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亞馬遜雲科技加碼醫療領域,賦能大米和小米推出特需兒童AI解決方案

2024-11-23 17:53

大米和小米亞馬遜雲科技合作,推出了基於大模型的AI解決方案,旨在提升特殊需要兒童康復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如果能借助康復大數據優勢和AI的力量,讓專業督導、康復師集中精力為孩子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訓練並把這種專業能力通過AI輻射到整個特殊需要兒童康復行業,受益孩子的數量是不可估量的。」大米和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姜英爽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

大米和小米是一家國內特殊需要兒童康復頭部機構。最近,亞馬遜雲科技(AWS)和大米和小米合作,推出了面向特需兒童康復領域國內首套基於大模型的完整 AI 解決方案,通過「基座大模型+專業知識+康復大數據」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特需兒童評估、康復干預、居家訓練等全場景、全流程智能化的聯合創新。

對於大米和小米而言,這是一次技術升級的創新嘗試,對於亞馬遜雲科技而言,這是在健康領域中國本地化的一次共創探索。

科技助力個性化治療

2024年,亞馬遜雲科技加大了對醫療領域的關注,並組織了網上研討會討論醫療保健組織的數字化轉型。2023年的調查顯示,近70%的受訪者將數字化轉型列為優先事項,以實現運營效率、成本節約和改善患者結果,其中強調了雲計算、電子健康記錄(EHR)和人工智能(AI)在提高效率和患者護理中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大米和小米成爲了與亞馬遜雲科技共創的中國機構之一。近年來,兒童發育障礙的發生率越來越高,2024年《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保守估計,全國0至14歲自閉症兒童約200萬,且每年新增約16萬。而根據中國殘聯官網公佈的 2022 年在冊的康復機構在崗人員是32.7 萬人,與數千萬的特需兒童數量相比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憑藉豐富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服務,以及工程化能力,亞馬遜雲科技賦能大米和小米訓練康復及督導策略模型,從而應用於督導和康復師的日常工作流程中,提高了一線工作效率和干預精度。」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初創及通用業務部總經理倪殿令介紹,藉助AI督導得以從重複性工作中擺脫,思考更有效的解決策略和對康復師的培訓指導,為特需兒童提供更精確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大米和小米從第一家線下中心開業,到2018年開始做線上化,對康復師發出的每一個指令都做了記錄,包括指令發出后,孩子的反應以及反應到什麼程度,需要多少的輔助,以及何時脱離服務進入下一個計劃。有了這些數據的積累和訓練,現在督導僅需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審覈和微調,就可以確認一份涵蓋結果與分析、干預目標、干預計劃等維度的評估報告。「前后只需要不到50分鍾,過去完全依靠人工寫作至少需要3小時。上個月我用這套RICE AI系統輸出了9個孩子的評估報告,很好用,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特殊需要兒童康復機構的督導梁琳婕説。

在亞馬遜雲科技首席技術官劉亞霄看來,這是大模型里CDM拓展定律的體現,而一個模型的表現需要三要素,一個是data science, 就是有好的數據;一個是model ,模型越大,效果越好;還有就是computer算力。

亞馬遜雲科技:要公益,也要商業表現

在今年華盛頓特區舉行的AWS峰會上,亞馬遜雲科技宣佈提供1000萬美元幫助非營利機構利用AWS的力量推進全球兒科和兒童事業。這筆資金將有助於為受到資源限制和樣本量限制的弱勢患者羣體研究的進行。

該計劃將支持由醫院和其他機構組成的聯盟,通過使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更有效地管理數據,研究人員將能夠更好地瞭解疾病的基因構成,從而更快更準確地進行診斷,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個性化治療。

對於亞馬遜雲科技來説,維持住雲計算領域市場領導者地位並不容易。2024年初,亞馬遜將服務器的使用壽命從5年延長到了6年,這一變化將營業利潤率提高了2個百分點。

從2024年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谷歌雲業務,包括基礎設施和軟件訂閲,第三季度同比增長35%,至113.5億美元,高於前一季度的29%。而亞馬遜雲科技增長了19%,達到274.5億美元,這意味着它的規模是谷歌雲的兩倍多,但擴張速度卻是谷歌的一半左右。而微軟來自Azure和其他雲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33%。

今年10月,亞馬遜雲科技宣佈設立首屆「AWS IMAGINE Grant:兒童健康創新」,旨在表彰非營利醫療保健領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先進雲服務推動關鍵兒童健康領域進步的富有遠見的機構。AWS全球公共部門主管Dave Levy曾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支持這些組織,因為它們在亞馬遜雲科技的支持下,在兒童健康、兒科護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大米和小米還在嘗試線上推出針對家庭的居家干預產品,並認為這是更大規模家庭受益的一種可能。「這是接下來我們的另一個方向。在人羣規模上,其實整體的市場規模是千萬級的。但是我們現在服務的家庭佔整個盤子里還比較小,還是一個供不應求的階段。所以現在去測算整個市場空間和市場上限,還是一個比較早的階段。」大小米負責研發的副總裁王佔偉説。

「未來是不是可以進一步用數字化的手段,進一步把它推廣到家庭或者更多的場景,這是我們雙方準備下一步再探討的事情。我們也是一個點一個點做出來,然后快速驗證成功,快速推動。然后馬上再看新的需求是什麼,要提供什麼服務。我們在這個項目里投入,通過兩三周一次迭代,讓這個事情很快能看得到效果,有問題我們就趕緊糾正。」亞馬遜雲科技首席技術官劉亞霄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