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數據+智能化挑戰下,Keep如何重塑商業想象力?

2024-11-20 14:01

2024年10月,華為正式發佈原生鴻蒙操作系統,首次將人工智能(AI)與終端操作系統深度融合,將AI能力融入到各子系統中。而第三方應用低至一行代碼即可輕松調取AI控件,也再次説明各類應用的共同開發適配纔是操作系統生態加速發展的支撐。

余承東在致辭中強調「只靠華為,是做不成鴻蒙的」,隨即在演講PPT中演示了許多HarmonyOS NEXT在應用端的交互場景,展示各類應用在鴻蒙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持下的全新體驗,其中就包括運動科技平臺Keep。

顯然,在運動健康生態里,Keep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能結合用户實際應用場景、調用端側 AI 能力實現效果的平臺。

實際上,Keep早在2018年就意識到自己作為線上運動健身領域的頭部應用其在AI應用方面的優勢和先機,開始積極佈局AI、大數據分析。目前,Keep已形成了數據分析與評估、用户交互和生成式AI分別賦能前中后臺產品的AI全圖景。

「鴻蒙之夜」之后的10月23日、24日,Keep(03650)港股走勢連續兩日攀升,股價累計上漲11.41%。

數據為王,Keep運動賽道搶先起跑

近兩年國內的互聯網大廠都在不斷加碼AI,當互聯網流量逐漸沉澱,規模格局趨於穩定,AI技術的爆發讓我們再次經歷從電報、座機手機到網絡視頻電話一樣的工具技術變革。假如未來一家互聯網企業與AI毫無關聯,無異於還處在「紙質化辦公」時代一樣。

但AI 能力,背后的底層支撐離不開大數據的加持。實際上,一個應用能夠「更智能」,更瞭解用户,需要眾多用戶數據的積累和足夠海量的樣本分析。而面向用户端的應用或產品,每個企業都會根據自己業務需要,想辦法給到最好的數據語料去開發落地,這使得各自的交互方式、產品設計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相應的商業模式也會逐漸發生轉變。

這個邏輯背后,對於數據的依賴就會變得越來越重。互聯網企業以前是流量規模優勢,現在則需要自我革新AI化,數據資產必然會成為重要經營要素。

而在AI世界里,越專業越聚焦,在廣袤的信息中才可能越容易被問題、被用户抓取到,在「大而雜」的互聯網數據中,各家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獨特的數據價值,是下一步經營的關鍵。類似於淘寶京東掌握了商品信息數據,微信掌握了社交數據,美團掌握了餐飲數據,Keep則掌握了大量運動數據。

不同於傳統互聯網企業,Keep一開始就沒有過分追求規模擴張、流量轉化,10年致力在打造一個運動品牌,從內容沉澱到運動服務,再到如今「線上內容+智能硬件+運動數據」一體化的運動健康生態,成為一代人健身運動啓蒙的線上導師。打磨內容、用户運營打造出的品牌勢能,要的不是短期內迅速實現流量轉化、廣告帶貨,而是積累了一批高粘性且精準的用户羣體。

據公開披露,Keep佔據了國內線上運動遠超第二名的月活躍用户量,平均月活保持在3000萬左右,會員滲透率達到11%以上。

更重要的是,這些用户在Keep平臺關於個人信息、運動記錄以及與運動相關的消費習慣、運動偏好等海量的信息積累,成為Keep價值昂貴的數據資產,這也幫助Keep打造了十年后的當下市場,最堅實有效的護城牆。

今年上半年,Keep助力傳統馬拉松賽事提供科技服務時,就曾有媒體梳理過Keep在數據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數據的規模性、全面性和複合性。

以Keep APP跑步業務為例,從用户基數來看,2023年Keep户外用户月活大於1000萬,Keep跑步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超過10萬條跑步路線,並計劃今年將這一數據擴充至500萬,一旦實現,將會跑出海量數據;Keep還擅長線上賽事和跑步活動,做出了Keep X《甄嬛傳》劇情跑等出圈案例,獎牌設計和運營在吸引用户和創造營收方面也已經獲得市場真金白銀的認可,線上內容所積累的巨量數據,將和線下數據互為補充。

加之目前Keep發力馬拉松服務,在多場合作賽事之后,Keep希望用戶數據達到的維度將更加完整,包含個人信息、報名信息、運動記錄、運動偏好、訓練狀況、跑鞋及智能穿戴裝備、運動器械、課程內容、營養補給、路線路書等等,這將讓其在對中國跑者的用户剖析和消費研究中獲得優勢。

總體來説,這樣的數據積累,讓Keep在后續為用户提供運動智能化AI應用、為B端打開更多商業化可能等方面佔據了先發優勢。

AI進入運動生活,商業價值打開天花板

實際上資本聚集、大廠逐鹿的AI大模型,離普通消費者還很遠,面向大眾的一些問答交互AI也要求使用者給出清楚精準的語言指令,纔有可能在繁雜的公共數據中輸出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這無疑增加了許多使用學習成本。

作為運動健身垂直領域的數據資產大户,Keep已經逐漸在AI技術革命中摸索出一個運動智能化的獨特定位。一是通過AIGC生成課程,輔助UGC創作,提效增質,夯實內容生態;二是讓AI接入到成熟運動健康生態中,給到用户精準度更高、更為便利的AI應用,同時降低運動和AI使用的門檻。

AIGC方面,大眾已經相對熟悉甚至已經過了「驚喜期」,以前會有「這是AI做的嗎,怎麼做到的」這樣對AI內容的新鮮感,但經過網絡眾多AIGC內容或荼毒或洗禮后,用户在消費內容的時候,標準還是會回到真正凸顯功能性和更加優質的內容上。

對於Keep這樣專業做運動內容生產的企業來説,AIGC的引入確實增加了內容供給。當前,Keep在線的5000多節官方運動課程中有15%為AIGC 生產,但質量比數量重要,優質內容、專業課程始終是Keep的核心優勢,AIGC不會取代傳統拍攝製作而是在補充賦能,一是將課程設計師從重複性、消耗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內容創作的效率和質量,持續給到用户專業精準的服務;二是降低用户創作的門檻,輔助提煉分享運動內容,增加社區活躍和用户黏性。

Keep聯合創始人彭唯在2024年春響發佈會上透露,未來Keep將繼續投入AI資源,提升應用比例,同時加碼課程和運動數據分析,提升AI內容理解,優化推薦算法,更高效地為用户帶來優質服務。

而智能化應用層面,Keep也在不斷驗證和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目前已服務超1500萬用户的「Keep評估體系」,通過評估用户運動負荷與運動能力幫助用户制定運動方案;Keep AI助手Kiri作為運動中臺引導角色,正在通過對用户行為分析能力的提升,迭代其服務能力;會員專屬的體態評估、腿型評估、肩頸評估等身體評估功能,基於運動科學理論與AI識別能力,也為用户帶來先進的身體評估服務。

Keep官方數據顯示,「Keep運動評估體系」可以在無心率設備下,每天為 100 萬運動用户預估運動負荷、最大攝氧量、FTP 等數據;會員 AI 身體評估產品自2023年5月全量上線后已服務了超10%的會員用户。

基於Keep當前的服務與產品可以看出,其正在佈局一張覆蓋多元運動的「AI全景圖」。據介紹,這一「AI全景圖」的底層科學與技術支持為「運動檔案」,該檔案也被認為是用户多元運動的「智慧大腦」。

具體來看,「運動檔案」通過對用户近期運動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產生個性化的運動方案,「Keep運動評估體系」就是在「運動檔案」技術支持下的代表產品,目前每天為超過60%的運動用户提供實時「運動狀態」評估服務,該評估體系也在持續拓展不同品類的專業數據體系,為跑步、騎行、健身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數據指標。

同時,「運動檔案」也為Keep 智能硬件提供科學基礎與技術支持,比如Keep此前推出的體感運動主機Keep Station,擁有先進、精準的動作捕捉,從而可以通過AI進行動作識別和實時指導,讓Keep進一步在AI賦能下打通了內容與硬件。

在AI產品之外,Keep亦通過AI佈局提升運營效率,在2024年初Keep與OPPO的合作中,雙方就已宣佈將就算法、AIGC大模型方面利用各自優勢,探索技術落地應用可能。

不難預見,隨着更多AI技術對內容和用户運營的介入,Keep有望挖掘更多商業機會,運營效率持續提升,重塑數據價值和AI應用帶來的商業價值和未來想象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