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華盛早報 | 大空頭倒戈!大摩首席策略師稱標普再漲11%;超微電腦突發!盤后大漲40%

2024-11-19 08:27

  1. 高盛: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2025年將分別上漲15% 、13%
  2. 著名大空頭倒戈!大摩首席策略師Mike Wilson:標普500明年再漲11%
  3. 美銀證券:英偉達財報或決定股市反彈成敗
  4. 被特朗普媒體集團邀約收購!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KKT暴漲逾162%,盤中5次熔斷
  5. 超微電腦突發!盤后一度大漲40%,任命BDO擔任審計師,提交延迟申報計劃
  6. 業績炸裂!小米Q3營收創歷史新高,汽車業務單季營收近百億;小米ADR隔夜漲超6%

證監會主席吳清、證監會副主席李明發聲

吳清稱,證監會正加快推動新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將推出更多務實的舉措;證監會將為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創造更好的環境。李明稱,證監會將推動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制度型開放,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產品,拓展存託憑證互聯互通,優化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同時,進一步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擴大滬深港通的標的範圍,拓展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擴大期貨市場開放。

財政部:10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長1.8%,年內首次正增長

財政部公佈2024年10月財政收支情況。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981億元,同比下降1.3%。其中,全國税收收入150782億元,同比下降4.5%;非税收入34199億元,同比增長15.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482億元,同比下降3.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2499億元,同比增長0.9%。印花税2920億元,同比下降16.4%。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税866億元,同比下降46.4%。

高盛: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2025年將分別上漲15% 、13%

高盛發佈的2025年展望報告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2025年將分別上漲15%和13%,主要得益於每股盈利增長和適度的估值增長。從行業來看,高盛主張將消費板塊納入投資組合,並上調醫療保健和券商板塊評級。此外,高盛認為,隨着化債方案落地見效,公共福利和新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可能會加速,可關注消費和基礎設施板塊表現。

相關標的: $YINN $CQQQ $PGJ $KWEB $07233.HK $07272.HK 

特朗普如何影響美國2025年經濟?高盛:通脹「先降后升」、經濟「前弱后強」

高盛預計,隨着工資通脹降温,到2025年底,美國核心PCE通脹率(剔除關税影響)有望降至2.1%,但加上關税影響后,通脹率將被提升至2.4%。加徵關税和驅逐移民的政策可能會在2025年初拖累經濟增長,但長期而言,減税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對消費和投資產生提振。

投資者All In美股,資金淨流入為2008年以來第二大

根據EPFR的數據,截至上周三的一周內,美股ETF和共同基金吸引了近560億美元的資金,創下2008年以來第二大單周流入記錄。此類基金已連續七個月吸引資金流入,為202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著名大空頭倒戈!大摩首席策略師Mike Wilson:標普500明年再漲11%

近年來以看空美國股市聞名的摩根士丹利策略師Michael Wilson最近一反常態,表示對2025年美股的前景持完全看漲態度,認為標普500指數將在明年底達到約6500點。自2023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已飆升超過50%。

image.png

高盛:做多黃金是2025年的商品「Top Trade」,3000美元目標不變!

高盛認為,近期的回調提供了「買入良機」 ,在央行買盤和美聯儲降息的提振下,維持對黃金3000美元/盎司的2025年年底目標價,意味着金價仍有17%的上漲空間。周一(11月18日)紐約尾盤,現貨黃金上漲1.91%,報2612.32美元/盎司,全天處於上漲狀態、持續地震盪上行。

相關標的: $GLD $IAU 、山東黃金、紫金礦業、招金礦業

國際油價收漲超3%,取暖需求預期帶動紐約天然氣漲約5%

WTI 12月原油期貨收漲2.14美元,漲幅超過3.19%,報69.16美元/桶。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收漲2.26美元,漲幅3.18%,報73.30美元/桶。NYMEX 12月天然氣期貨收漲約4.98%,報2.973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天氣預報顯示,美國將在11月末和12月初降温,意味着取暖需求可能會上升。NYMEX 12月汽油期貨收報2.0183美元/加侖,NYMEX 12月取暖油期貨收報2.2514美元/加侖。

相關標的: $BNO  、 $USO  、 $UCO  、 $SCO  、 $BOIL  、中國石油股份、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中國海洋石油

周一,標普、納指反彈,標普500指數漲0.39%,納斯達克漲0.6%,道指收跌0.13%,續創美國大選以來新低。

美銀證券:英偉達財報或決定股市反彈成敗

美銀證券的策略師預計,與下一次的非農就業數據、消費者價格指數或美聯儲決策相比,英偉達公司將於本周三公佈的財報將帶來更大的波動。他們敦促客户對衝潛在影響,以防財報結果令人失望。包括岡薩洛·阿西斯和權歐成在內的團隊周一在給客户的報告中表示:「市場在選舉后的上漲行情后上周稍作喘息,我們認為英偉達財報將決定市場近期的走勢。」美銀證券策略師表示,英偉達定於11月20日發佈財報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隱含波動率與英偉達自身的隱含波動率保持一致,這表明財報帶來的風險高於即將發佈的就業和通脹數據或美聯儲會議。

BKKT暴漲逾162%,盤中5次熔斷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旗下社媒正就收購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akkt  $BKKT 進行深入談判。Bakkt是由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有者洲際交易所創建的,兩名瞭解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特朗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rump Media and Technology Group)正接近以全股收購Bakkt。目前尚不清楚討論中的估值,但周一Bakkt的市值略高於1.5億美元。

特朗普與Coinbase CEO會晤,討論人事任命問題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周一將會見加密貨幣交易平臺Coinbase的首席執行官。據悉,兩人將討論下屆政府的人事問題。

相關標的: $COIN  、 $MARA   、 $MSTR    、 $CLSK   、 $RIOT 

特斯拉大漲8% 特朗普或尋求放寬自動駕駛汽車限制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團隊計劃將「構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聯邦框架」作為美國運輸部的優先事項之一。據悉,特斯拉計劃大量部署沒有方向盤或腳踏板的汽車,而目前的聯邦法規對這些公司構成了巨大的障礙。如果新的法規能讓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成為可能,那麼特斯拉將直接受益。

英偉達正幫助谷歌設計量子計算處理器

英偉達與Alphabet旗下谷歌公司組團,正幫助后者設計量子計算處理器。谷歌的量子人工智能(Quantum AI)部門將採用英偉達的Eos超算來加速量子部件的設計。雙方合作的理念是,促進要求量子處理器運作的物理學,從而幫助它們克服現階段的諸多侷限性。

超微電腦突發!盤后一度大漲40%

據報道,超微電腦任命BDO擔任審計師,提交延迟申報計劃。受此消息影響,該公司盤后股價持續飆升,一度大漲40%。

美國司法部將推動谷歌出售Chrome 以打破壟斷

美國司法部要求採取措施允許網站選擇不使用人工智能。對此,谷歌迴應稱,美國司法部的諸多提議會傷害到消費者和開發者。

億航智能:第三季度營收1.28億元,調整后淨利潤超預期

低空經濟eVTOL科技企業億航智能公佈2024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1.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7.8%,環比增長25.6%,季度營收續創歷史新高,大幅超過市場預期的1.19億元。億航智能旗艦產品EH216-S的銷售收入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營收增長得益於EH216-SeVTOL產品需求和交付量的持續增長,第三季度共計交付63架EH216-S,交付量較去年同期的13架增長迅速。

點擊查看更多美股機會>>

業績炸裂!小米Q3營收92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汽車業務單季營收近百億;小米集團ADR隔夜漲超6%

三季度,小米 $01810.HK 營收同比增長31%至925.1億元,經調整后淨利潤同比增長4.4%至62.5億元,均超預期;現金儲備創歷史新高,智能電動汽車及創新業務營收97億元,毛利率為17.1%。電話會上小米表示,小米集團本季度總收入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汽車業務的穩定增長,如有必要將進一步投資擴產,計劃到年底開設120家面積達400-500平方米的超大小米之家門店。

百盛集團(03368.HK)第三季度經營收益總額下降16.5%至8.355億元

英皇資本(00717.HK)盈喜:預期年度淨溢利不少於5000萬港元

南南資源(01229.HK)盈喜:預期2024年中期溢利不少於3000萬港元

新耀萊(00970.HK)預期中期虧損約5.7億港元

德萊建業(01546.HK)盈警:預計中期虧損不超1400萬港元

陽光保險(06963.HK)1-10月原保費收入達1140.59億元

 

港股財報

攜程集團-S小鵬汽車-W、金山軟件萬國數據-SW同程旅行微博-SW

美股新股

 $CGTL 

美股財報

盤前:沃爾瑪、勞氏、美敦力、微博、唯品會

點擊立即體驗全新財報站,抓住投資良機>>

業績會直播預告:

點擊查看更多直播 >>

以上是今天的華盛早報,歡迎留言討論,祝您投資順利!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