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光大海外】英偉達(12頁)4Q指引雖無驚喜,B系列供應加速帶來增長潛力

2024-11-25 13:55

報告標題:《FY25Q3業績超預期,預計FY25Q4 Blackwell交付順利、加速出貨——英偉達(NVDA.O)FY25Q3業績點評

報告發布日期:2024年11月25

分析師:付天姿(執業證書編號:S0930517040002)

分析師:王贇(執業證書編號:S0930522120001)

聯繫人:董馨悦

聯繫人:沈昱恆

事件:美國時間2024年11月20日盤后,英偉達發佈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FY25Q3季報。FY25Q3英偉達營收和盈利均超市場預期。FY25Q3營收351億美元,QoQ+17%,YoY+94%,較333億美元的彭博一致預期高逾5.4%,主要系客户對Hopper的需求強勁。盈利方面,Non-GAAP毛利率達75%,QoQ-0.7pcts,YoY持平,符合上季度公司指引;Non-GAAP淨利潤200.1億美元,QoQ+18%,YoY+99.7%,對應EPS 0.81美元,超過彭博一致預期的0.74美元。FY25Q4指引營收375億美元,環比增速有所放緩。FY25Q4收入指引375億美元,QoQ+6.8%,YoY+69.7%,較371億美元的一致預期高逾1.1%,但環比增速有所放緩;FY25Q4Non-GAAP毛利率指引73.5%。

點評: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高速增長,遊戲、專業可視化、汽車業務收入同環比均增長。1)數據中心業務:FY25Q3營收308億美元,QoQ+17%,YoY+112%,50%收入來自雲服務提供商。營收貢獻佔比增至87.7%,成為拉動業績強力引擎。Hopper平臺需求強勁,Blackwell平臺開始量產出貨。2)遊戲業務:FY25Q3營收33億美元,YoY+15%,QoQ+14%,GeForce RTX GPU需求強勁;3)專業可視化業務:FY25Q3營收5億美元,YoY+17%,QoQ+7%,RTX GPU工作站量產爬坡,生成式AI需求持續增長。4)汽車業務:FY25Q3營收4億美元,YoY+72%,QoQ+30%,系自動駕駛芯片Orin量產爬坡和NAV聯盟需求提升。

Blackwell交付順利,FY25Q4出貨量超此前預期。此前市場擔憂 GB200 NVL72機架存在過熱導致出貨再度延期。公司表示FY25Q3已交付1.3萬個B系列芯片樣品、FY25Q4發貨,且FY25Q4的Blackwell出貨量好於此前預期、營收有望超過此前指引的數十億美元。我們預計機架系統相關工程問題可控且進展順利。

三大Scaling Law並行發展,持續帶動AI芯片長期需求。此前市場討論Scaling Law是否失效,公司表態①Pre-Training Scaling law是經驗定律、並未失效;②OpenAIo1的強化學習(RL)助力Post-Training Scaling Law發展;③拓展推理時間進而增強模型生成效果的Test-Time Scaling Law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三大Scaling Law共同發展,疊加推理應用需求增長,預計AI芯片長期需求強勁。

CoWoS擴產再提速,助力FY2026業績持續高速增長。1)臺積電CoWoS產能有望連續兩年翻倍增長。我們預計2025年底臺積電CoWoS月產能將達到8萬片晶圓。2)臺積電收購羣創光電,聯華電子和三星電子進入英偉達CoWoS供應鏈,我們預計2025年CoWoS行業總產能增長超過100%。

盈利預測與估值:我們認為CoWoS新增產能釋放將驅動供給端持續改善,疊加Blackwell交付進展順利、出貨有望超預期,預計需求強勁且高價值量的Blackwell平臺能帶動英偉達業績在FY2025Q4和FY2026持續高速增長。我們上調英偉達FY2025~FY2027 GAAP淨利潤至721.8/1301.6/1843.2億美元(較上次預測+6%/+21%/+19%),對應同比增速143%/80%/42%,對應FY2025~FY2027 GAAP EPS為2.95/5.31/7.53美元。11月21日收盤價141.95美元對應FY2025/FY2026 48x/27x PE,考慮到Blackwell自FY25Q4加速出貨,有望帶動英偉達業績進入新增長階段,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分析:1)下游應用程序開發和場景拓展較慢,導致AI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2)CoWoS和HBM產能擴張受限的風險;3)AI算力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目錄

正文

1、整體業績:FY25Q3 業績超預期,FY25Q4 指引基本符合預期

1.1、FY25Q3 營收同比高增,受 Hopper GPU 計算平臺強勁需求驅動

英偉達 FY25Q3 業績超市場預期和公司指引,數據中心業務成為強勁增長引擎。

英偉達 FY25Q3 實現收入 351 億美元,環比增長 17%,同比增長 94%,遠高於2024年8月公司指引的325億美元,較彭博一致預期的333億美元高逾5.4%,營收表現強勢主要系英偉達 Hopper 的強勁需求。淨利潤水平升至歷史高位。FY25Q3 Non-GAAP 毛利率達 75%,環比減少 0.7pcts,同比持平,符合上季度公司指引;Non-GAAP 淨利潤實現 200.1 億美元,環比增長 18%,同比增長99.7%;毛利率環比下降主要係數據中心從 H100 系統轉向成本更高的複雜系統。Non-GAAP 攤薄每股收益為 0.81 美元,環比增長 19.1%,同比增長 102.5%,較彭博一致預期每股 0.74 美元高逾 9.5%。

1.2、四大業務板塊分析:數據中心收入同比高速增長,遊戲、專業可視化、汽車收入均實現同環比增長

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高速增長,Hopper 平臺需求強勁,Blackwell 全面投

產。

FY25Q3 數據中心收入 3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2%,環比增長 17%,其中算力收入 27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2%,環比增長 22%,同比高增長主要受益於客户對 Hopper 平臺的強勁需求;網絡收入 3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環比下降 15%。從客户結構上看,約 50%的收入來自雲服務提供商,另外 50%收入來自消費互聯網和企業客户。

算力:Hopper 需求強勁,Blackwell 已全面投產。1)Hopper 平臺需求強勁FY2025Q3 期間,H200 貢獻的營收顯著提升、超過 100 億美元,雲廠商已部署基於 H200 的基礎設施和高速網絡,安裝規模擴展到數萬個 GPU。2)Blackwell 已全面投產,下游客户計劃大規模部署於數據中心。Oracle 宣佈推出全球首個可擴展至超過 131,000 個 Blackwell GPU 的 AI 雲計算集羣。Blackwell 最新一輪訓練結果顯示,相比 Hopper 性能提高 2.2 倍,成本降低4 倍。帶交換機的 Blackwell 架構可將推理性能提高 30 倍,推理擴展吞吐量和響應時間水平提升。

網絡:Spectrum-X 以太網平臺助力部署大規模集羣。FY25Q3 InfiniBand、以太網交換機、SmartNex、BlueField DPU 收入持續增長,公司預計 FY25Q4 網絡收入將環比增長。Spectrum-X 以太網平臺收入同比增長 3 倍以上,相比傳統以太網,公司 Spectrum-X 專為 AI 設計,助力客户實現大規模的 GPU 計算。以 xAI 的巨像(Colossus)超級計算機為例,部署了 100,000 個 HopperGPU,在 Spectrum-X 幫助下,將達到應用程序零延迟降級。相比於傳統以太網的 60%的數據傳輸效率,Spectrum-X 的數據傳輸效率可以達到 95%。公司持續從多家 CSP 和消費者互聯網公司獲得定點(Pipeline),計劃部署大型集羣。

遊戲、專業可視化、汽車業務:收入均實現同環比增長。

1)遊戲:FY25Q3 收入 3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環比增長 14%,增長主要由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和遊戲機 SoC 的銷售推動。筆記本電腦、遊戲機和臺式機收入均實現同環比增長。GeForce RTX GPU 和相關設備返校季銷售強勁。搭載了 GeForce RTX GPU 的華碩 AI PC 已開始出貨。

2)專業可視化:FY25Q3 收入 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環比增長 7%,增長主要由基於 Ada 架構的 RTX GPU 工作站的持續爬坡量產推動。NVIDIA RTX工作站持續成為專業圖形、設計和工程相關工作的首選。此外,AI 相關需求持續增長,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模擬、生成式 AI 模型原型設計以及生成式 AI、媒體和娛樂內容創作。

3)汽車:FY25Q3 收入 4 億美元,同比增長 72%,環比增長 30%,增長主要由公司自動駕駛芯片 Orin 爬坡量產,以及 NAV 聯盟在終端市場的需求推動。基於公司 Orin 芯片和 DriveOS 操作系統的全電動 SUV 有望后續推出。

1.3、FY25Q4 指引及前景展

公司FY25Q4收入指引中樞 375億美元,對應環比增長6.8%,同比增長69.7%,較彭博一致預期 371 億美元高逾 1.1%;GAAP 和 Non-GAAP 毛利率指引中樞分別為 73%和 73.5%,環比下降,指引 Non-GAAP 毛利率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 3.2pcts 和 1.5pcts。根據 FY25Q3 業績會,公司預計 FY2026 上半年隨着Blackwell 出貨佔比提升,毛利率將降至略超過 70%;FY2026 下半年在Blackwell 全面擴產后,毛利率有望回升至約 75%。英偉達 11 月 20 日財報公布后,盤后股價下跌 2.46%。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1)營收方面,基於①下游雲廠商、消費互聯網和企業客户對公司 GPU 的強勁需求有望持續,②臺積電持續擴充 CoWoS 產能,公司 H系列和 B 系列 GPU 有望加速出貨,我們預計 FY2026 公司公司營業收入將維持高速增長,預測 FY2026 營收 2,491 億美元,同比+86.81%。2)毛利率方面我們預計 FY2026 下半年 B 系列全面擴產有望帶動整體毛利率回升。我們預測FY2026 公司毛利率為 73%。

2、出貨節奏和長期需求等擔憂得到緩解,CoWoS 加速擴產支撐后續強勁業績

2.1、Blackwell 交付進展順利,打破市場再度延期擔憂

業績發佈前,英偉達被爆 GB200 NVL72 服務器機架出現過熱問題,引發市場對於出貨節奏的擔憂。2024 年 11 月 17 日,The Information 報道,Blackwell芯片以 GB200 NVL72 服務器機架出貨時,會出現過熱現象,英偉達已多次要求其供應商修改機架設計。市場擔憂繼 FY25Q2 延期出貨后,此次過熱事件會導致 Blackwell 芯片再度延期出貨,導致客户沒有足夠時間讓其 AI 數據中心啟動和運行,進而影響英偉達后續業績增長節奏。

公司表態 Blackwell 交付進展順利。①FY2025Q3,英偉達已經完成 Blackwell芯片光罩修改,並向客户交付 1.3 萬個 GPU 樣品。②首臺 Blackwell NVL72 服務器機架已發貨。2024 年 11 月 18 日,Dell CEO 在 X(原 Twitter)上曬照表示「全球第一臺英偉達 GB200 NVL72 服務器機架已經正式出貨,客户為CoreWeave」,間接駁斥過熱傳聞。公司表述除 CoreWeave 外,Oracle、微軟和谷歌等客户的服務器機架系統出貨進展均在積極推進。③公司預計FY2025Q4 的 Blackwell 發貨量和創收會超過此前預期。英偉達及其供應鏈夥伴積極合作,儘管接下來幾個季度 Blackwell 仍供不應求,但預計 FY25Q4 的供應量會好於預期,FY25Q4 Blackwell 貢獻收入有望超過此前指引的「數十億美元」(several billion dollars)。

機架系統級出貨工程工作複雜,但公司表述問題可控且進展順利。Blackwell 系統級出貨涉及 GPU、CPU、網絡(NVlink、InfiniBand、以太網交換機等)和冷卻(液冷、風冷)等一系列配置,且客户針對自身需求會對機架系統存在定製性,導致工程複雜,目前機架設計和交付仍有工程工作需要持續調整。但在英偉達全棧完整基礎設施佈局,疊加臺積電、安費諾、Vertiv、SK 海力士等眾多優秀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們預計機架系統面臨的例如過熱等工程問題整體可控,甚至整體出貨進度快於此前預期,FY2025Q4 期間 Blackwell 平臺有望帶來更高的收入貢獻規模。

2.2、需求:否認 ScalingLaw失效,三大 Scaling 方向並行發展

黃仁勛預計未來 Pre-Training Scaling law、Post-Training Scaling Law 和Test-Time Scaling Law 三大方向並行發展,疊加推理應用需求增長,預計 AI芯片等基礎設施長期需求強勁。儘管英偉達努力增加產能,Blackwell 芯片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供不應求。

2.2.1、Scaling Law 失效?市場擔憂大模型性能提升邊際放緩

市場擔憂大模型性能提升有限,Scaling Law 不再有效。近期 The Information表示 OpenAI 下一代旗艦模型 Orion(或稱 GPT-5)相較於現有模型,能力提升「有限」;Google 被員工透露下一代 Gemini 模型在大幅增加資源投入后,模型性能未達到預期,團隊連夜調整策略;Anthropic 被曝已暫停推進 Opus 3.5的工作。多個 AI 大模型廠商的新模型研發進展被爆不及預期,市場開始擔憂堆疊算力+參數提升+數據投入可以帶動模型性能的「暴力美學」Scaling Law 會面臨撞牆,進而動搖芯片需求長期增長的根基。

大模型廠商均支持 Scaling Law 定律有效性,認為算力規模仍是競爭關鍵。

OpenAI、微軟等表態 Scaling Law 仍有效,緩解市場擔憂。OpenAI CEO SamAltman 表示「there is no wall」,並宣佈今年晚些時候會發布新一版具備強大性能的大模型;微軟 AI 主管 Mustafa Suleyman 表示規模仍是大模型競爭的關鍵因素,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計接下來兩三年內,Scaling Law 規模化實現更優性能的進度不會放緩;前谷歌 CEO Eric Schmidt 表示沒有證據表明Scaling Law 已經開始停止。

2.2.2、擴大方向成關鍵,OpenAI o1開啟 Post-Training和Test-Time Scaling Law 需求

OpenAI o1 顯著進步受益於 Post-TrainingScaling Law。OpenAI o1 在數學、代碼、長程規劃等問題取得顯著的進步,技術提升關鍵是採用強化學習(RL)的搜索與學習機制,即引入動態的 Reasoning Token,啓發模型「隱式思維鏈」來「思考」問題,o1 的性能升級體現出 Post-Training Scaling Law 的有效性。強化學習一方面使用蒙特卡洛樹搜索(MCTS)將輸出建模為一系列節點,生成連貫的響應,進而幫助模型更好處理多步推理任務;另一方面通過思維鏈

(Chain of Thought, CoT)通過分步推理、生成一系列中間推理步驟的方式,實現「內部思維」。強化學習(RL)使 AI 能力的提升不再侷限於預訓練階段(Pre-Training),而通過在 Post-Training 階段中提升 RL 訓練的探索時間和增加模型推理思考時間來實現性能提升。

Test-Time Scaling Law 成為未來大模型發展新方向。離職創業的 OpenAI 元老 Ilya 表示當前 AI 大模型性能提升的關鍵是「擴大正確的規模」。OpenAI 發現給模型更多的「思考」時間(GPU 周期)時,大模型生成的結果會更好,即大模型可在推理階段被增強。曾參與 o1 開發的 OpenAI 研究員 Noam Brown表示,「讓一個機器人在一局撲克中思考僅 20 秒,其性能提升與將模型規模擴大 10 萬倍並訓練 10 萬倍時間相同」

黃仁勛看好三種 Scaling Law 對 AI 芯片需求的持續帶動。FY25Q3 業績會上,英偉達 CEO 黃仁勛預計三種 Scaling Law 共同帶動 AI 基礎設施需求:①大模型 Pre-Training Scaling law 作為經驗定律,其擴展效果仍在持續;②強化學習(RL)帶動 AI 反饋和數據生成,有助於 Post-Training Scaling Law 發展;Test-Time Scaling Law 説明模型可以通過拓展推理時間而得到生成效果的增強。Pre-Training Scaling law、Post-Training Scaling Law 和 Test-TimeScaling Law 共同發展,再結合更多 AI 推理應用需求增加,公司預計 AI 芯片需求長期強勁。

2.2.3、客户積極投入,Blackwell需求強勁、預計后續多個季度供不應求

雲廠商和 AI 大模型廠商持續加大投入。OpenAI 表示 2030 年前預計累計投入2000 億美元;雲廠商方面更注重針對不同行業和客户需要開發具備實用性、創新性的功能,激發客户的購買和複用意願。

各國和地區大力發展主權 AI 建設。除了大型 CSP 的顯著增長外,隨着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亞太地區大力推廣 NVIDIA 雲實例和主權雲建設,NVIDIA GPU 區域雲收入於 FY25Q3 增長至去年同期的 2 倍。地區方面,印度和日本的公司都在加緊使用 NVIDIA GPU 構建 AI 工廠。

公司重視推理側佈局。英偉達是世界上最大的推理平臺,公司龐大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軟件生態系統鼓勵開發人員針對 NVIDIA 進行優化,並持續改進性能。偉達軟件算法的快速進步使 Hopper 推理吞吐量在一年內提高了驚人的 5 倍,並將第一個 Token 的生成時間縮短了 5 倍;即將發佈的 NVIDIA NIM 將使Hopper 推理性能再提高 2.4 倍。

公司預計后續多個季度 Blackwell 持續供不應求。客户準備大規模部署Blackwell,比如 Oracle 宣佈推出全球首個 Zettascale AI 雲計算集羣,可擴展至超過 13.1 萬個 Blackwell GPU,幫助企業訓練和部署要求最嚴格的下一代 AI大模型。公司預計由於強勁需求,儘管公司努力增加產能,Blackwell 芯片將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供不應求。

2.3、供給:CoWoS 擴產再提速,助力 FY2026 業績持續高速增長

臺積電 CoWoS 產能有望連續兩年翻倍增長。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在業績會透露,2024 年 CoWoS 產能有望較原先預期的倍增再增加,臺積電位於中科的先進封裝測試 5 廠預計將在 2025 年投入 CoWoS 量產,有望進一步推動 2025年產能的增長幅度超過倍增。2024 年底臺積電 CoWoS 封裝月產能約為 3.5~4萬片晶圓,若2025年較2024年產能再倍增,我們預計2025年底臺積電CoWoS封裝月產能有望達到 8 萬片晶圓。

臺積電和聯電、三星電子共同擴產 CoWoS 供應鏈,2025 年 CoWoS 行業總供應量有望同比超 100%。①臺積電於 2024 年 8 月收購羣創光電位於南科的 5.5代 LCD 面板廠,預計將改建成用於先進封裝的晶圓廠 8(AP8)。此廠有望於2025 年 4 月開始裝機,預計將為后續臺積電產能擴建再填動力。②英偉達引入聯華電子進入 CoWoS 供應鏈,且聯華電子 CoWoS 設計月產能預計為 1 萬片晶圓。③英偉達引入三星電子進入 CoWoS 供應鏈,同聯華電子共同補充臺積電CoWoS 的產能缺口。

CoWoS-L 是生產Blackwell 芯片的關鍵,預計 2025 年產能大幅提升。CoWoS-L 在 RDL 中介層中加入 LSI 芯片(Local Silicon Interconnect),保留了 CoWoS-S 硅中介層所有優秀特性的同時避免了大型硅中介層良率問題,幫助 AI 芯片實現更高佈線密度和更大尺寸。英偉達 Blackwell 芯片由於 die size較大而必須採用 CoWoS-L 進行封裝。根據 DIGITIMES Research 預估,2025自然年第四季 CoWoS-L 將佔臺積電 CoWoS 總產能的 54.6%,較當前產能水平大幅提升。

3、 盈利預測和估值

我們認為 CoWoS 新增產能釋放將驅動供給端持續改善,疊加 Blackwell 交付進展順利、出貨有望超預期,預計需求強勁且高價值量的 Blackwell 平臺能帶動英偉達業績在 FY2025Q4 和 FY2026 持續高速增長。我們上調英偉達FY2025~FY2027 GAAP 淨利潤至 721.8/1301.6/1843.2 億美元(較上次預測+6%/+21%/+19%),對應同比增速143%/80%/42%,對應FY2025~FY2027 GAAP EPS為 2.95/5.31/7.53 美元。11月21日收盤價141.95美元對應FY2025/FY2026 48x/27x PE,考慮到 Blackwell 自 FY25Q4 加速出貨,有望帶動英偉達業績進入新增長階段,維持「買入」評級。

4、 風險提示

1)下游應用程序開發和場景拓展較慢,導致 AI 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AI 算力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高增長,需要出現數量更多、覆蓋人羣更廣、應用領域更多元的 AI 應用,若持續缺乏爆款應用、或應用的用户流失率較高,則不利於長期生成式 AI 浪潮的持續性;

2)CoWoS 和 HBM 產能擴張受限的風險。2025 年,AI 算力供給仍難以滿足需求,CoWoS 先進封裝和 HBM 的擴產進度直接決定 AI 算力供給能力,若擴產計劃延迟,則會影響近兩年 AI 算力市場規模的增速;

3)AI 算力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AMD、英特爾等其他芯片廠商積極佈局 AI 芯片,同時雲服務商聯合博通、邁威爾科技等廠商開展定製化 AI 芯片研發,增加了整體 AI 算力行業的競爭。

免責聲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