規劃能力也將為項目后續平穩、快速發展提供助力。
近兩個月,金鼎資本在人形機器人賽道接連出手,賦能的項目包括再次重注的星動紀元及新納入版圖的戴盟機器人。
星動紀元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聚焦於通用人工智能(AGI)前沿應用,致力於研發適應寬領域、多情景、高智能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星動紀元團隊成員來自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知名院校以及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80%。
星動紀元目前正在進行旋轉執行器雙足機器人的研發,旋轉執行器在我國有成熟的產業鏈基礎,從價值量的角度來看,成本較低,性價比較高。其次,星動紀元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和本體都是自身研發,且迭代速度很快,從持續的迭代和優化也能看出星動紀元的技術功底和核心零部件的把控能力。
戴盟機器人由一羣擁有深厚研發背景的機器人愛好者創立,團隊擁有AI算法、機械/力學設計、運動規劃/控制、機器視覺、人工智能、嵌入式軟件、雲計算等領域的*專家,團隊成員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大、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
技術上,戴盟機器人致力於發展機器人手部觸覺感知技術,他們研發的基於視覺的觸覺傳感器,以5毫米的超薄設計成為全球首創,並具備高分辨率(640×480)和高觸覺感知維度(12維),代表了當前技術的*水平。在產業化落地方面戴盟機器人也具有優勢,研發的觸覺傳感器已成功集成於靈巧手,應用到實際中。
重倉投入的投資模式決定了金鼎資本在項目選擇上的嚴格把控,上述兩個投資標的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十分複雜且寬泛的行業,除了整機企業之外,金鼎資本也在人形機器人的上游產業進行了佈局。
軟件方面,作為核心模型的載體,算力芯片企業是金鼎佈局的方向之一,僅2024年,金鼎就投資了歐思微、辰芯半導體、中科華矽等芯片半導體企業。
硬件方面,金鼎會格外看重具備以下四個方面能力的企業:
金鼎認為,資本是產業的催化劑。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的人形機器人產業來説,資本能夠有效加速產業創新,所發揮的作用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1、資本的推動作用:資本為人形機器人行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得各類有能力的人才得以通過技術創新或其他方式,推動該行業的發展壯大。資金的注入不僅促進了技術的進步,也加強了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2、資金的市場信號:資金流向是市場敏感度的體現。儘管在不利的大環境下,人形機器人行業依然吸引了大量的融資活動,融資次數和金額均顯示出資本市場對這一領域前景的認可和信心。資金的流入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動力,也向市場傳遞了積極的信號。
3、資金加速產業鏈發展:資本的介入加速了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成熟和完善。人工智能作為新興領域,過去多數企業只重視技術創新而忽視其他方面。如今,隨着資本的大規模介入,投資回報的需求促使行業不僅要在技術上*,還要在產業鏈的構建和平臺的建立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這包括降低硬件成本、加快技術迭代,以實現產業的快速發展。
4、產業成熟與回報:隨着整個產業鏈的成熟,人形機器人行業將能夠實現更好的產業落地,並帶來可觀的回報。資本的介入不僅加速了這一進程,也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和收益提供了保障。
科技的進步最終是爲了效率提升,爲了讓人能夠解脫出來,更好的生活。在人形機器人行業爆發式發展的當下,投資機構與創新企業攜手入局,將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在不遠的將來與人類社會更加緊密地融合,能夠在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它們將不僅僅是工具,更是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