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1 22:32
來源 財聯社
財聯社11月21日訊(記者 陳抗 肖良華 齊莊) 漲停、漲停、再漲停;一家、一家、又一家……近期,A股市場上,重組盛宴備受資金追捧,連續漲停甚至短期翻倍案例屢屢驚艷全場。但在聚光燈點亮前夕,佳餚正要出鍋之際,卻有一類神祕資金提前坐進了VIP包間,靜靜等待着饕餮盛宴的開啟。
僅在近半個月時間,先后已有陽谷華泰(300121.SZ)、世茂能源(605028.SH)、佛塑科技(000973.SZ)等重組股出現相同一幕:停牌籌劃重組前,冠以QFII名稱的資金「壓哨」進場,有的還會結隊集羣出現;股票復牌后,無論重組是終止還是如期推進,股價均有連續漲停。
例如,10月31日現身佛塑科技股東榜的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國際、摩根大通證券;11月8日又集體現身於世茂能源的股東榜,另有瑞士銀行「加盟」;此前的10月24日,摩根士丹利國際還曾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躋身陽谷華泰的股東榜,趕在重組停牌前入場。
再向前溯,今年三季度,凱瑞德(維權)(002072.SZ)、國中水務(600187.SH)等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的重組股也都出現QFII齊聚的現象,且均為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國際、摩根大通證券、巴克萊銀行等4家QFII列隊式出現。
以上現象,究竟是單純巧合還是另有內幕?尚待監管部門對這些QFII的交易行為、背后資金作進一步的還原和穿透,但有一點已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國中水務、凱瑞德、佛塑科技、世茂能源、陽谷華泰等,均在公告重組或宣佈停牌的前一天漲停或大漲,異動明顯!
巧合:國際大牌機構「提前」齊聚小市值重組股
11月21日收盤價9.19元/股,漲停封單超60萬手,買二、買三分別掛單9999手、999手。這一連串或為巧合、或是人為的數字所標註的,是佛塑科技公告重組復牌后的第五個一字板。
相比擬購標的鋰電隔膜企業金力股份100%股權,佛塑科技11月15日復牌時一併公告的截至10月31日,即停牌前一個交易日的十大股東榜單似乎並未引起市場太多關注。但其中卻大有乾坤:摩根大通證券、摩根士丹利國際、高盛公司等三大國際知名機構旗下QFII新進流通股東榜,而此前的9月30日(三季報)榜單里,除控股股東廣東廣新控股,以及中央匯金外,剩余8席還都是自然人。
且就在10月31日,在當天大盤無大波動的情況下,佛塑科技股價提前啟動並漲停,資金趕在停牌前搶籌的態勢明顯。
如果説多家QFII在佛塑科技重組啟動前夕組團押寶只是巧合,那世茂能源、凱瑞德、國中水務等多隻重組股也出現近乎相同的「巧合」,恐怕就不能再以巧合來解釋了。
最近案例是世茂能源,公司11月11日停牌,當晚公告擬發行股份收購詹鼎科技近60%股權,意圖跨界進入半導體材料領域。至14日晚間,公司公告終止籌劃此次重組,並披露了停盤前一個交易日,即11月8日的股東榜:較9月30日(三季報)榜單新進了4家QFII,依次是摩根士丹利國際、瑞士銀行、摩根大通證券、高盛公司。其中,瑞士銀行、高盛公司近一年內雖也曾現身世茂能源股東榜,但相比之前的持股規模,其在11月8日股東榜上持股量均有成倍提升,顯示近期作了大舉增持。
此外,世茂能源雖終止籌劃重組,但其復牌后僅有一個一字跌停,復牌第二個交易日即走出地天板,而后又再封了兩個漲停。
在此之前,還有凱瑞德、國中水務的案例。兩公司均在三季度公告重組,但未涉及停牌因此沒有臨時披露股東榜。不過,從半年報、三季報股東榜中,依然可以看到QFII席位的集中出現。
其中,國中水務半年報股東榜新進3家QFII:摩根大通證券、瑞士銀行、高盛公司。至三季報,僅瑞士銀行從股東榜退出,但高盛公司有大幅加倉,並新進摩根士丹利國際、巴克萊銀行兩家QFII。
凱瑞德的三季報與國中水務相似,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國際、摩根大通證券、巴克萊銀行排着「復刻」般的先后隊列。其中,摩根士丹利國際、巴克萊銀行同樣為新進上榜,高盛公司也有大舉加倉動作。
目前,雖然凱瑞德的重組已終止、國中水務併購匯源果汁也有極大不確定性,但二者股價走勢還相對較強。
上述案例中,4家上市公司在重組公告前市值均不到50億元,其中凱瑞德、國中水務問題纏身,且當時市值僅處於10億-20億元區間。它們能「提前」得到一眾QFII垂青,頗令人難解。
作為對照,財聯社記者以Choice數據為基礎進行統計,在三季報流通股股東榜中:同時出現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國際、摩根大通證券這3家QFII的上市公司僅有25家;再加上瑞士銀行,出現上述4家QFII的公司為12家;進一步加上巴克萊銀行,股東榜集齊5家QFII的公司數量是9家。
對比A股5000多家公司的龐大基數可見,上述QFII集中現身股東榜本就是小概率事件,而其又「恰好」提前押中多隻重組股,這真的只是巧合嗎?
疑點:QFII「搶籌」股價「搶跑」多次同步出現
「QFII等外資通常喜歡中大市值的白馬股,很少買50億元市值以下的小盤股。」一家頭部公募基金的內部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QFII可能比北向資金更保守一些,更喜歡買行業頭部企業的股票,而這些案例多為中小市值公司,按理説外資是不會青睞的。」
對於如此精準的提前佈局,且是以外資身份,該人士分析認為:不排除背后資金提前獲悉相關消息的可能。
「精準性」方面,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期的一個典型案例:陽谷華泰10月25日起停牌籌劃重組,而該公司披露的截至24日的股東榜顯示,摩根士丹利國際新進,持有近200萬股;此前,陽谷華泰因回購事項,剛剛披露了截至22日的股東榜,並無一家QFII上榜。這説明,摩根士丹利國際在23日、24日兩天內展開搶籌,並於停牌前夕「成功」躋身公司股東榜。
同步地,陽谷華泰股價在10月23日、24日也有異動,兩日累計漲幅近10%,同期創業板指累計下跌1.89%。
至11月1日,陽谷華泰帶着擬購買波米科技100%股份,跨界進入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重組計劃復牌,股價走出兩個一字板。
類似情況還有至正股份(603991.SH),公司10月11日起停牌,此前於9月30日(三季報)新進股東榜的摩根士丹利國際(還是它),在10月8日、9日、10日又加倉逾13萬股。這3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累計上漲近28%,而當時正值大盤國慶節后高開回調,個股普跌之際。
至正股份於10月24日復牌,擬重組收購半導體引線框架業務,復牌后收穫4個一字漲停。
再看前文所述案例,財聯社記者發現,國中水務(7月22日)、凱瑞德(8月5日)均以漲停報收,當晚即公告重組事項。彼時,財聯社還曾刊文質疑:
《公告重組前「先行」漲停 國中水務「喝下」匯源果汁|速讀公告》
、《內幕交易不裝了?市場大跌它漲停 當晚公告重大重組|速讀公告》。
而佛塑科技、世茂能源也是在籌劃重組停牌前一天漲停或大漲。
由此看來,QFII壓哨般的提前「搶籌」與重組股卡點式的股價「搶跑」似乎已經形成了某種「匹配關聯」,這難道又僅僅是巧合嗎?
就這些疑問,財聯社記者還採訪了一家前述案例公司的董事長,對方答覆道:「不知道,我頭一回聽説有這種事情。」
業內:資金「精準潛伏」或有逃避監管之嫌
對於重組公告前的明顯異動,部分投資者依然保持了警覺。「可能有資金提前知道消息了,現在買進大概率會被割韭菜。」在前述幾家公司的股吧論壇里,這樣的留言並不鮮見。
再看陽谷華泰、至正股份的走勢,前者已大幅回調,一度跌至復牌后首板價格以下;后者開板后則更是一路下挫,目前股價回落到了停牌前的水平。
上海的一位投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從盤面看,佛塑科技、世茂能源等公司在停牌前成交量急劇放大,有的甚至漲停后就立即停牌,重組消息有很大的泄露嫌疑。
「以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雙方達成意向后會立即停牌,審計、資產評估等事項在停牌期間進行,消息泄露的窗口期較短。現在規則修改,停牌時間不能太長,通常一兩周后復牌,因此,重組雙方很多重要事項需在停牌前商定,接觸相關信息的人和時間大幅增加和增長,信息封控難度加大。」該人士告訴記者。
這位投行人士進一步表示,外資(QFII)在停牌前精準進駐,也不排除特定資金借用外資通道進行潛伏的可能,這樣操作相對較為隱蔽,不容易被發現,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出於逃避監管的目的。
「(套用QFII馬甲)理論上是有可能的,不過現在如果(監管)真追查下去,資金來源是能查出來的。」前述公募基金人士如此認為。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此前的監管罰單中,對QFII的「類通道」操作,實際已有蛛絲馬跡顯露。例如,一份落款時間為2023年4月7日的交易所通報批評處分文件中,摩根大通證券便因在2021年8月疑似進行大宗交易 「(T+1)過橋減持」違反相關規定而被處分。
此前,在2022年底,交易所還曾就此事發布《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送達公告,其中專門提到「因無法與你公司取得聯繫,本所現以公告形式向你公司告知擬作出紀律處分的相關事宜。」
對於QFII的監管,《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早有明文規定:合格境外投資者應當建立並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和合規管理制度,確保投資運作、資金管理等行為符合境內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合格境外投資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有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附註:文中QFII機構中英文名稱對照
UBS AG(瑞士銀行)
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Goldman, Sachs & Co. LLC(高盛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Barclays Bank PLC(巴克萊銀行)
J.P.Morgan Securities PLC-自有資金(摩根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
(財聯社記者 陳抗 肖良華 齊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