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3 10:16
2024年,A股市場先抑后揚,尤其自9月開始,隨着政策層面持續「吹暖風」,市場情緒顯著回暖。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1日收盤,上證指數今年累計漲幅為13.29%;深證綜指累計漲幅為10.94%;創業板指累計上漲19.80%;北證50指數累計上漲26.19%。
而在2023年此時,各大機構對於2024年的行情預判,顯然與當下大相徑庭。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稱,在A股低迷近三年后,他們的產品對A股的持倉持續下滑,直至今年國慶節前才加倉到相對較高的位置。他認為,當前的市場處於「熊轉牛」階段,未來會出現真正的「牛市」行情。
機構們都如此樂觀嗎?
距離2024年結束還有一個多月,機構們已經開始搶發對2025年A股的展望,拋出各自對新一年市場走勢和投資機會的研判。
中信證券表示,2025年A股將經歷一輪年度級別上漲行情;中金公司認為,A股的2025年是「已過重山」,意味着底部可能已過,2025年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望整體好於2024年,結構性機會進一步增多;浙商證券稱「坐看雲起,勝在今朝」,A股明年可能復刻「快速上漲—震盪整固—再度拉昇」的「牛市」三段式走勢;華安證券認為,A股「試玉滿三,辨纔有期」,市場整體有望呈現震盪中略有抬升的格局。
估值和盈利的雙升預期
2025年A股市場的情緒和走勢如何?多家機構給出了較為樂觀的預測。
開源證券宏觀經濟首席何寧認為,2025年宏觀環境有望寬財政寬貨幣,長期通過提振消費的方式擴大內需,預計股票表現總體好於債券。開源證券策略首席韋冀星表示,展望2025年,「慢牛」進入第二階段,長路漫漫亦燦燦。
從市淨率、市盈率等核心指標來看,華泰證券認為,A股2025年的合理市盈率約為19.4倍,較當前市場有7%的上行空間。此外,若在政策預期改善下,中國資產定價迴歸其淨資產收益率走勢,前向「合理」市淨率(未來12個月股票價格與公司賬面價值的預期比率)或可從當前的1.51倍(折價率9.2%)修復至1.67倍。
華安證券認為,2025年,A股有望在估值抬升與盈利消化之間反覆切換。由於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雙寬松,市場整體有望呈現震盪、略有抬升的格局。若盈利改善顯著,必將迎來戴維斯雙擊(指在熊市中買入低市盈率、低收益的公司,進入牛市行情轉暖之后,在市盈率提高、收益增加時賣出股票)的大「牛市」。
光大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張宇生預計,2025年A股盈利增速將修復至10%以上,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A股指數表現仍然值得期待。
高盛經濟團隊預測,2025年,明晟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將分別上漲15%和13%,主要得益於每股盈利增長和適度的估值增長。高盛預計,2024年出臺的政策引發的資金流調整可能在2025年加速,企業、境內個人投資者、南向資金和政府類投資機構可能會加大股市持倉。
從資金層面來看,今年9月底以來,A股市場交投活躍,9月24日至11月21日的日均交易額過萬億元。中金公司認為,2025年,伴隨國內宏觀層面的不確定性下降、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延續,個人、內外部機構投資者入市有望保持較高積極性,股市資金供給有望相較2024年整體改善。
投資風格或生變
在市場情緒整體回暖的預期下,多家機構認為,2025年A股的市場風格將會發生多個層面的變化。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時,需靈活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及時把握市場風格變化帶來的機會。
中信證券表示,A股當前正站在年度級別馬拉松行情的起跑線上。2025年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資金接力入場將是行情的主驅動,市場風格主導將由個人投資者逐步切換至機構投資者。其中,績優成長、內需消費、併購重組將成為三條重要賽道。
在併購重組方面,中信證券建議投資者聚焦產業整合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兩大方向。此輪併購重組並非只是短期的主題炒作,而是可持續的產業趨勢,但也不會一蹴而就。其看重兩類機會:一是以產業鏈整合、做大做強為導向的產業內併購重組,重點關注電子、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等領域;二是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升級為導向的跨產業併購,重點關注已公告「控制權變更」或實控人有體外資產的企業。
華泰證券認為,2025年上半年,「小盤+紅利」的「啞鈴型」風格將在A股市場佔優;2025年下半年,風格可能切換至大盤成長。2025年有兩條全年投資主線:一是內外需盈利剪刀差的反轉,二是產能周期拐點,分別對應廣義內需鏈、先進製造業的戰略配置機會。
中金公司認為,配置上應該重回景氣視野,重回賽道佈局。隨着更多行業自發收縮供給疊加政策支持,明年基本面預期改善領域有望增加。其關注四條主線:景氣成長、韌性外需、新型紅利、政策支持。
光大證券認為,要注意盈利修復及高風險偏好雙主線。從歷史情況來看,無論市場上漲動力來自盈利改善還是預期好轉,盈利通常是行業選擇的重要因素。除盈利外,風險偏好高低對於行業表現也具有影響,尤其對於預期改善驅動的市場。其預計2025年市場風格將在均衡與成長間擺動。
具體到行業層面,光大證券在盈利修復主線方面重點關注內需偏消費方向,如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社會服務等;在高風險偏好品種主線關注高貝塔行業補漲(醫藥、餐飲、基礎化工、有色等)、高盈利預期行業(TMT、軍工等)及主題投資(政策支持類主題,如併購重組、市值管理;科技類主題,如AI產業鏈、自主可控)三大方向。
增長驅動力重回基本面
自9月24日市場行情轉頭向上以來,A股走勢和經濟基本面的關係備受關注。
「展望2025年,仍需正視宏觀範式轉變對經濟基本面的挑戰,但市場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現,會否實現趨勢反轉取決於政策能否最終扭轉低通脹環境、改善投資者預期。」中金公司認為,2024年市場驅動力主要體現為估值修復,2025年能否由估值驅動成功切換至基本面驅動至關重要。
近期,多家機構公佈了對2025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測:高盛、瑞銀預計GDP增速為4.5%;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預計GDP的增長目標有望定在5%左右;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則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預計呈現「U」型,GDP實現5%左右增長。
梁中華表示,展望2025年,宏觀環境複雜多變,尤其是外部不確定因素或仍較大。面對壓力,預計國內政策會繼續迎難而上,積極發力。我國中長期經濟有很大潛力,但短期需要提振需求。
華安證券測算,GDP增速達到5%左右需要2.6萬億元—2.8萬億元財政增量作支撐,還需關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方向與規模。因此,華安證券認為,2025年財政政策將持續加碼,狹義口徑新增規模預計不低於2萬億元,需要關注廣義口徑和財政發力方向的新變化。
華泰證券認為,當前市場在等待國內財政(影響信用周期及遠期庫存周期)、美國大選(影響美元周期)、供改成效、地產走勢等謎底揭曉。在基準情形下,當前至2025年上半年,美國「順周期式」寬財政預期或為美元帶來上行風險,A股絕對估值或有「顛簸」。
中金公司認為,從時間節點來看,2024年12月與2025年3月或將是市場行情演繹的重要時間節點。預計今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部署2025年的經濟工作,這是年末第一個值得關注的時間節點。此外,明年3月前后市場將進入數據驗證期,3月全國「兩會」確定的全年經濟目標對市場而言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