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直播間年輕人把縣城女鞋捧成銷冠

2024-11-23 12:29

「一雙miumiu的騎士靴賣2萬,百麗同款只要不到1000元。兩雙鞋放在一起,幾乎看不出差別。」最終,檸萌花了199元買了雙達芙妮的同款騎士靴。

今年雙11前,90后女生檸萌計劃買一雙騎士靴。當她打開天貓,把價格設定為100-300元后,她發現銷量排名靠前的品牌中,有不少熟悉的名字,達芙妮、星期六、百麗、天美意、百思圖……而展示的商品圖片,也讓檸萌看到了不少高奢大牌的影子。

讀懂檸萌購物心意的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推送更為直白,這些國貨品牌們被博主貼上了「miu系樂福鞋」「Prada平替」的標籤。

對於很多80后、90后而言,美邦、森馬、真維斯,百麗、千百度、達芙妮……這些如今被貼上「土味」標籤的品牌,曾經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它們大都起步於縣城,憑藉仿大牌的設計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很快在女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時期,達芙妮在全國最多曾擁有近7000家門店,和百麗、天美意、紅蜻蜓等品牌長期霸佔着各大百貨商場的品牌專櫃。

但因為瘋狂擴張導致庫存積壓、錯失電商良機、打折促銷與輕奢高端路線並行的品牌定位錯亂、設計跟不上年輕人多元化審美等原因,這些老牌國貨品牌逐漸淡出了年輕人視野。

在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年輕人買鞋開始精打細算。「大不大牌不重要,款式百搭,穿着舒適,價格親民纔是關鍵。」95后女生肖瀟的時尚女鞋購買預算在500元內,運動鞋的預算會更高一些,而在她的鞋櫃中,運動鞋和時尚女鞋的佔比大概為4:1。「運動鞋更舒適也更耐穿,但對於時尚女鞋,女生們很容易喜新厭舊,搞不好就在鞋櫃里吃灰。」

縣城女鞋品牌們以更加親民的價格,和超過白牌的品牌信任度,成為年輕人追求性價比的新選擇。字母榜觀察到,這些縣城女鞋品牌的售價大都集中在100-300元左右,其中,售價152元的達芙妮樂福鞋,僅在拼多多就已經拼了3w+。今年雙11,抖音女鞋的銷量排名中,達芙妮、百麗和星期六位列前三位。

如今,在多年被嘲土之后,這些縣城女鞋品牌們紛紛發力,一邊卯足了勁兒打造年輕人想要的高智感,一邊在社交平臺和直播間瘋狂刷存在感,最終重回年輕人鞋櫃。

今年雙11,爲了買雙騎士靴,檸萌先去社交平臺做功課,再去各大電商平臺研究滿減,最后蹲直播間搶福利。雖然過程折騰,但檸萌最終買到了滿足「顯腿細、腳小、個高、不掉筒和舒適」的騎士靴,更重要的是,一雙長筒靴的價格不到200元。而也正是在這一番折騰的過程中,檸萌重新認識了被她遺忘已久的縣城女鞋品牌們。

靠着大牌同款,縣城女鞋活躍在社交平臺上。在小紅書上,「5000元小香平替」「miu系瑪麗珍」等相關筆記中,達芙妮、百麗、卓詩尼、星期六、大東和百思圖等品牌成了常客。評論區中不乏擁躉,「國貨是按照亞洲腳型打版的,更舒服」「CK也經常抄大牌啊,好看好穿纔是硬道理」「這價格還要什麼自行車」……

除此以外,這些縣城女鞋品牌還與眾多明星和KOL合作。作為趙露思的粉絲,檸萌平時很關注偶像的私服穿搭,「趙露思平時的穿搭風格都很甜美,有一次的復古穿搭很吸睛,搭配的過膝靴就是達芙妮的。」當時,檸萌就感覺這個在她眼里過氣的牌子又支稜起來了。

下單前,檸萌決定再去直播間蹲蹲福利。打開抖音,檸萌才知道這些熟悉的縣城品牌們不僅都開了直播,直播的店還不只一家。檸萌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印象中很土的縣城女鞋早已進化成next level,隨着主播過款,肖瀟從一雙雙鞋上看到愛馬仕、香奈兒、Gucci和LV的影子。

最終,檸萌在一家名為「達芙妮某某專賣店」的店鋪直播間,領到了120元的優惠券,以199元的價格拿下了心儀的騎士靴。

正如檸萌所感受到的,直播間已經成為這些縣城女鞋品牌重要陣地。字母榜發現,除了在大促節點走進達人帶貨直播間,縣城女鞋品牌更建立起了龐大的店播矩陣。

以達芙妮為例,根據數據平臺嬋媽媽2023年發佈的《抖音電商女鞋市場洞察》,達芙妮從2021年起以店播和達人播為主,隨后自播帶貨佔據主導地位並延續至今。在自播矩陣上,截止2023年6月,達芙妮共有152個自播賬號,帶貨表現上,整體帶貨力集中在中腰部自播賬號上,肩部賬號達芙妮鞋類奧萊旗艦店帶貨力最強。

消費降級,平替風起。大牌同款、價格實惠、品牌背書、購買方便……buff疊滿的縣城女鞋們正在重獲年輕人喜愛。

最近入秋,95后女生肖瀟發現同事們的通勤鞋越來越大牌,從經典的Miu Miu瑪麗珍鞋到BV的煙筒靴應有盡有。詢問之下,肖瀟才知道這些都是同事們淘來的平替,從外觀上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以Miu Miu的經典款瑪麗珍鞋為例,黑白配色加上珍珠和金屬鏈條,幾乎是一比一複製。

「十分之一的價格就能擁有大牌同款,且質量和舒適度都不差,為什麼不呢?」點開熱心同事發來的鏈接,肖瀟也以不到300元的價格擁有了一雙BV同款煙筒靴。

和線上銷售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線下,消費者難覓這些國貨女鞋品牌的蹤跡,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的商圈。

大眾點評顯示,達芙妮在北京僅剩一家門店,且位於百榮批發市場四層,與一眾非知名品牌們擠在一起。但字母榜實地探訪后發現,北京僅有的這一家達芙妮也已經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紅蜻蜓鞋店。該店鋪老闆告訴字母榜,達芙妮是今年8月撤店的,因為自己的門店需要擴張,他就接了過來。

這些國貨女鞋品牌也一度有過輝煌時期。曾幾何時,在很多女生的心目中,高跟鞋是*的成人禮之一,高跟鞋搭配包臀裙的穿搭也一度成為人們對職場OL*形象的想象。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市場迎來了香港兩大鞋業巨頭「BELLE」和「達芙妮」,在年輕人對高跟鞋的追捧下,紅蜻蜓、KISSCAT、星期六等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在那個以百貨作為城市地標的年代,女鞋專櫃也佔據了半壁江山。據統計,當時中國女鞋市場超過40%的銷售額是來自百貨商場的。

肖瀟清楚地記得自己的*雙高跟鞋就是達芙妮的,「我上大學時,離我們學校最近的商場里就開有一家達芙妮店鋪,當時鞋子的價格是從99元到299元不等,趕上打折的時候,159甚至能帶走兩雙,價格對大學生而言非常友好。」整個大學時期,檸萌沒少跟室友去逛這家店,達芙妮幾乎承包了全寢室女生的鞋。

2010年之后,鞋服行業經歷了粗放式的擴張之后進入調整期。在整個女鞋行業發展近乎停滯的大背景下,傳統品牌自身趨於老化、百貨流量優勢的喪失更加速了傳統女鞋巨頭的衰落。

國貨女性品牌調性不足、產品缺乏設計創新的弱點開始顯露。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很多女性的眼中,這些國貨女鞋變得越來越「土」。

與此同時,不願「服美役」的女生們也開始拋棄高跟鞋。近年來,話題#為什麼女生不穿高跟鞋了#也屢屢登上了微博熱搜。評論區中,「累」和「不舒服」成爲了女生們拋棄高跟鞋的主要原因。

獨立、個性、健康成為當下女性追求的主流,女孩們逐漸意識到,不再需要靠高跟鞋展現所謂的女性魅力和社會價值。隨着消費者審美的多元化,高跟鞋在女性心中的光環逐漸褪去,這也導致女鞋市場受到巨大的衝擊。

在北京一家百思圖女鞋專櫃,細跟鞋被擺在了最邊緣的位置,且主要寥寥幾雙,「現在的主流通勤鞋都以平底和方根為主,細跟鞋的受眾很少,一個月也賣不出去幾雙。」該專櫃銷售表示。

與此同時,隨着電商等發展,傳統百貨業等線下渠道逐漸衰敗,依賴街店百貨的女鞋品受到衝擊。這也直接導致曾經主推高跟鞋的鞋類品牌營收下滑、關店收縮,甚至退市。達芙妮大幅關店,千百度業績下滑,星期六轉型互聯網,曾經的「一代鞋王」百麗國際黯然退市。

面對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變遷,女鞋市場大洗牌,這些縣城女鞋品牌們紛紛開始轉型自救。

除了在產品設計和營銷上更貼近年輕人外,達芙妮開始走輕資產路線,學南極人搞起了貼牌;百麗開啟多品牌戰略,並進行數字化轉型;千百度選擇多元化經營,佈局兒童玩具及教育領域;星期六則轉型佈局直播電商業務。

尤其是線上,縣城女鞋品牌們更是高歌猛進。據祈飛觀察發佈的《抖音2024年行業報告——女鞋行業趨勢洞察》2023年抖音&天貓平臺女鞋市場top20品牌中,出現了達芙妮、千百度、百麗、他她、思加圖、卓詩尼等多個縣城女鞋品牌。

雖然部分縣城女鞋品牌扭虧為盈,但對比起*時期的營收,差距依然不小,更有不少品牌或仍在虧損,或扛着不小的債務壓力。

顯然,僅靠大牌同款和線上發力,這些縣城女鞋品牌仍舊難以重回*。一方面,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單一渠道都很難滿足用户的體驗需求,縣城女鞋們仍需收復線下失地。

「線下門店也相當於品牌廣告,大學時期之所以女生都買達芙妮也是因為門店多。」在肖瀟看來,買衣服鞋子還是要看上身效果,「如果可以到門店試下再下單購買,對我而言,會大大減少退換貨的頻率。」

另一方面,大牌平替在討好一部分年輕人的同時,也會勸退另一部分,而且長此以往也會傷害品牌價值。

在這些縣城女鞋大牌平替的種草貼下,也有不少吐槽「仿大牌,穿出去尷尬」的聲音。另外,曾一度困擾這些縣城女鞋們的庫存問題也仍在,為去庫存打折促銷,雖能一時解決資金周轉,但長期下來必然會影響品牌調性。而「大牌平替」的標籤一旦被貼上,想要撕下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除此以外,質量問題也影響着女鞋們的口碑。在社交平臺和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上,充斥着質量不過關、鞋底開膠或者斷裂、磨腳、售后服務差等評論。在如今這種購物先看評價的線上環境,如何做好品控,成為縣城女鞋們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

對於縣城女鞋品牌們而言,想要重回*,「被年輕人看到」只是*步。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字母榜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