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高」——攜程與同程三季度共同的「代名詞」

2024-11-20 11:04

今年的旅遊行業可謂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前不久,在梧州市舉辦的2024國際旅行商大會上,聯合國旅遊組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得益於亞洲市場的全面開放和航空連通性和簽證便利化進一步加強,今年1月至7月,國際遊客約為7.9億人次,比2023年增長11%,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6%。

而OTA平臺作為全方位、多角度聚合旅遊資源和信息的互聯網平臺,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在線旅遊平臺滲透率達六成以上,競爭結構演化至寡佔型。目前,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已達到1.1萬億元。

在這萬象更新的一年里,國內頭部OTA平臺攜程集團、同程旅行也相繼交出了自己三季度的答卷。

攜程與同程,"殊途同歸"

隨着在線旅行滲透率持續提升,旅遊預訂線上化進程持續加速推動在線旅遊市場增長高於旅遊大盤。嘉世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我國在線旅遊市場規模將達2.2萬億元,恢復至2019 年同期的120%。

不僅如此,在線旅行用户線上滲透率45.2%,低於網約車(45.7%)、外賣(50.3%)、網絡音樂(66.3%)等,對比來看在線旅行線上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加之上游資源整合&下游流量門檻高,OTA 一超多強格局穩定。

而穩坐頭把交椅的攜程以及身處第一梯隊的同程旅行也不負所望。營收方面,財報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攜程集團淨營業收入為159億元人民幣(23億美元),同比上升16%,主要得益於越來越強勁的旅遊需求。淨營業收入環比上升24%,主要得益於季節性因素。

圖源來自攜程財報

圖源來自攜程財報

同程旅行三季度收入由2023年三季度的人民幣32.99億元同比增加51.3%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49.91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

拆分來看,交通票務和住宿預定業務仍是攜程的核心板塊,且保持穩定的高速增長。三季度其住宿預訂實現營收68億元人民幣(摺合9億6900萬美元),同比上升22%,環比上升32%;交通票務實現營收57億元人民幣(摺合8億500萬美元),同比上升5%,環比上升16%。

圖源來自同程旅行財報

圖源來自同程旅行財報

而同程旅行的增長軌跡也如出一轍。交通票務服務收入達到20.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再創歷史新高,收入增長則主要是歸因於票務量增加,以及增值產品及服務有所提升;住宿業務收入達到13.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2%。

盈利能力方面,攜程三季度實現淨利潤68億元人民幣(9億7000萬美元),同比增長47.8%,環比增長74.4%;經調整EBITDA為57億元人民幣(8億800萬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為46億元人民幣,相比上季度為44億元人民幣。

同程旅行三季度經調整EBITDA為13.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增加51.6%;經調整溢利淨額為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46.6%。而經調整淨利潤率由2023年第三季度的18.8%減少至2024第三季度的18.2%。

相較之下,攜程由自有App引客到最終覈銷,更早完成完成流量閉環,而且移動應用程序作為攜程網品牌的首要渠道,已經承接了全球訂單的70%。而同程旅行過去一直高度依賴微信,獲客體量則相對落后,因此整體營收與核心業務體量上仍有不小差距。

從市場定位和發展上看,今年的同程依舊堅持一貫思路,深耕下沉市場進行錯位競爭,通過開拓下沉市場來補充年輕用户增量。財報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平均月付費用户達4640萬人,同比增加5.0%。

而三季度的攜程從酒店裝配式改造,到"研學旅行"等旅遊產品服務創新,再到"先囤后付"功能上線,以及Trip.Gourmet推出全新的全球精選和排名系統,變得更為注重餐廳的旅遊屬性。由此可見,攜程的服務與產品正在變得越來越精細化。

儘管定位和重心有所不同,但在政策密集出臺、暑期熱以及中秋小長假的影響下,三季度居民出行意願越來越高,進一步推動文旅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攜程、同程旅行持續受益,雙雙拿出了普遍優於前期的業績表現。

步伐一致,發力國際業務

三季度,除國內業務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外,國際業務板塊也不遑多讓。

2024年第三季度,攜程國際業務各版塊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出境酒店和機票預訂已全面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同期的120%水平,而且國際OTA平臺酒店和機票預訂也同比增長超過60%。

同程旅行發佈的"十一"中期盤點數據顯示,出境遊方面,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旅遊需求旺盛。其中,香港酒店預訂熱度同比上漲134%。

而國際板塊的強勁增長一方面得益於持續擴容的免籤範圍,使得出入境人數持續攀升,出入境交通工具的使用頻次也相應攀升。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1.6億人次,同比上升30.1%,其中內地居民7854.5萬人次、港澳臺居民6469.4萬人次、外籍人員1646.1萬人次,分別同比上升27.3%、28.9%、50.5%。

對應查驗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842.9萬架(列、艘、輛)次,同比上升31.1%,其中飛機23.6萬架次、列車2.6萬列次、船舶11.1萬艘次、機動車輛805.6萬輛次,同比分別上升46.5%、8.3%、6.7 %、31.2 %。

另一方面則源於兩大OTA平臺緊鑼密鼓的出海佈局。

今年9月,騰訊WeChat HK與阿里巴巴Alipay HK的小程序均已成功入駐同程旅行國際旅遊平臺的「HopeGoo」服務,為海外及港澳臺地區的遊客提供了預訂機票酒店、購買景區門票等一系列便捷服務。

不僅如此,同程還在新加坡設立了其海外總部,並在洛杉磯開設了首家海外實體店。同時,他們正籌備推出一款專為北美用户設計的一站式預訂服務APP——WatsTravel。此外,同程還加快了在英國、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市場的佈局步伐,展現出了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

攜程方面同樣動作頻頻,幾乎每個月都傳來了令人振奮的"佳音"。在10月,攜程集團與新加坡萬態保育集團攜手,共同致力於推廣自然旅遊的新體驗。

緊接着,在11月,攜程集團又連續完成了兩項重要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拓寬了其業務範圍。月初,攜程旅悦集團與凱撒海灣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雙方計劃在"海上目的地運營"以及"日韓及海外旅遊市場的開拓"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而到了月底,攜程集團又與哈薩克斯坦的國家航空公司——阿斯塔納航空達成了戰略合作。

從業績表現來看,前三個季度的持續積累一步一步在兑現,同程旅行和攜程在國際業務上的增長軌跡已逐漸明朗。但無論如何,國際市場的開拓都是OTA平臺保持長期增長的必經之路,而且隨着跨界對手們的圍追堵截,OTA平臺們或許還需加快步伐。

內憂重重的OTA們,何解?

過去,攜程憑藉其龐大的高星級酒店資源庫,一直穩坐頭把交椅。由於高星級酒店高昂的建設成本高昂以及長周期,且屬地資源稀缺,無法輕易被複制或替代。這使得攜程利用這一優勢,構築了屬於自己的護城河。

現如今,前有飛豬、美團等老對手,正試圖以"挖牆腳"的方式奪取資源,從而提高自身平臺的高星酒店比例,以期動搖攜程的地位。

而"跨界選手"抖音也開始不斷加大對旅遊市場的投入,不僅將其酒旅業務提升爲一級部門,也開始嘗試用流量優勢吸引中低端酒店、民宿進行價格內卷,一場新的追逐戰一觸即發。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的攜程也開始重視收入佔比最小的商旅出行板塊。財報顯示,三季度攜程商旅管理業務實現營收6億5600萬元人民幣(摺合9300萬美元),同比上升11%,環比上升4%。

此外,9月初,新加坡/新華網/攜程集團的企業差旅管理品牌Trip.Biz 在新加坡舉辦年會,並重點推出了'Trip.Biz 產品矩陣',旨在優化企業差旅管理的創新解決方案。隨后月底,攜程商旅與致遠互聯達成戰略合作,計劃為客户打造便捷、合規、成本優化的商旅出行管理服務平臺。

而具備高端屬性的商旅業務,既可以是高端酒店業務的"衍生產品",也可以作為國際業務板塊的多元化服務之一,是當下攜程鏈接自身屬性並堅固海外業務的最佳選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規避對手們愈發積累的進攻趨勢,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反觀同程旅行,雖然重心在下沉市場,但美團、抖音等平臺的本地生活業務也開始"浸染"下沉市場的份額。比如,美團除了通過既有業務挖掘下沉市場的潛在價值之外,也一直在拓展本地酒旅等消費場景,這其中下沉市場就是近幾年的主力陣地。

因此,與攜程一樣,同城旅行也是可以需要提防來自外圍對手的競爭和侵蝕。

長期來看,旅遊業始終是經濟增長的催化劑,是理解的橋樑,更是通往和諧共融世界的道路。OTA平臺們不僅需要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務,也需要時刻注意市場的趨勢和風向,保住陣地、行穩致遠的走向世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