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沉浸式創新互動,雅式CPRJ車用塑料技術論壇燃爆魔都

2024-11-20 16:29

  魚骨式排座、破冰遊戲、小組討論還有拆盲盒!一場「有温度的」連接車用塑料產業鏈論壇——第十三屆CPRJ車用塑料技術論壇暨展示會今日在上海嘉定喜來登酒店順利舉行!

  450+參會、30+主題報告、3大平行分論壇+熱話沙龍、特別環節之《中印報廢汽車與電子廢棄物高價值塑料循環項目》啟動儀式......近60家企業現場展示共探全球化與新能源趨勢下塑料產業新機遇。

一、現場精彩快閃

  近60家企業現場展示,一天逛遍車用上下游產業鏈

  ConnectME線上線下商貿對接活動,接單就在談笑間

  A論壇熱話沙龍

  分享主題:續航升級,新能源三電系統的橡塑材料工藝新突破

  分享嘉賓:

  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極石汽車)材料專家胡宗辰

  江西通達實業有限公司總監葉德智

  武漢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鋰電池隔膜專家馬興玉

  B論壇熱話沙龍

  分享主題:汽車內外飾的綠色美學:材料工藝如何助力顏值與環保雙贏?

  分享嘉賓:

  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材料工程,產品環保及可持續團隊總監&專家孟大海

  博世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模具經理戴先生

  福耀玻璃注塑產品設計部經理謝平生

  C論壇熱話沙龍

  分享主題:續航升級,新能源三電系統的橡塑材料工藝新突破

  分享嘉賓:

  吉利控股集團中央研究院整車性能及測試中心可持續發展部主任工程師劉振華

  敏實集團材料研發中心技術專家胡益男

  大陸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汽車質量部產品環保經理顧奕帆

温馨提醒

  11月15日上午,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以下活動

  活動一:技術對接交流會

  08:45-09:30博世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09:30-10:30上海瑞爾實業有限公司

  活動二:參觀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08:00:論壇酒店大堂集合

  08:15:乘坐大巴車前往參觀

  11:30:返回酒店

  請已成功報名上述活動的參會代表準時出席。

二、大咖分享,行業趨勢總結

  2024年,汽車行業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向左,價格戰愈演愈烈,車企增收不增利;

  向右,出海潮洶涌澎湃,不平等關税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汽車出口難度倍增。

  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中國汽車行業都在積極探索轉型與升級的道路,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全球市場環境。

  在今天論壇現場,無論是嘉賓發言還是互動交流環節,我們都感受到車用塑料產業鏈尋求破局的決心,也看到了車用塑料在應用探索、材料和成型方案的迭代創新。

汽車出海挑戰與機遇同在

  雅式集團雅式出版有限公司副項目總監葉扉鸞在致辭中指出以中國汽車行業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正以蓬勃之勢崛起,出海步伐堅定而有力,宣告着中國製造邁入一個嶄新的「大航海時代」。這一嶄新的時代不僅藴含着無限的機遇,也伴隨着前所有未有的挑戰。

  上海市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祕書長樊澤芳致歡迎辭指出當前汽車行業發展呈現兩面性發展態勢,一方面是產銷形勢一片向好,汽車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和三智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產業創新加速,另一方面汽車行業也面臨內卷加劇、出口歐美被加徵關税等諸多挑戰。上海市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圍繞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轉型、智能製造等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垂直領域推進工作,助力汽車零部件行業穩步發展。

  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出海顧問王太英在分析中國汽車出海走勢時指出,2023年,中國汽車出海的主力區域是歐洲(佔37%),其次是亞洲其他區域,尤其是俄羅斯,佔出口總量17%,10個國家實現翻倍式增長,潛力巨大。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車及零部件)將成為中國汽車出海的重要載體和前沿窗口。

  寧波奧雲德電器有限公司創新和新業務開發副總經理朱明星在分享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化現狀和趨勢時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走向全球化,既可利用本土化研發帶來經濟效益,又可讓產品經過全球的錘鍊,適應不同國家的要求和規則后,質量全方位提升。

環保法規收緊,低碳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在本次論壇現場,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攜手眾多汽車與塑料回收產業的行業先鋒,正式啟動「中印報廢汽車與電子廢棄物高價值塑料循環項目」的中國部分。以聚碳酸酯(PC)為切入點,中國區將示範報廢汽車車燈部分的精細拆解,並探索PC在車到車級別中的循環再生。印度區將着眼於電子廢棄物中PC部件的精細拆解並嘗試將其重新用於電子電器的生產。

  該項目中國部分的啟動標誌着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實踐,旨在通過跨區域、跨行業的產業鏈合作與系統性解決方案提升報廢車輛中高價值塑料的循環,助力汽車行業實現綠色轉型。合作方包括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格林美(武漢)城市礦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PCR領軍企業上海奧塞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國高品質聚合物材料製造商科思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德國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T?V萊茵技術監督服務(廣東)有限公司。

  「雅式橡塑網」作為本次項目的合作媒體,將全程跟進該項目進展報道。

  《中印報廢汽車與電子廢棄物高價值塑料循環項目》的小組成員就車到車的循環利用進行了討論分享   《中印報廢汽車與電子廢棄物高價值塑料循環項目》的小組成員就車到車的循環利用進行了討論分享

  上海奧塞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USELL總裁夏文君博士指出當前受歐盟碳關税、全球再生塑料政策驅動,PCR應用迫在眉睫。奧賽爾提供多種再生聚碳酸酯材料解決方案,實現從回收、分選、粉碎、清洗到造粒的全鏈追溯,助力汽車回收料在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高值化應用。

  蔚來汽車公共事務總監賈紅介紹蔚來可持續前沿技術體驗。如蔚來自研高端座椅平臺採用10層舒適結構設計,其中採用了雙硬度MDI發泡海綿層、親膚Nappa真皮層等;蔚來全球首款一體式殼體同軸感應電驅系統,採用鑄鋁轉子、包絡架構以及集成式硅基電機控制器等,實現高速運轉。此外蔚來還通過高分子複合材料以及齒形齒向精密設計,實現極致的NVH品質。

  延鋒國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王晶博士介紹了延鋒汽車內外飾非金屬材料低碳應用。如採用植物纖維改性PP材料(15%填充)注塑的汽車門板,可實現製件7%減重減碳20%;回收碳纖增強PP&PA改性材料應用於高強度注塑件,如CCB、尾門結構骨架以及生物基聚氨酯泡沫用於儀表板的製造以降低碳值等。

  羅斯蒂精密製造(蘇州)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經理朱陸軍介紹了ROSTI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汽車領域的佈局。ROSTI目前主要通過綠色樹脂、輕量化和可回收設計、廢料回收利用以及可持續運營等來實現低碳發展。ROSTI還通過熱昇華裝飾和RHCM技術實現免噴漆、免噴塗處理。據介紹,與傳統注塑成型的塗漆零件相比,使用RHCM技術可將碳排放減少40%以上;如將RHCM技術與再生樹脂結合,碳排放可以達到80%以上。

  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車身部非金屬材料高級工程師邵方方通過材料管控體系、材料可持續應用策略多個維度,結合再生料、前端模塊、塑料尾門、中冷器系統、電池托盤等具體案例,探討了汽車非金屬材料可持續應用選擇。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材料部高級主任滕騰分享了汽車內外飾用低碳環保材料,指出國家戰略、法規政策等頂端需求是新材料應用的源泉和引領,用户使用場景是新材料應用的落腳點和着力點,未來非金屬材料在汽車上的應用比例將逐步增加到20%-25%,這些材料將有助於打造健康、低碳環保、輕量化、智能和舒適可靠的汽車內外飾,提升用户體驗。

  杭州艾科森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明對歐盟汽車環保政策、新電池法碳足跡合規和歐盟反補貼關税進展進行分析,指出碳的核心是認可和批准,碳計算方法、碳覈驗機構、數據採集、數據合規等均需獲得歐盟的認可,且對於減排認證追究造假者,將被處以重罰。

非金屬材料助力新能源汽車加速電氣化、輕量化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指出電動化發展趨勢方面,開發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高安全、低成本的正極材料對純電動汽車至關重要。為提高電機功率密度,高轉速電機快速發展普及;Si-IGBT仍是主流應用,比亞迪引領功率半導體加速國產化替代。

  武漢惠強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江輝博士分享了隔膜輕薄化面臨的挑戰。當前鋰電池隔膜正朝着輕薄化、高孔低透、零缺陷高耐熱耐針刺和拉伸以及免塗布等趨勢發展。基膜輕薄化在電池端遇到的挑戰則體現在低孔高透、保液能力變差、靜置時間邊長、電芯自放電、高壓擊穿以及熱收縮等。

  STAR PLASTICS商務總監高雲熙對歐盟、美國及日本地區有關PFAS監管的法規以及PFAS的特點及危害進行了梳理總結,並分享了STAR PLASTICS已推出的PFAS Free的再生PC及PC/ABS材料解決方案,該材料均能滿足電子及汽車行業的性能要求。

  道默化學銷售總監張國輝介紹了Technyl?高性能材料在新能源汽車有關熱管理、輕量化、電氣化、低碳可持續以及燃料電池方面的創新應用。如冷卻系統Technyl?解決方案具備優異的介電冷卻油和製冷劑的耐受性,提升汽車熱管理性能。Technyl?SHAPEZz則可滿足不同壓力需求的空調管和水管解決方案。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藍先結合上汽通用五菱車身輕量化技術路線,分享了複合材料充電口門與車身集成開發以及鋁合金前防撞梁開發、鋁合金前防撞梁、石墨烯微片EPP材料和採用聚丙烯複合材料取代鈑金,實現前端模塊、蓄電池托盤、發罩和左右翼子板減重等輕量化案例。

  埃萬特集團市場經理葛順介紹了埃萬特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材料方案。OnFlex?TPE定製配方硬度可達Shore 60A,與PA12實現良好的粘接性能與壓縮永久變形性能,適用於新能源電池包冷卻管接頭。埃萬特還通過8種方式幫助客户達成可持續目標。

  科慕公司亞太區技術服務經理何彥禎介紹了科慕高性能材料(PTFE、PFA、FKM、PEP、PFPE、HFCs、HFO)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在燃油車方面,科慕的產品可用於電氣系統、線纜和半導體、發動機與動力系統、底盤、變速器與傳動軸以及燃油系統等。在電動車,科慕的產品可用於鋰電池、電器系統、電線、電纜和逆變器、電池充電和電機、電橋等。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高級工程師肖永聰介紹了萬華化學光學級聚碳酸酯在汽車照明、數字格柵和高端鏡頭的應用,這些材料結合數字格柵、噴漆鐳雕和surface-form PRO等工藝,可實現增質提效。未來萬華化學將推出高折射PC/COC/COP組合材料解決方案。

一體化、集成化設計趨勢明顯

  北汽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俊賢指出隨着產品智能化升級,汽車產品體驗呈消費品和工業品分化。汽車座艙的整體設計呈現單一場景的「深度化定製」,為一個場景造一款車;座艙設計體驗升格;外觀個性化,內飾「同質化」以及功能體驗向消費級迭代,功能迴歸本源物品體驗的趨勢。

  勞士領汽車配件(崑山)有限公司亞洲區產品經理徐章九分享了電動化發展趨勢及對汽車內外飾的影響。他指出智能電動汽車=消費電子工業+汽車工業,空氣動力學設計成為提升續航里程和駕駛性能的關鍵措施。主動式進氣格柵作為空氣動力學設計的關鍵呈現部件,正朝着從單一的功能性到功能性和外觀集成的方向發展。隨着汽車電動化趨勢加強,智能內外飾產品將迎來更多增長空間。

  馬勒汽車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劉先傑介紹了逆變器的冷卻原理和輕量化解決方案。塑料冷卻水套正朝着小型化、輕量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塑料冷卻水套一般採用PPS+GF30材料,該材料具有低吸水性/高體積電阻率、高韌性等級和較好的焊接特性,助力該水套實現減重35%,一體成型使得該水套實現系統零件數量減少40%,並且無后加工工序,提升整體制造效率。

  曼胡默爾濾清器(上海)有限公司新能源技術中心經理吳斌介紹了曼胡默爾在智能座艙中創新產品。如其CAF空氣過濾濾芯通過顆粒過濾濾芯、多重過濾濾芯、抗菌濾芯、納米濾芯和HEPA濾芯來實現汽車座艙內空氣的高品質過濾。

自動化、智能化工藝提升效率

  力勁塑機智造有限公司工程師熊少章介紹了汽車保險槓注塑成型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力勁FORZA-III兩板式注塑機集成磁力模板、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實現換模自動化、信息化、自動化生產,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產品重量重複精度≤ 0.3%。

  上海瑞爾實業有限公司內控戴士平介紹了車用注塑件設計,分析了公差與配合、材料知識學、模具設計、工藝知識和加工設備等具體環節對於注塑件品質的影響。她表示成本和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其次纔是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設計基準、加工基準、裝配基準應保持一致,以減少累積誤差。

  摩丹智能製造(太倉)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許明賢分享了摩丹迅捷系列產品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迅捷作為摩丹開發的高科技子品牌,通過新型數字化技術優化過程控制來提高能效。其搭配IE3風機大約可節省10%的能源,雙分子篩桶的設計可使用更少的能耗並提供更低的露點。它還通過減少再生加熱器日均使用時間和乾燥桶加熱器耗能來實現節能。

  奇石樂精密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奇石樂注塑應用華東區客户經理張奕介紹瞭如何通過模腔壓力傳感器來實現生產質量效率及成本節約,並結合傳感器測量技術、注塑過程監測與控制系統、投資回報率ROI、注塑工業互聯網方案進行探討分析。

  天津戴瑞米克隔板有限公司生產工程師金震分析了烘乾機工作載荷原理和優化邏輯,並結合車用塑料製品在注塑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銀絲問題、尺寸失效等進行深入探討。

三、車用塑料產業鏈一站式展示

  除了精彩的主題演講,現場還有近60家企業展示有關車用塑料創新解決方案,覆蓋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熱塑性彈性體、複合材料、氟塑料、再生塑料、硅酮母粒、成核劑、密封件、注塑製品、注塑機、擠出機、模具、熱流道、實驗檢測機、壓力傳感器、乾燥混配送料系統、自動化、混料機、模温機、激光焊接、鋼材等品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