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紀要】英偉達公司2025Q3業績電話會

2024-11-22 06:30

更多大會中您關心的問題,可以通過Gangtise投研終端,在會議功能下搜索🔍 英偉達公司(NVDA.US)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 ,在 頁面右側的【AI問答】小功能中提問。

+

AI速記

一、業績總體情況

  • 季度業績創新高:第三季度又是一個創紀錄的季度,公司持續實現令人驚歎的增長。

  • 增長動力持續:整體業務在多個方面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各業務板塊協同作用推動業績增長。

二、數據中心業務

  • 營收大幅增長:數據中心業務營收達351億美元,環比增長17%,同比增長94%,遠超預期的325億美元,各市場平臺均有強勁的環比和同比增長。

  • 產品表現卓越:H200銷售顯著增長,達到數十億美元的規模,是公司歷史上產品增速最快的。其性能提升顯著,能提升推理性能達2倍,改善PTO卡服務,約佔數據中心銷售額的一半,營收同比增長超2倍。

  • 客户部署積極:雲服務提供商(CSP)部署H200基礎設施和高速網絡,規模達數萬個DPU以拓展業務,滿足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不斷增長的需求。

  • 軟件優化顯著:英偉達軟件算法的快速進步使Hopper的吞吐量在一年內提高了5倍,首次獲得令牌的時間縮短了5倍,即將發佈的英偉達MEN將使Hopper的推理性能再提高2.4倍。

  • Blackwell發展迅猛:Blackwell已全面投產,第三季度向客户提供了13,000個GPU樣本,包括首批Blackwell DGX工程樣本。其需求驚人,各大合作伙伴正在努力將其引入數據中心,甲骨文宣佈了可擴展至131,000個Blackwell GPU的人工智能雲計算集羣。

三、地區業務情況

  • 中國市場情況:從地理區域來看,在中國數據中心營收環比增長,這得益於向合規行業的產品出口,但佔數據中心總營收的比例仍遠低於出口管制前的水平,預計未來中國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公司將繼續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服務客户。

  • 印度市場發展:印度的雲服務提供商正在構建可容納數萬個英偉GPU的人工智能工廠,到年底英偉達GPU在印度的部署將增長近10倍,Infosys等公司正在採用英偉達人工智能企業平臺並培訓大量開發者和顧問。

  • 日本市場合作:在日本,軟銀正在構建國內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還與英偉達合作將電信網絡轉變為分佈式人工智能網絡;其他公司如富士通等正在採用英偉達人工智能企業平臺,大型諮詢公司將幫助把英偉達技術引入日本各行業。

四、其他業務板塊

  • 網絡業務:網絡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0%,部分業務如無限和以太網交換機、智能網絡和Bluefield DPU等有環比營收增長,但整體網絡業務營收環比下降,不過需求強勁且在增長,預計第四季度環比增長。

  • 遊戲業務:遊戲業務第三季度表現出色,筆記本、控制檯和臺式機營收均環比增長,RTX需求受返校季銷售推動,渠道庫存健康,即將推出新的G Force RTX A IPC,有望在假日季進一步推動業務發展。

  • 專業圖形業務:英偉達RTX工作站營收4.86億美元,環比增長7%,同比增長17%,繼續成為專業圖形、設計和工程相關工作負載的首選,人工智能也成為新的需求驅動力

  • 汽車業務:汽車業務營收達4.4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環比增長30%,同比增長72%,英偉達Orin等自動駕駛品牌推動了強勁增長。

五、財務狀況

  • 毛利率情況:GAAP毛利率為74.6%,非GAAP毛利率為75%,環比下降,主要是由於數據中心內H100系統向更復雜、成本更高的系統轉變

  • 運營費用變化:GAAP和非GAAP運營費用環比增長9%,原因是計算基礎設施和工程開發成本增加以及新產品推出。

  • 股東回報情況:第三季度以股票回購和現金股息的形式向股東返還了112億美元。

六、第四季度展望

  • 營收預期:總營收預計為375億美元±2%,這包含了對Hopper架構的持續需求以及Blackwell產品的初步量產。

  • 利潤率預期:隨着Blackwell的量產,預計利潤率將適度降至70%出頭,完全量產后預計在70% - 75%之間;GAAP和非GAAP運營費用預計分別約為48億美元和34億美元。

  • 其他收支預期:其他收入和支出預計為約4億美元的收入(不包括非關聯投資的收益和損失);GAAP和非GAAP税率預計為16.5%±1%(不包括任何離散項目)。

七、投資者問答

  • 模型縮放相關:基礎模型的預訓練縮放仍然在持續,同時還發現了后訓練縮放(如強化學習、人工智能反饋等)和推理時間縮放等方式,這些都推動了對英偉達基礎設施的需求。

  • Blackwell執行情況:Blackwell生產進展順利,本季度交付量將超過此前估計,雖然需求超過供應,但供應鏈團隊正在努力增加供應;英偉達有信心按照年度路線圖執行,這有助於提高平臺性能、降低人工智能成本併爲客户創造更多收益。

  • Blackwell營收與毛利率:隨着Blackwell的量產,初期毛利率可能處於70%出頭(如71 - 72.5%左右),之后有望快速提升到70% - 75%之間;Hopper需求將持續到明年,Blackwell的出貨量將逐季增加。

  • 推理市場情況:推理市場增長潛力巨大,英偉達希望看到每個公司都能在內部進行推理工作,目前推理面臨着準確性、吞吐量和低延迟等多方面的挑戰,但英偉達的架構和生態系統有助於應對這些挑戰並推動創新。

  • 網絡業務情況:網絡業務雖然本季度環比略有下降,但同比增長顯著,公司正在為Blackwell做準備,預計將重回增長軌道,並且在數據中心業務中網絡銷售能力持續增長。

  • 主權人工智能需求:主權人工智能需求仍然保持低兩位數的十億規模,相關業務的發展前景依然良好,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增長機會。

  • 遊戲業務供應:遊戲業務目前面臨供應緊張的情況,主要是忙於提高各類產品的產量以滿足快速的銷售需求,預計新的一年供應將恢復正常。

  • 業務增長預期:目前公司專注於當前季度的業務發展,關於后續業務增長加速情況將在后續季度進一步明確;對於美國政府換屆和中國業務相關的關税等問題,英偉達將遵守規定、支持客户並在市場中競爭。

  • AI生態計算分佈:目前在整個AI生態系統中,預訓練在計算中佔比最大,隨着新技術的發展,預訓練、后訓練和推理時間縮放都將不斷發展,未來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來推動AI革命。

+

Q&A

Q1: 關於大型語言模型擴展是否停滯有辯論,想問問你的看法,以及在客户處理相關問題時你如何幫助他們,這是否會推動對blackwell更大的需求?

A1: 大型語言模型的基礎模型預訓練擴展仍然在持續進行,這是一種經驗性規律。

在幫助客户處理相關問題方面,英偉達通過多種方式提供支持。例如,在擴展方式上,除了預訓練擴展,還發現了另外兩種擴展方式,一是后訓練擴展,像強化學習、人工智能反饋以及各種形式的合成數據輔助后訓練擴展;二是推理時擴展,如Strawberry Catchy PTO One、Open AIO One等技術。

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得對英偉達基礎設施的需求增大。隨着行業朝着預訓練、后訓練和推理時間擴展的方向發展,從之前一代基礎模型末尾約10萬Hoppers到下一代以10萬Blackwells起步,可以看出這種發展趨勢,於這些原因,對Blackwell的需求確實在增加。

Q2: 我們發現了另外兩種擴展方法,正在學習的是什麼?

A2:我們正在學習的是除了基礎模型預訓練擴展之外的另外兩種擴展方法。一種是后訓練擴展,第一代后訓練是強化學習、人類反饋,現在有強化學習、人工智能反饋以及各種形式的合成數據輔助后訓練擴展。另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展是推理時擴展,例如Strawberry Catchy PTO One、Open AIO One,它們在推理時進行擴展,也就是所謂的測試時擴展,思考時間越長,產生的答案質量越高,並且會考慮像思維鏈、多路徑規劃等各種必要的技術。

我們現在有這三種擴展方式,並且都能看到它們的應用。由於這些擴展方式的存在,對英偉達基礎設施的需求非常大。同時,英偉達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推理平臺,有着龐大的安裝基礎,之前在Hoppers上訓練的模型現在也能在Hoppers上進行推理。隨着向Blackwells轉移用於訓練基礎模型,也留下了龐大的用於推理的基礎設施。

因此,我們看到推理需求上升,推理時擴展增加,人工智能原生公司的數量持續增長,企業對代理人工智能的採用也在增加,需求來自很多不同的方面。

Q3: 能否談談你按時執行(計劃)的能力?是多種組件樹導致(供應問題)嗎?是特定的co off hbm導致供應限制嗎?供應限制是在變好還是變差?

A3:Blackwell的生產正在全力進行,本季度交付的Blackwell數量將超過之前的估計,供應鏈團隊在與供應夥伴合作增加Blackwell產量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並且明年還會繼續努力提高產量。

目前需求超過供應,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初期是預期之中的。Blackwell的需求非常強勁,英偉達的執行情況良好。全球有很多工程正在進行,像戴爾、CoreWeave等正在建立系統,甲骨文、微軟、谷歌等也有相關係統。

英偉達構建全棧基礎設施,但要將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分解並集成到世界各地的定製數據中心架構中,這個集成過程雖然已經進行了幾代,但仍然涉及大量工程。

從供應鏈來看,爲了交付Blackwell系統,構建了七種不同的芯片,有風冷或液冷、不同的連接方式、不同的架構等多種組合,將這些系統集成到世界數據中心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考慮到上季度Blackwell的出貨量為零,本季度以數十億計,這種增長速度是驚人的。

幾乎世界上每家公司都參與到了Blackwell的生產供應鏈中,英偉達有着很棒的合作伙伴,包括臺積電、各種連接器公司、SK海力士、美光、Core、京瓷、富士康等等眾多公司。所以在Blackwell的生產爬坡方面情況良好。關於執行路線圖的能力,英偉達按照年度路線圖執行,並期望繼續執行,這樣做可以提高平臺性能。

一方面,年度路線圖降低了成本,包括訓練、推理和整個人工智能的成本,使其更易獲取;另一方面,在功率受限的數據中心,英偉達產品的每瓦特高性能直接轉化為合作伙伴的最高收入,所以年度節奏對英偉達非常重要,目前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Q4: 能否談談blackwell今年的發展軌跡?是否仍認為blackwell將在4月超過hopper?如果4月是交叉點,是否是毛利率壓力最大的時候,會否在4月就處於70%左右?

A4:Blackwell的發展軌跡是積極向上的,下季度的出貨量會比本季度多,之后的季度也會持續增加出貨量。

關於是否會在4月超過Hoppers,仍然可以這樣認為。在毛利率方面,在Blackwell開始量產的初期,由於多種不同配置和多種芯片推向市場,英偉達會專注於確保客户有最佳體驗,此時毛利率會處於較低水平,預計在70%出頭,如71% - 72.5%左右,也可能更高,這取決於產量爬坡的情況。

隨着時間推移,后續季度的毛利率會開始增長,希望能較快達到75%左右。Hoppers的需求在明年的前幾個季度會持續存在,而Blackwell的出貨量會不斷增加,這是計算領域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開端,一是從在CPU上運行的編碼轉向在GPU上運行的機器學習,二是在這些工作之上創建一種新的人工智能能力,這兩個趨勢預計會持續數年。

Q5: 能否明確英偉達在2025年日曆年下半年能否恢復到70%左右的毛利率?何時會進入消化期?需要多少個季度的出貨量來滿足第一階段?能否持續增長到2026年日曆年?應如何準備應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情況?

A5:關於2025年日曆年下半年能否恢復到70%左右的毛利率,這是一個合理的假設或者目標,但最終取決於產量爬坡的組合情況,不過確實是有可能的。

在消化期方面,在將世界數據中心的萬億美元規模現代化之前,不會出現消化期。目前世界上大多數數據中心是為手動編寫應用程序並在CPU上運行的時代構建的,現在如果有公司要構建新的數據中心,應該為機器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未來而構建。

在未來幾年,一是要將數據中心從編碼轉變為機器學習進行現代化改造,二是要創建生成式人工智能這種新的能力,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隨着時間推移,世界數據中心會不斷增長,例如假設在4年內完成現代化改造,每年增長20 - 30%左右,到2030年達到數萬億美元規模,英偉達要不斷發展以適應這個過程。

關於需要多少個季度的出貨量來滿足第一階段,並沒有明確提及。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英偉達有信心持續增長到2026年日曆年,因為無論是數據中心的現代化改造,還是新的人工智能能力的創建,都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其中,包括各種人工智能原生公司,這是一個平臺轉變帶來的全新機會。

Q6:你説blackwell下季度數據中心總收入必須增長數十億美元,但聽起來blackwell現在應該增長得更多,那hopper在這個座標下是否環比下降?hopper在做什麼?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之間是否有可能增長?

A6: 關於Hoppers是否環比下降,目前Hoppers有着顯著的增長,特別是H200不僅在訂單數量上,而且在客户建立系統的速度方面都增長迅速Hoppers是一款很棒的產品,在本季度(第四季度)會繼續銷售,包括在中國市場的各種配置情況。不過,人們同時也在構建Blackwell系統。

以在第四季度,Hoppers和Blackwell的情況都有發生。至於Hoppers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之間是否有可能增長,是有可能的,但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關於毛利率方面,在Blackwell產量爬坡過程中,英偉達希望在保證產量、提高良率和產品質量的同時,逐步將毛利率提升到75%左右,目前毛利率可能處於71 - 72.5%這個範圍,也可能更高。

Q7: 能否談談在推理市場看到的情況?是否預計在接下來12個月左右的時間框架內推理會超過訓練?

A7:在推理市場方面,英偉達有着積極的期望和願景。希望有一天世界上能有大量的推理應用,每個公司的各個部門如營銷、預測、供應鏈、法律、工程編碼等都能進行推理,並且會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原生初創公司不斷生成標記和人工智能,這涵蓋計算機體驗的各個方面,從使用Outlook到PowerPoint,或者在使用Excel時,以及每次打開PDF文件時都會生成標記。

英偉達也看到了推理增長正在發生,例如像物理人工智能這種新的人工智能類型的出現,它能理解物理世界、結構的意義、預測短期未來等,這激發了許多人工智能原生公司、機器人公司和物理人工智能公司的發展,而英偉達構建的相關技術和平臺就是爲了實現這些人工智能的創建。

然而,推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需要高精度、高吞吐量以及低延迟,而構建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計算機是極其困難的。同時,隨着應用的發展,上下文長度在增長,模型也在變大且多模態,推理涉及的維度數量驚人。

但英偉達的架構生態系統很棒,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創新能夠快速進行,並且可以在各個方向同時創新,還有龐大的安裝基礎,這使得創新成果能夠在全球各個數據中心、邊緣設備和機器人系統中廣泛部署。關於在接下來12個月左右的時間框架內推理是否會超過訓練,目前在整個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中,預訓練仍然佔據絕大部分計算資源,因為后訓練的新技術剛剛上線。

不過,預訓練、后訓練和推理時擴展都在進行,並且由於要儘可能降低所有人的推理成本,所以在預訓練和后訓練中會盡可能做更多的工作。但無論如何,思考和推理是不可避免的,未來預計會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英偉達也會不斷努力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動人工智能革命的發展。

Q8: 當看上個季度結果時,提到網絡業務環比下降約15%但又説看到非常強勁的需求,想知道網絡業務到底發生了什麼,在哪里可能看到了一些限制,以及對Spectrum X達到之前所説數十億美元的速度有多大信心?

A8:在網絡業務方面,從年度增長來看是非常可觀的。自收購Mellanox以來,英偉達的重點一直是在數據中心構建相關業務,網絡業務在其中是非常關鍵的部分。英偉達將網絡業務與數據中心的許多系統一起銷售的能力在持續增長並且表現良好。

上個季度網絡業務環比下降約15%只是一個小的波動,很快就會恢復增長。目前網絡業務正在為Blackwell以及更多系統做準備,這些系統不僅會使用現有的網絡,還會使用將要集成到大型系統中的網絡。

關於對Spectrum X達到之前所説數十億美元規模的速度的信心,雖然沒有明確提及具體的信心程度,但從網絡業務在數據中心業務中的重要性以及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是有着積極的發展態勢的。

Q9:能否提供主權需求(sovereign demand)的最新情況?能否解釋遊戲中的供應限制情況?是否因為將供應轉向數據中心?本季度多快能將供應準備好投入市場?

A9:在主權需求方面,主權人工智能是增長的重要部分,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各個國家構建自己語言和文化的基礎模型,英偉達的主權人工智能業務及其未來的項目管道仍然完好無損無論是在歐洲還是亞太地區,都能看到主權人工智能在區域雲的建立或者人工智能工廠方面的增長機會。

在遊戲供應限制方面,英偉達正在努力提高所有不同產品的產量,目前遊戲供應的情況是銷售速度很快。本季度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儘快將供應準備好投入市場,雖然本季度會比較緊張,但預計到新的日曆年情況會好轉,會回到正軌並擁有更多的供應。

Q10: 對Blackwell的評論是否意味着隨着供應增加會從那里重新加速(因為上半年似乎會有一些追趕)?在那里能有多明確的規定?

A10: 目前英偉達正在專注於當前季度Blackwell的生產和出貨,全球的供應商都在與英偉達無縫合作。

當進入下一個季度時,會對下一季度的產量爬坡情況有更清晰的瞭解。目前還不能非常明確地規定隨着供應增加從Blackwell重新加速的情況,需要按季度逐步推進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Q11: 隨着美國即將發生的政府更迭以及中國的情況,有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關税或者與中國業務有關的任何對話?有沒有感覺到可能會發生或者不會發生什麼?可能還太早,但有沒有什麼想法?

A11: 目前我們專注於本季度的業務,正在努力確保Blackwell產品的供應,全球的供應商都在與我們無縫合作。

關於下一季度的情況,我們會在本季度結束后再做分析。對於美國即將到來的政府更迭,無論新政府做出何種決策,我們都會支持,這是首要任務。之后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一如既往地遵守所有相關規定,全力支持客户,在市場中競爭。至於與中國業務相關的關税等問題,目前還處於按季度推進業務的階段,暫時沒有更多相關對話或者確切的想法。

Q12: 提到了自由訓練、實際語言模型和強化學習,想知道從高層次、典型意義上看,在整個AI生態系統中,比如一個客户或者一個大型企業,預訓練、強化學習和推理分別佔用多少計算資源,對目前的分配情況以及增長重點有什麼看法?

A12:目前在整個AI生態系統中,從高層次、典型意義上看,在預訓練基礎模型方面佔用的計算資源是最多的,因為后訓練相關的新技術纔剛剛上線。

在預訓練和后訓練方面所做的工作都是爲了儘可能降低所有人的推理成本。然而,資源分配是有優先級的,並且總是需要進行即時思考、情境思考和反思。預訓練、后訓練以及推理這三個方面都在擴展,這是非常合理的。在基礎模型領域,現在有了多模態基礎模型,這些基礎模型將要訓練的千萬億字節的視頻數量是驚人的。

在可預見的未來,預訓練、后訓練以及推理都會隨着時間擴展,這也是我們需要越來越多計算資源的原因。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每次以數倍的性能提升來持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動人工智能革命的發展。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文發佈的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版權均屬我司所有,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我司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則即為侵權,我司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具體參見「Gangtise免責聲明」。

(轉自:Gangtise投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