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芯報丨時創意推出1TB UFS 3.1嵌入式閃存芯片,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2024-11-23 20:30

時創意推出1TB UFS 3.1嵌入式閃存芯片,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11月21日,國內知名存儲企業時創意SCY宣佈,其研發的1TB容量UFS 3.1嵌入式閃存芯片已開始量產。繼之前推出的128GB至512GB容量UFS 3.1芯片之后,1TB新品的推出進一步拓寬了時創意在高速UFS產品領域的容量範圍。該1TB UFS 3.1芯片具有緊湊的尺寸(11×13×1.2 mm)和153 ball FBGA封裝,提供高達210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和1700MB/s的順序寫入速度,能在-25℃至+85℃的溫度範圍內穩定工作。此外,該芯片支持寫入增強、深度睡眠、性能調整通知和主機性能增強等技術,採用LDPC3.0 ECC糾錯,適合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AR/VR頭顯、無人機和安防監控等多種電子設備。(IT之家)

三星電子加大HBM投資,擴大蘇州廠封裝產能以提升技術競爭力

三星電子正積極擴大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半導體封裝業務,特別是在中國蘇州工廠的生產設施。公司最近簽署了價值約200億韓元(1.04億元人民幣)的設備採購合同,以提升蘇州工廠的封裝能力,該工廠是三星電子唯一的海外測試和封裝生產基地。同時,三星也在韓國國內加速擴大封裝生產基地,與忠清南道和天安市簽署投資協議,預計到2027年底在天安市建成用於HBM的先進封裝設施。這一系列投資旨在縮小與競爭對手SK海力士的差距,並應對下一代高帶寬內存(HBM)產品,如HBM4,所需的更高級封裝技術。三星正開發包括混合鍵合技術在內的多種先進封裝技術,以生產12層和16層產品,滿足客户定製的大規模生產需求。(愛集微)

納芯微聯合芯弦發佈NS800RT系列實時控制MCU

納芯微公司與芯弦半導體攜手推出NS800RT系列實時控制MCU,該系列以高效的實時控制能力和豐富的外設為特點,適用於多種高精度系統應用。首發型號包括NS800RT5039、NS800RT5049和NS800RT3025,採用Arm Cortex-M7內核,支持高速緩存和超大緊耦合內存,提升處理性能。集成數學加速核和外設支持超高精度PWM控制,適用於SiC和GaN功率器件的數字電源和電機控制系統。納芯微和芯弦提供全面的技術資源和開發套件,加速用户開發進程。NS800RT系列現已支持送樣。(愛集微)

谷歌Gemini新增「記憶」功能

據外媒,谷歌開始向部分Gemini用户,推出「記憶」(memory)功能,旨在增強用户體驗,使其AI助手更加個性化和貼心。這項新功能讓Gemini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冷冰冰的AI工具,而是能夠記住用户生活細節、工作習慣以及個人偏好的智能夥伴。谷歌Gemini的「記憶」功能提升了AI助手的個性化和用户黏性,這是AI技術向智能化、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步伐。(每經網)

瑞薩電子率先推出DDR5 MRDIMM 12800MT/s內存接口芯片組

日本瑞薩電子宣佈推出全球首個面向第二代DDR5 MRDIMM(12800MT/s)的完整內存接口芯片組解決方案,包括新款MRCD、MDB、PMIC芯片,以及配套的温度傳感器和SPD集線器。這一解決方案旨在滿足AI、HPC和其他數據中心應用對內存帶寬的不斷提升需求,相比當前8800MT/s的初代產品,下一代DDR5 MRDIMM可實現35%的內存帶寬提升。瑞薩的三款新芯片現已出樣,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投產,其中第二代MRCD芯片功耗降低45%,PMIC芯片提供出色的電氣過壓保護和能效。(IT之家)

臺積電:A16 1.6nm工藝2026年推出,2nm芯片2025年量產

臺積電計劃在2026年底前推出A16 1.6nm工藝,並在2025年量產2nm芯片。新的2nm工藝將包括一個名為N2P nanoFlex的變體,該變體通過提供短標準單元選項來減小面積和提高功率效率,或高單元以提升性能。A16工藝預計將在與N2 nanoFlex相同密度的情況下,能效提升30%。此外,臺積電還在推動3Dblox技術的IEEE標準化,這將有助於3D系統集成芯片(SoIC)的發展,對2nm和16A設計至關重要。(愛集微)

高通計劃推出入門級驍龍X芯片瞄準PC市場

高通公司宣佈,將加大對PC市場的投入,計劃推出面向入門級市場的驍龍X系列芯片,以推動公司未來增長。此前,高通已推出旗艦級驍龍X Elite和中端市場的驍龍X Plus芯片,未來將推出的入門級芯片預計將使設備價格控制在600美元左右。高通的產品線預計到2026年能滿足70%的Windows筆記本市場需求,其驍龍芯片在能耗比上具有競爭優勢,即使是英特爾和AMD的最新x86芯片也難以匹敵。(快科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