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灣區早參】恆指公司公佈季檢結果:快手(01024)、新東方(09901)染藍

2024-11-25 08:44

一、市場要聞

1、恆生指數公司宣佈季檢結果 快手(01024)、新東方(09901)染藍


恆生指數公司宣佈季檢結果,所有變動將於2024年12月6日(星期五)收市后實施,並於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起生效。

快手(01024)、新東方(09901)獲納恆生指數,同時將新世界發展(00017)剔出藍籌。恆生指數成份股數目亦會由82只,增至83只。

另外,中國財險(02328)獲納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將龍湖集團(00960)剔除。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成份股數目將維持50只。

科指方面,美的集團(00300)納入恆生科技指數,將微博(09898)剔除。科指成份股數目維持30只。

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成份股數目亦由517只增加至519只,加入今年才上市的美的集團及黑芝麻智能(02533)。

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維持50只,加入遠大醫藥(00512)、QUANTUMPH-P(02228)、方舟健客(06086),剔除思路迪醫藥股份(01244)、科濟藥業(02171)及康龍化成(03759)。

2、香港金管局貼現窗向銀行拆出約13億港元隔夜流動性,周一回籠

據香港金管局的資料顯示:香港銀行上周五向貼現窗借取13.37億港元。資金周一回籠,香港銀行體系總結余回落至450.46億港元。

3、陳茂波:香港正與大灣區兄弟城市提速聯動發展創科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表示,香港跟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在創新科技聯動發展上,正在提速向前。

陳茂波當日發表的網誌中提到,近年,無論出訪美歐等先進經濟體,還是中東和東盟等新興市場,都遇到不少對香港創科發展及其潛在機遇深感興趣的外資企業,他們積極瞭解大灣區前沿創科的研發與應用,以及相關製造業的發展,希望從中找到更多合作機會。

4、2024廣州國際車展閉幕 十天吸引85.3萬人次

據廣州日報,歷時十天的第二十二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今日落下帷幕,共吸引觀眾85.3萬人次。車展期間共舉辦77場新聞發佈會,近5000家海內外媒體機構的1.2萬名記者參與報道了展會盛況。閉幕當天,適逢周末,展會也再次迎來客流高峰。有汽車品牌銷售告訴記者,最后兩天過來看車的消費者大多是奔着訂車而來,目的性很強。據悉,接近年底,以舊換新補貼、新車上市、車企促銷等多重效應疊加效果顯現,廣州車展呈現出年底汽車消費旺盛活力。

二、公司新聞

1、中國聯通(00762)公告,10月份「大聯接」用户累計到達數約11.18億户,其中5G套餐用户累計到達數約2.88億户,物聯網終端連接累計到達數約6.05億户。

2、固生堂(02273)公佈,在上周五(22日),董事會決議行使購回授權,適時於公開市場購回股份,而購回總價最多2億港元。集團指,將利用內部資源進行建議股份購回,當中不包括全球發售及先舊后新配售所得款項淨額,將註銷或以庫存方式持有購回的股份。

3、中國石化(00386)公佈,於上周五(22日)完成本輪迴購計劃,使用資金總額約8.16億元(人民幣.下同),已回購約1.3億股A股並全數註銷,佔總股本的0.11%。每股回購最高價格為6.43元,每股回購最低價格為6.16元,每股回購均價約6.27元,回購的A股將暫存於股份回購專用帳户中,並按規定予以註銷。

4、中國東方集團(00581)公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三個月,自行生產的鋼鐵產品之銷售量約為170萬噸;自行生產的鋼鐵產品之每噸毛利約為每噸50-100元;扣除財務成本淨額后的經營溢利約為5700萬元人民幣。

5、雲音樂(09899)公佈,公司名稱已由「Cloud Music Inc.」及「雲音樂股份有限公司」,更改為「NetEase Cloud Music Inc.」及「網易雲音樂股份有限公司」。於聯交所的股份簡稱將由「CLOUD MUSIC」及「雲音樂」,更改為「NETEASE MUSIC」及「網易雲音樂」,自2024年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9時正起生效。公司的股份代號保持不變,仍為「9899」。自2025年1月1日起,在任何后續股份發行中,新股票將以公司新名稱發行。

6、中遠海能(01138)公佈,全資附屬公司海南中遠海運能源與大船重工及中船貿易就建造六艘超大型油輪訂立造船合約,總代價為57.48億元(人民幣.下同)。船舶為六艘按每艘以結構吃水計最大載重量30.7萬載重噸的LNG/甲醇雙燃料(預留)超大型油輪。根據造船合約,每艘船舶的代價為9.58億元,而六艘船舶的總代價為57.48億元。買方應根據造船進度分五期向賣方支付代價,即分別為20%、10%、10%、10%及50%。第五期將根據造船合約的條款可在若干情況下進行調整。預期六艘船舶將於2027年第三季度至2028第四季內交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