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4 09:30
尿酸480——2022年,剛工作一年的25歲的乘舟收到了這份定期體檢報告。
無論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過420umol/L即可被確診為「高尿酸血癥」。進入職場不久,他的身體就多添了項異常指標。
從醫學上講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一説尿酸高,大家總會想到痛風,但其實這兩者並不能畫等號。痛風是由於體內嘌呤過高,作為代謝廢物的尿酸鹽晶體沉積在關節局部所引發的一種炎症——發展到痛風,情況就不可逆了。痛風會跟隨人一輩子,不能被根治,只能控制緩解。
但乘舟並沒有痛風發作或腎功能疾病,身體上沒病沒痛的。像他這樣沒有實際體感的,被稱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癥」,無法代謝的尿酸還停留在血液里,沒有變成結晶。
根據《2021年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全中國高尿酸血癥患病人羣約1.77億,總體患病率在13.3%,而痛風的總體發病率僅在1.1%。他算了算,高尿酸羣體中痛風的比例約10%,聽起來風險沒那麼高。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福德主任告訴「后浪研究所」,如果沒有痛風發作,尿酸低於700不建議特別來醫院治療,調整飲食、規律性運動控制即可。
危險還在萌芽中,可以及時扼殺。
至於尿酸升高的原因,乘舟心里很清楚。上班才一年時間,他就從一個140斤出頭的健康小夥胖到160斤。作為上海某大廠的產品經理,他的常態是10點上班、22點下班,每周還有2天要熬到后半夜,平均每天才睡眠6小時。
熬夜、情緒壓力,再通過暴飲暴食釋放壓力,這個結果也挺合理的。但那時初入職場的他忙得連身體都沒時間在意,「生活里除了工作以外,其他的東西好像都靠邊站。」
他沒太在意這項異常。
驚慌開始於第二年。這次體檢時,他的體重已經漲到180斤,尿酸飆到552。彷彿和體重綁定,尿酸像坐了過山車顯著升高。除此之外體檢單上還多了幾項異常:谷丙轉氨酶超標、出現脂肪肝。
這些伴生而來的現象更讓他害怕——這意味着他的腎功能和肝功能指標都出現了問題,綜合代謝不正常,「反正是哪里都不對了」。原來,最開始的尿酸升高,只是后續一系列危險的預警。
就像美國神經科學家戴維·珀爾瑪特醫生在《瘋狂的尿酸》中形容的,高尿酸是「三高」中的「第四高」,「尿酸是一種毫不起眼、嚴重被低估的代謝物,但它與人體的整體健康有着驚人的聯繫。」
尿酸的影響是被嚴重低估了。
對此視而不見的年輕人,在持續性的放縱后,尿酸就可能持續走高,並出現其他危害遠甚的疾病。根據《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高尿酸血癥與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痛風等疾病密切相關。
小紅書上一位網友分享了她的故事:某天晚上她突然感到肚子劇痛,去醫院照CT,查出輸尿管兩顆結石。手術后她覆盤自己過往的生活方式,想到以往每年體檢,尿酸都是超標的。在高尿酸環境中更容易產生結晶體(也就是結石),接着她去掛了內分泌科專家號,把控尿酸提上日程。
一位廣告行業從業者提供了另一個案例,她的一位93年生的女同事,不喝酒也不怎麼吃肉,就是愛吃甜食、體重超標,且尿酸持續高於500。再后來,她有個更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甲狀腺癌。
當然,尿酸絕不是導致這一切的元兇。尿酸和這些疾病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它僅僅是一種生物標誌物。
在很多研究中,尿酸都被漸漸視為「代謝綜合徵」的新標誌。這個名詞可能很少被提及,但「代謝綜合徵」的5個關鍵特徵你一定多少了解:高血壓、血糖超標、腰部脂肪過多、甘油三酯(血脂的一種)超標、膽固醇水平異常。
現在聽起來,問題是不是逐漸嚴重了?
以往被視為「無害」的代謝廢物的尿酸,就是一種代謝綜合徵的早期警告。經歷一次尿酸爬坡后,很多人才聽見這陣來自身體的持續鳴笛:「嘿,你要出問題了。」
三年前,韓英子去體檢時,尿酸高出正常值10個點(女性尿酸正常值參考範圍為357,比男性低),不算大問題。
可當她又度過了一日三餐被快餐、方便食物、自嗨鍋填滿、基本沒有規律運動的一年后,尿酸值就飆到了450——那時她還只是一個26歲的女生。
韓英子很意外,自己年紀輕輕,就被「尿酸」纏上了。
在一般認知里,與高尿酸直接關聯的痛風多發於年齡大的男性,由於女性的雌激素能促進腎臟排尿酸,男性痛風患病率約是女性的3倍,在女性絕經后差距纔開始明顯縮小。
顯然「女性不需要擔心尿酸」是個赤裸裸的謊言。尿酸危機正在年輕化,且無差別攻擊所有人。根據一項納入200多萬人的高尿酸流行趨勢研究,從2001到2017年,中國高尿酸血癥人羣從8.5%躍進到18.4%,相當於每20個人里就有3個人尿酸高。其中,近60%為18-35歲年輕人。(Li Y, Shen Z, Zhu B, Zhang H, Zhang X, Ding X. Demographic, regional and temporal trends of hyperuricemia epidemics from 2000 to 2019.)
乘舟也沒想到自己怎麼就成了個「尿酸博主」。
在兩年前查出550的高尿酸值后,他選擇了辭職和妻子一起回老家浙江。彼時妻子懷孕,他和妻子還都是996的工作節奏,「就感覺這樣不行了」。回到二線城市后,生活節奏慢下來的他有了更多閒暇時間,也有余暇為自己制定一份降尿酸計劃。
他把降尿酸的經驗貼發在社交媒體上,一下子成了爆貼。尿酸這個話題受到了超乎想象的關注,在小紅書上,#尿酸的標籤下有1.5億閲讀量。
在乘舟收到了很多網友的求助帖后,他驚訝於高尿酸羣體的複雜性,甚至他很難做出一個精準的畫像。類似案例如下:
一位20歲出頭的女生,不吃海鮮不喝啤酒,每天也能保證2000ml飲水,尿酸值400多;
一位愛好健身的大哥,身材好、愛運動、經常泡健身房、吃蛋白粉,猜測是不是運動過度導致尿酸高;
一位懷孕5個月的寶媽,懷疑孕期影響尿酸升高;
一位初中孩子的家長説孩子上了初中后突然尿酸超標,正在幫他控制……
「他們很焦慮,好像就把我當成一個樹洞。」被大家強烈的反應震撼到,本科統計學背景出身的乘舟又通過谷歌學術查閲了許多論文,想要搞清尿酸的祕密。
必須明確,尿酸高的成因是綜合性的,不能單歸結於某方面。
首先基因是個玄妙的東西,如果是家族成員有痛風史,或是病理性的成因,他肯定無法解決。但在研究這項「不起眼」的生物統計指標后,他發現,來找他傾訴的高尿酸人羣,基本都能從后天生活方式上找到一些成因蹤跡——説起來也無非是飲食和運動。
先説飲食。嘌呤、酒精、果糖,是尿酸的三大來源。戒酒、少攝入高嘌呤食物是大家最直接的反應,不多贅述,但果糖這一項,以往鮮少有人注意。
遇到體重不超標、卻尿酸高的女生,乘舟都會先問一句:「你是不是愛吃甜食?愛喝奶茶、飲料?」結果都是八九不離十。
很多人都忽視了果糖帶來的危害。2019年,《英國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涉及15.4萬人的研究表明,飲用含糖飲料與尿酸升高和痛風水平之間有強大的相關性。即使在健康體重下攝入果葡糖漿,也會導致新陳代謝紊亂和體重失衡的問題。
奶茶、含糖飲料,甚至鮮榨果汁中都含大量果糖。現在尿酸從450降到305的韓英子,還特別強調要警惕一種商家營銷的「健康騙局」——濃縮果汁,「果汁甚至比奶茶(不含植脂末的那種鮮奶茶)還可怕。」
這位曾經的NFC果汁忠實粉絲已徹底放棄了這種飲品。韓英子后來研究了果汁的配料表,「它就寫濃縮橙汁、濃縮葡萄汁加水,但這些‘濃縮’果汁里本身已經含有大量添加劑,只是它不給你具體列出來。」
同樣,鮮榨果汁也含大量果糖,不宜過多飲用。但研究表明,食用完整的水果與痛風發病並無相關性。原因可能是,水果中含有的營養素和其他有益健康的物質,如鉀、黃酮醇、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能抵消或中和尿酸水平的上升。
韓英子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減肥期低卡飲料
再説運動。很多人有個認知盲區:運動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由於尿酸只能通過尿液排出,而運動使出汗量加大,水分通過汗液揮發,排尿量減少;另外,健身人士多食用雞胸肉等高嘌呤食物,這些多方原因都會刺激尿酸升高。
過量運動確實可能導致尿酸水平升高,因此,一些開始控尿酸的人傾向於少做些無氧運動,僅通過有氧運動增強代謝系統。
這純屬是「因噎廢食」。周福德醫生告訴「后浪研究所」, 「所有種類的運動,消耗能量比較大都可以引起尿酸高,因為尿酸產生得多,但你多喝水都是沒事情的,所以運動還是應該去做的。」
在閲讀大量文獻以及小紅書網友求助的案例后,乘舟也發現「如果硬要給高尿酸人羣做一個畫像,大胖子還是多數」。
一篇涵蓋了31000多人的對中國高尿酸羣體的抽樣數據顯示,在有飲酒習慣的人羣中,高尿酸羣體佔比28.1%,但在BMI超過30的羣體中,高尿酸率為47.8%。肥胖是個顯著的風險因子。 (Bin G , Jie Z , Jiapu G ,et al.Association of Maximum Weight with Hyperuricemia Risk)
問題繞了一個圈,又回到了減肥上。這也和乘舟自己的經驗相吻合——減重對於他控尿酸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
乘舟查閲的論文數據
初見高尿酸,一些年輕人可能會患上「尿酸焦慮」,高度、甚至過度警惕。
開始控尿酸時,乘舟買了個「血糖/尿酸測試儀」,每半個月監控一次。這是控尿酸人士必備的「神器」,還是他和老家的表哥吃飯時對方推薦的。表哥有痛風,當時正在服用一種據說能降尿酸的益生菌,每天他都會扎一下自己,實時監控尿酸變化。聽説有些極端的人,每兩三天都要扎一下看看。
回老家后為減重,乘舟佈置了家庭健身房
網上能搜到許多控尿酸經驗貼,具體到:每天喝2000ml以上檸檬水(大運動量人士有時能到4000ml),不吃雞胸肉、紅肉、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只吃素,同時要避開嘌呤高的菌類和少部分蔬菜,做飯甚至也避開那些含添加劑的醬料、味精、耗油,只認準鹽……
看一圈下來,這控尿酸怎麼比控血糖還難了?嘌呤無處不在,豈不是什麼都不能吃?
許多高尿酸人士的直覺也是認為病從口入,第一反應就是避開一切嘌呤,但終歸,尿酸和升糖指數GI的原理不同,這些方式確實是有用的,卻是治標不治本。
35歲的何湘記得,2018年頭一次查出尿酸513時,她簡直是「草木皆兵」。
滴酒不沾、肉少吃,飲食完全向主食轉移。豆製品她是完全不敢碰,蔬菜也是嚴格挑選,聽説菠菜里草酸高,她也不敢吃了,就吃芹菜。另外,鹼性能中和尿酸,她會強迫自己每天喝1.5~2L蘇打水。
這樣極端飲食的9個月后,尿酸確實回到安全區間,她心里的石頭落下來了。但下個月,她吃了3次火鍋,久違地放縱了一下,再去複查——尿酸又反彈了,將近一年的努力白費。
她意識到,僅僅控制嘌呤攝入,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何湘幾年的體檢報告尿酸值
人體內大約2/3的嘌呤是內源性的,體內的細胞一直不斷死亡和再生,來自受損或死亡細胞的內源性嘌呤也會被身體處理后成為尿酸,從食物攝取的外源性嘌呤僅佔總嘌呤的20%。即便完全不攝入含嘌呤食物,嘌呤也會持續產生。
「你的身體就像一個水池,進水口只佔20%,出水口佔80%(進水口指吃進來的食物代謝而成的尿酸,出水口指身體自身細胞代謝而成的尿酸)。攝入的食物代謝為尿酸,如果它能及時排出,也不會導致高尿酸。問題是出在身體機能本身。」 何湘説。
在那之后何湘又「夾起尾巴做人」。她一度擔心自己是不是基因問題——她的母親雖沒有痛風,年老后也出現了高尿酸血癥。在35歲之前她維持着一周一頓大酒喝到斷片的習慣都沒事,但在這一年卻突然體會到了「斷崖式衰老」,難道尿酸高是無法逆轉的?
意外的驚喜是,特殊時期的3年,她雖去不了醫院、複查不了尿酸,但養成了運動和清淡飲食的好習慣,體重從150斤掉到114斤,體脂也從34掉到了27。等2023年她再去複查時,尿酸值僅275。
顯然減肥帶來的收益會直接反饋在人體新陳代謝上。
乘舟后來也意識到,在恢復運動習慣后,他一周運動5次,每次無氧40分鍾、有氧20分鍾,每3個月檢測一次,尿酸穩步走着下坡路。9個月的時間里他從180斤回到140斤,最近一次測試,尿酸值235,甚至比上班前還要低。
尿酸檢測儀,乘舟近期測的尿酸值235
最后,這些降尿酸優等生都變成了「減肥博主」。
當然,減重的經驗不是完全適用於所有人。低體重的人也可能尿酸高,但也有可能這是一個內臟脂肪高的「瘦胖子」。如果飲食結構不均衡,身體被火鍋麻辣燙、精加工食品、添加糖佔據,而不是人體必需的蔬果肉蛋奶,他的「水池」能夠正常工作嗎?
「人體就是一臺精妙複雜的儀器,每個個體都不一樣。」何湘説。
因此當尿酸警報拉響時,第一步一定是綜合性地瞭解和改善自己的身體環境。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用依靠藥物拆東牆補西牆。
韓英子不願意用「計劃」來稱呼她的控尿酸經歷,「我更願意説改變生活習慣,計劃是階段性的,但生活習慣是終身的。」
「有時候大家只是看數據,但其實這個數值是給我們一個警示,不管你身體有沒有什麼很直接的感覺,都應該受到警示而去控制生活、控制飲食、改變一些不良習慣。
因為如果它真的發展到下一步的話,這個東西是説來就來了。」
(文中受訪者除周福德外均為化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后浪研究所」,作者:許嘉婧、薇薇子,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