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11-20 22:34
這是《香港一日》的第1875期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今天正式發佈
香港特區政府今天(11月20日)公佈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下稱《發展綱要》),闡述河套香港園區的重點發展方向、策略和目標,提出以2030年和2035年為關鍵節點,有條不紊推進河套香港園區發展。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河套合作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之一,由香港園區和深圳園區共同組成。河套合作區在深圳河兩側構建,包括87公頃的香港園區及300公頃的深圳園區。去年8月,國務院發佈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了河套深圳園區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的三大定位。如今,深港兩園區的《發展綱要》都已出爐,意味着河套合作區「一區兩園」的發展規劃完成整體性「拼圖」,實現戰略協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當天表示,「河套合作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之一。為更好落實國家建設河套合作區的重大戰略部署,特區政府制訂了《發展綱要》,闡明河套香港園區的重點發展方向、策略和目標,從頂層設計引領河套香港園區的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會按照《發展綱要》提出的發展方略,結合‘一國兩制’優勢和‘一河兩岸’地利,全速推動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並協同深圳把河套合作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創新重點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展綱要》明確了河套香港園區的四大發展方向,即「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和「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試驗田」。《發展綱要》提出,至2030年,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有序落成。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新能源科技與先進製造生態圈漸見雛形。與深圳園區基本形成高效創新協同機制,兩地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的效率不斷提升,漸見規模。構建世界級產學研平臺、全球創科人才及資源匯聚點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創新及特專科技企業落户香港的數目持續增加,香港成為全球創科企業的首選集資地之一,為進一步推進河套香港園區全面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發展綱要》指出,到2035年,河套香港園區全面發展格局形成,整體創科生態蓬勃,協同深圳將河套合作區推至國際領先地位,並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成熟的先進製造業體系有機結合,支撐河套香港園區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加速香港的產業發展。園區匯聚一大批海內外頂尖的研發團隊和優秀的創科企業,建設有一批國際頂尖的研發院所和中試基地,承載具規模且國際化的創科社羣。實現創新要素跨境暢通流動,成為國家重要的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劃試驗區和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的試驗田。河套合作區在國際上樹立世界級科技創新樞紐的地位,促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高質量建設。
在回答直新聞駐港記者有關河套深港園區如何協同發展等問題時,香港特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強調,此次《發展綱要》提出的使命之一就是引領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四大發展方向更是需要與河套深圳園區、大灣區城市之間進行緊密協同。孫東介紹,特區政府提出要建立大灣區聯合開發實驗室,預留了很大的空間與大灣區,特別是深圳,進行合作。孫東表示:「香港不可能自己發展,一定是跟深圳、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腹地,包括內地其他地方緊密協調。而且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好的供應鏈和生產設施基礎,未來通過香港‘出海’非常有利,能夠實現一個很好的‘雙向通道’作用。」
在便利深港兩地物資及數據流通方面,《發展綱要》指出,為支持建設世界級產學研平臺,將利用「綠色通道」、「白名單」等機制,通過科技手段,簡化科研物資及設備進出兩地園區的出入境手續等。同時確保用於研究或試驗的內地資源、包括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及臨牀生物樣本等,在安全可控及受監管情況下,跨境到「河套香港園區」內存放、使用及處理。同時,在符合國家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擴大內地科研數據跨境到「河套香港園區」。
在人員跨境通行方面,《發展綱要》指出,要有創新便利通關模式, 容許兩地園區的特定人員便捷過境,從而實現「無感通關」。對此,孫東介紹,這個關口並非對所有人開放,主要針對深港兩個園區的工作人員,並需要進行「預先登記」。《發展綱要》還提到要在河套合作區東西兩側,分別建設跨河人行天橋直接連接兩個園區,便利人員往來。對此特區政府表示,仍有待與深圳方面商討具體細則。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表示,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由原定設計的約54萬平方米,倍增到100萬平方米。第一期第一批次大樓將於今年年底起陸續落成,園區明年將正式進入營運階段,下一步工作將集中招商引資,吸引海內外頂尖企業和人才落户。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表示,對《發展綱要》的發佈表示歡迎,將全力支持並配合園區的發展願景、策略和目標,推動香港加快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指出,《發展綱要》實現了河套作為「特區中的特區」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有望吸引全球頂尖科技企業和人才進駐,推動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
反中亂港分子黎智英今起續審 外交部迴應
反中亂港分子、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控2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及1項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今天(20日)起出庭自辯。
據香港文匯網報道,黎智英在庭上表示,在蔡英文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前,自己曾通過臺灣政治評論人江春男與蔡英文會面數次,得知對方想了解特朗普政府的對臺態度后,便向她介紹了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Jack Keane,還有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
此外,黎智英還承認曾資助了2萬英鎊給一名外國評論員。他供稱,自己與該名外國評論員認識8年,且見過面。此外,黎智英承認了自己曾於2019年赴美,尋求美方及美國政治人物在輿論上的支持,並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和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見面。
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早前被控兩項串謀勾結外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一項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罪。案件由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李素蘭和李運騰審理。其間控方傳召了8名證人,包括5名已認罪的從犯證人,分別為《蘋果日報》前社長張劍虹、副社長陳沛敏、前主筆楊清奇,以及與「港獨」團體SWHK相關的李宇軒和陳梓華。
在今天(2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個別國家關於黎智英案發表相關言論一事提問。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迴應表示,香港是法治社會,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是基本原則,任何人都不能打着自由的旗號從事違法活動並企圖逃脱法律制裁。林劍表示,黎智英是反中亂港事件的主要策劃者和參與者,是反華勢力的代理人和馬前卒。香港特區政府依據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於法有據,於理應當,無可指摘。香港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程序公平公正,庭審公開透明。
林劍稱,中國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借有關司法個案干涉中國內政、抹黑和破壞香港法治。
作者:郭永佶
排版:鄭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